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洪武時期的瓷器鑒定方法

明洪武青花瓷是陶瓷藝術的珍品,明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歷時30年。明代建國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窯廠,成為明代景德鎮最早的官窯。

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真正帶洪武官窯紀年款的瓷器實物,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繼承了元代風格。器型粗大,胎體厚重,青花色澤偏灰,圖案裝飾線條粗疏豪放,改變元代層次多,花紋滿的風格,趨向多留白。

洪武青花瓷的胎體比較厚重,但比元代同類產品薄,呈現土黃色或者灰白色,手感均比較平滑。因為瓷土淘洗的粗細不同,胎質也有粗有細。官窯器因為工藝精細,一般瓷化程度較高,因而胎體緻密細白。民窯器則大多數胎體略含雜質,氧化鐵黑黃色疵點,偶有小片的窯渣粘附,呈淺灰白色

洪武官窯青花主要使用含鐵量低、含錳量高且淘煉欠精的國產青料,呈色青中帶有灰色調,偏淺灰色,有部分鐵鏽斑深入胎骨,這是由於鈷料中含有金屬錳、鐵等雜質的緣故。一部分呈現淡藍色,色澤穩定,無暈散,色澤濃密處常能見到散布著一些小雜質點,反倒表現出青花的層次。還有一部分是淺淡色中含深藍點,有少量暈散。

在造型上多少繼承了元代樞府瓷古樸敦厚的風格,尤其是民窯器,如撇口盤、碗類,中部以下胎體逐漸厚重,有的與元瓷一樣,或者折腰,或者器心留有疊燒的墊餅痕迹。官窯器則有所創新,著意於擺脫元瓷厚重的風格,為秀美飄逸的永樂瓷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洪武青花瓷以繪製為主,輔以堆貼工藝。洪武青花瓷紋飾繪製布局疏朗,簡練流暢,改變了元代多層次布局,紋飾繁縟的特點,留有較多白地。官窯器的畫鳳多精細清秀,畫法工整,民窯器的則更加自然寫實且繪畫簡練豪放,創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筆點划」。

洪武青花官窯器至今未見年款。有落款的實物僅有一件梅瓶,肩部篆書「春壽」二字。民窯青花器亦未見年款。

洪武時期瓷器的鑒定要點

1、元明兩代瓷器的砂底,露胎處均可見星點裝或大片火石紅斑。這種火石紅斑,自元代開始出現,經明代,沿續到清代乾隆以後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為青白色,色澤清雅、柔和悅目。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趙編導)

欄目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480號(湖南電視台三樓)

徵集(瓷器 玉器 書畫 雜項 通過國際頻道播放覆蓋全球72個國家,20億的收看群體

3、所繪龍紋,不如元代兇猛,多為五爪龍。元代所繪的折枝或纏枝蓮葉紋的葉形較大,為大花、大葉,到洪武時則明顯縮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釘狀突起,是元代器足遺傳。

5、明代早期紋飾,大多簡練嫻熟,豪放生動。官窯器的紋飾精細秀麗,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風格

看胎質鑒識瓷器

洪武期官窯瓷器的胎質與元代相仿,皆為白色,又比元瓷更要白一些,胎質縝密,胎壁也相應要薄些;但與永樂官窯比則又顯得粗厚而疏鬆,胎體中有針眼狀細小裂隙。民窯器胎色灰白,胎質顯粗,胎體也較厚。縱觀明代瓷器的胎質,早中期較為精細,胎壁也稍薄些,到晚期則胎質逐漸轉為粗糙,胎壁也變厚些。

洪武期瓷施釉肥潤,一般施青白釉,釉面白中泛青,民窯器尤甚。由於施釉較厚,圓器口沿均見積釉。民窯器由於胎體淘煉不精,雜質多,故釉面顯青灰或灰白色。由於此期施釉肥厚,洪武期瓷釉面給人一種特別溫潤柔和之感。特別是官窯器釉面常見細碎的自然開片紋,底部常見刷有一層白釉漿,薄處泛黃,厚處呈乳白或青白色,光澤感不強。民窯器多為沙底,可見明顯的修刀痕。仿品胎質或粗或細,官窯器釉面常過白或過灰。開片也可仿出,但紋里不見土侵,或人為作偽。

洪武朝的傳世品中釉里紅器較多見。但目前市場上所見到的所謂洪武釉里紅器,十有八九系后仿,因此,要特別小心謹慎。釉里紅器創燒於元代,在洪武朝得到了繼承和發展。由於屬初創時期,燒制多數不成功,除極少數發色較紅外,大都顏色淡而發灰,有的甚至呈暗黑色,常有飛紅現象出現。在繪製手法上,

在元代時,因不能控制飛紅現象,因此較多採用拔白的塗抹繪法。而到了洪武朝,銅紅料在燒制過程中的飛紅現象已大都能得以控制,因此,用線描法來繪製圖案增多。繪製精美的釉里紅器,尤其是一些大器,大都是官窯器,一般釉面應有無色細開片。有些製作方法值得注意,在洪武的釉里紅器里,除玉壼春瓶、玉壼春執壼和一些口徑較大的碗做成釉底外,一般均為沙底。但又常在盤碗的沙底上刷上一層護胎釉漿,燒成后呈紅色,多數能見明顯的刷紋。

官窯青花器在當時要少於釉里紅器。洪武青花所用之料多數為國產料。極少數為色澤明快的淡藍色,而大多數為發色淺淡,有的藍中泛灰黑,這是該朝青花的一個特徵。多數民窯器青花發色泛灰,有的紋飾中出現較大的斑塊狀黑青色,釉面均呈灰乳色。由於色料中雜質所致,使得釉面著彩處也產生高低不平之狀。在製作上與釉里紅器一樣,可參照來鑒識。

看紋飾有利於在鑒識時作斷代的參考

看紋飾必須是在胎釉、製作、老氣等方面都基本認定之後的一種斷代依據。洪武朝瓷的紋飾,以花卉紋為多見,在花卉紋中又以扁菊紋和緾枝扁菊為主,洪武時所畫的菊花均成橢圓形,而且是兩圏花瓣,在元朝則是單瓣的,這是與前朝相區別的一個時代特徵。其它也見緾枝牡丹、西番蓮、草葉、靈芝和魚紋等。洪武期的扁菊和牡丹均留白邊,扁菊的花蕊繪成細方格狀。

與元代不同的是,洪武期的折枝或緾枝蓮葉紋都畫成螺絲狀,不同於元代的葫蘆形;在大小上是元代是大花大葉,而洪武時則明顯縮小了。仰蓮瓣紋在元代是每瓣都分開繪的,到洪武則已大都不再分開,而是合用一條邊線,並出現了雙勾邊線而不填色的白描畫法。蕉葉紋為雙莖,中間留空白。

雲紋大都還保留著元代的風格,為勾邊留白的長尾蘑菇雲,後期的雲腳變短。洪武龍紋已不如元代時兇猛,爪為五爪,而在元代絕少五爪龍,多數是三爪。洪武的回紋為一正一反的兩方連續。民窯的碗上多見畫意隨便而率性但頗見氣勢、深淡有序的雲氣紋,仿品常畫得拘謹而小氣,兩相比較,一看便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