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武俠小說還會有春天嗎?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黃易去世

日前,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黃易去世,在這個武俠式微已經很多年的時代,引發無數人懷舊的情懷。

武俠小說,儘管一誕生就爭議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伴隨過無數少年的青春歲月,並在他們的成長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雖然他們長大以後,被世界磨平了稜角,淹沒在眼前的苟且之中。作為文學類型之一的武俠小說,也漸漸衰落。但人們心底的武俠夢,並沒有消失,而一個作家死亡,則讓塵封已久的光榮和夢想,再次泛起。許多人因此在問,武俠小說還會有下一個春天嗎?

●正方

武俠還在只是形式不同

陶東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學者陳平原寫過一部《千古文人俠客夢》,從司馬遷的《遊俠列傳》到金古梁溫,到剛剛去世的黃易,武俠的精神一以貫之,千古流傳。

很多人說武俠是獨有的,其實在我看來,武俠更像人類的一個夢,夢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但基本的結構卻大體相同,比如匡扶正義、比如紅顏知己、比如千里赴難、比如守信重諾。所以,武俠的形式可能是獨有的,但武俠所反映的東西,卻是人類普遍都有的。

武俠小說可能是讀者最廣泛的文學類型之一,不論年齡、不分職業,這也證明,武俠小說的流行不是偶然,而是它契合了人性中的某些東西。

內地的武俠熱,大概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的,那時候港台的武俠小說大量引進內地,引發了普遍風潮,這可能和當時文學樣式的缺乏有關,剛剛改革開放的社會,精神產品還很匱乏,武俠被人們普遍喜歡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到了今天,媒介技術高度發達,它改變了文學的存在狀態,改變了它的生產、傳播、閱讀方式,文學內部也在快速地變得多樣化,因此武俠小說作為文學類型之一,不再有當年的輝煌,這是社會發展、技術革新所帶來的變化,但並不能證明,武俠沒落了。因為武俠的精神沒有變,人們的夢想也依然還在,或許,在新的文化形態中,武俠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甚至未必再叫武俠,比如現在流行的網路小說中,很多都存在著武俠的影子,影視作品中,武俠也依然還是非常重要的題材之一。所以,我覺得武俠還是有可能再一次流行的,儘管那時候它的名字可能不一樣了,但精神內涵還是一樣的。

有人認為武俠是最早的類型文學,這樣的判斷有一定的道理,在今天,類型文學高度發達,穿越、玄幻、盜墓、冒險等五花八門,但其中很多類型,和武俠小說的邊界其實非常模糊,盜墓中沒有武俠嗎?玄幻中沒有武俠嗎?甚至有很多小說寫的是穿越到武俠小說中的故事,這也足以說明,儘管武俠小說作為單純的一種類型,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卻進入了今天更加豐富的類型文學中,大而化之,成為了某種母本式的東西。

或許有人認為,武俠小說不適合現代社會了,事實未必如此,首先,影視創作中,武俠仍舊是主要體裁之一,聲光電化的時代,恰恰能將武俠表現得更加精彩。其次,武俠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武俠也有傳統武俠、現代武俠、後現代武俠,比如《鹿鼎記》,描述了韋小寶這個武功既不高強、人品也不那麼高大上的小人物,本身就是對過去武俠的一種解構。到了網路時代,各種各樣的網路小說,對傳統武俠解構得更加徹底,大量現代、後現代的觀念融入到新的作品中,不但造就了全新的作品,也讓讀者對武俠的認識,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網路時代,文學的樣式比當年更多,傳播的方式比當年更快捷,更不用說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娛樂形式,在不斷地分化受眾,武俠小說不一定會以武俠的名義再轟轟烈烈一次,但誰能說,那些現在仍舊轟轟烈烈的作品中,沒有武俠呢?

