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乾貨 | 歷史年代學、世界曆法紀元、蒙古史世系、藏傳佛教傳承、日本歷史世系等參考書目!

| 感謝作者賜稿,有志於此業者,歡迎與作者聯繫,[email protected]

歷史年代學參考資料36

一、譜系類(3

中外歷史大系手冊,蒯世西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

新編中外歷史大系手冊,蒯世西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版,584

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上下冊),柏楊著,友誼出版公司,1986年版,922

二、年表類(10

中華歷史紀年總表,於寶林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6月版,1760

歷史紀年表,方詩銘著,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170

歷史年代簡表,編委著,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和2001年版

歷史紀年表,萬國鼎著,萬斯年陳夢家補訂,中華書局,1978年版和2007年版,163

歷代帝王世系年表,杜建民著,齊魯書社,1995年版,215

歷代紀年手冊,顧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44

歷史紀年,榮孟源著,中華書局,1957年版,274

歷史年表,編輯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歷史年表,中科院歷史研究所著,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歷史年表,柏楊著,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802

三、大事年表(4

歷史大事編年(5卷本),張習孔等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歷史年表,沈起煒著,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521

歷代年號考,李崇智著,中華書局,1981年版,307

歷史大事年表,馮君實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062

四、東亞三國年表(4

中朝日越四國歷史紀年表,陳久金著,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309

中越朝日四國歷史年表,朱桂昌著,雲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1979年版,202

中日朝越四國歷史年代表,編委著,山西圖書館,1979年版,130

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徐曉嵐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五、外國部分(8

中外歷史年表,翦伯贊主編,中華書局,1965年版

中外歷史年表,丁篤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605

世界史編年手冊(4冊),威廉·蘭格著,三聯書店,1981年版

世界歷史年表,編寫組著,遼寧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外國歷史大事年表,王治邦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新編世界歷史年表,楊子娟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016

簡明中外歷史年表,揚子坤、馬捷、李安之著,輕工業出版社,1989年版,277

世界文明史年表,沈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1535

六、民族史年表(5

歷代各族紀年表,陸峻岭、林干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705

青海蒙古世系,才讓編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26

匈奴歷史年表,林幹著,中華書局,1984年版

蒙古世系,高文德等著,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234

民族史人物辭典,編委會著,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805

七、歷表(2)

歷史中西曆對照年表,李佩鈞著,雲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二十史朔閏表,陳垣著,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註釋:

本參考資料是目前出版過的比較全的年表類參考書目,合計36種。其中很多內容是由於出版前後,出現重複。最重要的不過以下10本而已:新編中外歷史大系手冊、中華歷史紀年總表(於寶林著)、歷史紀年表(方詩銘著)、歷史大事編年(張習孔著)、歷代年號考、中朝日越四國歷史紀年表(陳久金著)、中外歷史年表(翦伯贊著)、世界史編年手冊、蒙古世系。擁有以上9本書足以學習歷史和世界歷史。

歷史地圖類:

《歷史地圖集》(8卷本)譚其驤著,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簡明歷史地圖集》譚其驤著,地圖出版社,1991年版

《史稿地圖集》郭沫若著,地圖出版社,1996年版

《近代史參考地圖》郭利民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世界歷史地圖集》張芝聯/劉學榮主編,地圖出版社,2002年版

《錢伯斯世界歷史地圖集》(英)編委會著,楊慧玫譯,三聯書店,1981年版

《泰晤士歷史地圖集》(英)傑弗里·巴勒克拉夫編,三聯書店,1985年版

《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德)A-M.威特基等著,葛會鵬等翻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簡明世界歷史地圖集The Times Atlas of World History》哈蒙德著

World History Atlas》英國DK出版社

《日本史年表地圖》(日)児玉幸多,吉川弘文館出版,2007年版

《歐洲歷史地理地圖冊》

《俄國歷史地圖》(英)馬丁·吉爾伯特著,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英國歷史地圖》年版

《美國歷史地圖》年版

世界曆法紀元表

一、常用及通用紀年

1、公元:以耶穌誕生為元年。

2、佛歷:以釋迦牟尼涅磐時為元年,採用公元前543年為佛歷紀元元年,採用農曆計算。使用地區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區。

3、伊斯蘭曆:伊斯蘭曆伊斯蘭曆為目前伊斯蘭教國家通用的曆法,正式名稱為哈吉來歷(الهجريHajra),意指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避難逃往麥地那的希吉拉(Hajrah),伊斯蘭曆是一種純粹的陰曆,以公元622716日為伊斯蘭教曆的元年一月一日,完全以月相為準,每當新月出現時定為每月的一日,12個月為一年,不設閏月,閏年於第12個月後加一天,平均每年只有3548小時48分,每隔2.7年和公曆相差一個月,因此不分季節。分太陽曆和太陰曆。伊斯蘭國家通常採用太陰曆,伊朗採用太陽曆。

4、猶太紀年(希伯來曆):始於公元前3761年,歲首一般在95日和105日間,以色列和歐美人計算宗教用。

二、紀元

1、干支紀元

2、帝王在位紀元

3、年號紀元

4、黃帝紀元:黃帝紀元基於黃帝年代,主流上以黃帝為天子即位之癸亥年為元年。黃帝被認為是人的祖先。黃帝紀元是清朝末期變法派和革命派都曾使用的紀元。依據中華民國建國時官方認定的黃帝紀元,清末辛亥年(孔子紀元2462年,西元1911年)為黃帝紀元4608年,民國元年為黃帝紀元4609年。黃帝紀元比孔子紀元早2146年,比西元早2697年。有多種,以此為主流。

