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寶寶到了一定時期就會開始學會掌握一定的行為技能

將孩子面朝下趴在床上,利用發生玩具左右逗弄他,觀察他是否會翻回仰卧姿勢,這樣的動作大約在出生后2-4個月之內就會出現,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在這段期間內做出動作,至少,轉頭時重心的不平衡就會讓孩子翻回仰卧,經由這樣重複的練習,孩子的肌肉力量與控制能力自然建立,讓身體可以順利轉換姿勢。而要孩子能夠從躺著轉換成趴著,這需要更多的能力配合,包括感覺統合能力,讓身體與四肢取得協調,加上力量的建立與平衡能力的提升,孩子才能夠順利轉換姿勢成為趴姿。一般來說,能夠從仰卧轉換到俯卧,約在4-6個月會發展出來,然而孩子的個別差異,加上近來孩子的營養豐盛,似乎有提早的趨勢。

孩子提早發展出動作,爸媽固然高興,但是也不要因為孩子的優異表現而到處「獻寶」,以免造成孩子尚未發育完全的骨骼與肌肉受到傷害。如果孩子超過六個月還不會翻身該怎麼辦?以往的醫學觀念則會希望父母再多做觀察,過三個月再看醫生就可以,但是現在家庭孩子少,每一個都是寶,因此建議以5個月為一個觀察時刻,如果孩子滿5個月還不會翻身,爸媽應該積極帶領孩子翻身動作,練習一個月後,也就是到了孩子滿六個月,如果翻身的動作完全沒有出現,則需要幼兒發展專業的協助,現在已經不是「大雞慢啼」的時代,我們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幫助孩子練習翻身的遊戲如下:

當孩子躺在床上時,爸媽可以在孩子的耳邊呼喚他,或是利用可以發出聲響的玩具來吸引他,先讓孩子轉頭注意到玩具,接著帶領她的手來拿玩具,這時候,孩子的上半身應該已經翻向一邊,這時候可以輕輕推動孩子的腳,讓孩子產生動作翻過身來。經過幾次練習,孩子應將可以自行翻身,練習的時候必須注意孩子的頸部,以免頸部無法支撐頭部而造成傷害,要提醒爸媽必須支撐孩子的頭部!

當寶寶長到 4~7 個月的時候,除了吃飽、睡足這類最基本的需求之外,更需要得到家人足夠的關注。同時,寶寶們也開始更加關注外面的世界,需要在大人的幫助下探索外界的事物。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4~7 個月寶寶的身體功能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針對這些變化爸媽又需要給予哪些特殊的照護。

吃手的樂趣無限

4~7 個月寶寶,手的精細動作快速發展,逐漸掌握抓、取等技能,這一階段他們喜歡通過手和嘴來探索外界的事物。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也由此而生——寶寶吃手。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寶寶吃手,到底該不該阻止呢?」

丁媽的建議是:寶寶吃手有利弊,爸媽們還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寶寶吃手有哪些好處?

寶寶能主動把手準確地放進嘴裡,是依靠了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才得以完成的,對小寶寶來說這是值得開心的進步。

吃手可以使寶寶的口腔獲得感覺的刺激,促進其大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同時,寶寶吃手可以得到自我的安撫,就像成人也可能用抖腿、手裡捏東西等方式來應對焦慮情緒一樣,嬰兒吃手也是其應對情緒的一種方式。

寶寶吃手可能帶來的哪些弊端?

①衛生問題:如果手不幹凈,細菌會進入口腔,增加感染的風險;

②生理問題:如果吃手的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會導致手指破皮、變形,長期還可能影響牙齒發育;

③社會問題:比較大的孩子如果還繼續吃手,可能會不利於孩子的社交發展。

寶寶吃手該怎麼處理?

如果寶寶只是偶爾吃手,並沒有傷到自己,別的小朋友、幼兒園老師等也能接受寶寶的這個習慣,家長就沒必要特意制止,因為越是制止孩子,越會強化孩子吃手的行為。

但如果吃手帶來的弊端比較明顯時,家長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來改變了。比如,注意保持寶寶的手衛生、用安撫奶嘴替代、商量一個不吃手的暗語等。

養成睡眠習慣的黃金期

在寶寶 6 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讓他學著自己入睡,並可以嘗試開始斷夜奶。

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一般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 固定活動幫助入睡

幫寶寶建立相對固定的醒睡時間,每天到了固定的睡覺時間,可以採取一些列固定的活動,比如洗澡、換尿不濕、喝奶,用哼歌或輕拍等手段哄寶寶到有些迷糊的時候,就把他放到床上,繼續給他哼歌或者輕拍,讓他自行入睡。

