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炒360概念股的朋友,可以看下這篇文章

策劃 | 凱文

調研 | 凱文 李喆

撰寫 | 李喆

2016年7月,奇虎360完成私有化,同時成立360企業安全集團。關於360企業安全的業務模式、核心產品,詳情請見愛分析之前的推文 >>360殺入企業安全市場 ,風雨之下哪個巨頭又將倒下?

一直以來,企業安全市場小而分散,增速緩慢,但近年隨著雲、移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同時政府將網路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企業安全市場煥發新活力。以互聯網起家的360切入B端市場后,先後收購了網神、網康,投資天空衛士、威努特等多家安全廠商,一躍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360企業安全總裁吳雲坤是企業安全行業的老兵。吳雲坤2000年進入網路安全領域,先後在國內知名安全公司任職,2015年 加入360集團,負責360企業安全整體運營與管理工作。

吳雲坤認為,新時期的網路安全已經不再僅僅是企業與黑客的對抗,而是國家之間的對抗,安全廠商必須將國家安全納入到自身業務範疇,奇虎360回歸正是出於布局國家安全戰略的考慮。

近期,愛分析對吳雲坤進行專訪,對360企業安全的業務、運營、戰略,以及企業安全市場格局和趨勢,進行系統的交流和闡述,現將精彩內容分享如下。

金字塔型業務結構,傳統安全、新安全和業務安全三位一體

愛分析:從終端安全,到網路安全、大數據安全等多條產品線,360企業安全如何統籌,讓研發、投入、市場同步進行?

吳雲坤:我們把安全業務描繪成一個金字塔結構,第一段是傳統安全,如終端、網路;第二段是新安全,如雲安全、移動安全、大數據安全,也是我們最關注的領域;第三段是業務安全,如反欺詐、工控安全。

第一個觀點,產品線關聯性非常強,關聯性就在中間層。雲、移動、大數據都在改變傳統的網路、終端安全產品。因為有數據,可以武裝底層,甚至改變能力屬性。盒子是傻的,但云是聰明的;設備是傻的,但大數據是聰明的 。

第二個觀點,如果沒有雲、移動、大數據這些IT基礎,做業務安全也不可能。無論是手機銀行還是工控,以及信息化安全、電子政務等,對底層雲基礎設施安全都有要求,中間層核心是大數據技術,沒有大數據技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產品排布是這個金字塔結構,也反映了收入構成,三部分業務佔比為7:2:1。

愛分析:這三部分業務的毛利率如何?分別有多少?

吳雲坤:第一塊業務跟傳統產品差不多,大概65%左右,越到上層越高,最高可以超過85%。

當然,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傳統硬體產品,65%-70%是個合理區間,越紅海越低;軟體產品,無論是終端還是大數據,我覺得在80%以上;最後一類是數據服務產品,會非常高,但這種沒辦法以傳統毛利率來統計,因為是攤銷成本,有個邊際概念,當用戶量小的時候,可能都覆蓋不了成本,但用戶量級非常大時,毛利率會非常高。

大數據時代,數據結合安全,改變安全運維方式

愛分析:做大數據安全必須有數據,那麼360企業安全通過什麼方式獲取數據?

吳雲坤:首先,360安全過去8年左右積累的樣本數據超過百億,每個樣本不單單是文件,運行時的狀態、參數以及行為都會留下來;其次,來自我們的合作夥伴,比如與國內外的安全廠商或廣義運營商合作獲取。

愛分析:在數據採集時,不同品牌商產品開放程度和協議都不是完全標準的,如何保證數據的完整、全面?

吳雲坤:在整個大數據產業當中,我們把數據生命周期分為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分析、利用,還會有銷毀過程。其中最寶貴的是採集,因為這隻有一次機會。

採集點不同,格式都不一樣。IOT設備可以採集,防病毒軟體、卡口攝像頭也可以,採集上來的數據,一般分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比如網路流量數據,該采多少,以什麼方式歸一化存儲,Src IP和Source IP是不是應該對應起來等。

這個過程,市面上是沒有統一標準的,大家更關心的是數據的應用價值。在採集完數據后,還要進行語義分析,要把現實世界很好的刻畫下來。

愛分析:360企業安全做大數據安全有哪些優勢?

吳雲坤:一說到大數據安全,我覺得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歸納起來就是規模、經驗和效率問題。

具體來說,第一,有沒有玩過大數據。會用Hadoop、Spark這些軟體,和有沒有運營過特別大規模的數據,是完全不一樣的。360安全有20多萬台伺服器,數據規模每天都是EB級增長,這裡面產生很多問題都不是運行GB級或者TB級數據能看到的。因此我覺得,經驗非常重要。

第二,能不能從數據中發現結果。我們從2011年就在用機器學習來做軟體識別,2014年用機器學習做流量分析等,現在用深度學習做很多識別問題。因此,把大數據優勢轉化成安全優勢,是第二個因素。

第三,必須考慮如何轉換為產品價值。我剛才講的兩點都是能力,規模很大,有研究實力。但是,客戶要看到有價值的、可運營的大數據安全產品。

360企業安全有專門一支團隊作對抗,不斷使設備因為數據而改變。過去,產品很可能是一個月升級一次,現在是天級、小時級。

愛分析:怎麼理解「數據驅動安全」?

