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央視調查:種糧竟然要"押寶" 今年農民春耕攤上大事了

根據農業部預計,今年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玉米面積調減,特別是「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幅度較大,而市場緊缺的大豆、雜糧、優質飼草等作物面積擴大。

隨著天氣轉暖,全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的備春耕工作陸續展開,今年全省計劃繼續調減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對於農民來說,增增減減的不是紙面上的數字,而是實實在在的收入多少。

種玉米還是種大豆?農民說,這是一道難題

記者見到黑河市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蓋永峰的時候,他正在向合作社的社員們立下新年的「軍令狀」,說今年效益必須超過別人單獨種的平均水平,桌上這一摞摞的錢,是一會兒就要發放給村民們的土地流轉金。由於去年玉米價格比往年跌了不少,今年很多農戶都選擇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

今年合作社裡,有不少新入伙的農戶,因此合作社的種植面積從去年的1.05萬畝提升到了今年的1.8萬畝。雖然每晌地的租金比去年低了1000塊,但由於面積擴大了近一倍,今年土地流轉費用從2016年的365萬增加到了480萬。這對蓋永峰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

蓋永峰:連現在投資應該接近500萬,還有個200萬缺口。跟公司協商什麼,還做了一筆貸款。

隨著土地流轉金的發放,今年的春耕備耕工作也進入了衝刺之際,然而蓋永峰的臉上卻並沒有太多的喜悅。幾年前,玉米效益好的時候,蓋永峰開始在村裡承包土地,代領社員大面積種植玉米。雖然那時土地沒有現在多,但每年至少可以掙個二三百萬。但是就在2015年,農業部下發通知,計劃到2020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5000萬畝。蓋永峰所在的黑河市正位於調減地區。

去年,在合作社的努力及國家補貼雙重作用下,蓋永峰的合作社還算勉強過得去。但是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因此今年如何合理分配土地種植面積,成了壓在蓋永峰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土地流轉金髮完后,蓋永峰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顧上,就立即組織合作社的主要社員和大戶們開會,一同討論2017年到底該種啥?

像這樣的討論會,從正月十五以後到現在已經是第18次了。由於地處「鐮刀彎」地區,可以替代玉米的種植物選擇並不多,主要是大豆。因此每次大家的分歧都落在如何分配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比例上,今天也不例外。

社員 劉瑞民:我個人看法,應該是苞米應該在6,黃豆應該在4。

劉瑞民分析道:大豆的補貼政策不明朗,何時可以拿到補貼還是個未知數;再加上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整體上調,最後很有可能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上不去。而種植玉米,雖然和國家政策相違背,但畢竟輕車熟路,自己以前做糧食生意的人脈也用得上,因此他認為合作社今年玉米的種植面積還是要佔到大頭。

劉瑞民的觀點,遭到了在場幾位的極力反對。關鍵問題還是,去年的玉米價格讓大家寒了心,去年基本上都賠錢了。

社員 郭王強:我感覺這個國家政策也不是太明朗,包括補貼這方面,現在也有點怎麼說呢,有點按老百姓話講有點蒙圈,種地我得掙錢啊。

和之前的17次會議一樣,今天的會議大家依然沒能達成共識。隨後記者在村裡調查走訪也了解到,雖然已經進入到了備春耕的關鍵時刻,但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農民們對於今年地里到底該種什麼,心裡都有些沒底。所謂「蒙圈」的狀態不止在合作社內普遍存在,散戶們也同樣迷茫。

群眾:啥也沒買呢到現在。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為什麼現在還沒買呢?

