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淺談詩詞創作中的典故運用

淺談詩詞創作中的典故運用

詞學極盛於兩宋,讀宋人詞當於體格、神致間求之,而體格尤重於神致。神致從哪裡來?這個既需要不斷的練筆學習,還需要思考和悟性。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說是「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要完全讀懂詩詞,首先要識得作者用典故的含意。如果自己要在詩詞中用典,「既要師其意,尚須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方為佳作。

簡單地說,用典亦稱用事,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以為比喻,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

一、古人的詩詞中為什麼要用典?

1、可以幫助說明作者是重要表達的含義

我們知道,詩詞不僅在格律上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在字數上也有嚴格的規定,就說最長的詞牌也不過200多字,有時作者在長調中,需要說明一種心情,限於字數篇幅的限制,就引用一段故事來幫助說明作者的意圖。這裡引用的典故,有的是約定俗成的成語,有的是古人詩句中描述過的故事,有的是一段歷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

例如:陸遊在《鄰水延福寺早行》詩中的前兩句: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這裡的「化蝶」一詞,就是引用了【莊子】之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的典故,其實這裡「化蝶」,借喻「「睡覺」。

而「聞雞」一詞則出自【晉書】:「祖逖與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逖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劍」。在這裡借為「清晨」的意思。

2、可以使詩句更凝練

詩詞是語言的精華,要求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含義,如果運用得當,便可以在寥寥幾個字中,說明深奧的道理,這也是詩詞的魅力之一。

例如:元遺山有這樣兩句詩:秋風不用吹華髮,滄海橫流要此身

這裡作者的「滄海橫流」就是引用了范寧【穀梁傳序】中的故事:孔子觀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嘆曰:「文王即沒,文不在茲乎?」元遺山此時在詩中要表明自己「以文王之任為己任「的志向,所以在詩詞最後一句,就用這個典故來說明這個意思,而不是在字面上表達自己的心情。整首詩就及說明白了主題,又不用很多字來描述。

3、在對偶中用典,往往可以使詩句更工整

七律要求聲調和諧,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且,好的詩篇,不僅文辭工整,而且涵義深刻,寓意深遠。這就需要我們多讀書,以豐富自己字彙和知識面,你有一桶水,才可以給別人一碗水。

例如:李商隱的《潭州》中的頜聯: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其中「湘淚」一詞,乃引【述異記】里故事:「舜帝南巡,死於蒼梧。舜妃娥皇女英傷心慟哭,淚下沾竹,而竹色盡斑」。也有人在詩中用作「斑竹淚」等,都是指這個故事;「楚歌」一詞指屈原「離騷」、「九歌」賦中,指斥令尹子蘭之故事。也有「四面楚歌」這個成語。「湘淚」和「楚歌」的運用,既是詩作本身增加了文采,也豐富了詩作的內涵。

二、怎樣學會用典?

1、要不斷學習,豐富和提高自己

在王安石的《傷仲永》里說了仲永的故事,意思就是,知識的來源永遠在於學習,如果不學習的話,就連仲永這樣的「授之於天」少年神童,最後也會淪落為普通人。所以,不管你是否天生有文采,都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積累多了,才可以寫出好詩。韓愈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

2、讀書要精讀,理解文中的故事

不要不求甚解,也不要囫圇吞棗。不論是讀史還是讀書,都需要思考。「既要師其意,尚須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只有你真正理解得東西,才會成為你的西,在你需要的時候,就變成了你的語言,可以運用自如了。

3、寫詩還需要豐富的聯想

寫詩需要有跳躍性思維,不要看景就寫景,說事就論事,而是要寓情於景,借事論道。沒有內涵,沒有思想的詩詞,就不會有感染力,也永遠不會成為精品。例如,歐陽修的《秋聲賦》。他不僅把秋色寫得可見可聞,並且由秋風的來臨,聯想到萬物的凋零,繼而聯想到人生的易老,最後抒發對於世事艱難,人生苦短的感慨。因為歐陽修運用了聯繫,寫景、抒情、敘事,渾然一體,所以稱為傳世佳作。

主編推薦

歡迎詩友賜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