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開拓進取 勇立創新潮頭

10000期報紙,10000個日日夜夜。

從最初的周刊,到周二刊、周三刊、周四刊,再到日報;從最初的黑白報紙,到北京彩印,再到全國彩印;從對開四版,到對開八版、十二版……在教育發展的偉大征程中,教育報站在為教育政策宣傳的第一線,站在推動教育改革的第一線,站在為民生鼓與呼的第一線,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

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新興媒體蜂擁而起。站在這個歷史節點上,教育報直面挑戰,以「融合」為發展契機,推出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戶端,在將全國的教育新聞鄭重呈現於新聞紙的同時,也讓它們以更活潑、更高速、更創新的方式24小時流淌在互聯網上。今後,我們繼續期待,在每一個清晨、每時每刻與您相見。

辦教育系統自己的報紙

(1983.03—1983.07)

回溯教育報的歷史,我們可以把目光拉回到1956年。當時教育部曾主辦過一張《教師報》,但僅兩年多就因為種種原因停刊了。此後的20多年,教育戰線一直沒有自己的專業報紙。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需要強有力的宣傳,形勢逼人,教育部黨組開始把辦報問題列入議事日程。

在蔣南翔、何東昌、彭珮雲等時任教育部領導的關注與支持下,教育報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潘銘組織力量積極進行研究,提出了辦報方案。1982年8月,教育部黨組向中央宣傳部寫報告,提出恢復出版《教師報》、改名「教育報」的意見,中宣部很快批複同意。

1983年3月3日,教育報試刊第一期面世,每周一期,每期印20萬份,發到全國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經過15期試刊,於當年7月7日正式出版發行。教育報的誕生,是當時教育戰線的一件大事,標誌著教育宣傳工作掀開了歷史性的一頁。

由於教育部黨組領導一貫重視教育報的政治方向,編輯部養成了嚴謹的作風,處理稿件時首先著眼於政治,考慮是否符合政策、符合事實。「這已經成為我們報紙非常好的傳統。」教育報社原社長、總編輯朱世和說,「我在這多年的工作中,深感獲益匪淺。」

艱苦創業的美好記憶

(1983.07—1983.12)

經過4個月的試刊和精心準備,1983年7月7日,教育報正式出版,每周一期,每逢星期四齣版,直到是年末。

報紙初創時稱得上是艱難時期。辦公條件逼仄,採訪設備和發稿方式受時代所限,有諸多不便。然而,正是這一艱苦時期,留給報社老同志一些難忘的美好記憶。

在沒有電子郵件、傳真機這些通訊設備的年代,稿件遠程傳遞靠的是發電報。電報紙每頁5行,每行可寫10個字,一般人發電報內容不過10餘字,而記者發稿卻動輒要上千字。

原招生考試就業部主任姜乃強記得,1983年10月,她去青島參加高校實驗室會議採訪,從駐地輾轉到郵電局用了兩個多小時,發了一篇1300字、足足26頁的電報稿。

當時報社設在教育部大院內的一處灰色老樓,人稱「灰樓」。辦公空間有限,同事們把桌子拼在一起,也拼出了彼此間深厚的感情。

雲南記者站原站長肖敏曾在「灰樓」工作過一段時間。領到報社發下來的糧票后,同事們知道肖敏從昆明來,不大習慣吃麵食,爭著拿出自家的米票換給肖敏,「那份真摯讓人無法拒絕」。

改辦日報煥然一新

(1984.01—1997.12)

教育報分別於1984年、1987年、1991年元旦改為周二刊、周三刊和周四刊。在有限的條件下,編輯記者們在成堆的信件中選稿、用剪刀加糨糊改稿、用鉛字排版……那個年代「車馬很慢」,但為教育改革鼓與呼的追求從不曾停步。

1992年下半年,報社開始積極籌辦日報,研究改辦日報后的版面布局和各自風格,並針對新聞報道時效性增強的現實要求,決定加強記者站建設、提高采編手段現代化水平。

1993年元旦,教育報正式改為日報,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報社召開宣傳報道工作會議,提出以提高報道的時效性、可讀性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新聞的意見,並在1994年4月、12月和1995年5月又進行了三次版面調整。

