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求職這件事,什麼時候準備,都不會嫌早

本文系「愛思益」平台約稿

也是第一條廣告

幾年前回母校,給學院的小朋友們開職業交流會。會上,我問:你們一般什麼時候開始實習?實習了多少次了?

答案令我很驚訝。一群大四的孩子,居然有很多人回答我說:沒有實習過。

要知道,這是一個職業交流會,本身已經篩掉了打算考研的人。也就是說,再過不到一年,他們就將邁入社會,面臨最殘酷的競爭。

我又問,學院的實習學分怎麼辦?他們說,找熟悉的親戚幫忙蓋個章,一次可以蓋一大批人。

我想,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應該是頗為高興的,覺得自己又節省了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殊不知,這是堵死了自己將來的道路。

說來慚愧,我自己曾經也秉持著這種思想——覺得實習沒有太大價值,浪費時間。反正正式的求職,要等到畢業之後嘛,急什麼。

後來才發現,這種思想是多麼幼稚。

很多人自視甚高,覺得就算沒有實習經驗和社會經驗,靠自己的能力和頭腦,畢業之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也不難。

問題是,如果你本身不是一線名校畢業(清華北大這種),沒有拿到過國際獎項,沒有能依靠的出身背景,也沒有在SCI上發過論文——那你跟其他幾百萬大學生,其實是沒有本質區別的。

你憑什麼讓招聘單位覺得你能行,別人不行?靠你在社團做過活動,在校報發過文章,拿過獎學金嗎?

我經常跟新人們講的一點就是,你不用擔心「不會」,因為只要你入職了,無論在學校里多厲害,對公司來說基本也是一張白紙,公司同樣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培訓你的——關鍵只是在於,你有沒有相關的經驗,有沒有基礎的認識,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夠更快地上手、更快地融入團隊。

除了注重考試的職位——比如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和管培生,大多數公司都會把這幾個因素放在首位。

而它們靠什麼展示呢?實習。

在相關行業有實習經驗——尤其是比較知名的公司的話,就算你只是去打打雜,起碼也說明你對這個行業有一定的認識,有最基本的了解,而且學習能力不會太差——不然他們也不會要你。

這就可以為公司減少很多顧慮。

而且,如果你有實習經驗的話,在同等水平下,面試的表現,會比沒有經驗的人好太多。

你起碼會更了解面試官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想要的是什麼。當他問你問題的時候,你起碼也拿得出一些案例,來作為你能力的佐證。

更進一步,如果你夠積極、勤奮,在實習的時候能夠抓住機會,做出一些成果——比如參與了某個項目,做了一些出街的作品的話,那你跟其他人比起來,就是一種質的飛躍。

這也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覆強調的觀點:你的社會價值在於,你產出了什麼,別人能怎麼定位你。

這裡就會有一個問題:這些東西,只能通過實習來展示嗎?

當然不是。

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那麼,你最好的證明是什麼呢?當然是你的作品。

即使你沒有實習經驗,但如果有足夠多的商業合作作品,也是一個有力的加分項。

同樣,如果你是學軟體設計的,就算沒有BAT的實習經驗,如果你能在大學期間鼓搗個APP出來,能滿足某個切實存在的痛點,這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優勢。

只不過,在很多時候,做到這種情況比較難,相比之下,通過實習的方式,無論是積累正規工作的經驗,還是獲取行業實操知識,以及做出真正有效的作品,機會和成功率都會高很多。

但實習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也不是。

實習不在多,而是在於精。4家普通小公司的實習,未必比得上一家頂尖公司;換了4個行業的實習,未必比得上扎紮實實在一個行業鑽研進去。

關鍵在於,你要趁早明白,你將來的路是什麼,想從事什麼方向,想投身進什麼行業。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規劃自己的路徑,一步步往目標努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

1. 大一積极參加社團、學生會、活動等,爭取承擔一些主導性的任務,同時把GPA刷高一點,考出來一個100分+的TOEFL。在大一下的時候,做第一份實習。

2. 大二上學期可以去找一些諮詢公司PTA的機會,寒假去四大做個Winter Intern,同時為下學期的交換做準備。下學期開始交換,期間在海外找一些Volunteer的機會。

