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慶掌故丨唐太宗的太子,為什麼死在重慶

唐太宗,一個成功皇帝和一個失敗的老爸。

作為皇帝,唐太宗是成功的,但是作為老爸,他卻失敗得不能再失敗了。

李世民一生,生了14個兒子,除了第9子李治和第13子李福得以善終,其餘12個兒子,都是非正常死亡——有時候真同情李世民,為了搶皇帝寶座,自己父子相殘、兄弟相殘;當了皇帝后,兒子們又深肖其父,謀反的謀反、奪嫡的奪嫡。

其中,有兩個兒子被發配重慶,后死在當地。這兩位不幸的兒子是:太子李承乾、曹王李明。

1

太子和曹王

太子李承乾是糊塗蛋,都已經是太子了,還謀個啥子反嘛,他那幾扳手,哪裡搞得贏他老子李世民嘛。

李承乾根紅苗正,他老媽是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生他的時候李世民還沒有混成皇帝,還是秦王。李承乾是嫡長子,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所以取名李承乾,這個名字就有深意:繼承乾坤。如果他安安分分的,那麼,一個皇位妥妥到手,今後就沒有武則天什麼事了。

這位太子爺,由於有足疾,估計是不良於行,又在皇宮這種陰暗齷蹉的地方長大,所以造成心理變態、人格分裂。在老爸面前,規規矩矩滿口忠孝,轉個身就花天酒地,還玩同性戀。他的男寵叫稱心——估計把太子爺伺候得稱心如意吧——這下玩過了界,被他老爸曉得了,派人把小美男稱心抓來殺了。

痴心的太子痛苦不堪,甚至在東宮為男伴專門留了個房間祭祀,並豎一像,命令宮人早晚祭拜。唉,看這德性,這傢伙就算當了皇帝,也不是只什麼好鳥。

李承乾懷疑是他兄弟李泰為了奪嫡而去告的刁狀。李泰,也是長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除了前面兩個糊塗蛋外,第三個就是同樣糊塗的唐高宗李治。

於是,李承乾就派人暗殺和他奪嫡多年的魏王李泰。刺殺未果,腦容量接近於零的李承乾,乾脆勾結漢王李元昌、陳國公侯君集(凌煙閣上24畫圖功臣之一,西域的征服者),於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準備起兵造反,事泄被抓,發配黔州(治所在現重慶彭水縣),廢為庶人,兩年後死於黔州。

除了太子李承乾被發配重慶彭水,他的一個同父異母弟弟曹王李明(這名字,讓人想起傳說中的小明)也被發配到這裡。不過,發配這個弟弟的不是李世民,而是唐高宗李治(其實是武則天)。武則天以李明和廢太子李賢溝通為由,貶他為零陵郡王,流放黔州。在黔州,武則天授意黔州都督逼李明自殺,李明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李俊、李傑(瞧李世民家取的名字,怎麼和俺們村李大爺的幾個兒子名字一模一樣,真沒文化)也被殺害。

聊到李明,順便八卦一下。小明的媽媽,本來是李世民兄弟齊王李元吉的老婆。李世民兵變,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都殺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非常漂亮,色鬼李世民對其垂涎已久。李元吉一死,李世民馬上把這個漂亮的兄弟媳婦搶入宮來,寵愛異常。據說,長孫皇后死後,要不是嘴碎的魏徵勸諫,李世民就把這個兄弟媳婦立為皇后了——臟唐臭漢,古人一點沒有說錯,李世民就有很嚴重的生活作風問題。

不過現世報,他的小老婆武則天又被他兒子弄來當小三。這個歷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小三,後來逆襲上位,當了皇后。

死在重慶的唐朝太子,可不止這一位。

窩囊的唐高宗,最早立的太子叫李忠,是高宗的長子。武則天小三上位后,於公元656年廢掉這個不是她生的太子,把李忠貶為梁王,然後又貶貶貶,一路貶為庶人,發配黔州,關在李承乾的故宅,四年後(公元664年)被賜死,年僅22歲——真是不幸生在了無情的帝王家。

