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類的壽命到底能有多長?

人類到底可以活多久?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但近年來,這個問題的答案給政府帶來了嚴峻挑戰。壽命的大幅延長令社會保障網開始吃緊,而建立社會保障網的初衷是幫助進入垂垂暮年的老年人有尊嚴地過完人生最後階段。人的預期壽命是有著非常明確的價簽的。

歷史上並非總是如此。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醫學史教授戴維?博伊德?海科克(David Boyd Haycock)介紹說,在17世紀啟蒙運動興起初期,人們問,為何我們不再像《聖經》中描述的聖人活得那樣久。畢竟,亞當(Adam)活了930歲,而瑪士撒拉(Methuselah)更勝一籌,活了939歲。只有當死亡率表在18世紀問世后,此類辯論才開始消聲。

近來一系列研究讓這個問題再次抬頭。研究顯示,英國人均壽命的提升速度如今慢了下來。根據投保者和養老金領取者的生活經歷來預測壽命的「持續死亡率調查」小組(CMI)發現,65歲男性的預期壽命減少了6個月,平均剩餘壽命為22.2年,而65歲女性的預期壽命減少了8個月,剩餘壽命為24.1年。儘管預計未來人均壽命仍會延長,但增幅較早先預測要低一些。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PwC)近期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結論是英國養老金固定收益計劃的支付責任可能因此減少3100億英鎊。儘管一群受人尊敬的精算師予以反駁,稱研究所用的假設「極端」,但整個辯論已經升級為一個政治問題。

這場討論的背景是,政府養老金領取年齡的上調是可公開辯論的。在考慮政府養老金領取年齡提高的速度時,英國政府精算署(GAD)——還有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假設,未來壽命的增速將與過去一個世紀相同,即年增1.2%。這一數字可能會隨著秋季公布的新數據而改變。

但歷史顯示,在預測壽命時,有必要將眼光放長遠,而不受短期波動的干擾。在1911年至1971年的60年間,活到65歲的男性的預期壽命先是提高了1.34年,之後又有所回落。摺合年率大約是0.6%,約為英國政府精算署預測模型所用年度增幅的一半。但在接下來的20年間(1971至1991年),65歲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提高了2年,此後增速越來越快。

此外,英國以外的數據顯示,人類壽命將繼續提高。從生理上講,所有人都差不多,哪怕我們外表不同。同時,儘管環境和行為差異會影響壽命,但沒有根本層面的生物學理論能解釋,為何壽命會隨著國家的不同而不同。聯合國(UN)數據顯示,、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和瑞典的人均壽命均已超過英國。

人類長壽背後的科學似乎表明,預測壽命的外部極限是在做無用功。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老齡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eing)的托馬斯?柯克伍德(Thomas Kirkwood)教授拒絕接受這樣一個命題,即人是「經過編程」要死亡的。他表示,在進化生物學里找不到證據支持這種說法。細胞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但因疾病、營養不良或意外而造成的一次又一次損傷,最終會破壞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會誘發老化進程。但如今,由於很多人在步入老年時,細胞損傷要遠遠少於他們的父輩和祖父輩,因此他們更有可能抵禦衝擊。這一過程延長了預期壽命,並讓健康的老年生活成為可能。

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們試圖找到一個「死亡率規律」,以便能精確地為死亡風險定價。保險業曾於1847年和1870年兩次統計數據,發現其客戶群的死亡率並未發生多少變化。但1893年他們再次研究數據,卻震驚地發現,已活到60歲的女性(保險業已向這一人群銷售了年金)死亡率較上一次調查下降了一半以上。不知不覺間,保險業開始放棄死亡風險,轉而關注長壽風險和其面臨的成本。

因此,對於「人類到底可以活多久?」這個問題,科學干預給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答案:我們不知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