群眾:不知道種啥啊。

這是位於黑河市西興路老客運站附近的農資產品一條街。

街的兩側有大大小小數十間銷售種子、化肥、機械設備等農資產品店面,如今這裡儼然成了農戶們打探「軍情」的地方,但農民們直到現在還是有些迷茫。

農資老闆王長海在這裡做生意已經11年了,他告訴記者,以前農戶最晚也會在前一年的11月份備好來年要種的種子,然而今年已經4月了,眼看著就要播種,可目前還是問的多,買的少。

黑河市北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經理 王長海:現在產業調整的老百姓現在都不知道種啥了,還有一部分現在不知道種啥的。籽種化肥還沒備呢。

家在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藍旗村的梁文汛老兩口,一直都迷茫於今年到底該種什麼。最後考慮到玉米大豆用的農藥不同,怕玉米受到藥害,最終選擇跟鄰居一樣,玉米黃豆各種一半。

梁文汛:我打算種三垧多包米,三垧多黃豆。因為啥,尋思著這個苞米有補我就想多種苞米了,現在不知道有沒有補。結果到現在,政府也沒有政策,就是農民種地為了押寶,就是一半一半。

農戶們不知道種啥好,選農作物就如同在押寶。與梁文汛不同,黃旗營子村村民楊萬春則把賭注都押在了玉米上。

黃旗營子村村民 楊萬春:我今年計劃還是想種玉米。

老楊告訴記者,雖然國家要求壓縮鐮刀灣地區玉米種植面積,今年玉米的補貼政策也還不明朗,但是大豆輪作補貼要求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這對像他這樣的散戶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因此他今年仍然選擇種植玉米。

楊萬春:一垧地就賣個七千來塊錢,如果我自己的地,我不用租地,再去掉成本。我還能剩2000、3000塊的。如果租地花5000塊錢,我再去掉種子錢,去掉化肥錢,等於沒掙錢,我就沒必要種黃豆了。

儘管種玉米的決心已定,但老楊目前最揪心的還是2017年黑龍江省玉米補貼政策什麼時候能夠出台。政策一天不出台,他的心就一天都不踏實。

楊萬春:這個政策出台有點時間太靠後,眼看要種地了,一直不知道種什麼,你說種玉米原來有補貼,現在說有說有的,有說沒有的,農民都在猜,如果要是沒有補貼,我這個不能種了,大豆跟玉米就差在這兒。

眼看就春耕越來越近,合作社還沒有拿出最終的種植方案。蓋永峰這天召集大家以投票方式決定 6成土地種大豆,4成土地種玉米。眼下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玉米、大豆的補貼政策什麼時候能夠出來。第二天,記者也和蓋永峰一起來到了愛輝區農業局,找到了副局長張彥彬。

黑河市愛輝區農業局副局長 張彥彬:去年玉米的政策臨儲調整政策是3月份。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3月份,今年到現在,4月7日了,還沒有出台是什麼原因?

張彥彬:這個我不清楚。

張彥彬:每天都有十多個電話。主要來說還是在國家補貼政策這一塊來說,現在國家政策有一些,像鐮刀彎的玉米還有大豆怎麼補,這一塊老百姓的問題突出一些。

旱田改水田 技術處處有挑戰

我們常說,選好了種子,才能有好收成,而選擇種植品種的時候,首先要看政策導向。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其實早已給出了方向,但由於黑龍江省遲遲未出台2017年作物補貼政策,這讓黑河的很多農戶對玉米、大豆等大宗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種類選擇上,充滿了焦慮。而和這些農戶不同,在黑河北安市東勝鄉,記者在這裡看到,種糧大戶早已忙開了,他們到底是種什麼呢?

凌晨四點的北安,外面黑壓壓一片,如果不是汽車的探照燈,能見度不超過20米。北安市城東現代農業合作社理事長崔向民已經穿戴整齊,出門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最近這幾天是不是每天都起這麼早啊?

崔向民:3月1號是一般是5點多,現在天越來越長了就改到4點半了。

記者:為什麼起這麼早。

崔向民:現在活緊,因為咱們這雪不剛化沒嗎。

2009年開始,內蒙古赤峰人崔向民來到黑龍江搞農業。由於玉米效益好,從2013年起,老崔就大面積種起了玉米,最多的時候種植面積接近1萬9千畝。但是他所在的北安市同樣位於鐮刀灣區,幸運的是,北安是黑龍江省「兩大平原」先行先試重點區域,這裡可以改旱田為水田。

2016年,崔向民把3500畝玉米地全部改種成水稻,今年他又擴建了3000畝。之所以有底氣擴張,還是因為去年水稻的收益比玉米提高了不少。不過老崔也向記者坦言,種水稻比之前種玉米難多了、辛苦多了。