5、孔子紀元:以孔子降生之年或卒后之年為紀元的紀年方法。19世紀中葉以後,一些學者、維新黨人,如康有為、梁啟超等反對以帝王年號紀年,提倡孔子紀年。他們所辦的《強學報》,於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18961月)出版的創刊號上,以孔子卒后3年為孔子紀年的紀元。康有為《 禮運注·序》中,則以孔子降生之年為紀年 。如戊戌年(1898 )為孔子降生2475。但這種紀年方法后未被採用。

6、西藏之聖生周紀年:是流行於藏族人民的曆法。現在的藏曆起源於公元1027年。藏曆紀年基本和農曆的干支紀年法一致,只是用陰陽五行代替天干,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用十二生肖代替地支。也是60年一輪迴,不過不叫甲子而稱為熱迥(饒瓊),第一熱迥從公元1027年開始,當時農曆正是丁卯年,藏曆為陰火兔年。

7、突厥生肖紀年:具體開始使用年代不可考,6世紀就開始流行,后擴展至整個突厥語民族中。鼠年、牛年、虎年、兔年、鱷魚年、蛇年、馬年、羊年、猴年、雞年、狗年、豬年。

8、回鶻納音生肖紀年:五行+十二生肖。

9、蒙古生肖紀年:蒙古族十二獸: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10、傣歷:傣族的傳統曆法。傣語稱祖臘薩哈,意即小歷。是一種陰陽合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際,現行傣歷則始於明代以前。吸收了漢歷的優點,結合本民族的特點指定的。它的年長度為 365.25875 日,月長度為29.530583日,以公元638322日(唐貞觀十二年戊戌閏二月初二辛巳)為曆元,累計至1980415日潑水節末一日滿 1342年。每年分冷、熱、雨3季,平年皆12月,月序由6月始,順序至5月止。它的正月相當於《夏曆》的10月。

11、彝歷(十月曆):1年為10個月,每月36天,另有5天作為過年日,全年共365天。每3年置一閏日,加在過年日中,閏年為366天。以十二生肖紀年、紀日,每月恰好三個生肖周,對應整齊,方便記憶。歲首在立春前後。

二、亞洲地區紀年

1、朝鮮紀元:以相傳朝鮮開國國君檀君在王儉城即位年(公元前2333)為開始,使用地區主要在韓國。朝鮮還實行 「主體紀年」,以金日成誕生的1912年為元年。

2、日本紀元:日本紀元有兩種,一種以開國紀元,以傳說中的神武天皇為元年,即公元前660年起,一種是年號紀年,自明治以後一任天皇只能有一個年號。

3、緬甸紀元(伽車般車,又叫小曆紀元):始於公元6383月,蒲甘王布波修羅漢,一說始於泰國古代柏孩王,使用地區緬甸、泰國民間,一年12個月,奇數月30天,偶數月29天。泰國、柬埔寨等地區又稱為祖臘紀年。

4、泰國曆:是泰國目前使用的曆法,泰國原來使用的曆法和傣族的曆法相同(參見傣歷),1888年泰國國王拉瑪五世改革曆法,採用格里曆,但以曼谷建城,即公元1782年為紀元,以建城日46日為每年開始,1912年國王拉瑪六世將紀元改為佛祖涅槃,即公元前543年,1941年正式採納格里曆,以公元11日為開始,但紀元仍延續,所以2007年為泰歷佛祖涅槃2550年。

5、尼泊爾紀元:始於公元879年。

6、尼泊爾卡里紀元

7、祆教紀元:始於公元632616日,印度和伊朗的祆教徒使用。

8、馬卡比紀元:始於公元前166年,紀念以馬卡比為稱號的猶他兄弟領導的猶太人民起義。

9、亞美尼亞紀元:始於公元55279日。

10、巴比倫紀元(亦稱納波納沙爾紀元):起源於古巴比倫王納波納沙爾登基時,始於公元前747226日,使用地區主要在古巴比倫,但其後古希臘亦使用。

11、伊朗歷:伊朗在1925331日波斯議會立法採用了伊朗歷,追溯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那年從麥加出行到麥迪娜)為伊朗曆紀元元年,並以春分為每年的第一天,且指定月名和每個月的天數。且法條中再進一步申明官方反對民間慣用的陰曆的立場。阿富汗也在1957年立法採用新伊朗歷,兩者除了月名不同,每個月的天數都相同。主要的差別在,阿富汗(阿富汗稱波斯語為Dari)沿用在1925年之前伊朗使用的傳統阿拉伯語月名而不是伊朗在1925年採用的新名。在阿富汗普什圖地區,則仍使用普什圖語的月名。

三、印度地區紀年

1、訶利紀元:始於公元前3102218日,印度天文學推算有時使用。

2、超日王紀元:始於公元前57223日,使用地區在北印度一帶。曆法為太陰太陽曆,在印度不同地區計算方法不一樣。

3、訶拉姆紀元:起自關於毗濕奴的化身,英雄婆洛蘇拉瑪傳說,始於公元825年,但又常從公元前1176年起計算,每1000年為一個輪迴,使用地區在印度馬拉雅拉語地區的馬拉巴海岸,泰米爾語區的蒂提魯內爾維利地區。