改辦日報以來的探索和實踐,概括地說就是堅持教育報要姓「教」,堅守以教育新聞為主的全國性專業報的基本定位。以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教育工作者為主要受眾,同時也面向各級黨政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以準確理解、把握黨和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路與決策,並且善於運用新聞手段,生動活潑、創造性地進行報道為辦報方針。

經過采編人員的努力,教育報的新聞報道和言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社會反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經常廣播當天教育報的內容。一些報道如《大人怎麼不學雷鋒》等都引起教育界的熱烈討論。香港大學教育專家程介明教授在港報上發表文章稱,要了解教育就要讀教育報。

創辦「周刊」開闊視野

(1998.01—2007.03)

20世紀9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逐漸將報業推向市場。如何適應大環境的變化?教育報為此掀起了一場大討論,最後達成共識——擴版。

談及擴版的決定,教育報原總編輯趙書生給出了三點原因:第一,教育報雖然是日報,但擴版之前每天只出4個版,「實在不像一份大報」;第二,當時報業廣告快速發展,廣告量的增加對版面數量提出要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需要報道的內容越來越多,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擴版成為必然。

擴版到底要怎麼擴?經過充分調研和深入分析,報社提出了通過擴版達到三個「更進一步」的目標:更進一步服務好黨和國家的大局,凡涉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時政新聞必須及時刊登;更進一步服務好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大教育新聞的報道、教育政策的解讀和教育教學的專業報道;更進一步服務好廣大教育工作者,幫助他們開闊視野。

達成共識后,時任幾位總編分別帶隊進行深入調研,反覆權衡並做好準備,最終下決心創辦文化周刊、社會周刊、生活周刊,在幫助教育工作者開闊視野的同時服務於他們的生活。

1998年1月1日,在創辦日報5年後,教育報完成擴版,成為真正立足於教育領域的中央級大報。

筆歌墨舞異「彩」紛呈

(2007.03—2013.07)

為了讓報紙版面在視覺上更加亮眼,教育報從2007年3月1日起開始出版彩報。出彩報並非「一步到位」,前5年只有北京地區出,此後全國才統一。黑白版變為彩版,從設備到人員都需要一一過關。

出版中心副主任李堅真經歷了彩報出版的各個階段。她回憶,在只有北京地區出彩報時,凡是彩色的版面,照排都必須做彩色、黑白兩套版,「當時就技術問題諮詢過其他幾家報社,也都只能這樣笨笨地做」。

2012年3月1日起,教育報改為全國彩色印刷,照排的工作量減少了很多。出刊當天凌晨,李堅真和同事去了印廠,蹲在印刷機旁,看印刷師傅調色列印出機頭報,再拿出帶去的數碼打樣進行比對,看什麼顏色輕了、什麼顏色重了。結束工作從印廠出來時,早點攤兒已經在攏火揉面、準備炸油條了。

在教育報的所有版面中,每周日單獨出版的學前教育周刊是最為活潑、亮麗的。2012年3月18日,籌備半年多的學前教育周刊正式出刊,卻在辦刊伊始遇到了作者和專家隊伍嚴重缺乏、服務內容與服務對象銜接不暢等問題。

為解決問題,周刊的工作人員逐個拜訪各地教育局長、幼稚園園長,以此打通與作者、讀者的通道。為了擴大周刊的影響力,2012年8月,他們策劃並主辦了首屆學前教育大會,實際參會人數達到了1000多人,學前教育周刊就這樣「走紅」了。

全面轉型攜手新媒體再起航

(2013.07—2017.04)

2014年,是教育報「三十而立」后的第一年,報紙全面改版、全面轉型、全面進入融媒體時代。這是國家發展、傳媒轉型、文化體制和教育領域改革的新趨勢與新呼喚,也是科技與新媒體發展的時代新挑戰。