●反方

武俠小說基本終止了

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追溯武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年代,《史記》所記載的那些遊俠刺客的故事,但武俠作為一種成熟的類型,卻是在明清小說中才有的,最早的當然應該算《水滸》,可以說是江湖的源頭。

晚清以後,江湖中的那些價值觀、神奇的武藝逐漸在文學中流行開來,到民國時代達到一個高峰,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作者和作品,比如宮白羽的《十二金錢鏢》、王度廬的《卧虎藏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這並非憑空出現的,事實上在面對堅船利炮之時,在全面落後的年代,武俠小說不僅僅是消遣、娛樂,張頤武說:「它把傳統的價值觀,那種家國情懷,和現代國家民族的概念結合在一起,所表現出來的,其實是那樣的年代人們對於英雄、對於俠義的期待。霍元甲、大刀王五、李小龍乃至到現在流行的葉問,都是這種情懷的表現,它在亂世之中,給人一種激勵。」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金庸梁羽生他們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武俠小說,最開始的原因,無非是吸引讀者,誰料竟成風潮,不但吸引了大批的讀者,也吸引了無數創作者從事武俠小說寫作,這就是新派武俠的開端。

可以說,武俠小說是所有傳統文學中,唯一完成現代化轉化的類型,在文學現代化之後,詩詞也好,散文也好,小說也好,基本上都斷裂了,唯有武俠,既繼承了傳統的寫法,同時也吸收了現代小說寫作中的技巧、手法以及理念。比如梁羽生的小說。儘管還用章回體,但吸收了現代小說對於人性的探索,所以梁羽生的小說中,善惡不再那麼分明。金庸對於感情的描寫、對於人性的表現,都在使用現代文學的方法,同時把傳統的俠的觀念融合其中。古龍那種散文詩的寫法,更是吸收了大量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黃易也是如此,甚至更加超前,他的穿越小說被稱為穿越的鼻祖,即是證明。

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武俠小說開始漸漸衰落,儘管還有人在嘗試寫作,但也只是流風餘韻,不再有經典的作家和作品出現了,也就是說,從大脈絡上來看,武俠小說作為一種紙面承載的文學類型,在華人世界中的風潮已經結束了。這和社會轉型逐漸完成有關,全球化時代,傳統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消失了,武俠和年輕人的生活、中產人群的生活完全不相干了,年輕人不大可能再對那樣的生活方式、那樣的價值有太多的興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武俠小說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化,但是卻沒有完成從現代到後現代的轉化。

那麼,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的是什麼呢?他們喜歡的是穿越、玄幻、仙俠,是《花千骨》《三生三世》這樣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雖然依舊有武俠的影子,比如神乎其技的東西,但它們更多映射的是現代中產人群的生活,因此受到普遍的喜歡。

所以,武俠在今天生產出了無數新的文學類型,甚至包括影視、遊戲,但它自己作為一個類型,卻已經沒有了,以網路文學而言,它和武俠是不同的東西,不僅媒介不一樣,想像力的路徑也不同,武俠雖然是虛擬的故事,但依舊不脫真實歷史、現實的範疇,但網路文學卻往往營造一個更加宏大的架空世界,把歷史、現實和文學分開,這是武俠所做不到的。

●主持人說

今天還需要俠客嗎

什麼是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不太喜歡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我更喜歡賈島的「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也就是說,俠客的出現,是公權力救濟不足之時私力救濟的體現。兩千年前司馬遷在《遊俠列傳》中說,「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千里誦義者也……謂之遊俠」,恰恰也證明,私力救濟無疑是俠存在的基礎之一。這是人類的本性,即便是現代文明也依舊不能否認。

那麼,今天還需要俠、還需要私力救濟嗎?一般來說,法治社會通常會反對私力救濟,因為這是對法律權威性的傷害。然而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沒有什麼東西真的能無遠弗屆、疏而不漏,任何時候都會有文明之光照不到的角落,私力救濟的必要性仍舊存在。法治和武俠,固然冰炭不相容,但反過來,一個只有冰沒有炭的世界,真的合理嗎?

本版主持 周懷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