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但丁誕辰丨人生之旅行至中途,發現自己步入一片幽暗森林

今天,是但丁誕生752年的紀念日。但丁曾是軍人、外交官、政客和流亡者,不過讓他留名後世的身份是詩人和文藝復興的先驅,他創作了《神曲》這一偉大作品。

雖然但丁的形象常年出現在教科書和經典文學作品中,但真正讀過但丁的人卻少之又少。提到但丁,我們總有種陰森森的感覺,就像英國學者亨利·希金斯所說,不知從何時起,但丁成了恐怖的代名詞。

但丁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作品為何偉大?怎樣才能讀懂但丁?下面這篇文章選自《如何讀懂經典》(文末可購買),或許可以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

但丁這位義大利詩人筆下勾勒的世界,引發後世無數人爭相仿效和崇拜。

紐約柯尼島上,以前有個遊樂園叫「但丁地獄」,大家稱之為「黑暗」之旅,坐著觀光列車穿越一個個陰暗的洞窟,裡面有各種詭異肖像和奇形怪狀的生物,像是手拿三叉耙的惡魔、目露凶光的狼人、被繩索綁著並大聲呼救的男人等。而但丁生存的年代是13 世紀末到14 世紀初,住在義大利托斯卡納省,和這個遊樂設施有什麼關係呢?沒太大的關係,但設施的名字就足以說明,但丁幾乎成了恐怖事物的代名詞。

在流行文化中,其作品在象徵和靈界上的意義,都處處與「黑色」(noir)的氛圍相連。例如《七宗罪》和《漢尼拔》這兩部電影,或電台司令樂隊、巴西重金屬樂隊神碑合唱團寫的駭人歌詞。馬修·珀爾的小說《但丁俱樂部》,背景是19世紀的波士頓,其中一個角色就說道,但丁的書寫好比倫勃朗的繪畫作品,「筆觸都沾染著幽暗氣息」。

但丁一生只愛一位少女,名叫貝雅特里齊,他對她是一見鍾情。兩人邂逅之初,但丁九歲,貝雅特里齊也只有八歲,兩人一直到青少年時期才比較熟識。然而,貝雅特里齊卻在1287 年嫁給了一個叫西蒙的男子,並於三年後染上瘟疫而過世,得年二十四歲。但丁心碎至極,埋首研究哲學以尋求慰藉,同時寫下第一本著作《新生》,書中摻雜詩與散文,全都在讚頌貝雅特里齊,絲毫不提她已死的事實。他也試圖憧憬著更美好的未來,不會消沉地把她的死視為上天給人類的詛咒。

△但丁路遇貝雅特里齊

《新生》一書處理的問題,讓那時的學者苦心思索「愛是何物」。而這個問題至今仍然縈繞在我們心裡,無數詩歌、哲學研究、禪修冥想、報章雜誌、精神科研究、佈道和電影也都紛紛以此為題。我曾和朋友數次爭論著,有沒有什麼詞比「愛」還要廉價、泛濫、誇大甚至神化?但丁說愛是「附屬在實體中」。愛本身並不存在,只是一個實體的屬性,這個實體也就是能付出愛的人。

對但丁而言,愛是身體、心靈和感官之間的碰撞。

但丁有什麼偉大成就?

《新生》這部作品的不凡之處,在於它讚美的是人類。這的確非比尋常,因為在13 世紀,神才是應該讚頌的主題。然而但丁今日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當屬他的《神曲》(Divine Comedy),其中來世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英文書名中的Divine (神的),是幫但丁作傳的薄伽丘加上的,而且這個書名是在但丁死後數百年才固定下來。

△《神曲》中的場景

對但丁來說,《神曲》的《地獄篇》、《煉獄篇》和《天堂篇》三部曲是一出(comedy)喜劇。之所以是喜劇,部分是因為根據最早的定義,凡是平易近人、寫實的作品一概歸類於「喜劇」,而且但丁的《神曲》是用托斯卡納方言而非拉丁文寫成。但無論如何,這部作品的情節走向,是從體驗苦難到獲得幸福(從地獄到天堂),也就是救贖。這樣的故事軌跡,讓人覺得整首詩也可以像一般正統的喜劇一樣,帶給人快樂和喜悅。

學術界有個老掉牙的比喻,就是把這部傑出的三部曲看成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它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結構,信心昂然地發揚基督教,並帶有濃厚的中世紀色彩。(但一些老學究可能會主張它比較具有羅馬式建築的特色。)每部曲由三十三節組成,加上序曲,總數剛好是一百節左右。詩句環環相扣,每三行一組,每組第二句和下一組的第一、三句押韻,稱為「三韻體」(terza rima)。

