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陸儼少圖式梳理——含陸儼少先生最全的寫生作品

陸儼少圖式梳理(附陸儼少最全的寫生作品)

陸儼少一生好游山水,自稱「煙霞有癖」。其一生畫風的變格創新,與他寫生悟法的關係相當密切。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陸儼少先是在上柏山辦農場靜心修鍊,期間遊歷了西天目山和黃山,並北游曲阜、泰山、長城、雲岡、妙峰山等勝景。抗戰爆發避難入蜀,陸儼少又趁到成都和宜賓辦展之際,遊歷了青城山、峨嵋山丶樂山等蜀中景緻,直至1945年乘木筏由峽江東歸。只是這段時期整個畫壇還是為摹古擬古的風氣所籠罩,因此早年的師造化雖然在氣局變化上對他大有啟示,但在技法風格上引發的變化卻並不大。

至上世紀60年代,陸儼少時常參加由上海畫院和浙江美術學院組織的到浙江、安徽和福建、廣東等地的寫生,為了適應新形勢,亦時常隨畫院下工廠碼頭寫生,畫了大量的新題材作品。這裡所選的3批寫生山水,大多作於這一時期。新山水寫生促使他變革原有的傳統畫法,形成了一生中重大的風格突破。

可惜的是,從50年代到70年代,陸儼少在七十之前的二十年最好的年華中,卻由於反右和文革,寫生歲月僅是其中極短暫的幾年。這樣一位有著卓異才華的山水畫家,卻不得不長期忍受寫生機會被剝奪的厄運。也正由於寫生機會的闕如,使陸儼少後期的山水畫缺乏鮮活的寫生印象的支持,憶寫往昔遊蹤和探究結構氣勢,成為他後期熔鑄風格的必然選擇。陸儼少後期的山水畫,不得不悲壯地傾向於情韻的脫略形跡的形式結構風格,這也是他對不公命運的掙扎和抗爭。到「右派」摘帽之後,陸儼少才有機會至雁盪和皖南寫生;文革後期,他又去新安江寫生。寫生機會對他來說竟是如此吝嗇,但即便如此,陸儼少仍禁不住流露出無法遏止的寫生靈氣!

或許今天提這樣的假設已毫無意義:假如沒有以往的極「左」對於人性的梏桎,陸儼少的一生能夠有許多時間自如地外出寫生師造化,那他後期的山水畫又會是個什麼樣子?—— 不得而知。

所幸陸儼少至晚年,飽覽天下勝景的機會又多了起來,可惜這種幸運對他來說已太晚了——這時的陸儼少已經老了丶跑不動了。陸儼少第三次上黃山,是坐了「轎子」上山的。他第二次游雁盪山,因為行路氣急,大龍湫和顯勝門未能重到,只得頹然而返。他去四川打算遊覽小三峽,但因氣喘咳嗽無法適應當地氣候,也只得取消。本來陸儼少還打算重到樂山、峨嵋山,去西安時想登華山,皆因艱於登陟而只能抱恨。雖然陸儼少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也遊歷了許多山水,但畢竟因為年事已高,加之應酬活動遽增,精力不濟,這些遊歷對他後來創作的作用也已不明顯了,——時光不再之痛!

陸儼少圖式梳理 1

陸儼少圖式梳理 2

陸儼少早年的山水注重於點線條理結構,有明潔丶空靈丶秀逸的韻致,所作多以細密且較乾的點線交織以表現疏落的秋景,從中可見傳統淺絳法的影子。中年時期陸儼少的山水注重於寫生,汲取造化的渾然之氣和光影感覺,畫中雖仍以點線結構為其內蘊,但運用濃重郁密的濕墨多起來,往往以攢簇的點線來表現木葉蓊鬱的夏景。郁茂的叢點表現在其山水畫中起了主導性作用,團塊結構成為畫面的重點,且以虛靈筆墨和留白作為穿插映帶,這使得他的山水畫由早年的結構條理明晰,向著中年的峻厚渾然發展。

陸儼少這時畫山水著意於筆墨的鋪陳性,注重於連續成片的運筆,這使其運筆速度因而略略加快,筆端很自然地流露出筆姿風情,其中亦略有粗服亂頭的荒率。運筆速度的略略加快,既出於面對寫生的情緒感染,還因為畫中多用濃重郁密的濕墨,而筆頭蘸上飽和的水墨下筆須快,慢則墨水會滲開,不見點畫。當然這由運筆速度略略加快而引發的筆姿風情,是由陸儼少深厚的工寫功底所引發,是一種天機自然流露的瀟洒,而絕非草率。由於更為強調大黑大白的陰陽關係,與乾濕濃淡輕重的對比,這使陸儼少的山水畫更見蒼厚靈動,生機勃顯。筆跡鋪陳茂密,筆姿瀟洒而靈動,筆墨層層映帶,且又兼有留空之穿插呼應,這些特點,構成了陸儼少中年時期山水畫精品的特有風韻。