李世民還有位小弟弟,唐高祖第14個兒子李元軌,也因為反對武則天被貶到黔州。不過,這個小弟弟還在路上,走到寶雞就死了,沒有到達黔州。

在唐朝,被發配到重慶彭水的,除了幾位皇室成員,還有兩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長孫無忌和高力士。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舅子,擁立唐高宗有功,但因為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得罪了這個心眼小的女人,公元659年被誣陷謀反發配黔州,同年七月,被逼自縊,他的衣冠冢就在重慶市武隆縣內——現在都還在,位於武隆縣江口鎮烏江邊上的薄刀嶺令旗山下。84年,縣政府立碑於此,上書「趙國公長孫無忌之墓」九個字。

唐玄宗最寵愛的宦官高力士(他因為和楊貴妃、李白都有關係,所以留名千古),在肅宗時被陷害,流放黔中道(治所在黔州),兩年後被赦免回長安,半路上病亡。

2

為什麼是重慶

其實呀,整個唐朝,重慶各個轄區就是朝廷的主要流放之地。

不只是黔州,忠州(現在的重慶市忠縣)流放的人也非常多。不過,忠州主要流放官員。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

曾經當忠縣主要領導的白居易同志看上去有點娘炮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這傢伙是高句麗人,資深棒子)為了制止朝廷討伐當時藩鎮們的精神領袖吳元濟(中學課本有「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文,寫的就是滅吳元濟一戰),派人刺殺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武元衡被殺死,裴度受傷逃脫——可見那時的藩鎮猖狂到什麼地步。

這時,白居易丁憂母滿三年,回朝擔任左贊善大夫一職。這個官,屬於東宮,大約就是給太子陪讀,順便給太子提提意見什麼的。一見朝廷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當朝大佬們還在商量來商量去,急於刷存在感的白居易同學坐不住了,急忙上書要求抓兇犯為朝廷立威——這之前,白居易同學一直扮演的是一個話比較多的角色,經常給皇帝上書,搞得皇上都有點煩他了。

好幾年沒有上班的白居易,話多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也不想想,這兇犯是那麼好抓的嗎?要是好抓,早就去抓了。朝廷大佬正在那裡傷腦筋,你白居易跑來嘰嘰咕咕,煩人!於是給興緻勃勃的白居易安了一個「妄議」罪(不是諫官而越職妄議朝政)。馬上有人見風使舵,跳出來揭發白居易寫的「賞花」、「新井」兩首詩是不孝——白居易的媽媽就是精神出了問題,看花時墮井而亡。事實上,這兩首詩作於白母去世之前。但是,領導要治你的罪,需要的只是一個理由,至於這理由能不能站住腳,那不重要。於是,以白居易不再適宜陪太子讀書為由,把他貶到江州(現在的九江)當司馬。三年後(公元818年),換到忠州當刺史。在忠州又呆了一年,819年,才調回首都長安。這回貶官,給白居易教訓深刻。重新回朝後,他開始老老實實了,專心就干三件事:發財(他給元稹寫篇墓志銘,稿費就是六七十萬錢)、寫詩、泡妹妹,終於成就了一代大詩人。

被貶到忠州的,可不止白居易一個人。還有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陸贄、財政部長劉晏,憲宗朝的宰相李吉甫,都曾被貶到忠州。

此外,除了黔州、忠州,整個重慶到處都是被貶之官。

憲宗朝,著名詩人劉禹錫被貶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刺史——在夔州當刺史的時候,劉禹錫寫下了著名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憲宗朝,詩人韋處厚被貶開州(現重慶市開縣)刺史;

文宗朝,宰相宋申錫被貶開州司馬;

武則天時期,宰相張柬之和昭宗朝的刑部尚書崔凝等被貶合州刺史;

玄宗朝,京兆尹(首都市長)李光被貶涪州(現重慶市涪陵區)刺史;

高宗朝,宰相高士廉的兒子、戶部侍郎高審行被貶渝州(現重慶市渝中區)刺史、主持永貞政治改革的王叔文,改革失敗后,在順宗朝被貶渝州司戶參軍(財政局長),死在重慶;

德宗朝,諫議大夫苗拯被貶為萬州(現重慶市萬州區)刺史。

在整個唐朝,巴蜀地區流貶官員最多。把在《新唐書》、《舊唐書》中立有個人傳記,而又被流放巴蜀一帶的人統計一下,共39人,其它朝代,正史立傳而又流貶巴蜀的,加起來不過區區10人。

