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

自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以來,汽車產業容易給人留下「大而不強」的印象,從強有力的品牌,到性能出眾的車型……都與列強差距懸殊。根源何在?

最近一起憾事或許能給我們啟發:傳祺GS8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並超越漢蘭達、銳界,但是由於愛信變速箱供應不足,傳祺GS8將在5-9月減產至7,000輛/月。除了變速箱之外,其他大多數零部件也都是外資企業更為領先,於是供應鏈成為妨礙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向上的桎梏。

在吉利、傳祺、上汽等整車實力進步搶眼的對比下,零部件的積弱尤為令人痛惜。自然,也需要看到國內零部件公司的努力,正如最新《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所顯示的那樣:千秋夢裡三番慟,萬綠叢中數點紅。

變與靜

自2005年起,著名汽車媒體《美國汽車新聞》在權威機構普華永道數據支持下,每年根據供應商上年汽車行業配套市場業務營業收入/銷售額進行排名,整理出全球配套收入前100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榜單,到2017年已經是第13屆榜單揭曉。

2017年的最新榜單基於2016年配套業務營收排序,德國羅伯特·博世集團連續第7個年頭蟬聯,配套收入高達465.00億美元。在13屆榜單中,除了2010年電裝曾一度居於博世之上,其他年份均為這個家族企業問鼎。博世的汽車零部件配套業務橫跨柴油汽油動力系統、電子電氣、車載多媒體以及電池技術等,只要汽車行業總體保持增長,博世旗下板塊總有擴張的機遇,實力堪稱冠絕群雄。

2015年,汽車零部件行業最大的新聞是德國采埃孚斥資近13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天合,而這次收購直接影響到後面兩年的榜單排名。去年榜單上,采埃孚-天合從往年的8到10位攀升至第5,今年則一舉拿下榜眼位置,配套收入達到384.65億美元,是最有希望繼博世之後跨過400億美元大關的選手。隨著汽車對安全系統重視程度提升,同時在被動與主動安全方面發力的采埃孚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曾經在2015年摘銀的麥格納國際,去年和今年都排在第3位,配套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唯一擊敗過博世的電裝,受到母公司豐田控制成本和日元匯率變化的影響,排到第4位。德國大陸集團則拿走了五強最後一個席位。值得一提的是,傳祺GS8控制產量新聞的「隱形主角」愛信精機這次排名上升1位至第7,而配套營收則同比大漲21.17%至313.89億美元。

第7到第10名分別是:現代摩比斯、佛吉亞、李爾和法雷奧。

按照漲跌平分析,本次百強榜排名上升的企業有49家,升幅最大的「鋁材專家」諾貝麗斯提高了14位,這是由於汽車行業推動輕量化,用鋁材比例升高;下跌的公司30家,跌幅最大的是固特異,由於資產變動后扣除了部分合資業務收入,下滑了27位之多;新上榜企業有14家,涵蓋部分企業;持平的企業則有7家。

看起來是不是維持不變的公司很少?然而對照前幾年的榜單,有不少公司的前後「鄰里」還是和以往保持一致,譬如德爾福汽車下面連續三年都是矢崎,2015和2017年都出現捷太格特和康奈可這兩家日本公司緊密排在一起的情況。

甚至在營收額上面,還有兩家和去年基本持平。當然,增長的公司居多,66家裡英納法的59.73%增幅最高;而下跌的31家企業中,陶氏化學的32.92%降幅最大。唯一沒有同比變化的新企業來自安道拓(Adient),它是江森自控對資產進行重組后的新公司。

就本質而言,汽車行業時時刻刻充滿變數,隨時可能有企業在叢林法則中出局,或者壯大;但這又是一個動態的平衡——大多數企業都竭力前行,你追我趕。於是,變化,與靜止,在榜單上得到了奇妙的結合。

中與外

筆者這些年來一直將汽車零部件比喻成產業的「根系」,雖然不及梢枝(整車廠)顯眼,卻無比重要。從四五六級供應商到三級二級乃至一級供應商,猶如龐大的根系,為汽車產業輸送著養分。

日系、德系、美系的整車力量強悍,也能在零部件供應商的實力上得到印證。

按照各大零部件供應商總部所在地,上榜企業以日係為最多,總共28家(2013年、2014年均為29家,2015年、2016年都是30家)。其次是美國,22家(2013年25家,2014年23家,2015年、2015年25家)。德國16家(2013年21家,2014年19家,2015年、2016年18家)。隨著、韓國、加拿大供應商的崛起,這三大系別的席位數量都有所減少。雖然日系席位數量最多,但平均排名上,德系要勝過一籌。

韓國此前連續4年維持在5個席位,今年終於增加到6家。加拿大因ABC集團和摩緹馬帝汽車科技上榜而增加到5家。法國維持在4家(2013年3家,2014年4家,2015年、2016年4家)。西班牙、瑞士、瑞典、墨西哥、荷蘭均為兩家,義大利、印度、英國、盧森堡、墨西哥、新加坡各有1家上榜。

那麼,呢?

