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65歲的航空公司,在有30輛保時捷的富二代手裡,解散了!

65歲的航空公司,在有30輛保時捷的富二代手裡,解散了!

11月22日,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民營航空公司——復興航空宣布解散。「每天一開門,就虧一千萬,昨天下午3點還在湊錢,實在撐不下去了。」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升在告別會上解釋說。「5年內飛遍亞洲主要城市」曾是林明升的雄心,但豪言猶在,他的翅膀卻斷了。

富二代接班,最年輕的董事長

時刻西裝筆挺,也把洗剪吹弄得上好的林明升,是位標準的富二代。林明升的爺爺林燈是台灣著名企業家林燈。鼎盛時,林燈創辦的國產集團,曾位居台灣十大財團之列,產業版圖橫跨建材、電信、房地產、航空等眾多領域。林燈去世后,國產集團由其長子林嘉政接班,但這位大太子沒能守好國產的大攤子。整個集團都不好以後,林明升的父親林孝信上任,壯士斷臂,力挽狂瀾,把國產集團從死亡邊緣拉回來,還一步步再回舞台中央。如今,國產集團雖已不如當初的地位,但實力依然不容小覷,林孝信也是身家過百億的大富豪。

現年43歲的林明升是林孝信的長子,這次出事之前,他除了喜歡保時捷,還開保時捷搞了次交通肇事逃逸外,一直都是世人眼中的好孩子。

林明升12歲到美國做小留學生,在加州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后,回台灣商界歷煉,從業務行銷開始,一步步爬到父親接班人的位置。2004年,林明升進入家族旗下的「復興航空」做董事,2006年再兼任復興航空機隊規劃委員會,機隊規劃小組召集人。2010年6月,林明升出任復興航空董事長,在37歲時完全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也成為台灣航空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

油門踩到底,全台灣最敢沖的人

成立於1951年,從貨運和包機業務干起的復興航空,是台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在林燈手裡,一度是台灣航空業表現最好的公司。

林明升上任之前,復興航空算是航空業小而美的典型。公司主要經營島內及兩岸航線,雖然規模有限,做了幾十年的台灣老三,但盈利水平卻一直不輸於人。但在父親人人都是第一代的精神感召下,林明升不滿足小而美,要做大而強。如何大而強?林明升的思路很清晰:擁有更多的飛機,飛向更廣的天空。在此目標下,他大膽進擊,油門踩到底,主動成為台灣航空業新一輪競賽的吹哨人。上任當年,林明升就一口氣訂購8架新飛機:2架大型A330-300客機以及6架A321客機。之後,他一手迅猛布局兩岸航線,一手跟行業博弈,殺人長期由華航、長榮把持國際航線新領域,還大聲喊出「5年內飛遍亞洲主要城市」的口號。

他的進攻一度湊效了,尤其在大陸遊客激增,兩岸直航的支撐下。2011年,上任才1年的林明升就實現了復興航空幾十年都沒實現的大突破,成功將公司在台灣上市,在一片看好中成為航空業股王,並創下經營績效的歷史新高。2012年,空客向復興航空交付了第一架A330客機,林明升也正式飛出台灣和兩岸,飛向國際。當年7月,公司還入選全球最佳航空公司併名列第6位,也是台灣唯一進榜的航空業者。再之後,在兩岸航線業務持續爆發,島內大陸觀光客激增的支持下,復興航空迎來一個又一個利好。財團積極貸款,私募基金主動入局,航線不斷新開,每股盈利連續3年超越老大華航及老二長榮,儼然已是台灣最會賺錢,也最有前途的航空業者。一片大好下,雄心勃勃地林明升還是不滿足。他要飛得更高更遠,他要讓復興航空真正復興,全面復興,偉大復興。2013年11月,復興航空宣布投入20億新台幣進軍廉價航空市場;2014年1月,復興航空正式創立台灣威航,寫下台灣第一家廉價航空公司的新歷史。

「我們在展現我們有企圖心,也有這個野心和底氣說我們要持續成長。」面對有人質疑他步子太大會扯著蛋,林明升晃著牛閃閃的財務報表,信誓旦旦地強調。就在這風光無限好的時刻,巨大的災難接連降臨了。

兩次大空難,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2014年7月23日晚,林明升的電話突然響了。還沒聽完電話,他就幾乎要攤在地上。對方向他報告:公司從高雄飛往馬公的GE222班機,墜毀了。

官方公布的消息顯示,執飛當期GE222航班的這架飛機在飛行中走錯了方向,降落時兩名駕駛員都沒有看見跑道,造成了事故發生。49人因此罹難。

這麼嚴重的災難在復興航空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現在卻要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來面對,這對林明升的打擊是巨大的,對公司的負面也是史無前例。兩年前剛剛進入全球最佳,這一轉眼,就被選入了全球「最危險航空公司」之列。雖然保險公司負責了大部分賠償,從當期財務層面看,公司損失尚可承受,但安全是航空公司的生命,這麼大的空難發生在這樣一家小公司,誰還敢坐復興的飛機?誰還敢給復興借錢?誰還敢給復興新批航線?誰還會長期持有復興的股票?公司內部,更是一時人心惶惶。危急時刻,老爸林孝信站出來幫助林明升善後,還鼓勵他從「一生中最黑暗、最難過的一天」走出來,站起來。但舊難未解,轟的一聲,大事又發生了。2015年2月4日上午,復興航空GE235班機,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失事,最後墜毀在台北市基隆河,43人因此罹難、還有15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