4、薩婆塔希紀元:始於公元前3076年,起自所傳薩婆塔希諸賢升天化為北斗眾星的傳說,使用地區在克什米爾、印度喜馬拉雅山區及旁遮普地區。

5、耆那教紀元:始於公元前527年,以耆那教教祖大雄逝世之時開始。

6、闍多尼耶紀年:始於公元1407年。

7、塞種紀元:一說起於貴霜王伽膩色伽王登基時,一說起自摩訶剌陀王塞利瓦哈納逝世,一說起自納哈納帕家族的塞種王公,始於公元78年,印度、印尼、印支等一些地區使用。一年12個月,第一個月30天,以後5個月為31天,再后6個月為30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8、印度歷:是印度政府為統一在印度各地的五花八門曆法,於1957年制定的印度官方統一曆法。是一種太陽曆,每年日子數目和格里曆一致,閏年設置也和格里曆一致,但月份設置以黃道十二宮為準,一年設六個季節,每個季節有兩個月,季度設置先後為春季、夏季、季風季、秋季、冬季、露季。平年以格里曆的322日為一年開始,閏年以321日開始。紀年以公元78年為印度曆元年。

9、薩卡歷Saka Era:公元78年為元年開始。

10、旃陀羅歷Vikrama Samvat:公元前58年為元年開始。

四、歐洲地區紀年

1、希臘紀元:來自所謂世界創始於公元前5598年的神話,古希臘使用。

2、塞琉古紀元:亦稱馬其頓紀元,始於公元31291日,塞琉古王朝征服巴比倫時。

3、羅馬紀年:始於公元前753年,來自古羅馬城建立的傳說,古羅馬使用。

4、拜占庭紀元:亦稱君士坦丁堡紀元,來自所謂世界創始於公元前5508年加4個月的神話,其紀元始於公元前5509年,《俄羅斯編年全集》採用此紀年。

5、亞歷山大大帝紀元:始於公元前3238月,為紀念亞歷山大大帝逝世。

6、亞歷山大里亞紀元:始於公元前5502829日,來自所謂人類起源於公元前5502年。

7、安條克紀元:始於公元前5492829日。

8、西班牙紀元:始於公元前38年,為紀念羅馬人征服西班牙。

9、奧林匹亞紀元:始於公元前776年,古希臘於5世紀前採用,以後希臘及一些國家歷史學家以此記述古代歷史。

10、法國共和曆:或稱法國大革命曆法,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的革命曆法,於17931024日雅各賓黨全國大會上確定的,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所採用,由數學家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加斯帕·蒙日和詩人法布爾·代格朗汀協助制定。規定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之日為共和國元年元月元日,即1792922日,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月分為3周,每周10天,廢除星期日,每年最後加5天,閏年加6天。完全廢棄以前的名稱,以羅馬數字紀年。由於以前天主教教廷將每一天都用一位聖人名字命名,全部被共和國廢棄,另採納植物名稱命名,只是冬季雪月由於大部分植物都不生長,改為用礦物名稱命名,全年每逢周五,用動物命名,第十天周日休息,用一種工具命名。由於規定每年第一天都從秋分日開始,所以閏年設置和格里曆有差距,每年可能在日期上有一、兩天浮動差距。拿破崙佔領義大利后,和教廷和解,教皇承認其稱帝加冕,所以於共和國XIV年雪月連枷日(10日),也就是18051231日法國重新恢復格里曆。後來巴黎公社曾一度短暫恢復使用大革命曆法。

11、俄歷:俄國古代採用創世紀年。最初記載曆法的《編年史》將公元前5508年定為創世紀年的元年,新年從31日開始。公元1492年以後改為從91日開始。16991215日彼得一世下令採用儒略曆(舊曆),將創世紀年7208年1231日之次日改為170011日。儒略曆每年平均為365.25日,比回歸年長1114秒。這一微小誤差導致每128年節氣日期提前1天,使用範圍為全俄境內(但波羅的省份和芬蘭除外)。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實行曆法改革,將當年春分由舊曆311日,將日期后移10天。並規定新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紀年(如1600年,2000年)置閏外,其他世紀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閏。從而使新曆每400年較舊曆少3天。曆法改革造成了舊曆和新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紀舊曆日期比新曆日期早11天,19世紀早12天,20世紀早13天。1918126日,蘇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舊曆,採用新曆(即公曆)。

五、非洲地區紀年

1、科普特紀元:羅馬皇帝戴奧克里先於284年即位后大肆迫害基督教徒,以此紀念殉教者,一年12個月,每月30天,使用地區埃及和衣索比亞的科普特人。

2、衣索比亞紀元:始於公元8年。

六、其他紀年

1、安查納紀元:

2、大曆紀元:

3、祖臘歷紀元:

七、瑪雅歷

瑪雅歷是一套以不同曆法與年鑒所組成的系統,為前哥倫布時期中美洲的瑪雅文明所使用。這些曆法以複雜的方式互相同步、並緊密結合,形成更廣泛、更長遠的周期。

瑪雅曆法系統本身建立在通行於當地的曆法系統上,而該系統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6世紀,與其他中美洲文明所使用的曆法享有許多共同的特徵,例如較早期的文明像是薩巴特克(Zapotec)與奧爾梅克(Olmec)之曆法,以及當代或較晚期的文明如米斯特克(Mixtec)、阿茲特克(Aztec)等的曆法。雖然中美洲曆法並不源自瑪雅文明,但其後續的延伸以及去蕪存菁的手法是最為精密的。在阿茲特克歷以外,瑪雅歷同樣是文件最齊全、最能夠完整理解的曆法。

