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國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建設概述(主要意義、制約因素、建設重點)

■ 朱堅真

沿海區域擁有發展開放型海洋經濟的優越地理區位,是具有較大開發潛力和支撐引領作用的新經濟增長極。今年3月,國務院部署海洋工作時明確提出,要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推進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主要意義

筆者認為,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的主要意義如下。


第一,有利於深度參與國際產業經濟合作,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面向海洋、鄰接內陸,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和窗口,便於吸納國際產業轉移和要素聚集,吸引其他國家先進大型裝備製造業到示範區落戶,建設先進位造業基地。


第二,有利於全面融入沿海自由貿易區經濟合作,帶動陸海經濟發展。在與全球經濟合作不斷深化的條件下,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就是構建對外開放合作平台,形成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開放水平高、輻射範圍廣、帶動作用大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第三,有利於激活陸海經濟聯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建設,與近幾年推進的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一帶一路」等建設一脈相承。把創新示範區作為海洋經濟重點發展區與海洋產業集群區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藍色經濟崛起。在資源環境和發展空間約束加劇的背景下,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提升產業聚集規模,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把示範區打造成為引領沿海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發揮產業主體帶動與先行示範作用,激活陸海經濟雙向發展,促進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第四,有利於推進陸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沿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伴隨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產業場地、供水供電設施、通訊設施、生活設施、環保設施特別是鐵路、公路、水路(港口)、管道、航空(機場)等立體交通網路設施的完善,示範區在陸海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鎮體系、港口群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制約因素

海岸線漫長,海域面積遼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沿海大部分省市已進入工業化的中後期,工業產能大多超過了需求,從而壓縮了一些后發地區的發展空間,使區域間的海洋產業競爭加劇,產業同質化嚴重。


后發地區海洋經濟一直存在用海方式較為粗放、近岸海域開發利用強度較大、海岸帶地區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經濟快速發展對海洋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工業和城鎮化項目與海水增養殖、生態景觀的海域使用衝突性增加。集約節約用海水平較低,因產業、人口向沿海地區聚集而導致海洋環境污染、自然岸線和自然景觀受破壞等問題日益凸顯。這些都成為制約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要因素。

建設重點

筆者認為,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示範區,應圍繞全國「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區域示範的重點領域,依託現有海洋資源條件和基礎,結合未來海洋產業發展需求,集中創新資源,科學合理選擇產業發展領域。提升示範區域創新能力,加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大力扶持新興產業,延伸上下游及相關產業鏈,作為示範區建設的重點任務。進一步拓展海洋產業發展空間,培植新的經濟發展優勢,打造藍色經濟升級版。


1.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點,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統籌海洋科技資源,優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強化與國內外企業的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培育建設一批海洋技術創新平台,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堅持多主體協同創新機制,探索協同創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進一步推進高新區孵化器、創業孵化器等科技孵化載體建設,促進科研產出和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創新和技術成果高效轉化示範區。實施海洋人才戰略,建立海洋人才智庫,將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成為現代海洋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2.構建藍色生態屏障,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優化為主線,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全面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將「生態+」的思想貫穿海洋管理的各個方面,把海洋生態作為示範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基本導向,促進「生態+海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沿海防風林帶建設力度,加大海洋濕地保護,構建藍色生態屏障。嚴格落實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度,推動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海洋污染總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督察制度,將海洋生態薄弱區納入監管範圍,圍繞打造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的發展目標,建立海洋經濟健康發展保護機制。加強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內海洋生態保護,強化沿岸海域海島、海洋資源、海洋環境保護力度,強化對稀缺物種和環境脆弱海域的保護。開展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建設,建立完善的區域性海洋環境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3.大力扶持海洋新興產業,營造發展新業態。發揮海洋新興產業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鼓勵海洋科技創新,加大對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企業的引導和扶持力度,將海洋新興產業打造成海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結合示範區海洋經濟發展現狀,科學制定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和重點方向,集中政策優勢,搭建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引導鼓勵其壯大發展。完善海洋經濟發展體系,推進海洋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全面提升海洋經濟效益。推進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融合,以產學研融合企業為示範,強化海洋產業科技轉化效率,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藍色引擎。依託海洋資源及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互聯網+」,進一步提升示範區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的經濟效益,實現藍色崛起。


