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年「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入圍藝術家隆重揭曉

上海。2017年6月29日,由上海外灘美術館與HUGO BOSS聯合舉辦的第三屆「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入圍藝術家揭曉。經過評委會委員的評選,本屆入圍藝術家為:李明()、陶輝()、于吉()、趙仁輝(新加坡)。

「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2013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最具權威的亞洲當代藝術獎項之一。憑藉國際視野思考,獎項探索亞洲藝術的未來,並持續關注大中華地區與東南亞。雨果博斯大中華區總經理陳新愷先生表示:「『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是我們藝術贊助計劃中極其重要的項目。我們十分榮幸能夠在亞洲這種獨特的文化語境下,再次為傑出的當代青年藝術家提供這樣的平台。

入圍藝術家展覽將於20171027201817日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展覽將呈現4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委託創作的新作品2017「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最終獲獎者將於2017年11月公布,並獲得獎金30萬元人民幣,以支持其創作實踐與發展。

入圍藝術家李明先生、于吉女士、陶輝先生、趙仁輝先生

探索亞洲藝術的全新挑戰,持續輻射大中華與東南亞地區

「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面向新銳藝術家而展開致力於推動藝術實踐與創造性思考,支持亞洲的全新文化挑戰,鼓勵審美、思想與文化的多樣性。兩年一屆的獎項評選,為藝術與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歷史與社會語境的貢獻,持續為亞洲當代藝術領域最新銳的藝術家發聲,同時跨越邊界與隔閡,促進文化間的交流。

2017「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大獎將近一步發掘大中華與東南亞地區正在湧現的新銳藝術家,這一地區在文化、社會和歷史上展現出的多樣性,為藝術家的創造和交流提供了豐沛的際遇和母題。

採用全新的評選流程

2017「HUGO BOSS 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採用了與往屆不同的評選流程,上海外灘美術館邀請了12位提名人,全權負責起草一份藝術家長名單,最終由5權威的評委會成員從中甄選出入圍藝術家的人選。

對於本屆「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採用新的評選流程,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評委會主席拉瑞斯·弗洛喬先生表示:「我由衷感激2017年『HUGO BOSS 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的提名人以及評委會成員們對於研究、選取、分享和支持亞洲新銳藝術家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提名是評選過程的關鍵步驟,是本屆大獎的新創舉。提名人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合力起草了第一份藝術家名單,供大獎評委會進一步甄選。提名人資歷深厚,在亞洲藝術語境中十分活躍,各自為亞洲新銳藝術家以獨到的方式提供了持續的支持,加之他們對亞洲當代藝術界新穎的洞察、可貴的見解,使得這份長名單的人選緊跟當今藝術界中的大膽實踐和創新變革。

「正因如此,這種甄選亞洲新銳藝術家的方式,與『HUGO BOSS 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評選宗旨是高度契合的。在提名人提供的長名單的基礎上,評委會再對參選藝術家進行深入研究和考察,這就為針對新語境、新話題、新實踐的交流帶來了額外的機會。」

展覽及教育活動

2017「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將於10月在上海外灘美術館為4位入圍藝術家舉辦展覽,將強調展覽的統籌策劃。作為展覽的策展人,上海外灘美術館資深策展人李棋將全程深入地與藝術家合作,委託新作品創作,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前作,將4位藝術家的創作作為展覽整體進行呈現,並在展覽期間出版內容豐富、觀點深入的出版物。

李棋介紹:本次大獎的4位入圍藝術家展現出豐富而靈活的創作形式,以及對個體認知和社會經驗的敏感洞察與反饋;他們的作品既為視覺藝術帶來了新的語言與體驗,其中跨領域、跨學科的智識與經驗亦令人欽佩。在10月的入圍藝術家展覽中,觀眾們既能夠見到藝術家標誌性的創作案例,也能夠通過全新委託創作的作品,與藝術家們一起發現亞洲新銳藝術家所標記的當代藝術發展的潛力與新動向。

2017「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大獎期間,將舉辦一系列與公眾互動的教育活動,包括講座研討會、工作坊以探討獎項的學術和社會價值。教育活動作為「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大獎中與展覽并行的平台,補充並豐富了大獎所持續關注的話題和領域,致力於探索和展現亞洲當代藝術所面臨的多項挑戰,從而激活更多的話題和語境。