3. 大三上學期開始準備看Casebook,找人做Mock Interview,期間做1-2份諮詢公司PTA,大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后,開始瘋狂刷Case,整個寒假要練至少50個Case,並找一些Consultant進行mock。大三下學期開學后,開始準備Bain杯,同時準備申請Summer Intern,繼續猛練case。

4. 順利的話,大三暑假在諮詢公司進行暑期實習,拿到Return Offer;如果不順利的話可以去大型互聯網公司戰略部,或者一線FMCG市場部的暑期實習。

5. 大四秋招的時候,如果已經拿到諮詢公司Offer,可以去一些講座里擔任分享嘉賓,給其它小夥伴Mock,來掙取一些不菲的兼職收入,也可以參加秋招繼續去申請其它家公司。如果沒拿到Offer,則需要參加秋招,繼續申請諮詢公司的全職機會。

上面是一位朋友總結的路徑。相比之下,如果你等到大四才開始規劃,跟這樣的人相比,你覺得自己還有任何優勢嗎?

不要覺得大一開始實習太早了,實際上,一點也不早。

之前在群里跟朋友交流的時候,有人曬了一份簡歷:大一開始進金融公司打雜(必然也只能打雜),以後每一年都保持1-2份實習,且都專註在金融行業,到了大四已經進了一家頂級券商做助理,並且拿到了offer。那是一家連朋友都咂舌的公司。

他的實習數量和密度令人嘆服,但最重要的並不是這個,而是對自己發展路徑規劃的精確性,以及行動力之強。

大一就開始實習的人,雖然不多,也是有一些;但更難得的,是從大一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行業,並且持之以恆地在這個行業上紮根。

說實話,能夠在大一就進金融公司打雜,必定是多多少少有一點關係的——而這更令我感到可怕。有關係、有頭腦的人都這麼拚命,那我們如果不努力的話,還拿什麼跟別人比?

在你哀嘆現在的生活不如人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其實一切都只是因為,沒有早點想清楚這些事情?

所以,我一直對大學生說:大學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想明白自己的志向,弄清楚自己想從事什麼行業,這值得你用整個大學的時間去做——整整四年的時間,你有無數的機會去學習,了解,實踐,試錯,就算你試了都是錯的又如何?你起碼排除了許多錯誤選項。

而等到你畢業之後,等你的事業穩定成型,承擔的責任多了起來,每一次試錯的成本,每一次跟別人競爭的成本,都會高到你難以承受。

對哪個行業有興趣,就去深入了解,去研究它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樣,它的發展路徑如何,你是否願意接受。

對自己哪方面能力有信心,就想辦法去發展它,做出一些落地的成果,想辦法找到將這項能力用起來的領域,讓它成為你的生產力。

如果你想在畢業後走入職場,希望在跟別人的競爭中取得一點優勢,那麼,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趕緊動起來。

每拖延一天,你就又失去了一天的時間。

這些,都是機會成本。

= = =

最後,推薦一個平台:愛思益求職。

還記得上文提到那位總結諮詢公司路徑的朋友嗎?這就是他運營的項目。

這個平台的創始人,放棄了高盛的Offer,回國創辦了這個大學生就業一站式平台,致力於將職場牛人和大學生做連接,設置了諸多講座、課程、集訓營,囊括簡歷修改、行業介紹、職業規劃、職位內推、技能培訓、面試乾貨……幫助大學生,從認識自己,到認識職場,儘早建立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這個主意曾經是我想做的方向,不過既然已經有人做了,我也不介意幫忙推一下——只要對你的職業生涯,確實能起到幫助。

最近他們有一場講座,邀請了有10年經驗、在世界500強任職過的HR總監菲凡老師,為大家講解畢業生求職時應該注意的地方。包括三方協議、戶口、與企業簽訂合同等注意事項。

【閱讀原文】,可以免費收聽這個講座。

其他乾貨也很多,包括寒假求職集訓營、與職場大咖合作的線上課程等。有需要的同學,可以關注公眾號,在底部菜單欄里查找。

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太遲,遲的是猶豫要不要開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