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電視劇最終會超過電影嗎?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預計到這個周末,我們的用戶數量就能超過 1 億。」

在 3 個月前的一封給股東的信中,現在全球最大的視頻流媒體平台 Netflix 這樣寫道。1 億訂閱用戶,其中 95% 是付費用戶,這家公司離它那以 DVD 租賃起家的歷史越來越遠,已經成為了世界娛樂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佔據了互聯網這樣一個新渠道,只是 Netflix 成功的理由之一。現在人們談到 Netflix,最多的恐怕就是「Netflix 出品,必屬精品」這樣的反應,隨口也可以說出像《紙牌屋》、《女子監獄》這樣風靡的電視劇名。在它美國的本土用戶中,有 57% 的人表示,Netflix 的原創劇是他們掏錢訂閱的理由。

在最近的一次年報中,Netflix 2016 財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 36%,凈利潤增長了 55%。它特意在財報中提到了原創劇的威力:2016 年被 Google 搜索次數最多的 10 部劇中,有一半是它的原創。由於在自製劇上的產出,它在內容製作上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電視劇讓 Netflix 在娛樂業中找到了一席之地,而顯然並不是只有 Netflix 一家公司盯上了電視劇這門生意。

一個月前,因出品了《被解救的姜戈》、《國王的演講》等電影而出名的韋恩斯坦影業宣布,將投入更多的資源開發基於真實事件的電視內容;《月光男孩》、《好時光》背後的公司 A24 在被問到是否會把重心放在電影上時回答:「我們的目標是製作優質的內容,這些優質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電影,電視節目也很涉及,這些轉變很正常。」

大導演、大編劇們也一改往日覺得電視劇比電影低人一等的心態。科恩兄弟、史蒂文·索德伯格、大衛·芬奇都有了新的電視劇項目。《雙峰》的導演大衛·林奇在執導完《雙峰》的第三季后更是直接說,他很有可能會不再執導電影了。

電視劇的數量和質量近年來都井噴式地增長。2016 年,播齣電視劇的數量達到了創紀錄地 455 部,比五年前增長了 71%。發布這一數據的 FX 電視網總裁 John Landgraf 此前曾經預言電視劇市場將在 2015 年或者 2016 年達到頂峰,然而現在他承認電視劇市場還沒遠遠達到飽和的程度。

圖片來自 FX。

電視劇的繁榮與電影形成了一種反差。電視劇一點點地籠絡著觀眾的時間和精力,並且因為精良的內容讓觀眾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電影產業則顯得死氣沉沉,被超級大片和 IP 捆綁的銀幕內容一次次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觀影人次也在起伏不定中回落到 1995 年的水平。

天平開始傾斜。即使不算是電視的地位已經超過電影,那也至少可以說是越來越多的資本、人才、以及觀眾正在流向電視劇行業。

電視劇會最終超過電影嗎?這是一個近年來不斷被討論的話題。事實上,從電視在二戰後普及開來開始算起,電視對於電影的衝擊大致有三波。每一次,背後都有行業、人才、以及消費者的變化。

這一次的特點你或許都已經感知到了:好萊塢進入模式化,互聯網更鼓勵長尾,電視劇正在找到前所未有精準的受眾和製作者。

簡而言之,越來越多的電視劇(以及網劇)擺脫了「娛樂至死」的詬病,更精良,更有趣。

當年電視劇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策略的?

在美國範圍內,1940 年代的後期到 1950 年代後期差不多 10 年的時間被稱作為電視的第一個黃金年代。在當時的美國人看來,電視是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他們作為電影的一種替代品,形成了對於好萊塢的第一次衝擊,電影票房因此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電視節目中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成為了這個黃金時代的重要註腳,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第一次在電視上進行了直播。這是因為在當時,買得起電視的都是文化和經濟實力較高的群體。這個時段內的電視劇大多也是通過直播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直到 1957 年,錄播的技術才被引進。在這段時間內,場景的切換需要利用廣告播出的時間匆忙完成。

在《The Television Industry: A Historical Dictionary》一書中,電視的這個黃金年代是以兩部電視劇為節點的。它以 1947 年《克拉福特劇院》的播出播出為始,以十年後最後一次直播的《90 分鐘劇場》作結。電視劇每集的長度約一小時,大多數情況下,每一集都是單獨完整的故事,也就是所謂的詩選集。不需要從劇的第一集開始看也能夠看懂故事,是一種最大化吸引觀眾的手段。