吳雲坤:數據驅動安全是一個理念,安全行業關口在變化。過去網路安全分硬體和軟體,所有對抗發生在實驗室,研究人員針對外面出現的漏洞、木馬加規則,很多都是手工方式去操作。360安全從2006年開始,用雲的方式進行殺毒,就跟傳統安全不一樣。最大變化是由人工方式變成數據方式來研究攻防。

從狹義上講,數據驅動安全代表著三個特別重要的點:

第一,要留下寶貴的網路數據、終端數據,還有移動設備數據,甚至系統日誌等,把這些數據放到客戶的數據中心去;第二,必須要讓數據產生價值,將安全廠商和客戶的數據加在一起進行分析,得到情報、規則等信息;第三,將對抗結果返回到設備上去,使設備更加智能。

因此,數據驅動安全實際上是一個閉環,設備採集數據,同時也在消費數據,但這兩個數據不一樣,數據經過分析后產生智能,帶來的變化不僅是場景,更多的是人。

過去做產品的人只做研發,黑客做攻防,現在還出現兩類人,第一類是大數據專家,可能不懂安全,只會做機器學習、可視化分析等;第二類是運營人員,每天用數據不斷對抗。這兩類人是因數據驅動安全而出現的。

廣義來講,所有的行業都在做「互聯網+」,而背後的核心技術、核心理念就是大數據。不管是電商大數據還是金融大數據,都需要保證數據安全,這帶來了另一個變化,讓安全與數據的關係更加緊密。

所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公民個人隱私、國家安全、企業經營等領域,對安全的需求更加強烈了。

最近我們獲得一個大數據協同國家實驗室項目,當時這個國家項目有十三個,包含各行各業,如醫藥、畜牧、交通等,當時專家組就說,十三個項目只有一個安全項目,但是另外十二個項目都需要這個安全項目去保證,因為數據安全性問題。

愛分析:參與這個項目,對360企業安全來講,除了品牌提升,會有哪些價值?

吳雲坤:國家層面和互聯網公司在做研究性課題上,風格不一樣。任何國家實驗室都具有長遠研究的需求,而互聯網公司是一定要有成果轉化。我們希望把互聯網這種風格,跟國家項目所結合。

此外,這12項大數據前瞻項目都需要安全。維基解密泄露CIA文件,2011-2012年NSC的泄露資料,可以看到美國在數據安全上,走在非常前面。因此,這是商業利益的訴求,也是國家利益的訴求。

為什麼會是360?因為我們有數據。我們希望把國家課題變成落地產品,把實驗室的博士與一線安全運維人員結合。

優秀的網安公司人均產能應該到100萬

愛分析:網安市場正在發生變化,360企業安全切入客戶時還需要依賴渠道?過去銷售合規性產品,更多依賴於關係,現在是否有變化?

吳雲坤:國外銷售是做服務的,而不是做關係的,要真正替客戶解決問題。我們最好的銷售都是技術出身,他真正知道客戶需要什麼,並提供解決方案。

第二,沒銷售也能做,原因是什麼?安全產品發揮價值都是在設備上線之後的運營過程,服務人員就是銷售,因為他能發現需求。我們依賴的是懂客戶需求、懂技術的銷售,以及深入一線的,或在雲端、本地現場服務的人員。

這是安全市場未來趨勢,而且將由數據決定,怎麼發現客戶問題是數據告訴我。

愛分析:現在一個企業客戶大概需要多少人員去進行維護?

吳雲坤:不同客戶服務不一樣,大客戶需要四、五個專家值守,像普通客戶可能只需要一兩個,甚至在雲端來提供。

網路安全產業不夠成熟,所以看起來好像服務特別重要,其實是因為產品沒做好。

我認為,大部分客戶是買不起服務的,真正的服務應該是在雲端,提供通用化服務,讓每個客戶都享受得起服務。只有20%-30%客群能享受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因為資產價值足夠高,而且能付得起這個錢。

現在這個階段,50%客戶都希望一對一服務,因為雲端的個性化服務不行,甚至沒辦法自助服務。所以,服務重要這個說法,有時是偽命題,因為產品做得不夠好。

愛分析:不同業務或公司,人均產能的差別非常大。您覺得人均產能做到多少比較理想?

吳雲坤:比較良好的是100萬左右。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人均產出未來最優,所以需要先投入,不能等著市場來臨再做 。

影響因素一般來講,首先是規模越大,人員成本分攤得越多,人均產能會不斷增高;第二,來源於商業模式變化和品牌複製;第三,市場規模的增大,規模最大才可能做細分,做細分才能高值,如果大家都在一個小的細分市場,人均產能不會提高,所以根本是市場問題。

愛分析:360企業安全投資了很多公司,如天空衛士、威努特等,如果雙方產品有重疊部分,兩邊同時會進行研發投入么?

