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朱元璋對待「胡虜」,打天下和坐天下喊出相反口號,效果卻都很好

元末風起雲湧,各地起義此起彼伏,熱鬧程度絲毫不亞於東漢末年,隨著時間的推移,起義軍各方勢力明朗起來,稱帝的稱帝,稱王的稱王,最後竟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情形,即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這三方勢力除了互相制衡,還都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

元末農民起義

陳、張、朱並存之時,基本佔領了南方的廣大地區,客觀來說,三方之中陳友諒最強、朱元璋最弱,不過最終勝負不是以一時強弱來決定,這三方之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先是解決了上游的陳友諒,然後又把張士誠「斬下馬」,這麼一來,朱元璋成了唯一能和元朝對抗的義軍。

在前期抗元戰爭中,陳友諒、張士誠功勞巨大,他們給元朝統治帶來了致命打擊,至於朱元璋,他參加起義軍成名較晚,三人同一時期的抗元貢獻也不大,事實上朱元璋有竊取他人勝利果實之嫌,待朱元璋消滅陳、張,接過抗元大旗之時,元朝已經被打的元氣大傷、岌岌可危,實力進一步加強之後,朱元璋啟動了「八次北伐」的偉大征程。

「征虜大將軍」徐達北伐

說到「北伐」,我們在這裡要插一句,縱觀幾千年歷史,我們會有一個驚奇那的發現,那就是絕大多數統一政權都是從北向南一步步打下來的,鮮有由南向北能夠打贏,最後還建立統一政權的案例,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是屈指可數的一個。

朱元璋北伐之所以能夠取勝,兵多將廣還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群眾基礎,說白了就是要有老百姓支持,為此朱元璋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口號,這個口號北伐過程中起了大作用,因為贏得了民心,北伐也成功了一半,這個口號直接戳中了漢人的心,激發了人們趕走蒙元的決心,因為蒙元實行的很多制度都很不合理,漢人地位來到了歷史上的低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等人制度」。

元朝所謂的四種人的制度,就是把人分成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蒙古人是元朝的統治階級,色目人是指來自中西亞地區的民族,漢人則指中原地區的廣大人民,南人是指南宋統治時期的百姓,由於漢人和南人地位極低,想走到上流社會根本沒可能。現在很多人認為元朝「四等人制度」並不存在,但根據史料記載,蒙古人在元朝確實是享有一切最高的權利,相比之下,元朝漢人自然會有不滿。

從1370年第一次北伐,到1396年第八次北伐,朱元璋實現了前無古人的偉業,從一介布衣走到了人生和權力的巔峰,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根據特殊時期的需要,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使北伐之所以事業發展事半功倍。朱元璋不愧是一代明君,打天下用一個口號,坐天下就喊出了另一個口號,同樣是針對「胡虜」,口號卻截然相反。

在北伐取得節節勝利之後,朱元璋把對待「胡虜」的口號改成「華夷一家」,意思是不搞特權人族那一套,在大明朝無論是蒙古人、漢人,大家都平起平坐,享有同等的權利,提出這一口號是明智的治世之舉,古代歷代盛世都發生在大融合的前提下,人的融合直接促成文化融合、經濟融合,「華夷一家」也體現了自古以來統一的思想。

歷史上,成功的農民起義都會提出口號,用於喚起民眾,如陳勝、吳廣提出的「伐無道,誅暴秦」,再如太平天國時期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等等,但對待同一件事、同一群人,不同時期卻提出相反的口號,而且都起到了效果,古往今來也只有朱元璋能夠做到。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