原因其實很簡單,唐朝那個時候,巴蜀地區,尤其是重慶一帶,是蠻荒煙瘴之地,而且這地方四面高山,進出的道路就那麼幾條,所以唐高宗李淵就說了,巴蜀這地方「偏小易制」。意思是,和中原相比,這是偏僻的小地方,發生什麼事都跑不遠,容易制住,那些看不順眼的傢伙,就統統發配過來吧,量他們也跑不了。

3

發配與路過

讀重慶歷史,我發現一個現象:重慶本土,極少出可以讓大部分老百姓一聽名字就長長地「哦」一聲的大名人、大文人。和重慶挨邊的這類人,要麼是被發配過來,要麼是路過打醬油(當幾年官,其實也是路過)。

李白、杜甫,這兩個最有名,但都是路過重慶。杜甫算是流寓,在夔州過渡性地呆幾年,然後飄然遠引,李白則直接「千里江陵一日還」了。

除了唐朝,宋朝也有好幾個文豪和重慶有關聯。

比如黃庭堅,就曾經被貶為涪州(現重慶市涪陵區)別駕,遣黔州(現在的彭水)安置。黃庭堅在彭水三年,自嘲「已為黔中老農矣」,乾脆自號「涪翁」。死後,彭水人民紀念這位大名人,給他修了一個衣冠冢。

曾經發配武隆山區的黃庭堅一副文青大叔的模樣

寫「愛蓮說」的周敦頤,曾經在合州(現重慶市合川區)當了四年簽判。簽判,全名簽書某地判官,相當於現在的政府辦公廳主任,管文案什麼的。周敦頤在合川四年,留下很多或真或假的遺迹和故事,還寫下了一篇濃濃的心靈雞湯——《養心亭記》。

周敦頤的學生,著名理學家程頤(和他哥哥程顥合稱大小程,宋明理學的真正創始人)也在涪陵呆過。1097年—-1100年期間,因反對王安石新政,被發配涪州編管,大約就是管制起來,不許離開,不許亂說亂動。在涪陵,他學生譙定給他挖了一個山洞——供他在裡面研究易經,這個洞,後來被稱為「點易洞」。據說就在這個洞裡面,程頤完成了著名的《伊川易傳》一書,系統闡述了他的理學思想,成為程朱理學的代表之作。

不過,對這些很有特色的名人遺址,我一直持懷疑態度。這洞里能住人嗎?涪陵可不比陝北,潮濕得多,時間一長,不得關節炎嗎?再說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去洞里讀書?隨便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幾間茅舍竹亭,不是更帶感嗎?

好吧,不管怎麼樣,這些或當官、或發配、或路過的大知識分子,到過重慶、看過重慶、寫過重慶,他們給重慶留下了文脈。

除了他們在重慶寫的大量詩詞、文章,一些文豪的血脈也在重慶得以傳遞。

李白和杜甫,就有親屬留在重慶。李白有一弟弟在奉節經商,死在奉節,李白有詩記錄:「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奉節一直有傳說,稱李白的弟弟在奉節東三十里的石馬河畔經商,李白出三峽時,曾在他弟弟這裡呆過幾天,所以這地方後來更名青蓮鋪。

杜甫,則在重慶留下了直系親屬。他一個兒子杜宗文的後代搬到重慶江津,老杜的十三代孫杜莘老,在宋朝,曾經擔任梁平的教育局長、朝廷的殿中侍御史,后舉家遷往江津,死後埋在城南杜村(不知道是不是現在的江津杜市)。

還有蘇東坡,他的大兒子蘇邁,也舉家遷往江津,然後繁衍生息,蘇家後代廣泛分佈於江津、永川等地。

重慶本土雖然沒有出過大文豪,但是,這麼多文豪和重慶有著如此深厚的關係,這實在是重慶之幸。整理好這些歷史,使之真正融入重慶的歷史血脈,增加重慶的文氣,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

放眼望去,重慶已經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笙歌滿耳,但是,文化上的高樓,重慶卻還需要好好建造,不然,可就真讓那麼多大文豪白白路過重慶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