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女人打架為什麼出手這麼「狠」?

論暴力程度,女性不及男性;論暴力活動中的羞辱性,女性可能更突出。

熊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可能是除了熊孩子的父母之外,所有人都煩惱的一件事。最近有一位女大學生嫌鄰桌孩子吵鬧,一怒之下飛腳踹向熊孩子,捅了社會輿論的馬蜂窩。

一開始,很多人都不齒女大學生的作為,向弱者下手算什麼?有本事找父母理論呀。完整錄像曝光后,我們才看到,前來勸架的服務員被宋女士扇了兩巴掌,熊孩子背後有個熊家長。不過女大學生有錯在先,欺負小孩更是可恥。

宋女士與女大學生打了起來。

個中是非就不多說了,這件事體現的女性打架文化倒值得探討一下。宋女士護女心切,迎上去跟女學生開撕時,主要還擊手段是狂拍對方頭部,這跟後來情緒失控扇服務員一巴掌是一致的攻擊套路。而女大學生專挑弱者下手,在女性暴力事件中也不鮮見。

5月16日,有網友翻出一條舊視頻,視頻中一群女學生圍攻兩名女學生,不斷地辱罵、腳踹、打耳光、扯頭髮、扒衣服,其野蠻和兇狠令人髮指。如果宋女士跟女大學生正面打起來,場面恐怕也不太好看。

那麼,「女性打架文化」這種說法真的成立嗎?女性打起架來,是否真的特別「狠」?

電影《007之來自俄國的愛情》劇照。

女性之間的catfight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好鬥,俗話就有說「男人愛打架,女人愛打扮」。「能打」被認為是一種男性氣概而受到社會的默許。《摔跤吧!爸爸》中,鄰居的男孩被阿米爾·汗的女兒胖揍了一頓,男孩的父母最氣的是兒子連女孩都打不過。

而暴力,也具有明顯的男性特質。從進化論來看,男性自遠古時代開始便為了配偶、資源、權力而不斷爭鬥,好鬥的因子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之中。先天的身體優勢,加上後天的塑造,使男性更具暴力性。

美國猶他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大衛·嘉里教授和馬歇爾·摩根,他們在《生物評介》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認為,男性今天的面孔之所以更硬朗,眉骨、鸛骨和鶚骨更健壯,是為了抗打。臉上挨打挨得多了,臉上的骨架慢慢進化成了今天這副模樣。

有研究認為,早期人類有如此健壯的眉骨、顴骨和顎骨,是為了抵禦拳打。

論暴力程度,女性當然不及男性。聯合國《世界暴力與衛生報告(2002)》顯示,全球因暴力導致的死亡人數中,男性佔14%,女性佔7%。而眾所周知的是,在家庭暴力中,女性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至今仍有很多女性長期處於男性的暴力對待之下。

1970年代以後,社會學界對「暴力」的定義更廣泛,包括了對自身的暴力、個人之間的暴力與集體暴力,而對他人的暴力不再僅僅限於身體暴力,語言和心理上的攻擊也會被看作是暴力行為——這正是女性暴力顯得更「狠」的原因。

女性之間打架,最「狠」的是其羞辱性。英文中有個詞叫catfight(貓戰),用兩隻貓之間的撕扯,來比喻女人之間的肢體衝突,用今天的俗話來翻譯就是「撕X」。最初,catfight被用到影視劇中,讓女人們在劇里撕起來,往往能提高收視率。至今,女人打架依然能引來一大批吃瓜群眾的圍觀。

女性之間的肢體衝突,被認為跟catfight相似。

自稱打架經驗豐富的豆瓣博主@秦汧曾撰文詳解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打架方式,一般常用的招術有「扇耳光,揪頭髮,扯衣服,掐身體,尖叫,推搡,咬,撞,踹」,如果非打不可,她建議先把耳釘、耳環、項鏈、戒指都摘下來,否則扭打時很容易被扯傷,而且「別怕什麼走光之類的,不過要當心對方把你內褲扯下來,女孩子打架的時候很不要臉的,怎麼讓你羞恥怎麼來」。

總而言之,女性之間私鬥,往往不是直接用物理攻擊手段打敗對方,所以不需要使用武器,而是通過言語和各種侮辱性動作,將對方弄得衣衫不整,使其在極度羞恥之中忙於東遮西掩,失去戰鬥力。近年在社交網路上頻頻曝光的「原配打小三」視頻,100%都是這樣打的。

兩名女性在地上扭打,眾人興緻勃勃地圍觀。圖/Pinteres

女性之間更容易產生妒忌?