1、卓爾金歷:瑪雅學家給了瑪雅版的中美洲260天曆法卓爾金歷(Tzolkin,而在新版的正字法中則偏好使用 Tzolk'in)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依據猶加敦語所建立,引申意義為日子的計數count of days(Coe 1992)。這個曆法在瑪雅前哥倫布時期的確切名字仍屬未知,而在阿茲特克的納瓦特爾語中相對應之曆法則稱為托納爾波瓦利歷 Tonalpohualli)。

2、哈布歷:哈布歷(Haab')是瑪雅的陽曆,由每月二十天的十八個月,加上年末五日稱為Wayeb'(或在16世紀的正字法中為 Uayeb)的無名日所組成。人類學教授Victoria Bricker在其著作中(1982)估計,哈布歷的首度使用約在西元前550年左右某個冬至開始的時候。哈布歷是農民曆的基礎,每個月的月名是以季節及農作事件作為命名的依據。如第十三個月(Mak)指的是雨季結束、第十四個月(K'ank'in)意為秋天成熟的作物。

參考資料:

1、《新編三千年曆日檢索表》,徐錫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月第一版

2、《公曆回傣彝藏佛歷和儒略日對照表》,王煥春等編,科學出版社,199112月第一版

蒙古世系手冊書目

第一章 蒙古汗國前期

部落名稱

其他部落

蒙古部落

第二章 大蒙古汗國(1206-1911)

蒙古大汗

第三章四大汗國

第一節 金帳汗國(欽察汗國)

1金帳汗國大汗

2白帳汗國

3藍帳汗國

4喀山汗國

5克里米亞汗國

6阿斯特拉罕汗國

7西伯利亞汗國

8卡西莫夫汗國

9諾蓋汗國

第二節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

東察合台汗國(亦力把里)

西察合台汗國

葉爾羌汗國

吐魯番地區

第三節 窩闊台汗國

第四節 伊利汗國

第四章 東道諸王汗國

哈撒兒系

哈赤溫系

帖木哥斡赤斤系

別力古台系

第五章元朝藩王世系

1 燕王

2 梁王 (雲南王)

3 晉王

4 秦王(安西王)

5 寧王

6 魏王

7 周王

8 荊王

9 昌王

10 衛王

11 兗王

12 吳王

13 壽王

14 鄃王

15 營王

16 越王

17 楚王

18 齊王

19 濟王

20 豳王

21 嘉王

22 趙王

23 隴王

24 定王

25 魯王

第六章 蒙古右翼三萬戶

達延汗

土默特

鄂爾多斯

永謝布

第七章 厄魯特蒙古(額魯特、西蒙古、瓦剌、卡爾梅克、衛拉特)

準噶爾汗國

和碩特汗國

杜爾伯特部

土爾扈特部

輝特部

第八章 清朝蒙古盟旗(1636-1949)

第一節 盟旗說明

1盟旗名稱

2部族分佈

3盟旗說明

4盟旗封爵等級表

5清代蒙古盟旗封爵分佈表

第二節 內蒙古盟旗49

哲里木盟

昭烏達盟

卓索圖盟

烏蘭察布盟

錫林郭勒盟

伊克昭盟

第三節 喀爾喀蒙古盟旗86

土謝圖汗部

札薩克圖汗部

車臣汗部

賽音諾顏部

第四節 青海蒙古28旗

第五節 新疆蒙古

第六節 套西蒙古2旗

第七節 總管旗

第八節 喇嘛旗7旗

第九節 居住京師

第十節 其他盟旗

第九章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

第一節 兩大活佛系統

1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2章嘉呼圖克圖

第二節 內蒙古主要活佛系統

第三節 蒙古國主要活佛系統

第四節 國外主要活佛系統

第十章 俄羅斯蒙古

第一節 圖瓦共和國

前期汗國

共和國總統

第二節 布里亞特共和國

前期部族

共和國總統

第三節 卡爾梅克共和國

1遷居伏爾加河流域部族

2留居伏爾加河流域部族

3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

第十一章 其他地區蒙古後裔簡介

阿富汗蒙古(哈扎爾族)

第十二章 清朝管轄蒙古地方機構

第一節 理藩院尚書

第二節 將軍都統

烏里雅蘇台將軍

伊犁將軍

綏遠將軍

熱河都統

察哈爾都統

烏魯木齊都統

呼倫貝爾副都統

第三節 辦事大臣

庫倫辦事大臣

西寧辦事大臣

第四節 參贊大臣

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

科布多參贊大臣

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第十三章 蒙古國

第一節 蒙古高原王朝

近代時期

外蒙古獨立時期

佔領和白衛軍的侵擾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國

第二節 蒙古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大呼拉爾主席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說明:

本參考資料是蒙古世系全部的參考資料,涉及內容主要以世係為主,其他內容則不再列出;

參考資料以書籍為主,不再列出論文內容;外文僅列中文翻譯和已經出版的書籍;

一、《蒙古世系》一書所引用的十五種書籍:

《蒙古世系》高文德、蔡志純著,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1、《元朝秘史》(四部叢刊本)

2、《元史·宗室世系表》宋濂主編,中華書局標點本

3、《新元史·宗室世表》柯劭忞著,硯耕堂開雕本

4、《蒙古源流》薩囊徹辰著,守齋校補本

5、《聖武親征錄》(清華學校研究院刊行)

