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報告顯示我國近一半資源型城市面臨嚴重轉型問題

在內蒙古包頭市石拐區綜合信息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在查看交通監控。石拐區是一個緣煤而建,依煤而興,卻也因煤而衰的傳統資源型工礦區。近年來,石拐區大力發展非資源型新興產業,加快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園區、大數據產業園區、五當召旅遊景區、大青山文化影視創意園區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這座城市正迎來新生。 新華社記者 連 振攝

在經歷了長時期、大規模的開發之後,的很多資源型城市逐步進入了資源枯竭期,數十年積累的問題開始顯現。

但,資源不是負擔。資源枯竭型城市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城市的資源潛力,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或處理好資源產業與非資源產業的配比等等。尋找到適合當前城市發展需要的路徑,才是實現轉型的根本路徑

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一直以來,資源型城市在國家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區域和城市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在經歷了長時期、大規模的開發之後,的很多資源型城市逐步進入了資源枯竭期,數十年積累的問題開始顯現。

北京大學國家資源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有近一半的資源型城市面臨著嚴重的轉型問題,資源型城市進入了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針對資源型城市轉型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資源型城市已不堪重負

東川是重要的銅礦基地,銅的地質儲量居於全國第三,經過上千年的開採,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東川以銅資源採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於銅礦開採,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後繼無力,失業率一度高達40.2%。同時,由於長期的銅礦開採、伐薪煉銅,整個東川地區的生態遭到嚴重損壞,可持續發展嚴重受阻。

在,像東川這樣的資源型城市不在少數。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資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虹表示,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對資源依賴性強,多數資源型城市區位條件較差,影響了經濟發展的能力。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資源型城市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優勢經濟地位,由於不合理的資源開採及產業發展等因素,水資源、土地資源等非礦產類資源遭到破壞及不合理開發,環境污染問題不斷積累,加重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壓力。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分析指出,資源型城市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兩方面。一類是隨著市場供求關係變化,以及經濟周期的變化,資源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導致城市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波動周期一過,資源價格開始反彈,這些城市的問題也就得以緩解。另一類問題則由資源枯竭導致。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實實在在的轉型壓力:財政收入減少、就業壓力增大、企業大量破產,政府沒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務等。

為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2001年,國務院開始進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策略。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決資源型枯竭城市歷史遺留問題,顯著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基本實現城市轉型。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和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制定印發了《關於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要求爭取通過10年左右時間,健全內生動力機制、建立平台支撐體系,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集群,重新建立起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競爭力。

李虹認為,資源型城市發展需要重新審視和規劃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摒棄、修正原來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尋找新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把握轉型機遇,實現城市復興。

東北地區轉型壓力最大

記者從「資源型城市轉型預警指數報告」中發現,在所統計的116個地級資源型城市中,預警指數最高的前4名都位於東北三省,分別為雙鴨山市、七台河市、雞西市和鶴崗市。東北地區轉型預警指數均值達0.488,高於全國地級資源型城市預警指數均值0.441。

「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轉型情況最為嚴峻,面臨轉型壓力最大。尤其是經濟社會壓力較重,經濟發展能力、環境保護能力和資源利用能力較差。」李虹說。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是一座以煤炭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城市轉型壓力預警指數為0.512,在116個地級資源型城市中排名第二,經濟壓力排名第一。報告分析認為,七台河市未能及時應對傳統煤炭產業衰退的危機,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經濟活力缺乏,同時產業結構單一化、粗放化的問題過於突出,創新人才缺失。

目前,七台河市已經向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醫藥、先進位造、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等6大重點產業進行了轉型嘗試,努力構建技術先進、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

對此,《報告》建議,國家應當給予東北城市全方位的扶持,尤其對於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保障負擔,應建立專項資金扶持;另外,應鼓勵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更有效率的經濟發展環境;應支持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發揮技術創新優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技術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提升資源利用水平,促進經濟轉型發展。

發展非資源性產業

資源型城市該如何轉型?

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對於資源枯竭型城市,要轉向非資源產業發展,如製造業、服務業等。從新結構經濟學角度來分析,經濟發展就是一個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的過程,技術創新固然可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但它不斷創新,也會碰到創新的天花板,在這種狀況之下,就必須把經濟生產活動不斷從附加價值比較低的產業轉移到附加價值比較高的產業上去。回顧歷史,基本是從以資源為主的生產活動向非資源為主的生產活動轉移,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吉林省舒蘭市依煤而建,因煤而衰,2008年被列為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2015年以來,舒蘭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以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為統領,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和干棒河水庫煤礦家屬區水源灌溉地建設,不斷提高糧食產能和質量標準。突出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組織實施了稻花飄香—現代農業綜合體、50萬頭生豬屠宰及深加工、吉林北融食品公司3000萬隻肉雞全產業鏈、昊明集團2500萬隻肉雞屠宰深加工、農豐牧業公司萬頭黃牛產業化等一批項目,促進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

林毅夫表示,世界上有一些發達國家資源非常豐富,經濟發展也很好,說明資源不是發展的負擔。要把資源用得好,一方面管理上透明、避免腐敗,另一方面了解資源波動的特性,未雨綢繆。如果能用資源支持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多樣化和產業轉型升級,資源型城市、資源型地區、資源型國家應該可以發展的比非資源型城市、非資源型地區、非資源型國家更好。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在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推動國企改革是很重要的任務,因為老工業城市國企較多。此外,還要推動民企創新和轉型升級,降低成本。同時,要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經濟日報·經濟網記者 常 理 歐陽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