為何女性之間打架,會以羞辱對方為目的?按照進化心理學的觀點,外貌是女人在男權社會的最大優勢,那麼只要破壞對方的外貌,獲勝的一方不僅僅能夠取得個人的勝利,還幫所有女同胞消滅了一個有力的競爭者。

在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瑪蓮娜因其美貌而被男性垂涎,也被其他女性深深妒忌。二戰後,歐洲各國都出現了「鋤奸運動」,個人之間的暴力被民粹主義強化后,羞辱程度更加恐怖。

瑪蓮娜遭到女同胞的虐待包括剃頭、吐口水、扒衣服,將她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神,踐踏成一個醜陋、臃腫、卑微的家庭主婦,跟那些打她的人一樣。

在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瑪蓮娜被鎮上的女性虐打。

博客作者hgqone曾以第一人稱寫過一個關於catfight的故事,文中主人公先後勾搭兩名樣貌相似的小姐,然後把她們同時約到家中,結果兩位小姐為了爭奪那幾百塊錢,誰都不肯走,兩人馬上開始激烈對罵,互相矮化和攻擊對方的長相,然後不知誰先動手打了對方一耳光,兩人迅速廝打在一起,接著打架就變成了比賽誰扒衣服更快。

一種頑固的觀點認為,女人之間更容易產生妒忌。社會學上有一個理論叫「蜂后理論」,按照其觀點,一山不能容二女,女性高管會明顯排擠其他女性進入高層。但是這個理論已經被證偽了,女性進入企業和政府的管理層,明顯有利於其他女性的晉陞,這是最近幾年在世界各國所發生的事。阻礙女性晉陞的,通常是被男性把持的管理層。

女人之間的妒忌,恰恰是男女不平等的結果。

換句話說,女人之間的妒忌,恰恰是男女不平等的結果。在一夫多妻的禮教時代,妒忌被認為是不好的品行,妻子無論怎樣妒忌妾侍的待遇,亦不應表露出來。一夫一妻制出現以後,女性的妒忌才有了合法性。由於法制和權利意識不健全,這種妒忌才發展成打小三的暴力事件,又因社會維護家庭而得不到制止。

在《暴力:一種微觀社會學理論》中,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認為,所有暴力形式都必須克服事發前的情境中的緊張與恐懼。從女大學生踢熊孩子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女大學生站起來前默默吃飯,看來是在隱忍不發,最終暴力的衝動壓倒了她的緊張和憂慮。

從這種心理活動中,暴力活動出現了不同的路徑選擇:有的人會揮拳向弱者,有的人會通過制度化的規訓來壓倒恐懼,有的人會從圍觀者身上得到勇氣,有的人則在雙方的心照不宣下讓暴力成為一種表演。毆打瑪蓮娜和「小三」的女人,至少有三種途徑說服自己行使暴力,打起來怎能不狠?

電影《女斗》(2016)。

女性打架看起來更「狠」,除了視覺上太過不堪,還因為女性缺乏處理衝突的經驗。正如很多人說,男人打完架之後還能去喝酒,女人發生衝突后可能就要絕交了。

在加拿大卑詩大學的一項實驗中,作者Leah D. Sheppard和Karl Aquino發現,同樣一場職場衝突如果發生在兩名男性之間或一男一女之間,過程和結果都會比較和諧,但是如果衝突發生在兩名女性之間,那就成了一場catfight,嚴重時會導致兩人關係撕裂,乃至辭職。

根據英國心理學家安妮·坎貝爾的觀點,這是因為女性和男性對暴力的感知是不一樣的,男人傾向於將暴力視為一種控制別人的權力,所以除了武力之外還有其他協商的辦法,而對於女性來說,暴力是一種失控狀態。博主@秦汧有個說法很妙地表示了這一點,女人打架中最悲催的就是被揪頭髮,「對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死都不撒手」。

真要論暴力程度上的「狠」,扯頭髮的危害還是不如板磚、啤酒瓶和U型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