6、《蒙兀兒史記·宗室世系表》屠寄著,古籍出版社

7、《明史·韃靼瓦剌傳》張廷玉主編,中華書局標點本

8、《蒙古世系譜》(民國二十八年刊本)

9、《清史稿·藩部世表》趙爾巽主編,中華書局標點本

10、《皇朝藩部要略·藩部世系表》祁韻士著,浙江書局刻本

11、《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李桓恭著,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本 )

12、《蒙古游牧記》張穆著,咸豐九年刊本

13、《西域圖志》傅恆主編,乾隆四十七年刻本

14、《史集》(四冊)波斯·拉施特丁著,商務印書館,

15、《卡爾梅克史評註》伯希和著,中華書局,1994年5月第一版

二、漢文古籍史料: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理藩院》 藏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理藩院則例》藏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清實錄準噶爾史料摘編》編委會,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第一版

《清代職官表》,錢實甫著,中華書局,1968年版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年表》,章伯鋒著,中華書局,1978年版

三、漢文現代研究史料:

《中外歷史年表》翦伯贊著,中華書局

《新編中外歷史大系手冊》蒯士西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內蒙古史志資料選編·第一輯》委員會編,內部編印

《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柏楊著,國際友誼出版公司,1986年3月第一版

《清代蒙古族盟旗制度》楊建新主編,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

《蒙古族通史》(三卷本)編委會,民族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蒙古史綱要》烏雲畢力格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元朝史》韓儒林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衛拉特蒙古史綱》,馬大正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西蒙古史研究》,杜榮坤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

《青海蒙古世系》才讓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青海蒙古簡史》羋一之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

《青海蒙古部落襲位表》巴·烏雲著,《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79年2期

《西北民族史與察合台汗國史研究》劉迎勝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伊利汗國史研究》

《中亞通史》(四卷本),王志來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中亞浩罕國與清朝新疆》,潘志平著,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9月版

《葉爾羌汗國史綱》

《世界文明史年表》沈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列國志·烏茲別克》編委會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簡明南亞中亞百科全書》主編薛克翹、趙常慶,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中亞五國史綱》,馬大正主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16—18世紀中亞歷史地理文獻》(烏茲)艾哈邁多夫著,陳遠光譯,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拉失德史》

《莫卧兒帝國》

《歷代各族紀年表》陸俊林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四、外文史料(中文版):

《明代蒙古史論集》(日)

《北方民族史及蒙古史譯文集》(日)內田吟風等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世界征服者史》(波斯)志費尼著

《突厥世系》(烏)阿布爾·哈齊·把爾禿兒著,羅賢佑譯,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一版

《蒙古帝國史》(法)格魯塞著,商務印書館

《草原帝國》(法)格魯塞著,商務印書館

《成吉思汗傳》(法)格魯塞著,商務印書館

《多桑蒙古史》(瑞典)多桑著,商務印書館,2013年4月第一版

《金帳汗國興衰史》(蘇聯)

《蒙古統治下俄國史略》(蘇聯)

《中亞突厥史十二講》(蘇聯)巴托爾德著

《內陸亞洲厄魯特蒙古歷史資料》帕拉斯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準噶爾汗國史》(蘇聯)

《世界史編年手冊》(美)

《劍橋世界史》(英)

《中亞文明史》(六卷本)編委會

《高級印度史》(印)

《帖木兒武功記》(法)布哇著

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傳承年表

第一章 藏傳佛教簡介篇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活佛等級制度

第三節 清代喇嘛等級制度

第四節 藏傳佛教五大法王(附桑耶寺)

第二章 薩迦派篇

第一節 元代歷任帝師

第二節 元代薩迦政權本欽

第三節 薩迦寺座主

第四節 薩迦法王

第五節 四個拉章

第六節 薩迦三大巴

第三章 噶舉派篇

第一節 噶舉派重要傳承分支

第二節 噶瑪噶舉派

第三節 帕木竹巴噶舉

第四節 直貢巴噶舉(止貢巴)

第五節 主巴噶舉

第六節 達壟噶舉

第七節 其他小噶舉

第八節 拔絨噶舉

第九節 蔡巴噶舉

第四章 寧瑪派篇

第一節 寧瑪派法王

第二節 金剛座傳承

第三節 寧瑪巴重要傳承分支(六大寺系/二大傳承)

第四節 其他寺廟傳承

第五章 格魯派篇

第一節 五大活佛轉世系統

第二節 四大攝政活佛

第三節 清代八大駐京呼圖克圖

第四節 西藏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五節 青海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六節 甘肅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七節 康藏昌都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八節 雲南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九節 內蒙古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十節 蒙古國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十一節 新疆地區主要活佛轉世系統

第十二節 格魯派「香根」活佛

第六章 其他派篇

第一節 噶當派

第二節 雍仲本教

第三節 覺囊派

第四節 希解派

第五節 覺宇派

第六節 廓扎派

第七節 夏魯派

第七章 藏傳佛教中的女活佛

第八章 明朝封西藏地區三法王五教王篇

第一節 三大法王

第二節 五教王

錄:藏曆年對比表

參考資料

藏族地方政權世系表

第一部分 西藏地方政權

第一章 前期部落王朝

穆氏王朝

象雄王國

其他部落名

第二章 小邦時期

十掌政

十割據

十二小邦

第三章 吐蕃王朝贊普

第四章 分裂時期

第一節 朗德威松系

阿達里

拉達克

桑噶爾

布讓王(雅茲、古格)