4.完善海洋產業鏈體系,培育高端品牌。合理調整海洋經濟重點發展方向,科學促進示範區重要海洋產業鏈的延伸。按照海洋經濟提質增效和海洋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打造中高端產業鏈條,推動示範區海洋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拓展中下游產業鏈,實現產品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精品旅遊,突出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特色,重點建設一批知名的精品景區,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同時不斷強化海濱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以及海濱特色工藝品加工業、旅遊衍生品加工業、海水產品加工業等產業鏈發展。


5.在編製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過程中高度重視項目庫的建設。按照國家的政策導向,注重「多規合一」,結合示範區海洋經濟發展需要,在涉海基礎設施、海洋產業、海洋科技文化教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綜合管理等方面加強重大項目的謀划。


6.集成各種資源,協同創新激活海洋產業科技研發系統。加大海洋研發機構在人才、資金方面的投入,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的培育和發展,重點圍繞海洋示範區產業鏈部署新型研發機構,在大中型龍頭骨幹企業中組建實驗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強深藍科技創新載體和成果轉化平台建設。注重發揮涉海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建設企業智慧物流體系,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企業,加快海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重視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發揮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三方的力量,努力搭建三方合作運行平台,保障涉海科研團隊真正實現「下海」。大力推進「基地+項目+人才」模式建設,繼續深化與各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戰略技術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與科研院所的技術與人才資源,打造海洋經濟示範區的新智庫。通過聯盟的方式實現區域的創新發展,包括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博士后工作站、創新(創業)基地、特派員工作站、人才驛站等產學研合作創新平台,支持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建設。


7.依託「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利用「互聯網+經濟」推進傳統海洋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推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應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運輸業等傳統產業。實行高技術先導戰略,形成高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性工作相結合的海洋科技戰略,加大對海洋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攻關。


8.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陸海聯動優化海洋生態環境。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基本導向,通過技術創新、升級裝備等方式推動海洋產業向精深加工方向轉型,推進相關海洋產業園區的循環發展,提升海洋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生態+海洋技術」進步。同時大力發展以「低碳」為特徵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建立低碳產業體系。另外,在海洋產業園區、孵化園區內選擇龍頭產業建設一批綠色示範工廠和綠色示範園區,搭建「互聯網+回收」的高端智能化污染處理模式,推進示範區「智慧海洋」的建設。


9.加強園區產業孵化,培育海洋新興產業集群。依託強園區建設,選取產業基礎雄厚、具有廣泛市場需求前景的海洋新興產業給予重點扶持發展,同時以技術創新、園區推進、產業孵化等舉措促進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利用智能立體交通體系網路,充分發揮產業園區集聚作用,推動海洋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在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領域,全面對接《製造2025》行動計劃,走軍民融合之路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以大力發展工程船舶、石油鑽采專用設備製造業為重點,積極發展深海勘查和開發設備、海洋新能源開發設備、海水利用成套裝備等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推動海洋裝備製造業朝著超深海技術、高可靠性、高性能、水下生產系統的發展方向邁進;在海洋服務業領域,將示範區作為重點發展區域,建設以海洋資源與經濟資料庫、海洋管理信息資料庫為基礎的近海地區「智慧海洋」服務體系,為現代海洋產業科學發展提供支撐。


10.延伸產業鏈條,助推海洋特色高端產業發展。根據示範區現有的海洋產業,結合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方向,海洋產業鏈的延伸可以朝以下方向展開: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形成的特色產業方向;依託深水港口開發形成的臨港產業方向;依託海洋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發展形成的新興產業方向;依託濱海旅遊、現代服務、加工製造、現代農業形成的城市功能方向。

拓展海洋知識視拓展海洋知識視野;引領海洋科研前沿;

與您分享海洋知識圈,

打造海洋知識服務平台! 與您分享海洋知識圈;

打造海洋知識服務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