崔向民:這個就是累,你像玉米咱種玉米是從那個旱田合作社的時候從4月1日工人上班,水田就得3月1號就得上班,提前一個月。

聊著聊著,老崔到了水稻種植基地的庫房。天蒙蒙亮,工人們正在吃早飯。崔向民顧不上那麼多,忙著催促起工作進度。因為北安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北,氣候寒冷,可以育苗的時間有限,因此必須要和時間賽跑。

崔向民:時間太緊了,到那個5月15日前後就得插秧,現在開始育苗了,時間非常緊,地要不也平不出來。

老崔告訴記者,種水稻比種玉米技術要求高多了,為了種好水稻,他剛剛花了500萬元新添置水稻插秧機,還專門請了技術人員指導新機器使用。

這個一直和老崔在一起的人叫那洪棉,是老崔請來的水稻專家,專門負責照顧老崔的水稻田。那洪棉種植水稻已經20多年了,經驗十分豐富,老崔和他約定,從2月15日到12月中旬,那洪棉都得住在合作社裡,水稻相關的大小事務都要他親自把關。

那洪棉:一般的工人都是種旱田的多,種水田的少,現在水田技術含量比較高,所以就得盯著他們幹活。

為了請來那洪棉,崔向民每年要向他支付10萬元的高薪,但老崔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的確如此,就在這天下午,工人們將泡好的水稻種子送去催芽時,就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

那洪棉:哎 這個感應線沒擱裡頭啊?在後面扔著呢,後面一拽拽出來了。

原來,工人把感應線與鋼繩搞混了。本應該放在最下邊的感應線沒有壓在種子下,而本應該放在最上邊用來壓住上浮種子的鋼繩,又被壓在了種子下。

老崔把玉米改種水稻,已經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來他在技術上走了很多彎路,交了不少學費。而眼下除了技術難題,他最擔心的還有「水」的問題。

與南方不同,北方雨水偏少,因此可以改為水稻田的土地必須離主渠道相對近一些。正是受環境的影響,雖然希望改種水稻的農戶有很多,但北安市截至2017年,一共只改造了3萬畝水稻田。

崔向民:以後這個水稻,就像玉米似的,放開推向市場,咱們要是一旦打不開品牌,糧庫不收了水稻就不好賣了。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使農產品供給的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減少無效供給。和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埋頭種地」相比,這對農民「看市場」的本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搭建市場通路,崔向民這一年多來參加過博覽會、找過媒體、建了淘寶店,研究了各種渠道,然而目前還沒有太大起色。

崔向民:現在就得想多參加點這個博覽會,銷售這個渠道什麼的。關鍵我們現在也沒搞過銷售,對這方面不太懂主要是。

就在崔向民為自己水稻銷路發愁的時候,北安市另一位種糧大戶李富強顯得信心滿滿,他的目標是水稻面積2017年達到13500畝,其中套養一萬畝的蟹稻。

北安市革命農機合作社理事長 李富強:可以通過我們的互聯網,我們建那個花300多萬建的那個互聯網,就是為我們大米銷售來做準備的,養河蟹也是為我們的大米做品牌打基礎的。

黑河市農委主任李維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下,在玉米減調地區,改種水稻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黑河市農委主任 李維波:水稻來看,我們重點是發展一些個特色、綠色、有機,還有高端產品,用我們黑河的特殊的生態優勢,非轉基因的優勢,還有黑龍江水沒有污染,土地沒有污染的條件來生產一些高端的、安全的、還有功能性的,保健性的這樣的大米的生產。

半小時觀察:種地莫賭運氣

每到春耕備耕時節,農民們都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今年種什麼?尤其是隨著種植結構調整的深化,農民更加茫然。其實,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是簡單的少種什麼、多種什麼。而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讓農產品價格由市場決定。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同時完善農業補貼制度。也就說,農產品價格合理不合理,既要堅持市場化,又要保護農民利益。種地不是賭博,靠的不是運氣,如何使農民理性選擇作物,適當規避風險,值得深思。

本文編輯:李天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