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演技好還要被罵?那些罵吳越的人,可能是有腦部缺陷

戴桃疆丨文

演員其實是一個高危職業,事業的高峰期來得快去得也快,起伏波動之大未必是尋常人能夠想象得到的。

走上演員這條職業道路,做好心理建設是必須的,心靈先於皮相和身體垮掉始終是最糟糕的。演得糟糕要被批評,演得好未必就得了好,尤其是對於在影視劇中出演反派角色的演員而言,演得好往往得到的不是鮮花,而是臭雞蛋。

最新鮮的例子是熱播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飾演與女主人公羅子君的丈夫陳俊生搞婚外戀情者凌玲一角的吳越,一些觀眾無端對演員吳越進行謾罵、人身攻擊,迫於無奈,吳越關閉了微博評論功能。

面對這樣的無妄之災,人為了求得心理平衡多少會對事情進行合理化處理。吳越及家人的理解是,她演得太好太逼真了。

除了演得好、演得逼真,想要合理化部分觀眾的行為也可以做出以下幾點假設。

假設一:觀眾基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對演員及角色進行了系統認知,演得太好在這一體系標準之下有可能誤導部分觀眾錯誤地將角色和演員本人進行混同。

請不要小瞧「斯坦尼拉夫斯基體系」的影響力,許多人對這個長串拗口的名詞可能並不熟悉,但不會不知道斯坦尼拉夫斯基最出名的作品《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多數觀眾通過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喜劇之王》了解到了這部作品。

斯坦尼拉夫斯基體系的另一個標誌性含義是「體驗派」,想要飾演好一個角色,必須去體驗角色所處的世界和心理活動,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銀幕上的人物就會變得生動形象,逼真動人。

同樣,許多人也用斯坦尼拉夫斯基體系去合理化韓國女演員金敏喜,導演和她談婚外戀一定程度上是出於藝術需要,畢竟金敏喜靠著同類型角色拿到了一個獎項。

大把大把的年輕演員缺乏表演能力,是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因而演得好的一定體驗過生活——這大概是對演員最大的侮辱,這種觀念直接否定了演員的表演技能,否定了一個演員對生活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做為人能動認知外界世界的能力。

假設二:對新知的恐慌轉化成憤怒,通過謾罵演員獲得內心宣洩。

出現演員因為角色遭到人身攻擊的情況,當然主要歸咎於劇情對於角色的塑造。正因為凌玲這個角色跳脫出了長久以來婆媽劇對於婚外戀人士的典型化形象,才導致部分觀眾失去了長久以來內心的安全感。

凌玲從不濃妝艷抹,斯文端莊,不算年輕,沒有令人驚艷的容貌,但就連眼角暴露出的細紋都是透著一股溫婉。這種闊別熒屏許久的形象突破了部分觀眾既有的、穩定的認識,即女主人公羅子君所想的「只有妖艷賤貨才會撬人老公」。

部分觀眾將這種對於新知的恐慌轉化成憤怒,正如王小波所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增強自己應對恐慌的能力是十分困難的,但為這份痛苦和憤怒找到一個出口則容易許多,因此,部分觀眾選擇對演員進行辱罵。

陳俊生(雷佳音飾演)和凌玲(吳越飾演)

假設三:《我的前半生》並沒有通過劇情設置為觀眾提供宣洩內心積鬱的出口。

一部電視劇中為觀眾提供自我帶入的角色主要是「女主角」。《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馬伊俐飾)決定同陳俊生(雷佳音飾)離婚后,聽從了賀涵(靳東飾)的建議,隱忍不發,意在讓凌玲和陳俊生一輩子覺得虧欠她的。

但婆媽劇的觀眾才不要為了「姿態好看」受這樣的委屈,得了理、佔了尖,當然要發泄出來,叫「狗男女」沒得做人。劇中的女主角不在沉默中爆發,觀眾就要在沉默中滅亡了,部分觀眾心裡苦、部分觀眾要說,於是吳越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但這樣的假設也不大能夠站得住腳。從以往的例子來看,部分觀眾心中天大的委屈是很難發泄乾淨的。

陳佩斯的父親、演員陳強在《白毛女》中飾演的地主惡霸黃世仁在人民軍隊到來后被鎮壓、槍斃,角色被處以極刑,觀眾還不覺得解氣,出手毆打演員;《後宮·甄嬛傳》中陶昕然飾演的安陵容機關算盡反誤卿卿性命,吞苦杏仁自殺,角色都自絕於人民了,部分觀眾還不覺得解氣,咒罵演員及家人……

對於上述這種情況,除了說某些觀眾表演欲太強,還有另外一種更加聽上去更加殘忍但又更加科學的解釋:腦殘。

2011年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將虛構情境與現實加以區分的能力與大腦一種名為「腦回間溝」(paracingulate sulcus)的結構息息相關。這種大腦結構在孕期後半程出現,但是有27%的人,大腦不具有這種結構。

這意味著,超過四分之一以上的人不具備完全區分現實和虛構、角色與演員的能力,這也是狂熱的腦殘粉(loony fans)身上通常具備的特質。

神經分裂症的一個表現也是無法區分現實和虛構、虛擬角色和真實的演員(以及其他現實存在和想象構建事物),但患有神經分裂症者僅佔總人口的1%,而僅有44%的神經分裂症患者完全不具備腦回間溝這種結構。

也就是說,儘管沒有腦回間溝的現象是普遍的,但這種「缺失」並不是一種明顯的缺陷,也不必然是一種神經疾病的先兆,當然它也沒得治。

鑒於無法區分虛擬與現實是一種普遍存在而又無法避免的情況,而先天不具備這種大腦結構者又無法改善這一情況,那就只能請演反派的演員放寬心,原諒那些扔臭雞蛋的人吧,畢竟腦殘行為可能並非個體有意識犯錯,而且無葯可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