采編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智能化……藉助網路資源,我們及時獲取全國教育動態;藉助全媒體大數據,我們有效分析全國教育輿情;藉助官方客戶端,我們與讀者實現了「面對面」交流。

2013年6月,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創辦,至今聚攏了180萬教師、家長用戶,向他們提供教育資訊、音頻、直播、教師微書店等多種服務,用戶規模和活躍程度在全國行業報紙中位居第一,在新媒體排行榜、清博指數等排行榜中居報紙前五位,和教育報微博一起,成為與報紙擁有同等影響力的教育新聞宣傳平台。

在近年的宣傳報道中,教育報與微信公眾號深度融合,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設置議程,通過微信平台直面用戶,搜集觀點、開展調查、動員用戶,有力地引導輿論。

2015年初,教育報刊社推出了「關注《教師法》中的教師福利」報道,報紙、網站、微信、微博一體化報道,形成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終端多次傳播的立體化傳播格局。報紙藉助新媒體的傳播擴大了影響力,數據顯示,微信端的教師福利調查,最終有超過50萬教師參與。

此外,教育報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微信+聲音」「微信+語音直播」「微信+視頻直播」等多種嘗試。

2016年兩會期間,教育報微信試水聲音等富媒體報道,連續12天推出《兩會FM·春之聲》,令冬粉大讚耳目一新,推出的報道在喜馬拉雅等音頻客戶端收聽超過200多萬人次。

2017年,教育報「兩會E政錄」首次開創了全國兩會直播的新形態。多平台直播不限於微信,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都開闢專門的直播頻道,聯通全球用戶。「兩會E政錄」共開展直播13場,累計在線收看人數50萬,最多一場有7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藉助教育報刊社強有力的融媒體改革與推動、全媒體中心的設備與平台、兄弟期刊采編人員的支持與付出,教育報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從未停下腳步,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貼近讀者、服務讀者,如何為讀者提供更新鮮的資訊、更深度的分析,如何打破界限、創新思路,拓展一份報紙的輻射面和影響力。

如今,在第10000期的又一個歷史節點上,教育報將與新媒體深度攜手,繼續遠航……

大事記

1983年7月7日

教育報正式出版,每周一刊,每逢周四出版。

1985年9月14日

教育報第一個地方記者站——上海站成立。目前本報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30多個記者站。

1993年1月1日

教育報正式改為日報。

1994年9月13日

國家教委印發《教育報刊單位機構改革總體方案》。一報三刊(《教育報》《人民教育》《高等教育》《神州學人》)正式合併組建教育報刊社。

1997年7月1日

教育報正式出版第一期彩報,慶祝香港回歸。

1998年1月1日

教育報三周刊(文化周刊、社會周刊、生活周刊)正式與讀者見面,每逢二、四、日出版,報紙擴大為對開八版。

2006年11月8日

教育新聞網開通。

2007年3月1日

教育報彩報正式出版,在北京地區發行。

2012年3月1日

教育報全新改版,全國統一出版彩報。

2013年3月1日

教育報轉型改版,加大言論和深度報道力度。

2013年6月

教育報微信公眾號正式運營。

2013年7月7日

教育報迎來創刊30周年。

2017年4月22日

教育報迎來10000期,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冬粉達到180萬人。10000期風雨兼程,10000期成績輝煌,10000期激情依舊,我們砥礪前行。

圖片說明

①1990年3月15日,教育報最後一份鉛印報紙出版。圖為夜班編輯正在打樣。

②1990年,教育報開始使用電腦排版。

③1990年,發行部職工凌晨運送報紙。

④1992年,教育報普教部編輯在商討版面。

⑤1997年7月1日,第一期彩報。

⑥2013年1月,「最美教師」張麗莉(中)閱讀教育報。

⑦2013年6月,教育報微信公眾號正式運營。

⑧2017年,出版中心工作人員在設計版面。

⑨「新聞獎」獲獎名單。

(本版文字由本報記者易鑫、張東、劉亦凡編寫,部分內容來源於教育報30周年特刊)

《教育報》2017年04月22日第6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