入圍藝術家介紹

李明

1986年出生於湖南沅江,2008畢業於美術學院,現在居住並工作於杭州。近期個展包括:「MEIWE」,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2015年;中介,上海天線空間,2014年。部分群展包括:無行不作,瑞士伊韋爾冬當代藝術中心,2016年;為什麼表演?,上海明當代美術館,2016年;轉向:2000后當代藝術趨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2016年;混雜的世界,議論中的大多數,釜山雙年展,2016年;教程——移動影像用戶指南,義大利皮諾·帕斯卡里博物館,2016年;我們——一個關於當代藝術家的力量,上海chi K11美術館,2016年;釜山雙年展,2016年;必要元素——移動影像,伊斯坦布爾博魯桑當代藝術中心,2015年;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2014年;又一次發聲——來自上海的媒體藝術」, 柏林MOMENTUM2014年;流行樹與鏡,紐約國際藝術工作室與策展項目(ISCP),2014年;中華廿十八人:魯貝爾家族收藏,邁阿密魯貝爾家族收藏博物館,2014年;「ON | OFF——年輕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2013年。

陶輝

1987出生於重慶雲陽,2010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現工作生活於北京。他曾於2008年獲得四川美術學院的當代藝術檔案特殊獎,並在 2015年的SESC巴西錄像藝術節南部全景單元上獲得特獎,並曾兩次入圍該藝術節,2015年陶輝榮獲了三亞藝術季華宇青年獎評委會大獎。他的個展包括:新傾向:陶輝,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15年;一個人物與七段素材,上海艾可畫廊,2015年。參加的群展包括:滄海桑田」, 柏林艾斯特·施佩爾畫廊,2016年;駭客空間,香港K11基金會,2016年; 「M+放映:四十年,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2016年;何不再問,第11屆上海雙年展,2016年;轉向:2000后當代藝術發展趨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2016年;教程——移動影像用戶指南,義大利皮諾·帕斯卡里博物館,2016年;本土:變革中的藝術家,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2016年;必要元素——移動影像,伊斯坦布爾博魯桑當代藝術中心,2015年;聖保羅SESC巴西錄像藝術節南部全景單元,2013年。

于吉

1985出生於上海,2011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獲碩士學位,目前主要生活工作於上海。她的創作以雕塑和裝置為主,亦涉及行為及影像。于吉近階段的創作由特定地域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展開,介入田野考察以及身體性干預,由材料出發,以雕塑為基礎媒介,發展其更為複雜的藝術語言。伴隨其雕塑一同出現的現場行為總是好像精心處理過的勞動現場,透露出人與物質之間,脆弱而樸實的關係調整。于吉近期的個展包括:黑山,北京公社,2016年;采硫日記·上卷,台北安卓藝術空間,2016年;念念不忘,北京C-Space2014年。于吉的作品曾在法國巴黎東京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廣東時代美術館等藝術機構中展出;2016年她受邀參加第11屆光州雙年展以及第11屆上海雙年展。2017年于吉入駐巴黎東京宮納夫立茲實驗室,駐地七個月。

1983年生於新加坡,2005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坎伯韋爾藝術學院,2011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倫敦傳播學院,獲碩士學位。趙仁輝的創作主要涉及攝影,並通過將文獻、物品與圖像並置從而實現跨學科的實踐。他的近期個展包括:聖誕島,自然而然,香格納畫廊新加坡空間,2017年;無盡藏,上海香格納畫廊,2015年;世界動植物漫遊指南,米蘭普里莫·馬爾畫廊,2014年;你看到的最後光景,新加坡2902畫廊,2014年;假象或現實,維也納安岑貝格爾畫廊,2014年;蒼蠅喜歡黃色,舊金山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2014年。他近期參與的群展有:2016年悉尼雙年展,2014年莫斯科國際青年藝術雙年展,2013年新加坡雙年展,2013年新加坡總統青年藝術獎,2013年法國PHOTOQUAI攝影雙年展,2013年巴西米內羅博物館國際攝影藝術節,201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迷人景觀新加坡藝術展。他的作品還曾在阿姆斯特丹北極光攝影藝術節、英國德比FORMAT國際攝影節、福岡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勒瓦盧瓦國際青年攝影師大獎、首爾藝術中心等機構展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