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人的男孩從小放牛放羊,十三歲就要告別童年成為「磨忍(moran)」一族,即馬賽人的低級武士。棄玩從武始於割禮,從此之後他們身著黑衣,獨自住在野外沒有荊棘防護的窩棚里,磨礪男人立身所需的堅忍、體魄和勇氣。
來到坦尚尼亞就不能不談到馬賽人!在Moshi或者Arusha的街頭你會看到披著紅色格子布的馬賽人,而到了賽倫蓋蒂大草原你會看到更多的更為原始的馬賽人的生活。也許馬賽人是唯一能夠介入賽倫蓋蒂這片神奇自然世界的人。
在外人眼裡馬賽人是奇異一族,居住在用牛糞建成的房子里,穿著極副特色的馬賽民族服裝,尤其讓人驚訝的是他們耳廓上穿滿了各種飾物,甚至連鼻子上也都掛滿了飾品。他們身上裹著兩塊格子布,一塊遮羞一塊披在肩上,紅色或紫色,甚是扎眼,據說這幾種顏色是獅子等兇猛動物不喜歡的顏色,會遠遠的躲開。
馬賽人驍勇善獵生活在叢林草原中,與野獸為伍,善於捕獵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馬賽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會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想想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其實對於馬賽人來說不吃野生動物太過自然,因為他們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
馬賽人的日常需要是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的,他們口乾了就拔出腰間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紮,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們喝飲料一樣自然。
馬賽人認為牛群是神的賜予,他們鄙視農耕生活,認為耕作使大地變得骯髒。馬賽人把牛群看成生命,在夜間牛群關在村落里,甚至和主人共居一個茅舍,白天由小孩子照看牛犢,大孩子則趕著牛群去較遠的牧場。塞倫蓋蒂大草原的美麗繁榮,恰恰是由於馬賽人不狩獵不吃野味的結果,並最終使這片土地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參觀馬賽人的村落每輛車要付50美金,算是對馬賽人的一種補償。想想這麼多的人從世界各地來到馬賽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研究他們拍攝他們,擾亂他們的寧靜生活,我們這些所謂的文明人當然要為此付出一些代價。
有人覺得馬賽人被現代文明給帶壞了,給錢就讓照相,讓參觀,不給錢就不可以。這個推論簡直太荒謬!難道不給錢白看白拍照你就感覺公平了?試想如果有一群人天天去你家騷擾你,對著你象看怪物一樣拍個不停,使你不能正常生活,你有何感想?讓你給錢是最友好的一種方式,否則都給我滾蛋,別來我家,我過我的生活!
放牧的馬賽人無論小孩和大人都一人拿著個木棍,永不離身。
走近來看,馬賽人身形瘦高,四肢修長腦袋好小,皮膚黝黑細膩善於跳躍。馬賽人的身材應該屬於時尚界追寵的T台身材吧?
馬賽的成年男子蓄髮編成小辮,年輕婦女剃光頭。
馬賽人的男孩子從小就放牛放羊,十幾歲是即要告別童年,成為「磨忍(moran)」一族,即馬賽人的低級武士。棄玩從武始於割禮,稚氣末脫的孩子,仰卧於地神態肅默,割禮師有意不施麻藥,持刃將其「小弟弟」旋去包皮鮮血淋漓,小「磨忍」們咬緊牙關不吭一聲從容以對,之後便他們身著黑衣,臉上抹上白顏料,孤獨地住在野外沒有荊棘防護的窩棚里,磨礪男人立身所需的堅忍體魄和勇氣。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驅車而行,經常會見到馬賽人紅色或紫色的身影。有人說他們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這可能是由於長年累月逐水草而牧的生活鍛鍊出來的。馬賽人經常步行去離村落數十公裡外的市場,為了尋找豐美的牧草和水,他們甚至能連續走上5天4夜。當我們深入草原腹地驅車尋找獅子的時候我就親眼見到了一個馬賽人的身影在遠處孤獨的走著,我詫異於他為什麼會走到這裡,來幹什麼?我沒有答案,也許只有大草原的風知道吧。
馬賽人永遠隨身攜帶一根木棍,即使是剛會走路的小孩子,那是他們的武器與聖物。馬賽人一生都在行走,拿著棍子,健步如飛矯健非凡,成為了草原上亮麗而靈動的一抹紅。
賽倫蓋蒂的流動是永恆的。但我又害怕有一天這些賽倫蓋蒂大草原的主人馬賽人,也會因為現代社會的打擾和侵入而停止了他們的遷徙,那一天,塞倫蓋蒂也就不再流動,不再永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