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逐夢太空的「牧星人」

原標題:逐夢太空的「牧星人」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活動測控人員調試設備。

網新聞8月22日訊(記者 金慧慧)「在燦爛的群星里,我是哪一顆?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無私拼搏的就是我;在共和國的星河裡,那永遠閃光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頌我,不渴望你報答我;我把光輝融進,融進祖國的星座……」

夏日的午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辦公樓里傳來《祖國不會忘記》的旋律,一如往常。

這首恰如其分地描繪航天人默默無聞、獻身祖國航天事業的歌曲,是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全員的最愛。因肩負航天器測控與管理重任,他們被稱為「牧星人」。

一夢50載 跨越多項重大技術

50年前,為響應毛澤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發展的航天事業,國防科委某部組建了衛星地面測量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雛形初現。

一年後,一支100多人的隊伍,從巴丹吉林沙漠深處出發,千里跋涉至秦嶺北麓的橋南公社。他們的全部家當只有50張桌子、30把椅子和一些生活用品。

第一代航天測控人白手起家,蓋機房、架天線、鋪電纜,在酷暑嚴寒中調試設備,在陋室油燈下編寫程序,建成早期的衛星觀測系統。

陳列在西安航天測控裝備博物館中的退役設備。網記者 金慧慧 攝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衛星地面測量部對「東方紅一號」實施精準跟蹤測量,成功預報了它飛臨世界244個城市上空的時間和方位。

20世紀80年代中期,衛星地面測量部正式命名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1992年9月21日,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實施,代號「921工程」,是繼「兩彈一星」之後又一項國家重大科技工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肩負雙重任務,既要和北京航天指控中心一起牽引神舟飛船遨遊太空,又要將其安全接回「家」。

1999年11月21日,第一艘太空飛船「神舟一號」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著陸場區順利著陸,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圓滿完成搜索回收任務,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飛船回收技術的國家。

「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出「黑障區」時,回波信號劇烈起伏,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果斷實施「光學引導」,使雷達及時鎖定目標,創下搜救直升機和返回艙同時著地、搜救人員30秒趕到落點現場的奇迹。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執行天舟一號發射測控任務現場。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由最初執行單一測控的臨時指揮控制中心,發展為集航天器實時測控、在軌航天器長期管理等多任務於一體的現代化航天測控中心,先後實現了飛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點、飛船回收、多星管理和深空探測等多項技術跨越。

目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下屬的測控站點遍布國內10多個省區,長期測控管理著上百顆在軌航天器,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抗震救災等重大事件提供了高質量信息保障。

百發百中 圓滿發射歷次測控任務

「921工程」實施兩年後,高惠荔大學畢業,分配到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由於「921工程」的啟動,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北京航天指控中心需共用地面測控網資源。

「為了避免衝突,合理調配資源,中心1997年組建了陸基測控網管理中心開發項目組。」高惠荔向網記者介紹說。她是項目組最年輕的成員。

自此,航天器管理和測控資源管理工作相分離。航天器管理人員提出需求,如每顆在軌衛星每天需要跟蹤幾圈、需要使用幾台設備、使用什麼樣的設備等,陸基測控網管理中心負責統籌調度,保證每個任務中心都有資源可用。

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西安衛星測控回收人員運送航天員劉洋。

「我們是連接地面測控網和衛星的紐帶,地面測控網根據我們制定的計劃跟蹤衛星,一旦我們出現錯誤,有可能造成衛星管理的混亂,給衛星運行帶來風險。」高惠荔說。

早期的測控設備由接收系統、發射系統和遙控系統等不同功能的分系統組成,每個分系統都需要配備專業操作人員進行參數設置,一套設備執行任務,需要六七名工作人員參與。

進入新世紀,的航天發射測控任務從以往的幾年一次、一年幾次,發展到一年數十次。

「隨著地面設備和在軌衛星數量、類型的增加,調度系統面臨的需求也越來越複雜,倒逼我們不斷改進調度系統。」高惠荔說。

近年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大力推進測控系統自動化建設,優化管理模式,地面測控網逐步實現了「有人值班、無人值守」的自動化運行。

