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裡有一份中醫把脈秘籍送給你,拿好不謝!

診屬於中醫望、聞、問、切四診中的切診,又稱診脈、切脈、把脈等,是指醫生用手指對病人身體某些特定部位的動脈進行切按,通過感知脈搏跳動在指下的不同特徵(脈象),以了解身體狀況,辨別疾病的一種診察方法。

為何通過脈診就可以診察身體的情況和疾病呢?從現代醫學來講,脈搏是動脈隨心臟的收縮和舒張而產生的有節律搏動。脈搏與心臟的收縮力、心率、心律、血容量、血管彈性等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心血管的機能。從中醫理論來說,脈象的形成與心臟的搏動、氣血的盈虧以及整體臟腑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

心主血脈,心的陽氣是推動血液在脈管中循行不息、周流全身的動力。而脈搏的搏動,與脈管內運行的氣血也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氣血是脈搏搏動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能在脈管中運行不息,流布全身,還必須有其他臟腑的協調與配合。如肺臟通過「肺朝百脈」參與宗氣的生成而調節全身氣血的運行;脾主統血,保障血液在脈管內循行而不溢於脈外;肝藏血,主疏泄,既能調節循環血量,又可促使氣血運行暢通無阻;腎藏精,為元陰、元陽的根本,同時腎精可以化生為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質基礎之一,所謂「精血同源」。因此,通過切脈可了解人體臟腑、氣血功能的盛衰,這也就為診察身體健康狀況和判斷疾病提供了可能。

中醫脈診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記載有一種診脈方法,是指從身體的上(頭)、中(手)、下(足)三個部位各選三個動脈(稱作天、地、人)進行診察,合起來共要診察九處脈搏跳動的情況,因此稱為「三部九候法」。因診察的部位較多,也叫做「遍診法」。其用意是何處脈象有變化,便可提示相應部位、經絡及臟腑的病變。

另一本經典著作《難經》則提出「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寸口,是指手腕后高骨(在解剖學中稱為橈骨莖突)內側橈動脈所在的部位,是目前最常用的診脈部位。根據中醫理論,人體的血脈貫通全身,內連臟腑,外達肌膚、體表,運行氣血,周流不休。肺具有「朝百脈」的功能,也就是五臟六腑、十二經氣血的運行都始於肺而止於肺。而寸口這個部位為手太陰肺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太淵穴」所在之處,十二經脈之氣匯聚於此,為「脈之大會」,因此,寸口的脈氣能夠反映五臟六腑的氣血狀況。同時,此處皮薄脈顯,診法簡便,

便於切按,是診脈的一個理想部位。所以,從西晉王叔和所著的第一本中醫脈診專著《脈經》開始,就倡導《難經》提出的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

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 ,以腕后高骨為標記,其內側部位為關,關前(腕側)為寸,關后(肘側)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左三部的寸、關、尺分別對應心、肝、腎;而右三部則分別對應肺、脾、腎(也有說是肺、脾、命門)。

切脈時,要保持安靜,避免外界干擾。再者,剛運動完、飯後或情緒不穩定時,不要診脈,否則得到的脈象不能較為準確地反映身體的真實情況。

診脈四步曲

1、讓被診者呈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約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鬆,在腕關節下墊一鬆軟的脈枕。

2、醫生先以中指定關部,然後將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按在寸部和尺部。若是給小兒診脈,由於寸口部脈位比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關」,不必細分寸、關、尺三部。若給自己診脈時,常常把診脈的那隻手從要被診手的下方繞上來,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順序確定寸、關、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時,三指略呈弓形,讓「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處)的部位緊貼於脈搏搏動處,因為這個部位的觸覺比較靈敏。注意要根據被診者的高矮、手臂的長短及診者手指的粗細適當調整三個手指間的距離。

4、布指之後,運用輕、中、重三種不同的指力,結合上下左右的推尋,以辨識脈象。一般來說,多是用三個手指同時摸脈。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稱「浮取」或「舉」;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間,稱「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輕不重地移動或改變力道仔細求取脈象,稱「中取」或「尋」。

正常脈象應有胃氣、有神、有根

脈象指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就是醫生指下感知到的患者脈搏跳動的形象,如脈跳得快與慢,強與弱,節律是否整齊,脈位的深淺,脈的長短、寬窄,是否流利,硬度如何等。這些特徵的組合,就形成了醫生看病時所記錄的各種脈象。

中醫強調「知常達變」,只有知道正常的脈象,我們方可判斷哪些脈象是異常的。那什麼是正常的脈象?

正常脈象,是指健康人的脈象,具體表現為:兩手寸、關、尺三部有脈,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並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等不同而有相應的正常變化。這樣的脈象可概括為有胃氣、有神、有根。

古時由於沒有手錶等計時工具,醫生診脈前需先使自己安靜下來,保持呼吸均勻,集中注意力摸脈,根據自己的呼吸計算病人的脈跳至數,這種情況稱為「調息切脈」。一般一呼一吸稱為「一息」,通常一息是4至~5至,即一呼一吸之中,脈搏應跳動4次~5次,大約是每分鐘60次~90次。如今,我們可看著表計算病人的脈搏跳動次數。此外,摸脈時一般每隻手不少於1分鐘,如果時間過短,容易錯過一些有間歇的脈象。

正常脈象隨人體內外因素的影響可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屬於生理範圍內的變化,大家在切脈時要注意。如季節氣候的變化,男女性別的不同,年齡與體格的差異,以及情緒、運動、飲食等,都可能使脈象發生變化。舉例來說,一般女性的脈象較男性脈象略弱;妊娠期常見滑而數的脈象;年齡越小脈搏越快,3歲以內的嬰幼兒,一息七八至為平脈,5歲~6歲的小兒,一息6至為平脈,青年體壯,脈象多大而有力,老年人脈象多偏弦、硬等;瘦人皮下脂肪層薄,脈常浮,胖人皮下脂肪層厚,脈常沉;運動員脈多緩而有力;腦力勞動者,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等。

再者,如果在寸口部位摸不到脈或者脈很弱,這時您不要著急,也許它會長在從尺部斜向手背的位置,稱為「斜飛脈」,或者長在寸口的背側,稱為「反關脈」,這些都是橈動脈走向發生變異的緣故,仍屬於正常的脈象。

【中醫小課堂】

有胃氣:

脾胃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源泉,有胃氣,表示脈象有力有神,無胃氣則代表脈象無力無神,具體在脈象上的表現: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從容和緩。

有神:

心主血脈而藏神,血氣充盈,脈象有神。具體在脈象的表現:柔和有力,節律一致。

有根:

腎為先天之本,腎氣充足,脈自然有根。在切脈時,尺部可以候「腎」,沉取也可以候「腎」。其實,只要尺脈沉取有力,便可認為是有根的脈象。

有些脈,浮沉兼,浮統五脈(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脈(伏、細、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脈焉。(虛、實、芤、長)(郭按:焉字在這裡是其中的意思)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臟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脈: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裡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脾虛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後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濕邪鬱結也常見。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鬱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綳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

促脈:促脈數,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裡,疝瘕鬱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