有人把這種形式視為「三位一體」的表現,也有些人覺得這很像DNA 的螺旋結構。詩一句句推進,卻也不斷與前面交疊,讀者在感受情節持續進行的同時,也會預期接下來的句子將有所呼應。詩的力量於是逐漸累積。無論如何,有許多人前仆後繼地試圖去找出《神曲》最吸引人之處。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覺得這部作品是「滿是金黃果實的幸運之島」(這類優美的句子值得引用),認為「單憑這種詩句便能夠誘使人進入但丁那恍若茫茫大海的黑暗奇想」。這時雪萊就像是一個參加生日派對的人把蛋糕上的糖霜刮掉一樣,掃興。

△《神曲》中的場景

但丁的詩作引發了眾多評論,然而不管各家的詮釋和看法為何,讀詩的體驗絕對非常過癮。例如《神曲》開頭三句:「人生之旅行至中途,我發現自己步入一片幽暗森林,因為正確的道路早已晦澀難明。」當事者正回首過去自己迷惘的時刻,我們也從中得知,他命中注定的七十載歲月已過了一半,那時剛好三十五歲,可說正飽受中年危機之苦。無論我們是否已到中年,都能體認當事者所受到的煎熬。「幽暗森林」代表陰鬱,或也代表著想象力陰森可怕的面向。「我們的人生之旅」,表示但丁雖然描寫的是個人體驗,卻道出了普世的經驗。

但丁的魅力何在?

旅程、幽暗森林、找不到正確的路,正是這些元素引發現代讀者對但丁的興趣。我們都了解迷惘的感覺,無論是混亂日常生活中的迷失、精神的迷惘或情緒的低落,或是想找傳說中好吃的海鮮餐館卻迷了路,連在地圖的哪裡都指不出來。大部分的人也經歷過被人找到或是找回自我的感覺。幽暗森林正是我們內在的一個角落。

△但丁紀念郵票

「我的感覺嗎?我正在體驗『但丁』。你懂吧?就是探索內心最深處。」不知何故,想到《神曲》,我就忍不住覺得手上要有一杯烈酒才讀得下去,這是一趟「向上」提升而後頓悟的旅程,因此得先「向下」沉淪,遁入陰暗之中。

讀者越深入鑽研《神曲》,《神曲》似乎就越能為讀者導航。來世之旅的概念早在但丁之前就有了,而這對現代讀者來說卻至關重要。死後會發生什麼事?要是人還活著,卻潛到自己靈魂深處,會發生什麼事?

首部曲《地獄篇》描繪但丁下到地獄,見到上帝建造的懲罰之城。但丁是個罪人,深陷在疑惑的泥沼中,而他的嚮導是維吉爾,為他解釋在這個地方,人類引以為豪的心智早已萎縮到無任何用處。維吉爾擔任嚮導一職,因為他同時是美學、理性和知識的化身,也因為一般都認為是他在《牧歌集》中預言了耶穌基督的誕生,而且請他一路協助但丁的人,正是貝雅特里齊。

《神曲》的一大成就在於體會旅行的意義。但丁是個遊客,透過遊覽的方式發掘人類的深度和廣度。起初,各種罪惡的化身從四面八方襲來,他一開始看到三種罪惡:自我放縱、暴力和詐欺,其他罪惡也一個個接踵而至。但丁繼續向前走,無名的群眾不安地騷動著。這些人活著的時候就註定了死後的命運。生前怎麼活,地獄刑罰就怎麼伺候。

但丁走的路經常是禁止通行,但嚮導維吉爾總是能說服擋路的妖魔讓路,因為他要讓但丁親眼看到一切,畢竟但丁來此就是要完整體驗地獄。但丁這趟旅程的特色便是他非常留意雙眼所見,似乎對任何蛛絲馬跡也毫不馬虎。

地獄是什麼樣子呢?但丁覺得像一個漏斗,會把人吸進去。但丁一步步從第一層地獄一直前進到最後的第九層地獄,他遇到的人也越來越壞,每一層的壞人都會因為所犯的罪而受到應有的刑罰。地獄這個地方很有組織,有點像一間可怕的辦公室,僱用一群公務員和執法者來執行正義,絕不網開一面。

