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工廠里的翠花和投行里的威廉,有什麼差別?

我一直都在強調一個觀點:欲實現財富的極大增長,須以承擔相應的風險作為必要之代價。關於此,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再說月入十萬:風險、投機、與房價焦慮》。

眾所周知,財富積累更快的方式大致包括如下幾種:

第一類利用信息不對稱。比如以權換利,內幕交易,通常我們說的掌握資源的人,處在職業金字塔的頂端,也是因為他們具有信息優勢;第二類利用投資的資本收益,以錢換利,比如股票,期貨和外匯投資;第三類販賣注意力,比如以名換利的網紅經濟,傳統的電視電影明星等。

以上三種方式看似不同,但背後蘊藏的一些邏輯皆頗為相似:它們都需要通過承擔風險來完成,他們獲取收入並不需要持續的勞動投入,或者說,他們產生收入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1> 有關風險

利用信息不對稱積累財富。之所以很多人說最早一批富起來的人和企業都是有原罪的,就是因為改革初期,不少人創富的方式都是鑽了法律法規政策的漏洞或者灰色地帶,或者乾脆直接就是違法的,比如早年的投機倒把,倒買倒賣。

大家去翻早年的企業史,一定能發現不少人因此獲罪,鋃鐺入獄的。最近的案例可以參考澤熙投資的徐翔案,徐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的非法優勢,進行內幕交易積累財富的。

通過投資收益積累財富。這個面臨的風險不用多言。

連偉大的利弗莫爾人生數次破產再到數次積累財富過億美金(在上世紀早期)這樣的歷史性交易鬼才,也未能避免飲彈自盡的悲劇命運,又有多少人敢說自己可以通過單純的投資,實現對財富積累的終極目標呢?

販賣注意力的名人網紅們,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以及迅速過氣的風險。不要只看到直播秀場里女生唱唱歌就能輕鬆日進斗金。

你得去了解下,有多少胸大活好腰細腿長還不惜在臉上動刀的年輕姑娘們排隊在等著吃這碗飯。最要命的是,這個行業,過氣成了網紅們的一個常態。

所以,我仍然要反覆強調這一觀點:要獲得財富分配的優先權,承擔對應的風險,是必須的代價。

<2> 邊際成本與收入槓桿

邊際成本是微觀經濟學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產出每增加一個單位,投入需要增加的量。

它連同機會成本,沉沒成本,構成了經濟學成本分析最重要的基石,這些概念有著非常豐富和深刻的內涵,參考:

高貴的金融狗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槓桿,原來是個物理學的概念,現在亦廣泛用於經濟金融的分析當中。通常指的是固定的投入能撬動的資源的倍數。在收入分析的框架里,我把收入槓桿定義成 收入/總投入 的倍數,即:

收入槓桿=總收入/總投入。

在上文提及的三種財富積累的方式之外,絕大部分人是以勞動這個優先順序最低的投入要素來賺取收入的,收入的增長須依賴勞動時間的同比投入。

最簡單的例子是工廠里計件工資,很多珠三角長三角的勞動密集型工廠至今仍廣泛採取這種方法。

要獲得更高收入,就必須產出更多產品,而產出更多產品,大部分人最終都拼的是加班時長,畢竟從生手到熟練工的生產率提升曲線很容易就會變得平坦。

不僅工廠里的翠花如此,投行里的金融白領威廉,本質上也並無多大差異。他們都需要靠必要的額外工作時間的投入,來換取收入的增長。

簡單來說,無論翠花還是威廉,每多賺一塊錢的收入,就必須多投入對應的勞動時間。

與翠花和威廉不同的是,他們的老闆,創造財富的機制,則是靠邊際成本足夠低,致使收入槓桿足夠大。

矽谷知名投資人Peter Thiel,就是《從零到一》那本暢銷書的作者,總結過一個初創公司要壟斷行業的三個條件:

第一,小型初級市場。

第二,用戶對產品的相對粘性。

第三,邊際成本為零。

事實上,邊際成本為零的結論,不僅對公司適用,對個人同樣適用。

你有一千萬的本金投入貨幣基金,每年可以收取三五十萬投資收益,如此複利循環下去,財富會越滾越大,但初始投入是固定的那一千萬。

這可以看著,後續的複利收入,其實是邊際成本為零的。類似的收入還包括租金,版稅,專利費用等。

版稅是個很好的例子。一本暢銷書的固定投入可能是作者寫書耗費的時間加上印刷成本,但後續每賣出一本,前期投入的固定成本,就會被攤薄一點,如果賣出足夠多,那收入槓桿就會足夠大,邊際成本就是零。

羅琳僅靠哈利波特一個超級IP,就可以體面地活上好幾輩子,這是版稅的最好例子。

李嘉誠馬雲馬化騰的一個小時,和普通人的一個小時,在勞動投入的時間屬性上,並無差異,但是他們投入這一小時產生的後續效應,帶來的持續收入,卻是普通人的上萬甚至上億倍。

但相反的是,無論是工廠女工翠花,還是投行狗威廉,他們收入增長的邊際成本極高,從而導致他們的勞動投入帶來的收入槓桿極低。儘管他們的工資差異不可謂不大,但本質上,他們的收入模式並沒有差別。

<3> 機會成本與財富的格局觀

機會成本的意思,是對你做出一個選擇時,對放棄其他機會可能帶來的最高收益的一種度量。

通常,面對潛在的機會,普通人思考問題的邏輯是這樣的:

如果我去做這件事,萬一失敗了,我可能面臨的損失是什麼? 我去做這件事,我需要耗費那些資源,發生多少成本?

富人思考問題的邏輯是這樣的:

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萬一錯過了,我可能會失去什麼?

