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很多情況下,人們通常會將中年人的不得志和焦慮感,歸結於男性的「中年危機」和女性的「更年期」,但真相併非如此簡單。

中年人的快樂程度和生活滿意度是最低的,而焦慮程度也在全年齡段內最高。

相關研究結果卻證明,中年階段的確是人的一生中最為低潮的一段,如果無法順利度過,就很有可能會患上抑鬱症。那麼,中年的「低潮」究竟從何而來?如何正確認識這個階段?我們又該怎樣應對呢?

中年危機——自我審視的人生U型谷

幸福感與年齡的關係是一條U型曲線。人的一生要經歷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可為什麼沒有人說「童年危機」、「青年危機」和「老年危機」,而是只有「中年危機「這個表述呢?這樣來看,似乎中年時期人的心理狀態是相對較差的,生活滿意度、幸福度更低,而焦慮程度也更高。從科學意義來看,這個結論的確是成立的。

英國的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做了一個研究,分析了英國2012-2015年30多萬人的數據,結果發現,人在35歲以後,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會急劇下降,這個趨勢會在60歲以後迴轉,而65-79歲的人則報告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最高。這樣看來,中年人的快樂程度的確是最低的,相應的生活滿意度也處於最低谷,而焦慮程度則在全年齡段內最高。

如果用年齡和幸福程度繪製一個坐標圖,那麼人的幸福感與年齡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一個U型曲線。而多項研究結果也發現,這種U型曲線在各個國家、不同背景的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和英國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曾做了一項數據量龐大的聯合研究,主題關於人類生活滿足感,分析了世界上80個國家內200萬人在35年內的數據,並剔除掉收入、婚姻狀況、職業等外在因素,單獨考察年齡對人類幸福感的影響。研究者證明,無論男女、無論窮富,無論身處發達國家還是發展家,也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已經為人父母或依舊沒有孩子,人們的幸福感變化,都存在U型模式。所以,這種模式的形成,似乎與人生境遇關係不大,而更像是人類生理和心理的普遍發展規律。

為什麼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為什麼人生最糟的階段,都會出現在中年,而且全世界的人在幸福感變化這件事上,存在如此一致的U型曲線,究竟是什麼導致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第一時間的猜測,可能是因為中年人面臨太多壓力所致。事業上,中年人可能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時間緊缺、精力不足,時刻面臨家庭與事業兩難全的困境,焦慮和憂鬱也是自然的事。家庭方面,不但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的責任都需要自己去負,而且還需保證自身較高的生活質量,因此中年人的經濟壓力並不小,此外,現在很多人的生育時間較晚,更是加重中年時期的育兒負擔。很多50歲左右的中年人,兒女已經離家上大學或忙事業,自己也已經退休,孤獨和不適應交相輝映,也可能會加重無價值感和憂慮程度。

不過,這個猜測並不全面。因為U型曲線的得出,是在剔除孩子、收入、工作、婚姻等因素之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哪怕一個人並不存在孩子、收入、工作和婚姻帶來的壓力,他的幸福感依然會在中年達到最低谷。因此,外在壓力也許會導致中年人情緒緊張,但並非中年危機和中年抑鬱的全部成因。那還有什麼原因呢?對此,研究者給出了一個猜測。

原因之一,可能來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人生的遺憾。

人到中年,通常會經歷一段自我審視和回望過去的階段。當拿自己現在的狀態與年輕時期相比,人們就會意識到,自己失去太多機遇,也已經過了可以毫無顧忌追求夢想的時刻,有生之年已經不足一半,死亡也開始成為不再遙遠和抽象的事情,因此自己沒有多少時間,去完成曾經的計劃和目標了。

此外,中年人目睹和經歷過的死亡、變故和健康危機,也愈發頻繁,這更會刺激到人們原本焦慮而敏感的神經。傷春悲秋、由人及己,這一系列的思考,都容易引發焦慮、抑鬱和躁鬱症狀。

原因之二,也許是因為中年人持續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斷增加的自我懷疑。

20多歲的年輕人,一點小的成就可能就會讓他們開心好久,而40多歲的中年人,獲得的成就不少,見過的風景太多,因此早已發展出對成就的鈍感力。倘若在事業上遭遇了天花板,人們難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上不下、夾在瓶頸,無力繼續創造出更令人興奮的成就。所以,中年人的期待太高、時間太少,自我提升空間又變小,頻繁的相互比較和自我懷疑,自然也非常容易加重焦慮。