不過即使如此,就藝術性而言,電視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無法與電影競爭的。

能夠覆蓋全國的電視台很少,NBC、ABC 和 CBS 三家統領了早期的電視市場。Fox 1986 年加入組成了傳統電視台的四巨頭。廣告是傳統電視台唯一的營收來源。與其說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想的是如何爭取觀眾,不如說它們盤算的是怎麼樣才不會冒犯到觀眾讓它們換台或關電視。

這個思路導致電視上很少有稱得上實驗性的內容。電視劇的情節不會太過複雜,因為那樣可能讓摸不著頭腦的觀眾選擇放棄。在一周一播的生產形勢下,創作團隊會根據觀眾的反饋修改情節的走向。

而一旦確定這是觀眾想要的內容,電視劇會儘可能長久地延續這個方向,20 多集一季成為美劇標配。由於沒有充裕的資金,情景喜劇這種成本低廉的類型成為主流。由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擔當主角是電視劇的另一個特點,這樣如果情況有變,一兩個人物的離開或更迭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電視劇採取這樣保守以求穩妥的策略,自然不會受到把創造力放在首位的導演們的待見。他們自己本身的領域也正在經歷著黃金時期,《教父》、《大白鯊》《計程車司機》……一批受到法國新浪潮影響的美國電影小子們在 1970 年代的好萊塢留下了經典。

HBO 的崛起,證明高質量的劇集永遠有市場

但也就是差不多時候,電視劇行業醞釀著變化。1972 年 11 月 8 日,有線電視台 HBO 成立了,並從 1980 年代開始著手自製劇的製作。一個屬於有線電視台的年代就此拉開帷幕。

HBO 和以它為代表的有線電視台到來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它為電視劇帶來了一種付費訂閱的新商業模式。傳統的廣告收入比重下降,有線電視台直接向用戶收入訂閱費。由於收入來源發生了變化,「總體訂戶滿意度」(TSS,total subscriber satisfaction)取代了收視率成為了公司最看重的指標。

因為它們需要以特定的風格建立起忠實到願意掏錢訂閱的用戶,所以相比傳統的無線電視網,有線電視台願意把給一些實驗性內容更多的機會。觀眾從電視劇兜售給廣告客戶的產品,變成了直接的買家。

大衛·切斯曾向 Fox、CBS、ABC 兜售《黑道家族》的創意,結果都被拒了。Fox 希望劇情更簡單化,CBS 不理解為什麼主角是一個需要治療的傢伙,ABC 則說這部劇髒話太多了。總之,這些平台都認為來自黑幫的主角無法召集廣泛的受眾。

《黑道家族》

最終給予大衛·切斯機會的是 HBO。《黑道家族》對 HBO 的回報則是 21 座艾美獎杯,數以百萬計的 DVD 銷量以及訂閱用戶的增長。《黑道家族》第四季第一集首播的當晚,吸引到了 1340 萬的觀眾,創下了 HBO 歷史紀錄。

同時,電視劇的質量成為了最核心的競爭力。為了確保質量,電視劇的投入上去了——2001 年 HBO 投入 1.25 億美元製作了 10 集電視劇《兄弟連》 (Band of Brothers) ,這部片子的成本幾乎是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的兩倍。《權力的遊戲》2011 年剛剛開播時第一季的成本是每集 600 萬美元,到了第六季,單集成本已經達到了 1000 萬美元。

更重要的是,創作的機制開始有藝術性為導向。電視劇願意放權到導演的手上。在過去,編劇是美劇創作團隊的主心骨,一季劇請不同導演來負責其中幾集是常見的情況。現在,導演和編劇的地位趨於平衡。電視劇行業出現了所謂 showrunner 的說法,showrunner 不僅是電視劇創意的發起者,也是拍攝過程的掌舵者,和電影行業中作者導演異曲同工。

馬丁·斯科塞斯在為 HBO 製作《大西洋帝國》試播集的時候對朋友說:「我感覺回到了 1970 年代,以自己的風格做著喜歡的事情。」

電視劇開始能玩出一些新花樣,即使是低成本的情景喜劇,也因為使用了新的拍攝方法和語言后煥然一新,比如單機攝影機拍攝,又比如像《辦公室》、《摩登家庭》這樣模仿偽紀錄片的新形式。電視劇的類型也豐富了起來,拓展到了以前不太會嘗試的領域,比如 HBO 打造的犯罪類型美劇《真探》。馬修·麥康納還因為在其中的出色演技獲得了評論家選擇獎的最佳男主角。

在電視劇於 20 世紀末、21 世紀初變得越來越精良的時候,好萊塢的電影行業則開始了向大片靠攏的策略。追求藝術性的作者型導演在續集電影的框架下沒有了用武之地。特效場面取代演員的演技成為了續集電影的看點。被稱為「第七藝術」的電影一點點喪失了藝術屬性。