其他王朝

雅隆覺

貢唐

第二節 赤德雍丹系

第五章 薩迦政權時期

第一節 元朝帝師

第二節 薩迦本欽

第三節 衛藏十三萬戶

第六章 第司(帕竹)政權

第一節 帕竹萬戶

第二節 帕竹第司

第七章 第巴仁蚌巴時期

第八章 噶瑪政權 (第司藏巴時期)

第九章 噶丹頗章政權

第一節 達賴喇嘛世系

第二節 第司世系

第三節 蒙古汗王世系

第四節 郡王世系

第五節 攝政王列表

第六節 噶倫列表

第十章 共和國時期

第一節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

第二節 西藏自治區

第十一章 西藏其他地區政權

第一節 霍爾三十九族(那曲地區)

第二節 其他政權(拉加里)

第二部分 朵康地方政權

第一章 朵康地區萬戶和部落

第一節 朵康七萬戶

第二節 三果洛部落

第二章 土司政權

第一節 康區四大土司

第二節 嘉絨十八土司

第三節 林蔥土司(格薩爾王世系)

第四節 霍爾七土司

第五節 木里土司

第六節 青海囊謙王世系

第七節 甘肅卓尼土司

附錄:

西藏流亡政府噶廈政權首席噶倫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娘氏宗教源流》娘·尼瑪韋色著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012月版

《弟吳宗教源流》弟吳賢者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布敦教法史》布敦·仁欽竹著

《賢者喜宴》巴沃·祖拉成瓦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8月版

《漢藏史籍》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12月版

《紅史》蔡巴·貢噶多吉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6月版

《新紅史》班欽索南查巴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1月版

《青史》廓諾·迅魯伯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3月版

《白史》根敦群培著藏學出版社,20127月版

《西藏王臣記》五世達賴著國際廣播出版社,20163月版

《西藏王統記》索南堅贊著國際廣播出版社,20163月版

《薩迦世系史》阿旺貢噶索南著藏學出版社,20011月版

《薩迦世系史續編》貢嘎·羅追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朗氏家族史》大司徒·絳求堅贊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12月版

《漢蒙藏史略》阿芒·貢卻群派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2月版

《土觀宗派源流》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著民族出版社,20006月版

《安多政教史》智觀巴,貢卻乎丹巴繞吉著,甘肅民族出版社,19894月版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理藩院》藏學出版社,20061月版

二、漢文著作:

《藏族地方王統世系及藏傳佛教大事年表》羅布次仁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西藏通史》陳慶英/高淑芬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5月版

《西藏通史》(813)編委會著藏學出版社,201612月版

《西藏通史簡編》恰白·次旦平措等著五洲傳播出版社,2000

《西藏歷史文化詞典》王堯/陳慶英主編浙江人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86月版

《吐蕃史》安應民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吐蕃王國的興衰》薛宗正著民族出版社,19974月版

《明代藏族史研究》尹偉先著民族出版社,2001

《元朝中央政府治藏研究》張雲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

《清代西藏史研究》趙雲田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西藏佛教發展史略》王森著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西藏佛教史》克珠群佩主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9月第一版

《土司制度》龔蔭著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2

《嘉絨十八司》李茂著成都印刷,1997年版

《嘉絨十八土司》小金縣嘉絨文化研究會編著文聯出版社,2014

《卓尼楊土司傳略》楊士宏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4月版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康定民族師專編寫組當代出版社,1994年版

《藏族部落》陳慶英主編藏學出版社,19916月版

《論遠古象雄十八王國及其覆滅》同美著,民族學刊,2015年1月期刊

日本歷史世系手冊

日本歷史時期劃分

天皇篇

天皇

異說天皇、准天皇與自稱天皇者一覽

院政天皇

各宮家世系

公家幕府篇

第一部分公家

五攝家(近衛氏九條氏鷹司氏、二條氏、一條氏)

五公家(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

藤原氏家族簡表(本家、北家、南家、式家、京家)

攝政關白

第二部分

權臣掌權

第一章 平家六波羅政權

桓武平氏當主

六波羅政權

第二章 鎌倉幕府

將軍(河內源氏當主)

執權

北條得宗系

連署

六波羅探題

有力御家人

南北朝大將軍

第三章 室町幕府

將軍

武家政權

管領列表(三管表)

侍所列表(四職家督表)

關東公方

鎌倉公方

重要家族當主

第四章 織田豐臣政權

織田信長家族當主

豐臣秀吉家族當主

三中老、五大老、五奉行

五大老家族當主

第五章 江戶幕府

將軍

大老

老中

側用人

第六章 內閣總理大臣

戰國大名篇

令國制大名

戰國主要守護大名一覽

主要大名當主

寺社勢力

江戶幕府藩主篇

松平家

親藩(御三家、御三卿、御連枝)

譜代大名

外樣大名

主要外戚藩主

年號篇

官家年號

私年號

官職篇

太政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

其他官職介紹

參考資料

日本歷史時期劃分

舊石器時代 前35000-前14000

繩文時代 前14000-前400

彌生時代 前400-公元250

古墳時代 250-538

飛鳥時代 538-710

奈良時代 710-794

平安時代 794-1185

鎌倉時代 1185-1333

建武新政 1333-1336

室町時代 1336-1573

南北朝時代 1336-1392

戰國時代 1467-1615

安土桃山時代 1568-1603

江戶時代 1603-1868

明治時代 1868-1912

大正時代 1912-1926

昭和時代 1926-1989

平成時代 1989-今

天皇篇

天皇列表

日本從古代起即沒有改換朝代,始終為皇室一系。但古代的天皇的事迹有來自傳說、神話之虞,從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能確認其實際存在,自應神天皇開始歷史之可性度才大為提高。由綏靖天皇到開化天皇共八代,歷史上只有誕生、即位、以及建宮、立后等記載,沒有治績紀錄,故在日本歷史上稱作闕史八代。

