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際動態丨教育2030的現狀及建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總監、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教授Aaron Benavot博士對《2016 全球教育監測報告》進行了深入解讀,教育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教育有助於全民形成可持續生活方式,也是增強環境變化意識最好的辦法。

學校幫助學生理解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影響以及行動方向。通過教育提高全民對環境的關注度,能夠推動政府更好地制定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並付諸行動。

教育也有利於改變一些與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相關的行為。

例如,在農村,一些研究發現,教育水平與使用如沼氣等清潔燃料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教育要正確引導生產和消費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讓兒童和青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

報告認為,如果我們要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活,就必須摒棄只有在學校才能學習的觀念。毫無疑問,學校和大學必須改變自己的辦學理念,加強與社區聯繫,形成教育生態圈。當然,除了正規教育之外, 政府機構、社區團體、非營利組織、工會和私營部門都需要通過改變公民個人和集體的意識來改變行為。

教育有助於促進生產和消費的可持續性、能夠為綠色產業提供技術支持,推進綠色創新。

在勞動力市場上,大多數人是屬於中等技能者。今後機器人將不斷取代職員和機器操作員,這會導致中等技能者的需求不斷下降。例如,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乃至世界最大的企業僱主之一的富士康公司,計劃2018年使用70%的機器人,並且在成都已經建立了一個完全使用機器人工作的工廠。教育系統在確保那些中等技能者繼續具備滿足經濟增長所需的技術方面面臨挑戰。有證據表明,大多數教育系統並沒有跟上。

當今產業的綠色化和新的綠色企業的增長也要求通過研究和創新發展來實現高端技能。例如,據估計,政府需要增加對能源研究和發展領域5倍的投入,實現低碳經濟的快速轉型。

教育在創新中的作用主要涉及新技術研發及傳播。高等教育系統提供足夠的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從而進行跨領域的項目合作。巴西、等主要新興經濟體正在用這種方式發展高等教育。同時也需要對中、低技術群體進行繼續教育,尤其是在職教育。例如,在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太陽能炊具建設、廢物管理和回收等領域,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

現在迫切需要轉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是農業, 它產生的溫室氣體佔總排放量的33%。農產品需求增長主要發生在新興經濟體國家,尤其是人口最多的亞洲、非洲國家。作為農業推廣一部分的農民田間學校 和可持續農業集約化相關。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的超過1200萬農民參加了農民田間學校,學習諸如種植實踐和蟲害管理的技能,不僅增加了12%的產量和19%的收入,而且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婦女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核心,應作為全球優先事項。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在懷孕和分娩期間更有可能尋求幫助, 並且能更好地餵養他們的孩子,使孩子身體健康。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2030年實現了普及婦女中等教育,那麼,2050-2060年就能減少350萬名兒童死亡。教育也能提高婦女的就業機會並擴大她們的政治權利。

健康和營養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使孩子們有能力上學和學習, 並使他們的家庭有能力支持他們。在肯亞,接受驅蟲治療的女孩通過國家國小考試的幾率增加了1/4。同樣,接受過衛生保健的教師可以減少缺勤率和身體損傷。學校在提供健康和營養干預方面存在巨大潛力。據估計,由教師提供簡單的健康干預的費用是提供移動醫療服務費用的 1/10。

但教育本身並不足以實現社會平等,以及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最基本的服務。因此,需要將教育與行動結合起來,例如,實施社會保障項目以尋求降低風險和脆弱性等。持續的暴力和武裝衝突會破壞個人安全和福祉。防止暴力和實現可持續和平需要民主和有代表性的機構以及運作良好的司法制度。教育是擴大政治參與、包容和民主的關鍵因素。

教育是有效預防暴力和衝突的強有力的工具

來自100個國家的數據顯示,教育差距越大的國家越有可能發生衝突。然而,在和平協議中,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1989-2005 年簽署的所有和平協議中,約有1/3根本沒有提及教育。教育內容對於建立和維護和平是至關重要的。教育政策中的語言也是引起廣泛不滿的來源,特別是如果他們歧視某些人群。

已經證明,開放協同式的教學和良好設計的公民教育能夠引導更多的人參與政治。同樣,公平和優質教育能使人們獲得讀寫能力、掌握政治信息的相關技能以及理解政治運動正在使用的語言。在102個國家,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比僅接受過初等教育及以下的成人,在獲取政府信息方面多 60%的可能性。在,擁有大學文憑的公民不僅要求提高民主權利,而且要求獲得更廣泛的政治參與。選民教育計劃可以幫助公民了解投票選舉機制和減少不當行為,特別是針對邊緣化的社區成員。

城市化是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之一,世界上超過半數的人生活在城市。在未來幾十年中,中低收入國家將會有更多的人湧入城市,但教育部門在城市規劃和發展的討論中往往忽略這些。這就是《2016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告訴我們為什麼教育應融入城市規劃以使所有人的教育需求和權利滿足城市人口變化的原因。

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給教育帶來壓力。低收入國家超過1/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城市中心或城市邊緣的貧民窟或棚戶區。許多貧民窟的居民很難獲得包括教育在內的基本服務,尤其是公開提供的有質量的教育。2014年末,每10名難民中就有6人居住在城市地區。與此同時,需要就業的城市移民面臨歧視、語言障礙、失業、非正式經濟剝削等挑戰。

在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公立學校限制了農民工子女入學。政府隨後取消了農村流動兒童的學費, 並向學校提供額外的資助。邀請教育規劃者參與討論城市政策,將有助於解決公立學校里的教育不平等以及區域教師質量分佈不均的問題。教師培養和指導性項目可以減少社會邊緣化和歧視性態度的加劇。

教育更有著積極的社會影響,特別是在減少犯罪方面。城市可以用教育作為吸引人才的一種方式,就像上海所做的那樣,每年可以從 60所高等教育機構獲得超過10萬名畢業生。現在,上海超過總人口的1/4 是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比10年前翻了一番。

按照現在的工作思路, 教育變革不足以支持可持續發展議程, 報告給出了教育系統如何能更有效地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各方加強協作

系統性問題需要不同角色的參與和不同視角的交流碰撞。需要涉及包括各部委與教育專家、 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民間組織以及跨部門在內的所有合作夥伴更大的努力。

幫助減少收入不均

擴大邊緣群體獲得優質中國小教育的機會將有助於確保體面的收入並縮小收入差距。勞動力市場規則和技術的變化不應該損害面臨較高工作風險的勞動者, 特別是在非正規部門。

增加財政預算

教育系統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加財政預算:第一,普及中國小教育。第二,增加有教學資格和知識型教師的數量。第三,為邊緣化人群提供優質的教育。第四,應對氣候變化影響、自然災害,以及可能出現的持久衝突。通過普及中國小教育(尤其是女童的)改善教育公平將有利於限制人口增長,更好地傳承社會規範和風俗習慣。

重視終身學習

未來15年,世界上很多事情都需要由那些已經離開學校或大學的人來承擔。因此,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終身學習上,包括給予成年人拓寬自己知識面和提高技能的機會。這樣,政府需要將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視為解決跨部門問題的關鍵。教育和終身學習可以幫助各部門獲取能力。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教育系統提供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

歡迎關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之弦!我們將竭力為您提供權威、有料、有趣的教育信息服務。

更多精彩中心官網

網址:http://www.csdp.edu.cn

傳真:010-66093444

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