Netflix最大的貢獻,是改變了觀眾的消費習慣,進而改變了製作方式

就在電影行業自斷後路的時候,以 Netflix 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來了,他們構成了對於電影的第三波衝擊。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更多的錢被投注到了娛樂產業當中。2017 年,Netflix 預計在內容授權和原創上的預算達到了 60 億美元,計劃生產 1000 小時的原創內容,相比去年多了 400 小時。亞馬遜計劃今年在內容上投入的預算也高達 45 億美元。

這催生出一批在電視網之外的電視劇,比如 Netflix 的成名作《紙牌屋》、亞馬遜的《高堡奇人》等等。根據此前 FX 電視網給出的數據,由流媒體製作的電視劇在 2016 年達到了 93 部,這個數字在 2011 年還只有 6 部。

當然,這些投向內容的錢既流向電影也流向電視劇。但電影產業已經不再是一個以創造力為主導的行業了。近年來的電影在 IP 論的束縛下沒有了生氣。IP 系列電影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利潤,去年的索尼和派拉蒙影業都虧錢了。2016 年,北美票房雖然增長了 2.2%,但電影票價也在同期增長了 2.6%。折算下來,這一年 13.15 億的觀影人次還不如 1995 年的水平。

電視劇或許更能有效地利用資本。HBO 2017 財年第一季度營業利潤破紀錄,時代華納在財報會議中特別提到了《大小謊言》、《矽谷》對業績的貢獻。HBO 營業利潤增幅達到了 22.4%,這一數字也超過了同在時代華納集團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的 15.9% 。這還是在華納影業報告期內有《金剛》、《樂高蝙蝠俠大電影》這樣的大片情況下產生的。

Netflix 還改變了觀眾們看電視的習慣。暴看(binge-watching)這種觀劇形式成為一種潮流。觀眾不需要再受每周只更新一集之苦,而是可以一下子追完整季的劇情。Netflix 的一項調查顯示,當時就已經有 61% 的受調查者說,他們經常會「暴看」, 有 73% 的人說,在流媒體上長時間「暴看」讓他們感覺很好。

暴看並不僅僅在觀眾端改變行為這麼簡單。由於是製作完整季的內容再放出,創作端的思路更加連貫了,創作者們也不會像以前一樣需要每周根據觀眾反饋調整,而是自己掌握起了劇情的走向。

創作者的施展空間也因此得以進一步擴大。在談及為什麼要加強電視內容製作時,韋恩斯坦影業的首席運營官 David Glasser 表示:「我們現在有能力把傳統的紀錄片拓展到 4 小時、6 個小時、甚至 8 個小時。你能夠真正進入到一個故事當中。」

Netflix 收視最高的原創劇《女子監獄》的主創 Jenji Kohan 談到了整季操作的另一種影響。她說可以根據需要讓情節宕開一筆,即使某些主要角色在此期間消失也無所謂,反正觀眾是在暴看,幾個小時之後就又會見到。傳統的周播恐怕很難如此,一集見不到主角或者摸不著頭腦,觀眾就可能會發出抱怨了。

也一樣么?不完全是

大製作的趨勢在也同樣明顯。一些通常被認為是專門演電影的演員開始在電視劇當中尋找角色。為了獲得更多的觀眾,並和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競爭,視頻網站對於自製劇的投入也加大了。愛奇藝預計今年會為內容投入 100 億元,自製劇和自製綜藝會是投入重點。

但的情況和美國依然有很多不同——即便我們把劇集質量先放在一邊不談。首先,投資的確大大提高了,但很多錢都花在了演員片酬身上,而非電視劇製作本身。年初的《孤芳不自賞》可以算是一個巨大的醜聞。

另外,國內的劇集似乎仍然被 IP 捆綁著。公司宣布項目時,仍然喜歡把 IP、劇影聯動這些詞掛在嘴邊。愛奇藝分別以 2.88 億和 4.2 億的價格投資了網劇《西遊降魔篇》和電視劇《美人魚》便屬於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的翻拍同樣讓人厭倦。

但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點,電影、電視劇和網劇在面臨越來越嚴格的審查制度。在無法摸清邊界到底在何處的時候,分集推出的網劇製作有利於減少風險(相比電影而言,一旦犯規還有修改的餘地,或者可以控制損失),因此成為更安全的投資選擇。

謹慎,在這裡比故事更重要。

題圖來自:豆瓣電影、Flickr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