2. 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

保證室內溫度合適、空氣流通、安靜不吵鬧,注意不要給孩子蓋的或者穿的太多。

在天氣比較冷,室內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 1 歲以內的小寶寶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1 歲以上可以參照大人穿衣。在睡覺時可以給寶寶穿睡衣,套上保暖係數合適的睡袋,不需要給寶寶穿著棉衣睡覺。

3. 幫助孩子分辨晝夜

睡覺的地方,晝夜的光線要有明顯區分。

白天保證光線充足,小睡也不需要完全遮光、也不需要刻意製造完全安靜環境;晚上要及時關燈,或者調暗燈光,讓孩子感覺睡覺時間到了。

4. 臨睡前別太興奮

臨睡前不要讓孩子玩得過度興奮或者過於疲勞,過於勞累,孩子反而會更難入睡,在入眠的過程中常常很難安撫,越困越哭鬧,哄睡難度大大增加。

5. 別輕易抱起來 / 喂夜奶

夜間如果孩子出現「醒來」的跡象,可以先嘗試輕拍、撫摸等安撫措施,盡量避免孩子一醒就馬上抱哄或喂夜奶。

如果重複幾次,孩子仍舊不能停止哭鬧,要關注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必要時,仍可以通過抱哄或餵奶來進行安撫,畢竟斷夜奶是一個長期工程,可以允許寶寶偶爾的反覆

寶寶3個月翻身、6個月坐立、7個月滾動、8個月爬行、9個月站立、1周歲左右行走,總結起來就是「3翻6坐、7滾8爬、9立1周走」。這些俗語很多媽媽也都是知道的,寶寶到了一定時期就會開始學會掌握一定的行為技能。不過,爸媽知道不?寶寶其實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6個「能力」,這是健康寶寶的特徵哦!

1、覓食反射

當大人用手指去觸碰寶寶嘴角或者臉頰的時候,寶寶會轉頭張嘴去尋找手指,企圖含在嘴裡。這種行為反射在寶寶剛一出生的時候就有,一般在孩子滿月以後,這種反射就會逐漸減弱,一直持續到3個月以後逐漸消失。

2、抓握反射

寶寶躺著的時候,大人把自己的手指放進寶寶手心,他會條件反射的握住大人手指。這種行為也是寶寶剛出生就有的,而且非常明顯,在2個月左右變弱,4-6個月的時候開始消失,並且寶寶開始學習更加精細的手部動作。

3、吮吸反射

當寶寶在飢餓狀態時,媽媽把乳頭或者手指放在寶寶嘴裡,寶寶會自覺的發出吮吸動作。不過如果是在寶寶已經吃飽的情況下做這種檢測,可能就不容易引出吮吸反射了。這種反射行為也是一出生就伴隨寶寶的,在4個月左右就會逐漸減弱消失。

4、擁抱反射

寶寶在仰躺的時候,大人抓住寶寶的雙手將他稍稍離開床面,這時寶寶的頭依舊是后垂狀態的。然後放下寶寶雙手,恢復他仰卧的姿勢,寶寶就會出現雙臂和手張開,曲臂回收上肢到胸前的一系列動作,看起來就像一個擁抱行為。並且寶寶面部緊張,或有哭鬧。3個月以內的寶寶都會明顯有此反射,然後逐漸減弱消失,6個月以後就不應該再有此反應。

5、踏步反射

在寶寶身後從腋下將寶寶舉起,並同時用你的手護住寶寶脖頸和頭部,使他保持直立姿勢,雙腳接觸床面或桌面,寶寶會做出類似於行走踏步的動作。即便是早產寶寶也有此反射,不過和足月寶寶不同的是,早產寶寶踏步時常使用腳尖。在寶寶5-6周左右此反射會逐漸消失,3個月以後不應再有。

6、緊張性頸反射

當寶寶正乖巧安靜的躺著的時候,家長把他的頭轉向一側,這時這側的上肢和下肢都會伸直,而對側的上下肢則呈舉起屈曲狀態,使寶寶看起來就像一個擊劍者。這種反射其實是幫助寶寶保持卧姿的,防止俯卧滾成仰卧,仰卧滾成俯卧。最早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就會出現,到了出生3個月以後就會消失。

家長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寶寶該出現的反射沒出現,該消失的時候沒消失,那麼建議最好是去諮詢一下神經科醫生,給寶寶做一個全面系統的檢查,看是否存在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包括腦部疾病。當然,因為每一個寶寶的情況不同,所以家長還是要以醫生的檢查診斷為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