1.神武天皇(前711-585) 前660.01-585.03

空位 前585-前581

2.綏靖天皇(前632-549) 前581.01-549.05

3.安寧天皇(前577-510) 前549.07-511.12

4.懿德天皇(前553-477) 前510.02-477.09

空位 前477-前475

5.孝昭天皇(前506-393) 前475.01-393.08

6.孝安天皇(前427-291) 前392.01-291.01

7.孝靈天皇(前342-215) 前290.01-215.02

8.孝元天皇(前273-158) 前214.01-158.09

9.開化天皇(前208-前98) 前158.11-98.04

10.崇神天皇(前148-前29,首位在考古學上可考證的天皇) 前97.01-30.12

11.垂仁天皇(前69-70) 前29.01-70.07

12.景行天皇(前31-130) 71.07-130.11

13.成務天皇(84-190) 121.08-190.06

14.仲哀天皇(?-200) 192.01-200.02

神功皇后攝政(170-269) 200-269

15.應神天皇(譽田別尊,201-310) 70.01-310.02

空位 310-313

16.仁德天皇(大鷦鷯,257-399) 313.01-399.01

17.履中天皇(去來穂別,336-405) 00.02-405.03

18.反正天皇(瑞齒別,351-410) 406.01-410.01

19.允恭天皇(稚子,?-453) 412.12-453.01

20.安康天皇(穴穗,401-456) 453.12-456.09

21.雄略天皇(幼武,418-479) 456.11-479.08

22.清寧天皇(白髮,444-484) 480.01-484.01

23.顯宗天皇(來目稚子,450-487) 85.01-487.04

24.仁賢天皇(大腳,449-498) 487.04-498.08

25.武烈天皇(稚鷦鷯,489-507) 498.12-507.01

26.繼體天皇(彥太尊,450-531) 507.02-531.02

27.安閑天皇(勾,466-535) 531.02-535.12

28.宣化天皇(檜隈高田) 535.12-539.02

29.欽明天皇(509-571) 539.12-571.04

30.敏達天皇(他田,538-585) 572.04-585.08

31.用明天皇(橘豐日,池邊,?-587) 585.09-587.05

32.崇峻天皇(泊瀨部,?-592) 587.08-592.12

33.推古女天皇(額田部,554-628) 92.12-628.03

聖德太子攝政(572-621,用明天皇二皇子) 593.05-621.03

34.舒明天皇(田村,593-641) 629.01-641.11

35.皇極女天皇(寶皇女,594-661) 642.01-645.06

36.孝德天皇(天萬豐日,596-654,645年定年號為大化,創日本年號之始) 645.06-654.11

37.齊明女天皇(皇極女天皇複位改名) 655.01-661.07

38.天智天皇(葛城,626-672,天皇制確立,661-668.02攝政) 661.07-672.01

39.弘文天皇(大友,648-672) 672.01-672.07

40.天武天皇(大海人,631-686) 673.02-686.09

41.持統女天皇(鸕野贊良,645-703) 686.09-697.08

42.文武天皇(珂,682-707) 697.08-707.08

43.元明女天皇(阿閇皇女,661-721,710年定都奈良,奈良時代710-794) 707.08-715.10

44.元正女天皇(冰高皇女,68-748,720年開始使用日本國名) 715.10-724.02

45.聖武天皇(首皇子,701-756) 724.02-749.07

46.孝謙女天皇(阿倍,718-770) 749.07-758.08

47.淳仁天皇(大炊,733-765) 758.08-764.10

48.稱德女天皇(孝謙女上皇複位改名) 764.10-770.08

49.光仁天皇(白壁,709-782) 770.10-781.04

50.桓武天皇(山部,737-806,794遷都平安京,稱平安時代794-1191) 781.04-806.04

51.平城天皇(安殿,774-824) 806.04-809.04

52.嵯峨天皇(神野,786-842) 809.04-823.06

53.淳和天皇(大伴,786-840) 823.06-833.02

54.仁明天皇(正良,810-850) 833.02-850.05

55.文德天皇(道康,827-858) 850.05-858.10

56.清和天皇(惟仁,850-881,藤原氏掌權858-1167) 858.11-876.12

57.陽成天皇(貞明,869-949) 876.12-884.03

58.光孝天皇(時康,830-887) 884.03-887.12

59.宇多天皇(定省,867-931) 887.12-897.08

60.醍醐天皇(敦仁,885-930) 897.08-930.11

61.朱雀天皇(寬明,923-952) 930.11-946.05

62.村上天皇(成明,926-967) 946.05-967.11

63.冷泉天皇(憲平,950-1011) 967.11-969.11

64.圓融天皇(守平,959-991) 969.11-984.11

65.花山天皇(師貞,968-1008) 984.11-986.07

66.一條天皇(懷仁,980-1011) 986.07-1011.07

67.三條天皇(居貞,976-1017) 1011.07-1016.03

68.后一條天皇(敦成,1008-1036) 03-1036.04

69.后朱雀天皇(敦良,1009-1045) 1036.05-1045.02

70.后冷泉天皇(親仁,1025-1068) 1045.02-1068.04

71.后三條天皇(尊仁,1034-1073) 1068.05-1073.01