不到一年,兩次大空難,復興航空由此走上了解散倒計時。但即便這樣,林明升也沒想過放棄。他反思自己的激進策略,主動後撤,試圖贏得復原的生機。他把飛機賣給租賃公司再租賃回來,在不影響航線運營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減輕財務壓力;他將剛剛起飛的釜山和新加坡航線砍掉,盡量少做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他還把自己的心頭肉,好不容易創建的廉價航空威航停業1年,試圖給到處漏水的復興航空再止血;為了吸引客源,他還把已不掙錢的票價不斷往下殺……但他最終沒能扭轉局勢,甚至連天也不幫他。進入2016年,隨著台灣當局與大陸關係的變幻,大陸赴台遊客驟減,屋漏的復興再逢連夜雨,空難之後原本就掉得厲害的上座率失速般地往下掉,掉到只要飛機一起飛,公司就要再賠更多錢。2015年,復興航空的主業虧了超過20億新台幣;2016年前三季,這個數字變成了超過22億新台幣。「每天一開門,就虧一千萬,」在10月22日宣布公司解散的告別會上,林明升說,自己已盡到最大的努力,到處借錢想要撐下去。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急著做大的另一面,是忙著找死

復興航空走到這一步,問題的根源在操之過急。航空公司要承擔飛機維護、飛行員管理、執飛人員定期培訓、飛機保養等多項管理責任,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大問題。空難都有偶然,但不到一年兩次大難,偶然有必然,這個必然就是,新飛機不斷進,新航線不斷開,內部管理卻沒有跟上來。事故本身也印證了這一點。第一次空難中,失事飛機機齡13年,飛機正駕駛已有60歲,軟硬體皆屬於「超負荷」狀態。第二次空難,飛機是不到1年的新飛機,但卻是與第一次空難相同的ATR機型。這飛機便宜但貨不夠好,出了名的容易出事,香港和大陸基本已全淘汰,但復興卻為了低成本還在新引進,反映其風險意識之低。航線運營上,復興航空也是霸王硬上弓,最後啞巴吃黃連。主要經營短途航線的復興航空,沒有國際航線的經驗,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才但林明升以為買到大飛機就能飛了,而且飛得快。幾年間開出10多條國際航線,人才和管理卻一直沒有跟上來。

激進的擴張,更給復興航空帶來不堪一擊的財務壓力。自己沒有這麼多錢,林明升就去融資,上市融資規模有限,他就大把大把地找銀行財團借。

他的錢是借到了,但復興航空的負債率卻一路飆升,從他上任時的39%一直爬升到如今超過74%,從台灣負債率最低變成了負債率最高的航空公司。更雪上加霜的是,林明升還在復興的國際航線不成熟,大都在賠錢的情況下,再開廉價航空,把戰線拉到更長。林明升以為我借錢買飛機,飛機越多就生意越大,生意越大就越能掙錢,只要掙到更多錢,我就可以擔得起債務,一直往前飛。但他想錯了,復興過去的生意小,表面上是因為飛機少,實質上還是綜合實力,尤其人才和經營管理不如人,而這件事,不可以像買飛機那樣,簽個字,有錢就能分分鐘搞定。

不花時間,不耐心把這個短板補起來就大買飛機大擴張,就像把一台只有100匹馬力的車按照500匹馬力的去跑,跑不到終點就爆缸是必然,跑到終點是僥倖,何況他的油也不夠,即使車不出問題,跑到半路熄火就更是大概率。

而讓復興航空非要在11月最後幾天緊急宣布解散的,正是它的「缸」爆了,「油」也燒光了。2013年11月29日,復興航空為融資購買新飛機,在新加坡發行了一筆7500萬美元的5年期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這筆債原本2018年11月29日到期,但根據協議,不想轉股的債權人可以在發行期滿3年後,也就是今年11月29日提前贖回。這一筆需要馬上還的債務金額超過22億新台幣,但此時,連續虧掉將近50億新台幣的復興航空,手裡的現金已只剩17億新台幣了。同時,它還背了110億新台幣將陸續到期的欠賬,這讓今年以來一直在借錢的林明升,再也借不到錢了。所以,只能Game over,say goodbye!

要追求一萬,更要防止萬一

人們也常說一句話,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久經考驗的企業家則強調,做生意要追求「一萬」,更要防止「萬一」,因為一個「萬一」,就會讓你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一心想要追求「一萬」的林明升,沒有防住他的「萬一」,遺憾而痛心地把復興航空做到了這步境地。6年前上任時,他說航空是爺爺的心血,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6年下來,他明白了風險的厲害,也明白了很多事不能心太急的道理。但明白已晚。「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挽救,但結果是,時間是不站在我們這邊的。」他在宣布公司解散的大會上,痛心而無奈地說。

林明升雄心壯志的奮鬥,卻落到如此凄涼的悲劇,它發生在高估自我能力和市場景氣所能創造的機會,卻低估內部管理和宏觀形勢可能造成的風險里。它發生在台灣,但它的教訓,值得很多大陸創業者和企業家總結與警惕。

今天的市場,很多領域已不再是爆髮式的增長模式了,也不再是膽大快上的粗放式操作就能成功了,而那些被林明升低估的因素,也正越來越成為我們必須面臨的問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日趨飽和,增長日益緩慢,不確定因素卻越來越多的環境,不要再做騎上「風口」快速爆發的黃金美夢,而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練好內功,先做強,再做大,恐怕才是更適合大多數創業者和企業家的成功之路。雄心將更需要耐心,這或許是未來的趨勢。

關注公眾ID: wangpinpai4065 北西會

北西會,匯聚投資者、創業者,打造社群文化,為創業者對接投及技術資源,創業路演,風頭點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