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各 家 論 老 子

著名學者、科學院董光璧說:"當代新道家的實質在於,把古代道家的自然人文主義發展為一種科學人文主義,體現了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的統一。我認為這種新道家思想,不僅是解決當代世界的文明危機的一條出路,也是重整傳統文化的一個可取的方案。""這種基於文化趨同性的世界主義文化觀,無疑也能為其繼承傳統而面對現實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一種新的學術基礎。""我確信重新發現道家具有地球船改變航向的歷史意義。黃土文明與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黃顏色和藍顏色調和出綠色,將產生人與自然和諧的新的綠色文明。"

董光璧說:李約瑟認為傳統中保存"內在而未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其他一些學者也注意到的文化價值的後現代性。英國天文學家沙里斯(M.Shalls)在其《新科學的誕生》(1985)一文中認為,前進的惟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著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著神聖的東方前進(1985);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I.Prgogine)在其《從混沌到有序》的中文版序言(1979)中說,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達,同以自發組織世界觀為中心的傳統結合起來";德國物理學家哈肯(H.Prigkgine)在回答學者問題時說,他創立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回歸,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重新獲得其生命力。在我看來,道家人道主義的自然對於後現代科學啟蒙、儒家倫理價值的科學化,對於科學的人性化以及傳統科學的潛在模式對於未來科學,這三方面的意義應認真加以研究。

超越時代的偉大思想家老子和莊子,不僅意識到當時的文化困境,而且深刻地頓悟到文化對人的異化以及這種異化必將導致人類與自然界的疏離,從而構想出依據理性的引導復歸於自然之"道"的理想出路。老子和莊子曾依據認識的相對性十分尖銳地提出人類知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問題,即人類知識的基礎和是否能給人以幸福的問題。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性質。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一個世紀以來連續不斷地更替著的動蕩不安,把個人、社會和環境三個層面的不安全都展現在人類面前。這種世界性的社會危機正是作為"人類生存方式"的文化對人的嚴重異化的表現。對待當代文化異化特別是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態度,在觀念文化子系統里表現為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分裂和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隔閡。對待當代世界文化危機的態度,依然如歷史上所表現的那樣,理性與反理性對立。這種對立的新特點是,反理性從懷疑科學理性走到了明確反對科學的地步,從而導致科學人文主義誕生。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說:"道家……其理論之湛深,思想之縝密,實超過了儒墨兩家。""老子則揭示了有史以來文化的流弊,對於文化發展提出批評意見。""今天建設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在深入考察現代實際,發揚創造性的思維的同時,研讀諸子學說,仍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了解諸子之學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強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

廣東省老子文化研究會會長羅尚賢說:"哲學是文化的靈魂。老子道學,以其抽象哲理的鮮明特點,而成為傳統文化的靈魂。歷代的傑出思想家,無不研老,並在老學中得到啟迪。"

知名學者許嘯天說:"傳統文化主要來源於儒釋道三家。晉葛洪認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未也。此說不無道理。孔夫子亦曾向老子請教,稱讚老子如龍在天。老子深邃的"道",貫穿於數千年歷史,傾倒無數中外鴻儒大家。先讀老子的《道德經》,其後再讀各家經典,即可知許多學問家為何往往要把他老人家列於孔夫子前邊。"

"這三家中,我們今日根據他思想寄託範圍的大小,與夫思想進展的自然系統,當然要推道家思想發生得最早。道,是說自然的天道;又類乎希臘哲學的宇宙論,或自然哲學,自然哲學,以自然為對角;(研究天地內外一切有生物無生物,有形質的,超天地生死的一個最初唯一的自然原則)……拿的學派來歸納:則自然哲學屬於老子,……自然哲學所討論的範圍,便是在研究最初的唯一的真理。如世界之起原,歷史的運命,又如生命秩序的根原,這種學問,在西洋又稱為'形而上學',與所謂'本體論'對舉。便是研究每個實在為物質的抑精神的。--宇宙論,便是討論宇宙是否由獨立自存之多數個體集合以成?又萬有是否是一體?而部分與全體間有無不可相離的關係?這最初的哲學思想,的道家,實在足以當之而無愧。近人梁啟超說:'道家,信自然力萬能,而且至善;以一涉人工,但損自然之朴。'"

