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黃欣偉:【有些】的揭秘

八卦總是一件討好閱讀者的事情,問題是有些「瞎子都能看見」的,「傻子卻還蒙在鼓裡」?如果就此以為傻子太多,只能說今天物質條件的豐足,傻子怎麼看起來都蠻正常的嘛!

這些年的那些「一句話說明白」,卻讓很多人用半輩子來研究學習:

第一, 有些熱銷,有水分

年前,浦東有個眾望所歸的樓盤終於「突然」宣布開盤(突然打上引號,其實對局內人而言一定不突然,只是事不關己者不知道而已),這種信息不對稱也就罷了,因為我們眼前的眾多所謂商業模式

,找宋衛平在2001年足球反賭掃黑中一句話:「把桌子掀開,看看下面是什麼東西!」因為N多看起來神秘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人情加利益的農業模式,和互聯網+有個屁關係啊!

說回正經的。那個項目的牌面邏輯是:

1、 國企開發

2、 內部員工卻都到處找關係想買

3、 傳說要開盤,已經傳了大半年

表面看起來,這項目只要定價不是太離譜(這才是唯一的營銷策略),有內部冬粉追隨(也一定有內部價),蓄水時間超長,應該賣得不錯是正常的。

不正常在於我們的少見多怪,熱銷第二天就進入了寧波動物園的輿論環境——

1、 這項目熱銷,厲害啊

2、 爆搖號作假,辣手啊

於是,一群人收了一群屁話寫了一群垃圾來對我們進行「眼騷擾」。N年前,就質疑過翻開所有報紙,看得出媒體求生不易,所以只要市場天氣不是洪澇災害型,一定是滿目的【張三熱銷李四熱銷王二麻子還是熱銷】。

再看那些動輒「兩小時售罄」或者「兩小時狂收20億」,突然想到有個真實笑話:「媽媽,你和爸爸相面孔,於是我就生下來了是么?」

說這話是天真,回答YES是假天真,真心說YES要去零陵路幾百號。

一個項目前期的推廣、蓄水、溝通、定價、渠道,有說不清的繁瑣,但是嫪毐型記者一句「兩小時」,還真有傻子相信,我七點鐘就算在人民廣場零坐標吼一聲開盤,兩小時后你帶我去拿20億。

理解記者理解老百姓,但牛皮吹得自己相信就是智障了。

第二, 有些滯銷,是人禍

做房地產的從業者,多數人還是拿著死工資,當然因為房地產行業

的整體薪資會高於傳統一些行業,所以被艷羨也是正常。

於是,同行碰頭的吐槽高發一條是:「不是每個項目都熱銷的,不是每個從業者都賺到錢的,但我腫么跟我那些皮笑肉不笑的親戚朋友同學去解釋呢?!」

不是每個項目都熱銷】,甚至只要你肯用腦子思考用腳走路,那些賣了N年還賣不掉的樓盤——大有盤在啊!

深究一些原因,職業經理人可以一言蔽之:樓盤有硬傷。但是,就像我們今天已經很難有人能夠客觀理性地評價大飢荒年代究竟是天災(因素)多一點,還是人禍?!

一個樓盤的滯銷,可能產品本身有硬傷,在相對競爭格局中落後了,但是在消費者不斷被供給的上海房地產市場,一些人為(確切說是人性)掣肘才是關鍵——

錯過了最好的銷售期

定價不合理

獎勵不夠大

操盤手不專業

團隊不敬業

有人在當中私利大於公

……

一切其實都是人禍,那句永遠正確的廢話——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腰斬一下看看,大師都不過叫王林。

第三, 有些推廣,是填海

甲方乙方的一個推杯換盞叫做投入——

甲方的拒絕言猶在耳:這個媒體沒效果!

乙方的執著步步為營:你不投怎麼知道沒效果?!

已經有點反唇相譏的氣焰了,但其實雙方都沒錯,雙方也都錯了。

曾經那些耳熟能詳的「吾一個廣告出去,來電500通,成交100套」的大師,他的(所謂)成功不能複製,因為今天的傳播供給市場變了,同樣一句話在不同時期的市場反饋是不同的,但是就像一個樸素的邏輯思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和「一根稻草可以壓垮駱駝」是完全兩件事情,又犯了低級思維偏差。

結合上周專欄【精準傳播,不可能之上的可能斡旋】,儘管我們可以在技術環節上盡量深化推廣投放的KPI,但不得不承認有些推廣費用是用來填海的——你今天的投入沒效果,明天沒效果,但量能的累計到一定程度就是質變,但不能因噎廢食就不投入,並意淫著「等到一個好媒體,一個好檔期,一個好稿子,解決了一個項目的所有營銷組織溝壑」。

當然,說到底也是理解那些不專業,因為如果戰略方向並不正確,在錯誤方向的不斷投入,費效比

的確是可以預見的不成功,那麼誰又能說服誰,誰的方案被伯樂了呢?!

