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五代十國的瓷器怎麼看

五代十國時期,儘管藩鎮割據,戰亂頻仍,但南北各地依然燒造出了一些名瓷佳器,尤以浙江越窯、陝西黃堡耀州窯與河北定窯產品為代表。其製作工藝與唐末、北宋初相承接,產品在造型、裝飾、釉色、釉質及支墊燒工藝方面密切關聯,同時展現出新的面貌與風格。

五代十國時期,隨著燒造工藝技術的不斷變革與進步,窯工們已能充分利用瓷土柔韌、延展性能燒制出各種新穎別緻的造型,使得這一時期的瓷器逐漸擺脫唐代渾圓厚重之風而變得精巧秀美,胎體變薄,曲線柔和,富於變化。如:

1.高足杯,多為花口,深弧腹,高圈足外撇,給人以飽滿向上之感,頗具藝術感染力。

五代定窯白瓷高足杯,現藏於定州市博物館

2.碗、盤、碟類,亦多為花口,分五瓣花口、六瓣花口、七瓣花口與十瓣花口等,有的腹壁壓印稜線,頗似唐代金銀器的瓜棱腹。

3.套盒,北方以黃堡耀州窯址出土標本為代表,分圓形、五曲形、八曲形與十曲形等形制,普遍於足外壁鏤刻壼門裝飾。南方越窯以浙江省臨安市五代後晉天福四年(940年)康陵出土完整器為代表,形製為倭角四方形,方足外壁四面亦鏤刻壼門裝飾。

五代越窯青瓷套盒,1996年浙江省臨安縣玲瓏鎮五代後晉天福四年(940年)康陵出土,現藏於臨安市文物館

這些青瓷套盒,無論造型工藝還是裝飾細節均與1987年陝西省西安市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銀套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堪稱是仿金銀器的傑作。而從出土《衣物賬》的記載及考古發掘報告資料可知,這類套盒也稱「波羅子」,應是宮廷宴會上用於盛放果品的器皿。

4.執壺,形制承襲唐代又有很大改進,頸部加長,腹部增高,長曲流取代短直流,新出現倒裝執壺與螭龍首流執壺,使得造型變優美的同時也更符合實用性設計原理。

五代邢窯白瓷螭首執壺,現藏於邢窯博物館

此外,還有盞、盒、唾壺等,也都是在遵循瓷器本身藝術發展規律同時積極借鑒金銀器藝術元素,凸顯出華麗高貴之美。

五代十國時期瓷釉承繼唐代,雖釉色品種方面沒有明顯變化,仍以青釉與白釉為主流,但二者并行發展中均在釉色與釉質上取得很大進步。

其中,青釉以越窯和耀州窯為代表。越窯青瓷因處於發展高峰期而品質極佳,青釉的釉色多青中泛灰,高量的上乘產品質地瑩潤,釉面光潔,色調沉穩,給人以含蓄之美。因多為皇室所專用,故有「秘色瓷」之美譽。而黃堡耀州窯青瓷雖為後起之秀,卻也因在胎上施白色化妝土而使釉色淺淡,青中泛白,給人以淡雅寧靜之美,被稱作「天青釉」。

白釉以定窯和邢窯為代表。定窯白釉質地細膩,釉色潔白,釉面光潤,成為這一時期的白瓷典範。邢窯因正處於衰落期而使得白釉品質欠佳,胎釉顯粗,釉色不夠潔白,呈色白中泛黃。另外,根據最新考古發掘資料可知,這一時期的河北磁州窯開始燒造黑釉瓷器,產品色黑如漆,頗具地域風格與特色。

五代十國時期瓷器大多光素無紋,而是以純凈的釉質與優美的釉色取勝。儘管這樣,也不能忽視那些帶有裝飾的瓷器。如從裝飾技法與圖案內容方面綜合分析,這一時期的划花、刻花、淺浮雕和彩繪瓷器也頗具時代特色。

1、划花,越窯青瓷運用較多,線條纖細流暢,極具藝術感染力。常見划花荷葉紋,一種是以側面半開式構圖形式展開,主要施於碗與海棠杯兩種器物上;另一種是以輻射線組成圓形荷葉覆蓋於盒蓋頂部。耀州窯青瓷也有所使用,常見划花雲紋、水波紋與忍冬紋,圖案簡單,布局疏朗,皆為二方連續式,整體感強。

2、刻花,耀州窯青瓷運用較多,技法精湛,線條犀利,圖案凸起,具有淺浮雕效果。題材以花卉為主,花頭碩大,闊葉肥滿,姿態生動,栩栩如生。主要被施於壺類器物上。越窯青瓷也有少量使用,但圖案較為簡單,常見蓮瓣紋,主要被施於盒蓋上。一般是在蓋面中心戳印小圓圈代表蓮蓬,外圍則刻多層蓮瓣,葉片寬厚肥碩,富有生氣。

五代耀州窯天青釉刻花倒裝執壺

3、淺浮雕,運用極少,只發現於越窯青瓷。以杭州玉皇山五代天福七年(公元942年)錢元瓘墓出土的一件越窯青瓷盤口壺為典型代表,器身上淺浮雕龍紋,龍身凸起於器物表面,生動形象,且頗具立體效果。

4、彩繪,因各窯源於不同的技術傳統而風格迥異。如越窯青釉褐彩如意雲紋罌,圖案精緻,風格細膩,色調沉穩。長沙窯青釉褐彩鸞鳳紋枕,因正處於窯場衰落延續期,故彩繪效果欠佳,彩釉結合不牢,剝釉現象嚴重。登封窯白釉綠彩執壺,色彩鮮明,裝飾性強。

五代十國時期支墊燒工藝也是承繼唐代而又取得長足進步。這一時期尤以碗、盤類為代表普遍使用支墊燒法,同時因每個窯場使用的支墊工具有別而在碗、盤上留有各種形式的燒造痕迹。

如:越窯青瓷碗、盤因採用支釘墊燒,故器物外底或足面上常留有7個、8個或10個數量不等的支燒痕。

五代越窯青瓷花口碗外底支釘痕,1996年浙江省臨安縣玲瓏鎮五代後晉天福四年(940年)康陵出土,現藏於臨安市文物館

耀州窯天青釉碗、盤,先是採用三支釘燒,故在器外底或足底留有三個支釘痕;后又採用石英砂支燒,故在足底留下三小堆砂粒托珠痕。

定窯白瓷碗、盤因採用墊餅墊燒,故器物內外滿釉,足端因刮釉而露胎。

此外,這一時期的湖南嶽州窯青瓷碗、盤也是採用支釘墊燒,故器底部留有4至6個小而圓的支燒痕。而景德鎮湖田窯青釉碗、盤多採用支釘疊燒,故除了器物內底留有10多個扁條形支釘墊燒痕外,外底及足端也留有10多個支釘疊燒痕。

上述這些因支墊燒方式不同而在器物上所留下的各種痕迹,也正是我們今天鑒定五代十國時期瓷器的重要依據之一。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十國時期有些瓷器外底划刻有「官」「新官」等字樣,它們應是地方窯場專向官府進貢而燒造的高檔瓷器,不僅品質極佳,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性,且對於研究當時瓷器的供奉制度也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五代耀州窯青瓷碗底殘片上的「官」字款,現藏於耀州窯博物館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韓澗明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收藏》官方網站

www.cangcn.com

❸ 關注《收藏》微信公眾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