黃心川在《道學通論》序中說:用道家的科學思想來接納西方文化中的先進要素,這加強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隨著當前東西交通、能濟的頻繁接觸,信息的高速傳遞,特別是因為在西方社會資本主義制度的窒息下出現了種種社會弊端、精神危機,西方文化和基督文化的沒落,使不少西方思想家、科學家又回歸於東方,憧憬東方的古老文明,要以東方精神文明的智慧去彌補西方的缺陷,為此道學思想特別是老子的"法道自然"、"人道合一"、莊子的"道通為一"、"無以人滅天"的思想曾經引起了歐洲、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的很多人文科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重視。例如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量子力學家薛定諤、美國著名科學家卡普勒、印度的化學家P賴易、日本的科學家湯川秀澍等在闡述他們的科學的哲學和歷史著作中都援引了道家的思想和著作,並肯定了道家思想的科學性、現代性和普世性。

在全世界即將跨入21世紀之門時,如何適應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尋找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從而提出振興中化民族,奔向大同社會的文化戰略?中華民族自伏羲、黃帝、老聘一脈相傳的道學文化,是東方智慧的結晶,其學"綜羅百代,廣博精微",足以承擔這歷史使命。道學是參天地、贊化育、貫中西、通古今的大學問,創立新道學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潮流中審時度勢,應變自強的唯一可行的文化戰略。今天,道學文化如旭日東升,不僅海內外的炎黃子孫開始沐浴著她的光輝,西方的有識之士也為她的智慧之光而歡呼。遍布世界各地的人和外國人,儘管有著政治觀念上的種種分歧,但在道學文化中卻不難找到共同的語言,道學是革新的文化,是前進的文化,是通向未來的文化,是世界大同的文化。通論道學的歷史演變和文化特徵,向讀者展示道學中五光十色的瑰寶,這是筆者歷盡寒暑伏案耕耘的一大心愿。

中科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教授近日表示,今年他的機械專業的博士生,先要背誦《老子》和至少半部《論語》,否則就不能參加博士論文答辯。楊叔子認為,博士生作為國家高層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化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他舉例說,基督教國家的學生被要求讀《聖經》,伊斯蘭國家學生要讀《古蘭經》,學生要讀什麼?他認為應該讀《老子》和《論語》。他說,不是缺少科技人才,而是缺少人文科學人才。讓博士生背《老子》、《論語》,有三個好處:培育民族責任感、鍛鍊形象思維能力和學會如何做人。

武漢大學黃釗教授說:道家學術是古代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道法自然"的曠達玄思,閃爍著我們民族的智慧之光,推進了古代文明的孕育生理論等各個領域都作出了閃耀史冊的歷史貢獻。而道家則以自已的獨特的風格和氣質,在古代科學技術的殿堂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英國當代研究科技史的著名專家李約瑟博士,在對古代科技作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之後,特別推崇道家的發明創造。他在談到道家對古代科技的貢獻時說:"如果沒有道家,就象大樹沒有根一樣"。……過去,人們只知道古代的四大發明,近處,英國學者坦普爾在李約瑟博士的指導下,撰成了一本名為《--發現和發明的國度》的書,其中肯定了的一百個"世界第一",它指出:古代除印刷術、造紙、指南針、火藥等"四大發明"外,還有九十多種世界首創的科技成果,如:水下魚雷、多級火箭、載人飛行、槍炮、白蘭地,甚至蒸氣機的核心設計,也同人的智慧分不開的。這一百個"世界第一",是我們民族智慧的象徵,其中道家的智慧尤其值得重視。

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哲學史學會副會長蕭父說:道家學風體現在學術史觀與文化心態上,更有一種恢宏氣象。從總體上與儒、墨、法諸家的拘迂、褊狹和專斷相較而言,道家別具一種包容和開放的精神。無論是前期的道家或是後期的道教的學風及其對異已學術的文化心態者較為寬容、開放而具有廣闊的胸懷的。這在傳統文化中是很值得發掘的優秀思想遺產,是具有現代意義的文化基因。

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學脈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洪波浩瀚中,據有重要地位,發揮過獨特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視野擴大,道家和道教思想文化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已越來越引學術界的重視。關於這方面的論著,也逐年增多。

《老子》是人類文明智慧的源頭活水,老子的道是本體,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規律,是有和無的自然統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發展的過去和未來,是全部的經歷和本根,這個經歷包括了無機、有機世界,包括生命以及人類精神文化世界。故而宇宙之無和有以及發展規律都是道本身實現過程之體現,人類認識領悟了道就完全可以引領現代科學的革命騰飛。科學前沿的問題都等待用道的智慧去解決。重視老子的學習研究並身體力行,將功德無量。

重視老子思想的學習和運用在當前更顯十分重要,因為國家和黨中央歷來都在重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建構。《老子》是民族文化的根,這是世界科協原主席、英國人李約瑟博士一再強調的。

