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些向經典致敬的大學建築

清華大學大禮堂,1921年建成

所謂建築是「石頭的史書」,說明建築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意味著一種「恆久性」。

古今中外,人類在漫長的歷史和廣闊的天地中,留下了無數堪稱「經典」的建築作品。它們世代相傳,有些還在「集世界文化之大成」的大學校園裡,留下深深的烙印。

不少人見過清華大學校園裡那座西洋風格的「大禮堂」,但也許很多人不清楚這座建築的來龍去脈。

清華最初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14年,建築師墨菲和丹納受聘在規劃這所「美國式」的大學時,很自然地以美國19世紀典型的大學校園布局為藍本:在一片大草坪的四周,環繞著教學樓、行政樓、圖書館以及最重要的建築——大禮堂。

再往前追溯,這種校園格局又源自美國第三任總統、天才建築師托馬斯·傑弗遜於1817年創建的弗吉尼亞大學「學術村」。

不同於哈佛、耶魯等傳統的教會私立大學,這個美國真正意義上第一所公立大學的校園,是一個開放式、促進自由交往的全新校園。其中,就有一座被稱為「Rotunda」(穹窿大廳)的圖書館。

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1826年建成

大學建築除了在形態上對過去的同類建築有所模仿與傳承,更有對其建築風格的承襲。

在中世紀的西歐,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剛出現時,並沒有自己的專屬空間,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常常是在街頭、住所以及教堂或修道院里。因此,當時流行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成為很多校園最初的選擇。

包括早期的牛津、劍橋,都是哥特式建築。甚至很多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大學,如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等,也選擇延續哥特式的傳統,以展現自己的「深厚底蘊」。

在這樣的背景下,「喬治風格」的建築在美國大學的形成與盛行,則是另一個「向經典致敬」的事例

17世紀中葉,初到新大陸的歐洲移民面對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不再效仿中世紀封閉的修道院式建築,而是就地取材,築起更加簡便易建的磚木結構房屋。

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瓦薩學院等早期的殖民地大學,大都選擇了這種「小巧而獨立」的建築樣式——兩三層的紅磚房、白色的門窗和尖尖的鐘塔,孕育出不同於歐洲的美國大學特質。

美國費城獨立廳,1753年建成

始建於1732年的美國費城「獨立廳」也是這種風格的經典作品。這幢不起眼的二層建築,還蘊含著另一層文化象徵意義:它是美國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走向聯邦共和制國家的起點。

1776年7月4日,來自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的代表在這裡簽署了由托馬斯·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

1787年,《聯合憲章》在此處商討、制定;

在1790到1800年費城作為美國首都期間,該建築是美國國會的所在地。

從此以後,這種建築風格和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美國大學的青睞,如俄亥俄州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以及馬里蘭大學等許多校園建築都受到這種喬治風格的影響。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聯合樓(南),1963年建成

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出現在清末民初的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大學建築,大多沒有直接照搬國外的風格和樣式,前述清華大學大禮堂的例子,只是極少數。

在許多大學的規劃和建設中,融合了韻味。尤其是「大屋頂」這一極具傳統特色的建築元素,在很多大學中應用,如燕京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聖約翰大學、武漢大學等。

不少是外國建築師在充分吸收建築文化的精華后,結合現代大學的需求進行的創作。其中,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燕園校區)就是一個「尊崇經典」之作,蘊含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燕京大學貝公樓,1926年建成

1919年,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為燕京大學的新校園選址,定在當時北平西郊海淀附近的清代「淑春園」遺址。主持該校規劃和建築設計的也是美國建築師墨菲。

這名活躍於的外籍設計師,不僅具備設計西方建築的功底,而且能順應教會適應本土文化的需求,大膽探索和嘗試融合現代功能的中式建築形式。

燕園的建造無論是從規劃布局還是單體設計來看,都講求軸線對稱,兼顧了經典的合院關係。建築風格端莊中正,與園林互映成景。(生物易構 | 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採購平台 -bioeg.cn-)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Science、TIME等國際雜誌合刊,也可通過公眾平台自定義菜單「雜誌訂購」即可購買。

-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