普通人運用的是一種會計成本的思維,而富人們運用的是機會成本的思維,前者是一種戰術思維,而後者是一種戰略思維,會決定財富的格局觀。

阿里和騰訊在互聯網領域的廣泛投資(有些看起來和他們的主業並不十分相關),其實就是秉承了機會成本的思想,關於此,可以搜一搜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的精彩論述。

<4> 以上幾個因素的內在邏輯

基於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要實現財富的極大增長,必須建立在收入增長的邊際成本接近零,收入槓桿極大的基礎之上。

所以,勞動致富這句話,大家聽聽就好了。沒有擺脫收入增長必須要靠邊際勞動時間的投入這個路徑,財富自由就無望,不管你是工廠女工翠花,還是投行精英威廉。

一個自然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實現邊際成本為零和收入槓桿的增加?

對此,我們可以稍微考察一下互聯網公司的成長軌跡。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能實現邊際成本為零,是因為大量的技術鋪墊和創新,同時伴隨著早期的大量投入。

沒有網路通信基礎設施,沒有產品的革命性變化(比如微信),沒有大量的研發投入,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除此之外,你會看到很典型的互聯網公司,在一開始都是「燒錢」的,可能會虧損很多年不盈利,但終於到某一天,開始扭虧為盈,然後收入和利潤都幾何級數地快速增長。

羅琳的書最終能大獲成功,長期坐享邊際成本為零的版稅收入,也來源於早期她持續的投入和積累。

大家都知道,在哈利波特大獲成功之前,羅琳也過了相當長一段窮困潦倒,籍籍無名的生活,她的第一本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前後總共寫了5年!

這就像互聯網公司在盈利之前的「燒錢」階段一樣,並無本質差別。

要實現邊際成本為零,就必須經歷一個持續投入,積累知識,積累門檻,打造自己獨特性的階段。

唯有你經過這個階段的準備,在某一刻,條件成熟,你才能享受到邊際成本為零帶來的高收入槓桿,就像羅琳那樣。

前期「刻意投入」的多少,決定了後期你的邊際成本可能降低到多接近於零。

為什麼要把刻意投入打引號,因為這個過程,需要你有相當的前瞻性,需要你在其他人還是漫無目的地隨大流把所有的成本都投入在確定的回報(如工資)上時,就有意識地去投資自己的獨特性。

而這種獨特性,在公司層面叫做產品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在個人層面,則是你獨特的人格化的知識和經驗總結。而不管在哪個層面,它都終將成為你降低邊際成本和提高收入槓桿的利器。

習慣用「機會成本」思維去思考問題的人,恰恰就是那些在早期「不計成本」,不在乎短期利益(會計成本),而用「機會成本」去思考問題,願意刻意投入很多去積累自己護城河,以期能在未來增加自己收入槓桿的一批人。

當然,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他們在早期積累階段,承擔了常人無法或者不願意去承擔的風險。畢竟,那麼多堅持寫作的作家,也就出了一個羅琳。那麼多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也就只有一個騰訊一個阿里。

<5> 不確定性、競爭與財富增長

有人說,為什麼一定要承擔風險,才可能實現財富自由?對此,我強烈推薦你學習巴菲特五十年黃金搭檔查理芒格的思維,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方法: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如果存在確定的財富自由的路徑,那結果會怎樣?結果當然是越來越多的人衝進去套利。確定的路徑,又能財富自由,這樣的機會,傻子都不會放過!

套利的結果,就是會出現競爭均衡。

競爭均衡是什麼意思?可以參考白菜市場,白菜價格就是典型的競爭均衡的結果。有聽過誰在菜市場賣白菜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嗎?

路徑一旦是確定的,就必然會引發競爭,競爭的結果,就是大家變成「普通人」。

正是因為路徑是不確定的,才可能讓一部分人通過承擔風險,通過提前進入,通過前期的投入建立壁壘,來建立後期極大的收入槓桿。

一旦路徑被確定下來,那些早期進入者收割的財富,恰恰就是未進入的人,或者比較晚期才進入的人,的機會成本。

(上面這句話可能比較不好理解,但一定要好好理解!閉上眼睛,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奧妙!)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追隨者往往都不能成功的原因,因為路徑一旦確定下來,早期的風險玩家,早已通過不計(會計)成本的投入,建立起其他人無法攻破的競爭壁壘。

比如騰訊無法撼動的社交關係網,阿里的購物及基於此的大數據,京東的自建物流,羅琳擁有的哈利波特的超級大IP,都是很好的例子。

曾幾何時,很多人都罵馬雲是騙子,都瞧不上這個又丑個子又矮的男人;曾幾何時,馬化騰不得不假裝成女性在QQ上陪聊,在困難的時候想賣掉公司而無人接盤。

而如今,每個人都知道阿里巴巴很賺錢,騰訊很賺錢,這都是無比確定的事實。但這地球人都知道的,無比確定的事實,和你半毛錢關係也沒有了。

更高的成功概率,對應更激烈的競爭。更激烈的競爭,對應更低的回報。那些真正獲得超級回報的人,從來都不是想著如何提高成功概率后,再開始行動。

他們不會等待不確定的消失,概率的提高,他們創造概率。

他們往往跟隨內心堅定的信念,他們往往是一部學習機器,他們往往能在機會來臨時,靠著無比確定的信仰和長期積累的知識,一擊即中。

儘管很多冒險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死掉了,但這並不能改變,世界永遠是屬於那些天亮前就出發的人,屬於那些在別人都再等確定性再高一點時,就已經提前衝進去的人。屬於那些在漆黑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很久,但最終堅持到天亮的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