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熊孩子」不是生出來的,是教出來的

這幾年,「熊孩子」這個詞頻頻見諸媒體。「熊孩子」有玩手游花掉父母辛苦賺的血汗錢的,有在公共場合跑來跑去大吵大鬧的,有在展館對展品各種破壞的……近日,在途經嘉興南站的高鐵上,因為幾個孩子在車廂里吵鬧,有位男士無法接受,提醒孩子的家長管一管,誰知孩子的家長不但不管,反倒嫌提醒者多事,把提醒者的眼睛打出了血。事情一出,引起來激烈的爭議,既有「孩子還小,你跟他置什麼氣」,又有「真是丟臉,這孩子真欠揍」,但更多的則是「熊孩子背後是熊家長」這樣的歸因。

在「熊孩子」養成上,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人的性格與其家庭氛圍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講,把「熊孩子」歸因於「熊家長」,不無道理。《紅樓夢》中賈母說過這樣一段話:「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若他不還正經禮數,也斷不容他刁鑽去了。」反觀「熊孩子」的家長,要麼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要麼是自己心理尚不成熟,自己還是個「寶寶」,常常「心裡苦」、「要抱抱」,對於孩子的管教自然也就無所適從。

再看看學校教育。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與智育和體育相比,德育缺乏相應的量化指標。既不能用一天扶了幾個老奶奶過馬路作為考核內容,也不能比看誰拾金不昧的數額大、次數多。在升學率這根指揮棒下,學校對德育的缺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似乎就成了「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於是在有些學校,即便出現了校園霸凌,最終也只不過以簡單的批評教育了事。在只看重成績不注重品德的背景下,德育在某些學校也就真的成了在思想品德

課上對本單元知識點的 「背誦並默寫」。在熊孩子的養成上,學校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果說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德育方面有所缺失,但也沒有給孩子灌輸「熊」的觀念,那麼是誰灌輸的「熊」呢。

我們先從娛樂說起,成年人的減壓方式多樣——打打桌游,去KTV嗨嗨歌,到健身房出出汗。反觀孩子們,排遣煩惱的方式似乎只能通過玩耍。當前,有多少城市的少年宮要麼成了毫無功能的擺設,要麼成了各類課外補習班的天下。寸土寸金的城市,可供孩子們玩耍踢球的免費場地越來越少,與大自然相關的知了、螞蚱和螳螂也漸漸走出了視野。幸運或者不幸的是,這個時代還有網路和電視,無論手機遊戲還是動畫片,都不缺乏暴力的場景和鏡頭,孩子們強烈的模仿能力在此刻似乎找到了落點。於是當出現孩子為了打遊戲偷錢或是因為模仿灰太狼燒傷同伴這樣的新聞時,社會輿論的責備聲中似乎有了新的對象和新的內涵。

回到「熊孩子」本身。「熊」是孩子的天性之一,是孩子對外界的探求和認知,孩子們樂此不疲的調皮和淘氣本身可以看做是對外界的探險。「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引導和教育,孩子只剩下「熊」。更可怕的是,由於孩子內心敏感又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大人貼的標籤影響,一旦其內心認定自己是熊孩子,可能再也不接受別的設定——從這個角度講,熊孩子本身也是「熊孩子」這一輿論標籤的受害者。

無論如何,都應當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熊孩子」不是生出來的,是教育出來的。從表面上看,家長、學校和社會,理應是教育者,但卻屢屢失位,任由娛樂等其他並不專業的「教育者」來接手。魯迅先生百年前發出的「救救孩子」的呼聲,如今看來,仍有現實意義。我們要拯救的不僅是孩子,也是我們自己,更是這個社會可以預見的未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