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逢佳節胖三斤,減肥竟能預防癌症?

結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膽囊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都與肥胖有關。

男性的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的腰圍超過85厘米,要趕緊減肥,腹型肥胖更要不得!

胖人和瘦人,誰更容易生癌?

在人們的心目中應是消瘦與癌症相關,許多癌症病人,尤其是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病人,由於癌細胞產生的毒素、消化道梗阻等原因,常使病人食慾全無或是根本無法進食,於是病人骨瘦如柴。

但這是某些癌症晚期的表現,因為癌症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消瘦是結果而非原因,即並非因瘦而致癌。

當然此處之所謂「瘦」,是體形上的瘦,而非疾病或營養不良而致的「消瘦」。疾病或營養不良而致的消瘦或許會伴隨免疫力的下降,理論上或有利於癌症的發生。不過此種病人健康上的威脅、更大的是感染性疾病而非癌症。

究竟胖容易生癌、還是瘦容易生癌?答案是胖容易生癌。

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物質生活日益富足,食物豐富、特別是過多脂肪的攝人而體力消耗明顯減少,致使食物轉化成的能量大大超過身體活動的需要,這些多餘的能量遂轉化成脂肪在體內貯藏起來,於是形成肥胖。

稍胖一點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胖到影響活動,一走路就心慌、氣喘,就是肥胖症了。肥胖症不僅影響體力活動,還會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這四個病常常接踵而來,稱之為「代謝綜合征」,是如今對民眾健康的最大威脅。

近年人們還注意到肥胖與一些癌症也有關係,比較典型的是結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膽囊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

美國的一項大規模調查表明,體重超出平均體重40%的男性,其患癌症死亡的危險比正常體重的人增加33%,在女性則增加55%。

肥胖為什麼會與癌症有關?

是兩者同是高脂肪膳食的結果。

高脂肪的攝入刺激膽汁大量分泌,使腸道內的膽汁酸明顯增加,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為二級膽酸,其中一些有致癌、促癌作用,可能是使結腸癌、膽囊癌、胰腺癌等發病率升高的原因。

是脂肪組織能將女性體內的雄甾烯二酮轉化為雌酮,肥胖的婦女處在較多雌激素的內環境下,可能是使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增多的原因。

前一種解釋是說明某些癌與肥胖是同一原因的兩個結果,而後一項解釋所提到的癌則是肥胖的結果了。

還有第種情況,即:肥胖者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 (即體內的胰島素功能下降)而患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腸癌、膽囊癌、甚至肝癌的幾率明顯增加。

運動減肥有益於防癌

一個人的體重是否正常,通常可用體重(質)指數來衡量,其計算方法為:以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按成人的體重(質)標準18~22.9為正常,大於等於23為超重,大於等於25為肥胖,則此人體重已經超標。

在肥胖的人士中,尤其一些大腹便便的所謂「腹型肥胖」的人,尤需多加註意因據研究腹部的脂肪更具有生物活性,比如更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引發糖尿病,也較容易導致某些性激素的代謝異常而致與某些癌症有關。

所以,從總體健康的角度或從防癌的角度都應該不但關注體重,也要關注體型。健康專家指出,男性的腰圍宜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則宜控制在85厘米以下。

如果已經超重,便應該減肥,減肥既是預防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必要措施,也是預防大腸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重要措施。

減肥的方法很多,但合乎生理並確實有效的方法有二項。

一是控制飲食,切實減少脂肪的攝人量,也需減少澱粉類食物的攝人量,從而減少食物在體內生成的能量,以免當其消耗不完時轉化為脂肪,使體重增加。二是增加運動,以使體內的脂肪轉化為供應運動所需的能量。

欲達此目的當然需要有相當量的運動量才行。對一般人而言,其所需之運動量可概括為「3、5、7」,即:每次運動應在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需有5次一定強度的體育活動。

所謂一定強度,是指活動要出些汗,心跳加快些才行。心跳加快的程度可以作為一個遠動負荷的指標、專家們認為以運動后達到每分鐘170(即「3、5、7」之7)減去年齡之數,即40歲者以130為適合,50歲者以120為適合。

若能持之以恆,當有益健康。但若為減肥,則應有較此「3、5、7」更強些的力度才好。至於強到何種程度,則應視各人之具體情況及執行之效果而定了。

(本文摘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楊秉輝教授所著《癌症真相》一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