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C919首飛成功 這所高校功不可沒!

原標題:C919首飛成功 這所高校功不可沒!

國產大客機C919首飛成功了!

5月5日14:00,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為了這一刻,人足足等了半個世紀!

小編的朋友圈已經被這個萌萌的「大傢伙」刷爆了。

C919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如此在意這架飛機的首飛?

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大傢伙」。C919中型客機,全稱COMAC C919,是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與美法等國企業合作研製組裝的幹線民用飛機,於2008年開始研製。

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商飛英文縮寫COMAC的首字母,第一個「9」的寓意是天長地久,「19」代表的是首型中型客機最大載客量為190座。

C919是作為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所謂「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意味著這架飛機並不是我們簡單的將部件進行組裝,而是從外形到內部布局,都是由自己設計完成的,其中氣動特性是自己的核心技術。C919的總體方案是自定的;氣動外形是由自主設計、自己試驗完成;飛機的機體從設計、計算、試驗到製造全是自己做的;系統集成也是由自己完成。即使有一些零部件是從其他國家購買的,但這不能代表購買了整架飛機,系統集成是我們的核心技術。

可以說,C919是民航工業上的第一次突破,具有不可替代的創新性、奠基性和開創性。它將是第一型實用化大型客機,也將是第一型投入市場運營、參與市場競爭的大型客機。

北航多項科研成果用於C919的研製

C919的背後凝聚著幾代航空人的奉獻與付出,其中有一所高校功不可沒,她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航有多項科研成果被應用於C919飛機的研製。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楊超教授團隊從2008年商飛成立開始,一直參與C919的氣動彈性科研攻關,形成了氣動彈性專業的技術方案,承擔了C919顫振、氣動伺服彈性、靜氣動彈性修正、結構設計等專業方向的科研攻關,為保證C919結構安全、滿足性能指標做出了貢獻。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的焦宗夏、王少萍團隊為保障C919首飛急需,研製大飛機剎車設計與驗證關鍵設備。研製了國內第一台C919大型客機多輪剎車系統的攜帶型自動測試系統,該系統是開發環境中的關鍵支撐設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華明院士團隊激光增材製造技術成功研製出C919機頭工程樣機鈦合金主風擋窗框、中央翼部段1#肋鈦合金上下緣條、前後三叉接頭等大型複雜鈦合金關鍵構件,通過部段驗證考核試驗、構件綜合性能不低於鍛件,並表現出快速響應、低成本製造突出優勢,為飛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張德遠教授團隊與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進行鈦合金小直徑精密高效深孔加工技術的研究。該系統主要包括用於數控深孔鑽床的振動鑽孔機械系統、智能化電氣控制箱兩部分。其中,創新的振幅頻率可調迴轉式激勵機構,是國內外首創,為低頻振動深孔鑽削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李東升團隊承擔了面向精密裝配的大型客機鈑金精準成形製造和基於MBD的民機對接工藝與裝備關鍵技術攻關課題,參與了C919全機對接生產線引進工作,開發了多套工藝設計與模擬軟體系統,並進行了生產型試驗驗證,為C919大型飛機的順利首飛提供了支撐技術。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唐海龍研究員團隊 ,所在聯合工程隊伍承擔了C919飛機的發動機選型與風險評估任務,對發動機供應商的技術方案先進性和可實現性開展了深入分析,開展了民用飛機/推進系統優化設計,準確預測了為滿足C919飛機性能要求的發動機方案關鍵參數,為C919飛機和發動機的技術協調和風險控制提供了技術基礎。

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的趙廷弟教授團隊,所在聯合工程隊承擔了C919的四性指標論證任務,充分開展了飛機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與安全性的現有水平分析、國內相關的技術水平研究。梳理了數十項大飛機四性關鍵技術,並負責實施了安全性評估與虛擬維修能力建設項目,為確保實現飛機的四性要求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的張廣軍教授團隊研製的航空裝備飛行性能動態測試站,參加了C919大型客機預試、低滑、中滑、高滑、高滑抬輪一直到成功首飛的所有階段試驗。成功實現了C919大型客機遠距離、大範圍、長變焦、高清晰自動成像跟蹤和飛行航跡與姿態核心飛參的高精度動態實時測量,為C919首飛全程試驗總體指揮提供了精準支持,有力保障了飛行試驗安全。

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張曙光團隊針對C919研製的驗證試飛技術需求,對大型電傳操縱客機不良人機耦合動力學特性、失速特性、高速特性、顫振、結冰條件下飛行特性等高風險和機理複雜的科目,建立分析模型,為試飛隊伍培訓、確定測試和檢測設備配置、制訂試飛程序和應急預案、化解試飛風險、開發適航試飛數據標準和系統提供重要基礎。

焦宗夏團隊為C919研製了國內第一台C919大型客機多輪剎車系統的攜帶型自動測試系統,該系統是開發環境中的關鍵支撐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為美國供應商交付的飛機剎車系統進行校驗和驗證提供了重要條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首架C919飛機順利首飛和剎車系統正常服役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北航對於C919飛機還有很多貢獻,不一而足。

航天人讓大飛機飛出新高度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張德遠教授回憶起參與項目時的情景依然難掩興奮。

2015年,商飛民機項目負責人找到張德遠,坦言難加工材料鈦合金深孔加工遇到難題,無法突破,需要進行攻關研究。在振動切削領域經過30年的積澱,張德遠意識到,這一次能為國家大飛機的建設與發展貢獻一份實實在在的力量,於是毫不猶豫的接下攻關任務。

攻關小組成立后,張德遠親自帶隊進行加工方案以及設備研製等一系列問題的科研、實驗、生產攻關。在不影響現有機床使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經過無數次的方案推翻,最終決定採用振動加工的切削方式,對現有機床進行改進。不改變機床結構僅以添加機床附件的形式使得槍鑽旋轉進給的同時施加可控的低頻軸向振動,這在國內外屬於首創,難度之大可以想象。

方案確定后,經過365個日夜的攻堅克難,終於設計、製造完成了智能迴轉低頻振動深孔鑽工具系統,圓滿解決了鈦合金部件的深孔加工難題。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另一位教授李東升談到C919,回憶起了十年前登上運十的那一刻。當年上飛公司牽頭、北航、625所參與,合作申報上飛公司第一項國家級課題——863重點項目「蒙皮拉形數字化製造工藝與裝備」。上飛公司特意安排專家們登上了運十飛機。三十年前先輩就已經造出了載客量如此大的客機,但由於當時經濟原因,項目下馬了。

李東升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以後的歲月中,李東升帶領輕質結構精密成形與裝配團隊又繼續承擔了面向精密裝配的鈑金精準成形製造、基於MBD的民機對接工藝與裝備等多項關鍵技術攻關課題,並參與了C919全機對接生產線引進工作。李東升培養的多名碩士也已成為C919研製的技術骨幹。

從2007年2月國務院批複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到2015年11月C919總裝下線,再到2017年C919的首飛,航天人奉獻了青春和熱血,迎來了沉甸甸的果實。的大飛機即將飛出新高度。

網記者 秦金月 北京報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