中華老子研究會會長邸振興說:外國頂尖科學家們手裡都有一本《老子》的書。歐洲許多科學家曾說過,如果繼承了傳統文化,其歷史肯定先進於歐美近千年。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歷史》的一卷下冊(東方出版社1999年1月)說:"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要將焚毀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搞要。"北京日報、青年報都曾以大標題報導"西方掀起老子熱"、"世界掀起老子熱"。發揚"抗戰"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老子思想的傳承精神。中華民族一切先進分子,在抗擊侵略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偉大精神是寶貴的財富。它包括:全人類大團結精神,國際主義精神,人道主義精神,艱苦奮鬥精神,民族自尊、自信精神,立黨為公精神,執政為民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精神。在這些精神的基礎上實現大團結就會減少"窩裡斗",振興民族科學的"春天"就會較快來臨,世界和平與穩定進步的"春天"也會較快來臨!而經歷過嚴冬的民族最能理解春天的溫暖。這一切都是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繼承傳統文化的體現。讓我們共同在學老研老服務於中華民族、服務於人類進步事業中,於時俱進,振興中華。

黎明大學馬列部主任陳水德教授說:老子是人類能夠參與自然和諧過程的導師,是人類命運日趨衰落的救星,老子思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時是人類剷除邪惡破壞自然完美的有效利器。老子思想的力量在於把握自然的和諧本質,與天地同本同根,體現"天地之始"和"萬物之母"的大道精髓。老子思想最深刻體現了自然無為的精義,無為是構造自然和諧的完美狀態,具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良好品質,天下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在無為的狀態下成為和諧的整體。自然是一種狀態,而老子思想卻代表了人類對自然本質與狀態的最準確的最高的哲學描述。老子思想是指導人類回歸自然的首選良方。我們需要老子,需要理解老子對自然的正確態度、觀點和立場,需要領會老子思想對大道自然的堅定信仰和深刻的理性認識。探索老子,開發老子思想是人類新世紀最迫切的重大工程,也是人類未來需要共同來完成的與自然相和諧相共生的艱巨而偉大的任務。如今不僅具有幾千年自然傳統文明的中華民族的時代精英正密切回眸老子古老智慧的無限價值,在整個人類範圍內也使老子思想成為國際大家庭日益關注的焦點,形成共同的心聲:人類的命運需要老子大道思想的指導,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類的唯一出路。

廣東社科院柯可研究員說:老子思想在東方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並通過道教的傳播,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影響深遠,甚至遠及歐美。老子對東方文化的影響,最根本的還是體現在它與東方文化的最大寶庫之一--文化的關係上,這點可從老子與文化的互為影響上看出。就老子所受的文化影響而論,主要是比他所處的時代更為久遠的古代文化的集大成體系--總道術文化。晚於老子,精研老子,對老子十分仰慕的老莊學派的掌門人莊周,在認真研究了道法儒墨兵名陰陽各派學說后認為,天下學問本出於一家,這就是"無所不在"的道術。他在《天下》篇中指出,古之所謂道術者,是完備的學問,足以"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於本數,繫於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因而是"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的聖人所要研修推行的真學問。所謂"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正說明了道術的博大精深和統一性。在莊周看來,只有象老子這樣的智者,才配稱"古之博大真人",只有他的恆道學說,才是最接近古代完備統一的真道術的。老子畢竟給我們留下了與儒家正統思想分道揚鑣,保留了母系社會的人類善良本真,發展了古代易經總道術柔韌精神的道家哲學,其對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是無人可及的。大致說來,它包括了政治文化、國民性、道教文化、哲學文化等幾個重要方面。

在政治文化方面,老子雖然沒有孔子那樣執政魯國的政壇經歷,但他的恆道治國觀通過有識之士的進言獻策,始終象一條堅韌雪亮的銀線,時隱時現,時強時弱地牽制著統治者的頭腦,影響著歷代王朝的興衰命運,為政治文化積累了可貴的經驗。特別是在讓全世界驚訝讚歎的漢唐盛世,老子治國觀確功不可沒。當暴秦滅亡,漢朝初建之時,文景兩帝正是採用了黃老之道,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才很快恢復國力的。直到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四處擴邊,濫用國力后,漢朝才由盛轉衰。到了唐朝,統治者尊李姓老子為皇祖,由唐高宗的"太上玄元皇帝",直至唐玄宗的"我烈祖玄元皇帝",代代加封,同時設立"崇玄學",研析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尊道、用儒、容佛,令黃老之道繼續大行其世,國勢才又強盛起來,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唐太宗曾在《貞觀政要》中,如此敘述了他的深切體會道:"夫安人寧國,惟在於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