72.白河天皇(貞仁,1053-1129) 073.01-1087.01

73.堀河天皇(善仁,1079-1107,院政時期1086-1167) 1087.01-1107.08

74.鳥羽天皇(宗仁,1103-1156) 1107.08-1123.02

75.崇德天皇(顯仁,1119-1164) 1123.02-1142.01

76.近衛天皇(體仁,1139-1155) 1142.01-1155.08

77.后白河天皇(雅仁,1127-1192) 1155.08-1158.09

78.二條天皇(守仁,1143-1165,平氏掌權1167-1185) 1158.09-1165.08

79.六條天皇(順仁,1164-1176) 1165.08-1168.03

80.高倉天皇(憲仁,1161-1181) 1168.03-1180.03

81.安德天皇(言仁,1178-1185) 1180.05-1185.04

82.后鳥羽天皇(尊成,1180-1239,鎌倉幕府1192-1333) 1183.08-1198.01

83.土御門天皇(為仁,1196-1231) 1198.02-1210.12

84.順德天皇(守成,1197-1242) 1210.12-1221.05

85.仲恭天皇(懷成,九條廢帝,1218-1234) 1221.05-07

86.后堀河天皇(茂仁,1212-1234) 1221.07-1232.11

87.四條天皇(秀仁,1231-1242) 1232.11-1242.02

88.后嵯峨天皇(邦仁,1220-1272) 1242.02-1246.01

89.后深草天皇(久仁,1243-1304,持明院統皇室始祖) 1246.01-1259.11

90.龜山天皇(恆仁,1249-1305,后嵯峨天皇第七子,大覺寺統皇室始祖)

1259.01-1274.03

91.后宇多天皇(世仁,1267-1324,大覺寺統) 1274.03-1287.11

92.伏見天皇(熙仁,1265-1317,后深草天皇第二子持明院統) 1287.11-1298.08

93.后伏見天皇(胤仁,1288-1336,持明院統) 1298.08-1301.03

94.后二條天皇(邦治,1285-1308,大覺寺統) 1301.03-1308.09

95.花園天皇(富仁,1297-1348,持明院統) 1308.12-1318.03

南朝96.后醍醐天皇(尊治,1288-1339,大覺寺統) 1318.03-1339.09

南朝97.后村上天皇(義良,1328-1368,大覺寺統) 1339.09-1368.03

南朝98.長慶天皇(寬成,1343-1394,大覺寺統) 1368.03-1383.10

南朝99.后龜山天皇(熙成,1350-1424,大覺寺統) 1383.10-1392.11

北朝天皇(室町幕府1336-1573)

北朝1.光嚴天皇(量仁,1313-1364,后伏見天皇的第三皇子,持明院統)

1331.10-1333.07

北朝2.光明天皇(豐仁,1322-1380, 后伏見天皇的第二子持明院統)

1336.09-1348.11

北朝3.崇光天皇(益仁,1334-1398,持明院統) 1348.11-1351.11

北朝4.后光嚴天皇(彌仁,1338-1374,持明院統) 1352.09-1371.04

北朝5.后圓融天皇(緒仁,1359-1393,持明院統) 1371.04-1382.05

100.后小松天皇(幹仁,1377-1433,持明院統,1392統一南北朝) 1382.05-1412.10

101.稱光天皇(躬仁,1401-1428,持明院統) 1412.10-1428.08

102.後花園天皇(彥仁,1419-1470) 1428.09-1464.08

103.後土御門天皇(成仁,1442-1500,戰國時代1467-1615) 1464.08-1500.10

104.后柏原天皇(勝仁,1464-1526) 1500.10-1526.06

105.后奈良天皇(知仁,1497-1557) 1526.06-1557.09

106.正親町天皇(方仁,1517-1593,織豐政權1573-1603) 1557.09-1586.12

107.后陽成天皇(和仁,1571-1671,江戶幕府1603-1868) 1586.12-1611.05

108.后水尾天皇(政仁,1596-1680) 1611.05-1629.12

109.明正女天皇(興子,1624-1696) 1629.12-1643.11

110.后光明天皇(紹仁,1633-1654) 1643.11-1654.10

111.后西天皇(良仁,1638-1685) 1654.10-1663.03

112.靈元天皇(識仁,1654-1732) 1663.03-1687.05

113.東山天皇(朝仁,1675-1710) 1687.05-1709.07

114.中御門天皇(慶仁,1702-1737) 1709.07-1735.04

115.櫻町天皇(昭仁,1720-1750) 1735.04-1747.06

116.桃園天皇(遐仁,1741-1762) 1747.06-1762.08

117.后櫻町女天皇(智子,1740-1813) 1762.08-1770.11

118.后桃園天皇(英仁,1758-1779) 1770.11-1779.12

119.光格天皇(兼仁,1771-1840) 1779.12-1817.05

120.仁孝天皇(惠仁,1800-1846) 1817.05-1846.02

121.孝明天皇(統仁,1831-1867) 1846.02-1867.01

122.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1867.01-1912.07

123.大正天皇(嘉仁,1879-1926) 1912.07-1926.12

124.昭和天皇(裕仁,1901-1989) 1926.12-1989.01

125.今上天皇(明仁,1933.08-) 1989.0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