「以前切換設備都是人工處理,最長需要半個小時,設備自動化運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夠迅速完成切換,對於各任務中心提出的需求,及時給出響應。現在機房只需要一到兩人值班即可,節約了人力資源。」高惠荔表示。

每天,地面站網管理中心按部就班完成既定衛星跟蹤計劃,周而復始。偶爾也有緊急時刻,如搶救衛星或是支持衛星發射。令高惠荔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為一箭二十星發射任務提供跟蹤支持。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科技人員給某型號衛星過「生日」。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亞洲紀錄。

發射前,長征六號的發射窗口不斷變化。「衛星跟蹤計劃是提前一周確定的,每一次發射窗口改變,我們就要重新調整所有衛星的跟蹤計劃,尤其是衛星發射早期需要雙站保證,對站網資源的需求增加。我們要為其中的八顆衛星分配站網資源,壓力較大。」高惠荔告訴記者。

緊急情況下,高惠荔堅持計劃調整原則,制定站網資源調配方案,既保證完成發射任務,又把對站網的影響降到最小。他們加班加點,一遍遍重做計劃,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迄今為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共完成300多次發射測控任務。僅2016年,發射火箭22次。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以100%的成功率完成全部發射測控任務。

潤物無聲 航天精神薪火相傳

支持長征六號發射任務的那段時間,高惠荔重返加班常態。兒子小的時候是她加班的次數最多。因為負責國際聯網工作,她常常要遷就國外合作對象的時間,對方正常時段工作,她就要在深夜予以配合。

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只能把熟睡的兒子留在家裡。有一次忙完工作趕回家,兒子在黑夜裡哭著找媽媽,哭聲令她心碎。見過太多次高惠荔工作的情景,兒子竟然學起她的樣子,說:「長大了我也要做網管計劃。」

高惠荔與兒子合影。

「那幾年比較緊張,但是還能克服吧。」高惠荔淡淡地說。

從陸基測控網管理中心開發項目組最年輕的組員,到地面站網管理中心網管室副主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曾經的青澀的大學生如今已是「元老」級人物。

回憶起當初放棄考研究所的決定,她說,「挺值的,中心培養了我,我心裡一直很感恩。」

更讓她欣慰的是,讀高中的兒子獨立自律,學習好,還會照顧自己。這兩年她的幸福感越來越強烈了。

去年體檢,發現心臟早搏,她暗自決定辭去副主任職務。但後來發生的兩件事打消了她的念頭。

高惠荔的師傅在睡夢中離世,另外一位曾經提拔過她的領導也退休離開。因為領導的賞識,她成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線條第一位有行政職務的女性領導。

「師傅的突然辭世對我打擊非常大,我事業的關鍵點都有他的指導。他特別敬業,我加班做國際聯網工作的時候,他每天吃完晚飯都會來辦公室轉一圈。黑洞洞的辦公樓里,他就像是一盞明燈,給我們一種力量。」高惠荔說。

高惠荔正在進行測控網資源調配協調和溝通工作。

當時領導正在做她的思想工作,想讓她當主任,因為身體不好,她猶豫不決。師傅出事後,她主動提出願意做主任。

「心裡特別難受,總覺得沒有把師傅教我的東西傳承下去,也辜負了領導對我的培養,我決定做主任,」高惠荔說,「他們是一群特別認真、非常敬業的航天人,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希望可以把這種精神繼續傳遞下去。」

「航天之父」、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歷經重重磨難,最終回到祖國。在他的帶領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祖國需要就是我的選擇。」循著錢學森的腳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原總工程師、中科院院士李濟生,謝絕美國的挽留,回到投身航天事業。

一代代航天人前仆後繼,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奮力拚搏、忘我奉獻,一個個少年郎終成白頭翁。他們把光輝融進祖國的星座,山河知道他們的艱辛,祖國不會忘記他們的付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