在塑造國民性方面,老子思想貫注給國民的主要是順應自然,修德悟道,和平穩靜,謙虛謹慎,柔韌無為,謙讓不爭,寬厚兼容的精神。在堅韌不拔,謙讓平和,沉靜深思,豁達包容,天人和諧等方面,受益於老子學說的也很多。

那以老子思想為主導的道家人生觀,在多數人的國民性塑造的主導作用,確實是很明顯的。那就是甘食美俗,樂業安居,看淡名利,柔順無爭,合則留,不合則去,自由任性,自然和諧的人生態度和樂天性格。

在道教文化方面,漢代立教以來,老子神秘博大的"道",成為道教解釋一切(即"合道"與否),衡量一切(即"得道"與否)的最高依據和價值標準。

作為土產的最大宗教,道教文化神秘而博大,深刻的影響了國民精神生活。民族之魂魯迅曾說,"的根柢全在道教。"(《魯迅全集》第11卷353頁)點明了老子源於易經所創立的道家思想,對作為中華文化根柢的道教和國民性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哲學文化方面,老子是最早說明道物體用關係的哲學家。他闡析的以退為進,以弱勝強,見微知著,幽眇恆遠,豐富精深的辯證法對哲學的貢獻,其恆道玄德觀和治國觀對儒家、法家、佛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以及所形成的儒形道魂,道法結合,儒道釋合流互融的哲學神學現象,國人已有多部專著詳述。如儒家始祖孔子有關"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八佾》)的說法,所受老子關於"人之道損不足奉有餘"的社會批判思想的影響;如法家韓非學道后關於有道之君要善於明察、立法、行法,"君有道,則臣盡死力而奸不生;無道,則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韓非子·難一》)的闡述,儒家荀子關於"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天道觀(《荀子·天論》),所受老子恆道無為思想的影響;如漢初黃老之學道法合流,成為"君人南面之術"的成功實踐,董仲舒關於"事無大小,物無難易,反之天道無成者"(《董仲舒·天道無二》)的天道觀,周敦頤、二程、朱熹等理學哲學觀的"太極"、"無極"、"道器"、"有無"、"理氣"、"無欲"、"主靜"等範疇,所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以及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關於"天下之法"與"一家之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法愈疏而亂愈不作"而後者恰相反的進步政治思想(《原法》),所受老子關於"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思想的影響,等等。

實際上,文化在數千年流變中,經歷了由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造成總道術的第一次分裂后,已經從漢代黃老之道的第一次整合,魏晉玄學的第二次整合,唐代儒釋道兼容的第三次整合,宋明理學的第四次整合,逐漸發展成為清代以來儒釋道三教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更高層次上復歸併升華總道術的中華學術體系。

對於老子的恆道觀,與之同時或較晚的列子,關尹子,文子等,都作過意義相近的表述。約與老子同時的關尹子,對道的說法是:"唯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玄,曰道","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道本至無,以事而歸道者,得之一息。"強調了道的無窮無盡,無所不能和統一。相傳為戰國時期人的列禦寇,即列子的說法是:"無所由而長生者,道也。"它無用而生,化生萬物,"自生自化,自行自色,自消自息"。而據傳曾受業於老子,所言最接近老子原意的文子的轉述是:"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析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總名也。""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門。萬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其受老子思想的影響十分明顯,在宇宙觀上是完全與老子相合的。

老子的新世界觀,主要體現在如何檢視當今文化方面。從老子所屬的東方文化角度看,這主要指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及其今天發展到了極致的代表--美國文化。如果說,美國文化因其包容性、現代性和高度繁榮,而代表了全球化的主流文化高峰,引起了國人的極大關注和熱情的話,那麼,研究一下老子如何看美國,正是探究老子思想時代意義的最佳途徑。

以老子思想為主流傳統和獨特視角的中華文化,與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一種碰撞和相互審視而已。這首先需要拉開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大背景。

尼采曾稱讚老子思想是"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如果說分析哲學家維特根斯坦關於"哲學的任務是治療"的學說可以成立,那老子學說就是治療世界霸權狂熱病的良藥。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在其《哲學演講錄》中,稱讚老子是"與哲學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創始人",以其為首的道家則"是以思辨性作為它的特性"。

如果說,人因為在前一個半世紀所受的災難,已經覺悟並不得不忍痛拋棄了以往僵化陳腐的儒家傳統文化糟粕的話,那麼,在中外關係正走向正常化,國與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民間交往也日益增多的國際大環境里,在人所踏足和熟悉的友邦越來越多,而他們也瞄準了日益富裕的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需求,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掃除了最後障礙,使其敞開了自己的富有魅力的包括旅遊市場、教育市場和文化市場在內的大市場的時候,如能以道家老子具有超越精神和東方文化魅力的恆道哲學,作為建設人類新文明的玄光,則幸甚,人類幸甚!