一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分析了1991-2004年德國的數據,詢問樣本人群目前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他們對未來5年生活的預期。結果發現,無論受訪者的經濟狀況如何,住在德國東部還是西部(兩邊文化非常不同),年輕人總是會極大程度地高估自己5年以後的生活幸福程度。因此,自我預期過高,使得年輕人們很容易經歷接連不斷的失望和悲觀,直到中年時期,他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並不如想象的那般強大。這樣一來,生活滿意度和自我預期,都會在中年階段觸底。而根據這項研究,觸底年齡會在50歲。

不過,也正是在中年這個自我審視的階段,人們會在痛苦的人生思索中,漸漸經歷一番柳暗花明,慢慢調整對生活和成就的預期,不再好高騖遠、期待過高,而是正確、合理地看待自身的能力和夢想。當真正進入六十歲的關頭,人們才會慢慢發現,現實生活的滿意度開始高於自我預期,生活又充滿了愉悅和驚喜。所以,老年人的幸福感要高於中年人。

原因之三,中年是一個低潮與成長並存的時期。

隨著年齡的增加和閱歷的豐富,人們的人生智慧會逐步提升。所謂人生智慧,也就是同情心、同理心強,有良好的決策能力和判斷能力,處事冷靜,並能夠對不同的價值觀予以包容,對人生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也可以安然接受。

老年人經過人生數十載風風雨雨,會更加看重家人關係、坦然接受自身缺點,也更希望少點糾結、過好當下。

人生遲暮來臨之際,男性可能更願意回歸家庭、陪伴家人,而那些為家庭勤勤懇懇服務數十年的媽媽們,當孩子成年自立、生活後顧無憂,而且經過了中年時期痛苦的自我懷疑,她們通常會幡然醒悟,決心繼續追求自己喜歡做的事,或回到學校、繼續深造,或追求因家庭責任而暫且擱下的事業夢想。所以你可能也會發現,媽媽們進入中老年以後,會變得更「自私」,不太想繼續再承擔帶孩子、照顧子女等服務性的工作。如果你的媽媽也變得「自私」,不妨維護一下她的私心,讓她得以追求一番自由輕鬆的晚年生活。

說到這兒,也許你已經明白,為什麼我們的父母長輩,都會越來越喜歡心靈雞湯的原因。雞湯在年輕人看來毫無營養,但或許真的契合長輩們多年以來的人生感悟。年輕人的大腦尚不具備父母的鈍感力,還處於對失去異常敏感、對負面評價極度在意的階段,他們並不能像父母一樣,做到凡事不計較、人人都包容,自然會在對父母轉發來的雞湯嗤之以鼻。也許,等你步入老年,發展出一套人生智慧,成為一枚堅定的雞湯黨也不是不可能。以後,如果再收到父母發來的雞湯文,可以先別急著反對。 這樣看來,中年時期如果順利度過,人們會變得更加坦然、豁達、滿足、鎮定和感恩,生活滿意度自然也更高。

中年危機該怎麼應對?

首先,要明確自身狀況。如果只是中年時期的低谷情緒,並未發展成為抑鬱症,或許時間就可以治癒一切。但需要關注的是,這種低潮是否可能已經發展成為抑鬱症的情況。抑鬱症除了影響人的情緒,還會損傷認知功能,比如專註能力、記憶功能和判斷能力,身體機能也會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哪怕是中度的抑鬱,也會讓人痛苦不堪。

一項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40-50歲之間患過抑鬱症的中年女性,比沒有得過抑鬱症的女性,中風的幾率高出2.4倍。哪怕剔除了各種容易引起中風的風險因素(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生活習慣、高血壓、心臟病、超重、糖尿病),抑鬱的中年女性中風的概率,依然要高出1.9倍。

此外,2012年一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發現,中年時期有過抑鬱症,並沒有得到良好治療的人,會比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中年人,患上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幾率高出20%。

所以,如果將中年抑鬱症放置不顧,那麼就很可能增加日後遭遇中風、老年痴呆症的風險。輕微的抑鬱癥狀,可以通過豐富日常生活、增加人際聯繫、尋求家人幫助來進行調節。而如果是中度或者重度的抑鬱症,請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斷,並接受病例治療和心理諮詢的綜合治療方案。

化論

eading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