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書 | 朱自清: 《背影》

《背影》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於一九二五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內容是追憶作者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念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后,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後,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念書,父子依依惜別的情景。

▲圖中為朱自清父親 朱鴻鈞

《背影》記事很簡單,一個丟了工作的平凡父親送兒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治的舊,這種事是極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會裡,即使這種小康之家,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打擊。文章記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當時的灰暗世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種社會雖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記述的情景,對我們來說依然有著歷史的認識作用。

「背影」在文中反覆出現四次,每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則是一脈相承。第一次,在文章開頭,旨在開篇點題「背影」。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以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此為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三次,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本文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然又不同於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緻的刻畫。

作者這樣處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一、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二、父親在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而且反覆叮嚀一路小心。三、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因此,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為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裡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白描的技巧及其高明,尤其是寫父親穿越站台去買橘子那段,更是精彩,原文中這樣寫道: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父親當時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

正是這樣一篇沒有過分描寫的文章,刻畫了一個樸實父親的形象,讓我們看到,每一個父親都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們沒有太多言語與嘮叨,但他們的愛就像一座山一樣,靜靜佇立,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歡聲笑語。

不喜歡讀書?沒時間讀書?不感興趣?不知道讀什麼書?

那就速度關注微信公眾號:聽著聽著就會了,詩詞、歷史、國學、成語、作文、積累、心智、自然,還有五十本必讀書,用音頻的方式講給你聽,讓你從此愛上讀書!快快關注一起學習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