如果說一直以零部件積弱而讓人心痛的話,那麼2017年的榜單可以讓人稍稍振作一下,4個席位創下歷來最好成績,而排名第14位的延鋒汽車內飾系統也拿下了公司迄今最好的座次,去年配套收入高達129.91億美元,同比增長15.56%。列在第71位的中信戴卡,比去年提升了6個名次,它也是最早進入榜單的企業之一,雖然排名不高,但卻一直在進步。這兩家公司分別專長於電子/內飾和鋁合金輪轂,都屬於汽車行業增長潛力較大的板塊。

德昌電機則是另一家間歇性登榜的公司,它曾在2013年進入百強名單。而發家於寧波的敏實集團則是真正全新的面孔,它排在第93名,主要業務是提供車身結構件、飾條及汽車裝飾件。

總體看來,的4個席位在第二軍團里處於中上等位置,與法國數量持平,但平均排名有所不如。如果縱向比較,2016年和之前都是1到2個席位,今年在榜單上公司的數量翻倍,可以稱得上不錯的進步了。

根與枝

根系的發達,是大樹參天的根本,而零部件能否崛起,對決定汽車行業能否雄起發揮了關鍵作用。儘管隨著全球化趨勢推進,大型供應商整體業務布局跨越國界線,譬如愛信、高田都在設了廠,但大部分情況下,配套營收增長,最大的受益國家依然是廠商的本土,而在品牌效應方面更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來說,儘管從2個席位到4個席位是不錯的增幅,但汽車的「根系」仍嫌薄弱。那麼這裡再給大家添點兒信心——實際上,百強榜上的力量並不局限在這4家公司。

第58位的全球轉向系統知名企業耐世特,2011年3月被中航工業汽車聯合北京亦庄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全資收購,雖然總部還在美國,卻已經屬於所有。今天(2017年6月26日),高田公司執行破產,並被百利得(Key Safety Systems Inc.)公司收購,後者之前被寧波均勝電子吞併,也被國際上當作公司。高田最近3年排名分別是第49、46和43名,在「殺人氣囊門」之後不降反升,可見僅僅一個SRS業務還不能將高田價值徹底抹去。第66位的英納法,2013年被北汽旗下的海納川全資收購,現在的總經理陳寶之前是北汽副總裁。

除了這三家公司可以視為力量「外援」,百利得今年沒有上榜,雖然不排除業務滑坡跌出榜單的可能性,但也存在數據可得性引起缺失的概率。這就關係到《美國汽車新聞》評選配套供應商百強榜的法則。在評選時,需要廠商提供公司名稱、所在地、聯繫方式以及相關數據,通常國際化程度較高、對百強榜重視的企業會相應配合,因而可能獲得一席之地。它的權威性毋庸置疑,但不等於所有大型供應商都毫無遺漏。就像以英納法的規模,居然2015、2014年不在榜單上。

還有一批部分企業如濰柴動力、萬向集團、福耀玻璃和玉柴等,配套業務收入應該相當出色,有可能是由於未遞交信息而缺席百強榜單。

如是算下來,3到4個席位要從外資的身份轉為實質性的公司,而另外有3到4家企業具備上榜的可能,公司具備佔據10-12個席位的實力。那我們是否就真能釋然認為,已經成為日、美、德之後的第四零部件強國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系也可以區分為根系和主根,類似愛信精機這種直接以「三大件」之一為最強項的零部件巨頭,目前尚未出現,大部分上榜企業都是以內飾和電子為主營業務——內飾對汽車自然至關重要,但從機械工業角度而言,尚不能取代「三大件」的地位。

在總體排名靠後之外,不少零部件公司是收購所得,如果要消化吸收其渠道網路與技術工藝,還需假以時日,資產確實已經歸所有,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就像高田,哪怕100%被百利得收購,後者母公司又是企業,但業界還是會將高田認作日本品牌。

這份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單,如同一個萬花筒,從中能看到喜,也能看到悲。只是在嗟嘆感慨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指出不足、鼓勵進步,為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乃至整車提供更多寶貴的參考意見。

如是,下一次百強榜單,力量的表現將更加奪目!【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