傳統看山,主張「遠取其勢,近取其質」。遠看山要「以大觀小」,其中折高折遠之理,陸儼少可謂深諳其妙,故他能擺脫常人耳目所限,藉助想像騰身於物外,尤擅於表現山水縱深的大空間。「近取其質」要看山的質地紋理,陸儼少將變化多樣的各種皴法綜合分類,比較其異同,發現其中披麻皴所表現的窿凸圓山,乃是許多山巒基本的骨骼體格。只要抓住了這種基本的骨骼體格,其他許多皴法皆可從披麻皴中生髮變化出來。而許多皴法如釘頭鼠尾皴丶亂柴皴丶解索皴丶荷葉皴丶豆瓣皴或雨點皴等,看上去表現山的面貌各異,但透徹地看去,其內在的骨骼體格卻是差不多的。一幅山水即使章法結構沒怎麼改變,但通過運用不同的皴法,卻也可使山的面貌各異。這也便是將山巒的章法結構向簡處歸納,而將筆墨皴法向繁處演繹。如此則同一山型因筆墨皴法的變異,便可幻化出各種不同的面貌。陸儼少對於傳統皴法的透徹研究,使得再複雜的山型地貌在他眼中也變得不再複雜。由於把握了造境的變化規律,陸儼少可以像造物主似的隨勢擺布峰巒樹石,其主觀能動性在畫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

從中年時期的創作可見,陸儼少狀物寫象的興趣相當廣泛,不但山水、人物、花鳥皆有涉獵,梯田、公路、水車、汽車、輪船乃至飛機,竟在他的山水畫中都有所表現。陸儼少早年欣賞「士氣作傢俱備」的項聖謨,其實他自己的繪畫天性亦是「士氣作傢俱備」。陸儼少早期偏於寫意的純粹筆性修練,中年時期則致力於畫意的豐富拓展,兼顧筆性與墨法的發揮。寫意的士氣,決定一位國畫家精神修練的深度;而畫意的作家氣,則是一位畫家面對形象的敏感反應,這亦是畫家不斷拓展創造力的必要條件。當代有不少山水畫家一味迷戀因循於筆墨固有程式,對生活造化卻漠然毫無反應。如近年來山水景點普遍出現的凌空纜車,我估計如陸老在世肯定會將之入畫,但當今不少畫家卻對之視而不見。對畫意表現如此麻木不仁,又談何汲取現實造化的靈氣,其創造力又怎不衰退呢? ——引自筆者舊文

讀陸儼少的寫生畫,再對照其此前此後的擬古之作,簡直詫為二人所作。從其筆墨發展來看,確可以看出我以前所歸結的,是筆性的由收到放,亦是由單純偏重筆性向著筆墨兼顧發展。在構成上,他往往關注畫面幾股氣脈的安置:或相互間隔,或彼此相夾,或有意穿插加塞,或顯其交匯分合,以互為映襯和鼓氣(這氣脈的相互鼓氣映襯,對於顯示畫面的勃勃生氣其實非常關鍵)。山水畫之傳統,尤其是元明清以來,其筆墨多重理法而忽略現場氣氛,而陸儼少的寫生畫則是理法與現場氣氛的微妙結合,故很值得玩味。陸儼少這一時期的作品對宋文治影響極大。有不少人喜歡宋文治,卻讀不懂陸儼少。可嘆矣!

陸儼少圖式梳理 3

陸儼少圖式梳理 4

前面的三組寫生山水,顯然已屬寫生創作,各圖都有筆墨的主題意境,韻致的聚合蕭散別有意味。這裡發的一組山水冊頁,則寫生的原生態更為明顯。甚至可以說,在我這裡對陸儼少的圖式梳理中,這一組寫生看起來最為不協調的。但這是陸老對新寫生方式的嘗試。從這裡,可以看到陸儼少對新東西的吸取,也依約可以看到傳統技法影響的遺留。雖然陸儼少在其半個多世紀的山水畫創作生涯中,從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文革之前,他一生的山水寫生時間竟被強壓得僅有幾年而已,但其筆墨的縱恣瀟洒、不受傳統拘束,已令人吃驚。從這些山水寫生中,我們可以看出陸老是位不受成規束縛,與時俱進、不斷求變的畫家。如果不是文革極左年代,他晚年的山水面貌變化肯定會更為豐富。由此我們亦可看出:在經歷了文革痛楚歲月之後,陸老晚年仍矢志不渝地渴求變法,應是其秉性使然。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