全軍馬列資深教授曹志成說:我的初步定位是:老子其人是宇宙智慧大師,人類精神先知,世界哲學之父。老子其書是私人著述的原典範本,哲理詩的古典文本,百科全書的經典讀本。老子其學是法自然的大道科學,存生論的詩性智慧學,叩問無知的盲哲學。

《老子傳真》作者黃友敬說:他所說的都是有根有源的,是掌握古代流傳下來的大道,來統御現在的一切,不是自我作古,而是繼承了古代大道的傳統。老子不是單純的繼承,而是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吸收當時最高科學成就,把它升華為一種嶄新的系統而完善的"道學"--大道科學。因為是前無古人的,所以"吾不知其名";因為是微妙玄通的,所以只能勉強為它命名、為它形容。這是老子偉大的創造性貢獻,是中華民族以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他將中華先祖從太古時流傳至黃帝以來的大道,承前啟後,發揚光大,從實踐和理論上,從修身和治世上,都推進到一個劃時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將他和中華民族的先祖黃帝並稱"黃老",他是當之無愧的。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傳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際,察萬物之情,通古今之變,應人生之事,證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聖之道。《道德經》是第一部大道科學聖典,是第一部百科全書。

著名哲學蕭焜燾說:自然辯證法首先要加以探討的便是宇宙的構成問題,這就是哲學本體論問題;其次,自然辯證法要加以探討的是宇宙的演化問題,這就是哲學宇宙論問題,從廣義上講,它涉及到天體起源、生命起源、人類起源等方面。用今天流行的但未必確切的術語來講,這些都屬於所謂自然觀問題。

哲學或理論科學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意識形態自身發展的完成。它的本性是由感性通過知性發展到理性。它的特點是用概念形式提示宇宙人生的實質。

理性思維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精神的成熟,此時,人類在精神領域完全實現了自己,從而變成了完全的人,並且完成了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宇宙與人生的統一。此時,思維的解放,精神的自由也得到了實現。這一切也意味著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

理性思維就是一種解放、就是精神的自由狀態。解放與自由,決不是蔑視現實,對現實採取抽象的虛無態度,它是現實事物之間的必然性聯繫的揭示,現實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展開。解放與自由:對於主體而言,就是自我的完全自覺;對於客體而言,就是真理的顯現;對於人生而言,就是幸福的享受;對於情操而言,就是深情的熱愛。因此,思維的解放與精神的自由,意味著主客交融,天人合一;善與美統一於真、意志與感情統一於理性。

整體性要求是人類哲學思考的萌芽。人們企圖在現象世界之中,探尋那一以貫之的東西。"多中求一"表明人類智慧的成熟,這個成熟時期,在古希臘大約處於公元前6世紀前後。這時人們關心他們生存於其中的這個世界的起點與基礎。起點與基礎問題的提出,標誌著哲學本體論與宇宙論的誕生。

本體論著重研究宇宙的根源,宇宙論接著研究宇宙的演化。因此,有什麼樣的本體論就有與其相應的宇宙論。(摘自蕭焜燾《自然哲學》"寫在《自然哲學》、《精神哲學》前面"第2、10、12頁及第一章"物質論"第4頁)

"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遠遠超過孔丘。……是第一個真正的哲學家。"《道德經》是一部"不朽的哲學全書。他研究了自然的本質、宇宙的構造、生命的奧妙、人類的秉性、社會的生成。……他高瞻遠矚,深入解剖人生,積極介入人生。……冷靜地睿智的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質與規律,那就是'道'"。

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周錫山說:讓廣大讀者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在源頭上是何等清純、透徹、優美、博大精深和具有超越精神,這對振興中華,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對民族的團結進步繁榮昌盛,應有無可替代而又不同尋常的意義。從地球村的角來說,對物慾橫溢、逞強斗奇、弱肉強食的人類現狀,也許老莊兩千多年的箴言先知,可使人警醒;他們的深入淺出的哲理,可使人迷途知返。我們早就應該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向自己一代一代的青年讀者做持久有效的推廣,向世界青年讀者做持久有效的推廣。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