我也沒有答案,只能說在管理半徑上做一些相關的控制,比如:

做好每一階段的投放反饋,測試3到4次之後的效果曲線;

做好主導者的專業和操守評估,是為了投放還是為了投放之後的HK(不是香港的縮寫)?!

第四, 有些落地,半山腰

發生一件真實的誤會:春節

前口頭通知一件事,想來非常簡單,大家口頭傳達一下,領導向員工傳達,前台向後台傳達,總部向案場傳達。

事實或者結果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們的傳達出了問題。

是傳達的程序出了問題么?

是有人故意不傳達么?

應該都不是,畢竟有些自私或使壞的理由不充分。

問題出在信息不對稱即誤會,因為「我以為你已經知道了」。這個環境背景是「我說過的,但我沒有特別申明,或者沒有第二次確認收到」,這不是誰的錯,但這是落地不到達或者降落在半山腰的尷尬。

第二個關於落地的尷尬,也是真實的:讓同事查個資料,大半天後問結果,回答是「打過電話了,電話沒打通」。

無名火就不說了,關鍵是無名火針對的標的物是思維方式的懶惰導致不應變——

電話打不通的應對方式有很多:隔一段時間再打,有沒有其他聯繫方式,上網搜搜訊息,找同行問詢(聯繫方式、聯繫人、電話採訪),TMD,微信紅包會搶,運用便捷的互聯網工具做工作就不會?!

難怪做房地產被人看不起,一半是妒忌(收入的絕對數),一半大概就是質疑(低能拿高薪的)狗屎運。

這兩年,營銷越來越重視C端,我們那些總監們卻開始越來越暴露出無所適從,因為那些所謂戰略方面的P話,具體到怎麼做的1234步驟,別說做了,說都說不清楚。

最近和人討論一個邏輯叫做【勤奮的懶漢】,說的就是可能有人很賣力,準時上班不反對加班,但他費效比

差或者根本只有費沒有效,這裡面的一句話說明白很恐怖——因為,他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我有時路過誰誰誰的辦公桌前,經常看到一個我們小時候應付老師巡查時候的尷尬:書本打開著,我也低著頭,半小時還是在「看」這一頁,今天一個報告在同一個WORD頁面停留兩個小時的經理和總監,比比皆是,只要注意了你就注意到(我不是瞎說)。

第五, 有些記者,唉唉唉

我也體諒今天媒體發達之後的記者整體素質下降,也體諒在粗放化帶教領域小記者沒人帶教或者帶教老師自己是個盧瑟背景下的無奈,更體諒新聞熱點不多環境中挖一點新聞交差時候的搜腸刮肚。

但是,體諒不代表原諒。

經常接到採訪電話,還未寒暄就知道他們要問什麼,更恐怖的是還猜得到他們怎麼問?

今天某地有土地拍賣了,於是開場白一定是這樣的:「您對土拍(的結果)怎麼看?」

關於「怎麼看」,就像被周立波

揶揄的那樣「一把鑰匙開萬把鎖」,所以一切採訪都可以以「您怎麼看」為後綴名。

將心比心,採訪就是問看法,但是「您怎麼看」可以換一種口吻,或者就「您怎麼看」這個問題,再進一步鎖定一個具體標的物么?

媒體今天的落魄,一點都沒有媒體人自己長期懈怠所致的人禍?看看那些被稱為老師的猥瑣中年人,以後誰也別叫我老師,不想和那些蠢貨共用一個稱謂。

如果對記者深度或者再刻薄一點,那是技術方面的探討而非素養方面的嫌棄。某次,拒絕了一個採訪,因為她想問【為什麼某公司拿到了預售證】。

在今天的政策口吻空氣里,有些事情屬於默契:你不聲張我不制止,但年輕的記者當然沒有這種世故,於是才會問出上面所述那個問題。我好言開解:「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白,但不能說——我說了,矛盾我發起;你寫了,你是誤殺嘴;被提及企業,會因為你多嘴而遷怒於你」。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好心傷害。

當然,這個不怪記者,她不「您怎麼看」我已經心懷好感。

記者也難:不問對不起工作,問了不該問的對不起採訪對象和客戶,問了沒寫對對不起「黨和祖國多年的培養」,寫字是個很沒勁的事情。

看起來都是【有些】,其實有些還不是偶發事件;

說起來叫做【揭秘】,其實他們都是公開的秘密。

寫完,自己也覺得——挺沒勁的,卻和時間、精力等顯性項,無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