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值得中國人深思的日本教育觀

日本的經濟崛起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與他們的教育息息相關,而教育是最關乎名族的興衰日本人的一些教育觀念也很有意思,值得我們了解和參考。

先松后緊

自由與紀律之間的矛盾是所有教育的一個永恆主題。據觀察,日本人在對孩子自由放任和紀律約束方面的處理上有一定的階段性,即先松后緊。

在幼兒階段,放任兒童的天性自然生長,盡量減少成人的控制;而越往上發展,對孩子抓得越緊;等到進入青年期,就完全按照成人世界的要求來規訓他們,行為規矩越來越多。這與正相反——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抓得很緊,而到了青年期和成人期,要求反而在逐步放鬆。

日本人在公共場所非常安靜,但是對兒童的吵鬧卻特別寬容。在我們的居所旁邊有一個保育園,每天清晨,我們還沒起床就能聽到孩子們的吵鬧聲,有時晚上七八點鐘還能聽到孩子的歌聲和尖叫聲,十分刺耳。對比國內幼稚園的孩子們,這裡的小孩子真是太「鬧」了,簡直有點「和尚戴帽子——無法無天」的感覺。

在日本升學期間。有一次,我在捷運里看到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一個不到兩歲的女孩。女孩在捷運里大聲叫嚷,張牙舞爪,而媽媽坐在一旁無動於衷,旁邊的人也沒有任何不耐煩的表情。我當時想,如果這是一個的媽媽,肯定早就呵斥孩子了,旁邊的乘客們也早就表現出厭煩了。

還有一次,我參加了當地一個心理諮詢團體組織的活動。活動開始時,我發現有一個夥伴滿臉通紅,好像感冒了。見此狀況,另外一位夥伴趕快出去給她買了一個口罩戴上。進一步詢問得知,前一天她工作的公園裡有一個小孩掉到水塘里了,她奮勇跳入水中將小孩救起,所以今天身體不適。

我告訴她,如果是在,作為救人的英雄,她的照片應該已經出現在電視和報紙上了。她淡淡地笑了笑說,到現在為止,只有她的老闆打電話來慰問過她。

她還告訴我們,公園領導要求管理人員不準對前來玩耍的孩子說「這裡很危險,你們要注意,不要亂跑」之類的話,應該留給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發生這樣的事情,小孩及其家長好像沒有什麼反省,反而是公園裡的大人們在反省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好。

我問她日本的小孩是否很放縱,她說是的,日本的大人從不約束小孩。小孩在上國小之後,會慢慢地內化規則和紀律,到高中的時候就比較自律了。但是,到大學后,外部的管理又會放鬆,大學生又會放縱自己,等到參加工作后又會變得比較守規矩。

後來,我詢問了不少日本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高度一致:兒童在上國小之前還不完全理解道德和規則的意義,這個階段應該讓他們自由發展,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

即使兒童之間經常發生衝突,也應該讓他們自己學會解決衝突,大人不要直接介入。而進入國小之後,特別是進入職場后,年青人要習得社會的規則,行為一定要守規矩。這好像是一種內化了的「慣習」,人們告訴自己必須如此行為,否則就是「不合規矩」。

相比之下,式的幼兒教育因為前期管得太死,導致兒童沒有足夠的情緒發泄渠道,缺乏獨立成長的空間,可能影響孩子的後期發展,在青春期形成比較強的逆反心理。這種養育方式容易讓成人期的典型人產生過強的「超我」,而「心中的小孩」還沒有長大,隨時想尋找機會反叛社會。

根據我一些日本同事的介紹,日本人這種「前松后緊」的教育方式也使現在的國小教育困難重重,特別是國小一年級的教師叫苦連天,根本無法控制在幼兒階段「被嬌慣壞了」的孩子,這甚至導致很多人不原意當國小教師。

培養獨立精神

雖然日本人認為「小孩就是小孩」,應該讓他們自然生長,但同時又非常重視對他們獨立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從我們家去學校的路上有一個幼稚園,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些看上去只有兩三歲的小孩子自己背著書包,走路去幼稚園。

他們的媽媽就在旁邊,但並不抱他們,也不為他們背書包。即使天氣很冷,小孩子們一個個臉蛋凍得紅撲撲的,媽媽也不幫一下。

在美國,小孩子也非常獨立。但美國的法律規定,小孩在12歲之前不準在沒有成人陪同的情況下單獨上街。

而在日本,到處都能看到自己獨立行動的國小生。他們身著校服,成群結隊地趕捷運,坐汽車,一路上嘰嘰喳喳,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

周末的時候,也能經常看到自己背著各種樂器和體育器具的國小生在大街上疾步行走,很少能看到在大街上父母甚至祖父母幫孩子背樂器和體育器具的情形。

在體驗和遊戲中學習

與的教育一樣,日本的幼兒教育和學校教育也都在面臨各種改革。其中的一個革新理念是:讓兒童在體驗和遊戲中學習。

我在日本走訪過一個私立幼稚園,其教育理念是「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忍耐力和創造性」。這個幼稚園不主張教師主導,不希望教師主動教孩子英語、計算機、漢字、疊東西等技能。

領導和教師都非常重視兒童自發的遊戲,將孩子們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啟發孩子們將自己小小的想法變成一個個大的課題。

例如,孩子玩接力跑遊戲時,傳統的做法通常是由教師將孩子平均分組,告訴他們遊戲規則,然後再讓孩子們做遊戲。

但在這個幼稚園,首先是確保孩子們自己想玩這個遊戲,然後要孩子們自己組織遊戲活動。結果,孩子們先自己分成十人一個組和五人一個組,後來發現五人組總是先跑完,才發現原來人數少比人數多容易贏,於是他們又分成人數對等的兩個小組比賽。

結果,A組的孩子總是跑得很快,B組總是輸。孩子們才發現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需要將人員重新分配。因此,就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將小組成員重新進行分組。後來,孩子們又發現,有的小組總是贏,玩起來沒有意思,因此又發明新的辦法進行分組。

總之,孩子們通過在遊戲中的親身體驗,自己找規律,悟到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孩子們。該幼稚園的園長坦誠,自己經常為孩子們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感到吃驚,他非常佩服孩子們的創造性。

日本與一樣,也面臨各種考試和選拔的巨大壓力。重要的是如何讓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的本質,如何通過遊戲活動提高孩子主動探究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應該能夠幫助孩子應對考試的難題。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從遊戲到學習,這之間的關係很難把握,如何設置環境,讓孩子們悟到什麼——這些都需要家長去深入思考和實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