但丁勾勒的地獄圖像,當然是取材於現實世界,他看到的雖然都是死人,指涉的卻都是活人。地獄大部分是以但丁的家鄉佛羅倫薩為模本,這座城市在但丁口中是「墮落的家園」:犯罪、貪婪、黑心政治猖獗。通常故事會聚焦在一個但丁認識的角色上,例如腓力波·阿真提(Filippo Argenti),他是阿迪馬利家族一員,出了名地討人厭,大家叫他阿真提(Argenti,義大利文的「銀」),是因為他幫自己的馬裝了銀質的蹄鐵。地獄中,他從軟黏的泥床爬起來,上前要和但丁攀談,隨即被一夥混混盯上,這群烏合之眾像足球流氓一樣,決定要好好「修理」他這個「不同路」的囂張傢伙。

但丁會把阿真提放在這有幾種解釋:在但丁被迫離開佛羅倫薩后,阿真提把他的財產都據為己有,也有可能阻止他再回鄉;還有一說是阿真提狠狠甩了但丁一巴掌。不管真相如何,他的名字就這樣遺臭後世。但丁在這裡帶出的問題是:能不能用文學來複仇呢?但丁也帶來另一個提問:一如我們從他筆下所見,地獄有可愛的人也有討厭的人,而當我們所愛的人偏離正道,我們對他們的遭遇有何感受?

△義大利但丁榮譽勳章

讀者有時候會覺得《地獄篇》整個陰森森的,於是認為但丁是個病懨懨的陰沉鬼,一心只想著要怎麼折磨人。而整篇最著名的一句(因而順理成章變成但丁最著名的詩句),英文通常譯為「Abandon hope, all ye who enter here. 」(凡踏進這裡的人,放棄一切希望吧!)但這並不是整部《神曲》要傳達的訊息,《地獄篇》其實只是拉開後面兩篇的序幕而已。

因此《煉獄篇》不僅是《地獄篇》的續章,更代表一種重生。但丁這部作品的中篇要探討的問題,是個人自由如何和基督教信仰規範共存。這篇描繪的景色超乎中世紀的想象,容易讓人產生困惑,因為這和當時人們熟悉的天堂地獄不同。對現代讀者來說,「煉獄」完全給人負面的意象,然而但丁時代的人卻不這麼認為。但丁的煉獄是介於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座山,人類的靈魂在那裡自我凈化后才能夠上天堂。在煉獄的人們生前也有罪孽,但因為最後選擇信仰上帝而得到愛的救贖,最終仍然能前往樂土。

煉獄山是個苦難之地,但氛圍和《地獄篇》截然不同。那裡的居民不是腓力波· 阿真提那類的人,他們摒棄一切世俗的依戀, 而且在那裡沒有所謂的個人,只有一群群團體共同懺悔。升天的過程要花三天三夜,並要通過七層山,每層代表七大罪之一。在頂端的是伊甸園,作者描摹得相當動人,但丁也在那裡和貝雅特里齊重逢。她一出現,維吉爾立刻消失無蹤,因為異教徒不能上天堂。

△但丁

他這麼一走,但丁相當震驚,甚至落下淚來。貝雅特里齊開口的第一個字,就是呼喚但丁的名字,整部《神曲》中他名字就出現這麼一次。兩人的重逢是這部作品中重要的一刻。不要以為接下來是灑狗血劇情,立刻來個久違的擁抱賺人熱淚,相反地,貝雅特里齊責罵了但丁,提醒他對造物主仍有未盡之責, 並指出他也犯了錯,要求他懺悔,唯此靈魂才有希望重生。但丁便開始告解自己的各種過失,然後在歐諾埃(原文Eunoë 是善心、善念的意思)受洗,因此在《煉獄篇》的最後才得以重生,向星辰飛去。

在《天堂篇》中,但丁一路穿越了可見諸天,到達肉眼不可見的最高天(Empyrean)。一開始還有貝雅特里齊引路,故事的基調從原先的希望滿懷,轉變成兩人的愛情。但是到了最高天,但丁必須向她道別,才能一睹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面容。此時上帝的榮光照耀宇宙萬物,讓一切都有了秩序。焦點於是從書中的但丁,轉移到現實中的詩人但丁身上。

《神曲》的上、中兩篇,詩人但丁相對安逸,不用像書中但丁進行危險的朝聖之旅。到了下篇,兩人的立場卻互換了。但丁在書中一再表示,語言無法完整重現這份神聖的體驗。舉例來說,他說貝雅特里齊美麗的笑靨,用文字也無法表達其千分之一。這樣講好像是但丁自謙,但其實,但丁已進入以往詩人不敢踏足之境,跨入了想象力的領域,訴諸心靈的主觀感受,完全仰賴隱喻的力量。

節選自《如何讀懂經典》(楚塵文化出品),原文有刪減。

閱讀經典,我們不缺理由,缺的是方法

掌握方法,讓閱讀經典成為賞心樂事

十八堂閱讀必修課,讓你愛上經典

購買《如何讀懂經典》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