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花朝節的來歷和習俗

《廣群芳譜·天時譜二》引《誠齋詩話》:「東京(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今天為農曆二月十二,也就是南方的百花生日。來看看有關於花朝節的起源和習俗吧!

花朝節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古代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時間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在農曆二月初二;江南和東北地區在二月十五。相傳是為與八月十五中秋節相對,「花朝」對「月夕」。除了上述兩種,還有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這大概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花朝節盛況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清人蔡雲的這首《詠花朝》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而吳自枚在《夢粱錄·二月望》中對當時杭州一帶的花朝節盛況作了更為詳細的描述,此處不再詳引。在花朝節這天,人們除了要遊玩賞花、撲蝶挑菜、官府出郊勸農之外,舊時一些地方在花朝節這天還有女子剪綵花插頭的習俗,如明馬中錫《宣府志》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綵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到了清代,花朝節又有「賞紅」之俗,清顧祿《清嘉錄·二月》「百花生日」條亦言:「(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粘花枝上,謂之賞紅。」清人張春華在其《滬城歲事衢歌》一詩中亦云:「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綵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

花朝節在唐宋時在宮廷、民間流傳甚廣,到了明、清時期,花朝節仍為文人雅士們時常提及,如明末文學家袁宏道在其《滿井遊記》一文中即有「燕地寒,花朝節后,餘寒猶厲」這樣的文字,乾隆年間的進士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風江口望採石太白樓,咫尺不得上》一詩中亦有「今朝花朝無一花,今夕月夕亦無月」這樣的詩句。不知什麼原因,這一傳統節日後來卻日漸消亡了。目前,花朝節僅存在於廣西寧明、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生活中。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舊街鎮的花朝節雖盛行八百餘年而至今不衰,但早已失去了舊時的詩意,而演變成一個商賈雲集,影響遠及鄂、豫、皖三省十幾個市縣的大型農貿交流會了。除此之外,花朝節已鮮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

花朝節習俗

1) 花朝節風俗:祝神廟會

傳說花神專管植物的春長夏養,所以,祀奉她的就不僅僅限於花農了,還包括耕種莊稼果蔬的農人。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神廟,舊時吳越花農家還常供奉著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講究用素饌來供奉。有的地方還要演戲娛神,通常是由十二伶優分扮每年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詩,也可以看出人們對花神的感情。人們紛至沓來,就此形成廟會。這天夜裡,要提舉各種形狀的「花神燈」,在花神廟附近巡遊,以延伸娛神活動。

2)花朝節風俗:游春撲蝶

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縱觀二三月間的傳統佳節會發現,這一時期會有一系列游春的節日——春節拉開了迎春的序幕,花朝節前後構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劇《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寫有竹枝詞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綉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遊藝活動。

3)花朝節風俗:祭祀勸農

在很多地方,「花朝節」還要舉行祭日活動,祭日與祭月都是古代帝王的祭祀禮制,但是規定春天祭日,秋天祭月,這是表達感恩天地陰陽造化給人類的恩賜。

4)花朝節風俗:種花挑菜

這一天,各地還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有點今天植樹節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候。「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5)花朝節風俗:晒種祈豐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卜的方法很簡單:是日忌雨,晴則帶來百物豐熟的吉兆。

6)花朝節風俗:插花簪花

「花朝節」這天,民間還有女子剪綵花插頭的習俗,如明馬中錫《宣府志》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綵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

7)花朝節風俗:製作花糕

唐代的節日文化與飲食文化都十分發達。據傳武則天嗜花,每到夏曆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這種糕有著花瓣的馥郁和穀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分外流行。

8)花朝節風俗:「賞紅」

家家戶戶剪紅綢條之類的絲條掛於花木上,為花祝壽,叫做賞紅,有祝花木繁盛,人壽年豐的含義。清顧祿《清嘉錄·二月》「百花生日」條亦言:「(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粘花枝上,謂之賞紅。」《鑄鼎余聞》卷四引《崑山新陽合志》云:「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

9)花朝節風俗:「趕花會」

花會上有花木銷售,還有娛樂演出,人們在購買花卉之時,欣賞各種雜耍演出,其樂無窮。

10)花朝節風俗:踏青

以春分(二月出頭)為踏青的開始;十五為高潮;到清明為尾聲。立春,大氣回暖,有春的氣象但花草並未發芽;春分,草芽等草菜類開始生長;花朝,百花開始發芽;上巳,花開到成熟期;清明,樹花都以發展成熟萬物清明桃紅柳綠。

花朝節各地習俗

1)花朝節風俗:壯族花朝節

壯族花朝節又稱「百花仙子節」。壯族民間節日。流行於廣西龍州、寧明等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節日里,男女青年彙集在長有木棉樹的平壩對歌。歌中必有歌頌百花仙子的內容。青年男女對歌情深,歌為引子花為媒,在真摯的歌聲中贈花定情,便拋繡球和互贈禮物。所得繡球不帶回家,待日落分手時,掛到木棉樹(民間認為百花仙子常住在木棉樹中)上,以求百花仙子保佑愛情永結,心地潔白。

2)花朝節風俗:白族花朝節

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則於農歷二月十四舉行「春會」,屆時家家戶戶門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櫛比的一條條「花街」,絢麗多彩,蔚為壯觀。古城及城郊的居民和農民身著盛裝走出家門,到大理古城各條街道逛花街,賞花景。

3)花朝節風俗:漢族花朝節

2016年3月10日,傳統農曆二月初二,是漢族傳統節日花朝節。當天,在位於江西廬山西海核心的花源谷景區,桃花、海棠花、櫻花競相綻放,成為一片絢爛的鮮花海洋,不少身著漢服的少女沿青石花徑,拾階而上,焚香祭拜花神,為春天祈福。同時,不少遊客也徜徉其中,拍照留念。

「花朝節」文藝

插花

: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

簪花

:簪花之俗歷久不衰。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唐宋時男子亦簪花,還成為典禮儀節。《宋史 輿服志》載:「中興,郊祀,明堂禮畢迴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恭謝日亦如之。」宋朝廷宴會,皇帝要給群臣賜花,由中使為之插戴。民間簪花也很普遍,按照宋朝婚俗,婚儀中新郎可以「戴花一兩枝,勝一兩枚。」

花詩

:文人詩客以花托物詠志、抒懷寄情的詩詞博大如海,又如焰似燈。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龔自珍之「落紅不是無情物」、佛家「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都繪炙人口,或怡情養性,或發人心省。

花繪

:畫中,花鳥畫是一大類,時至今日仍被畫家看重的梅、蘭、竹、菊,在南宋時已基本成為文人畫的固定題材。

一花糕: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但傳說始於武則天執政時期。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年夏曆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活動。這也是食花糕的由來。

二吃花:唐太宗在花朝節這天曾親自於御花園中主持過「挑菜御宴」

三春菜粥:粥里放雪菜(或加毛豆)小辣椒

文章由起名網、歷史上的今天等網站整理匯成

圖片來源:網路

民俗學論壇

編輯團隊

顧問:葉濤 巴莫曲布嫫 施愛東

我們

投稿 | 合作 | 交流 | 聯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