吳雲坤:如果是網神、網康這樣整合在一起的,肯定要把產品融合,但如果不是控股形式,我們叫協同,通過投資去構建生態。

我覺得整個B2B安全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市場太小。大家都不做生態,只要業務好都自己做,現在有所改觀,但生態不是簡單通過投資來建立,能不能輸出能力武裝這些公司才是關鍵。

客戶的需求跟毛細血管一樣,如果一家公司去滿足所有需求,成本太高,用戶得不到滿足。最好的方式接入生態,來滿足所有毛細血管的需求,我們作為領頭者,提供平台、品牌、數據,來武裝別人。這才是對客戶負責的方式。

互聯網過去很多封閉的東西都開放了,B2B領域還未到這個階段,但我們希望用B2C方面經驗和教訓,在B2B當中下另外一盤棋。

四大驅動力推動,市場規模增速加快

愛分析:從過往看,網安市場規模並不大,怎麼看待這個市場規模,以及預期增速?

吳雲坤:去年是260億,過去每年增速20-25%。這兩年增速更高,我預估保守增速在45%左右。

愛分析:這個增速主要來自於哪些方面?

吳雲坤:第一是新領域,以前終端全被國外搶了,現在把國外廠商趕出去,市場規模一下子增加了。第二,雲、移動和大數據會帶來很多新機會。

此外,客戶也在發生變化,法規產生了,用戶在增多。譬如軍民融合,軍隊市場開放了,網路追責,政策制度會使市場規模增大。沒有責任的市場不可能變大。

最後,客戶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有需求了。過去碰到一兩百萬是大項目,現在千萬級項目也出現了,過去是最低價中標,今年有些項目是一千萬,競爭對手兩百萬,還是我們中標。因為客戶能區分出差異了,核心競爭力差異會導致這些變化。

愛分析:增速達到40-50%,那跟過往相比,會是個完全不同的市場趨勢,這背後的驅動力都有哪些?

吳雲坤:第一個是政策、法規需求,網路安全法等都是這方面需求,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第二大驅動力,是在整個IT信息技術發生變化時,企業自身效率提升的需求。過去發展靠用戶增加,出口靠國外需求增加,內需是靠智能手機的普及。但現在來看,效率提升非常重要,關鍵是靠基礎設施,節省人力,比如說富士康蘇州工廠,用機器人來生產。

第三個驅動力,是事件驅動,像希拉里、維基解密等事件的發生。

前面三個都是外界的,與攻防無關。最後一個是黑客技術的轉變,能力、對手的轉變,國家級黑客越來越強,CIA暴露出來是和NSA完全不一樣的攻擊思路,NSA是長期潛伏,CIA是短期突擊。黑產暴露出來完全組織化運營。

這四個驅動力有很大相關性,直接決定著整個安全領域的重大變化,但根本上有一個基礎點。新的IT基礎設施變化,像雲、大數據、移動,會帶來什麼?資產上雲、上移動、上大數據,資產就是錢,黑客只會盯錢多的地方。

愛分析:這四大驅動力中,哪個會比較直接,影響會比較大?

吳雲坤:我認為,最大因素是法規。美國那麼大市場是與法規有關的,所有外在因素都是誘因,只有法規能為安全買單。

為什麼這兩年安全市場爆發,你可以看法規有多少,領導講話提到多少次網路安全。如果沒有這種國家意識的干預,誰都不會輕易為安全買單,因為這是個低概率、高風險的事情,誰都有僥倖心理。

促使市場變大的原因是合規,但產品已經不是合規性產品,是對抗性產品。因為國家知道水面下有多深、多黑,才頒布法規。

愛分析:剛才提到國外廠商被擠出去,那麼留下的市場份額有多大?

吳雲坤:主要是政府、央企、國資委市場,這是收入主力,看IDC分析報告中,政府佔40%左右的市場。如果原來是國內外廠商五五開,現在國外廠商基本都是顆粒無收。

第一個,政府部委當中的地方政府;第二,金融、能源、電力等領域的央企,還包括運營商;第三,國家安全領域。

譬如,傳統領域的終端和網關,賽門鐵克、Cisco被擠出去了。雲、大數據、移動領域基本都與國外廠商無關。

愛分析:這些驅動力背後,會有哪些新領域、新機會出現?

吳雲坤:只要看到哪些新技術在大規模廣泛使用,一定代表一個新領域會出現,這是第一。其次是國家安全領域,類似網路戰、情報分析,所以為什麼靶場領域、漏洞市場,還有包括Palantir這樣的公司都起來了。再次,就是合規。

市場格局生變,數據將成核心競爭力

愛分析:在網安領域,中、美市場有哪些差別?國外有沒有新冒出來的細分領域?

吳雲坤:我覺得,國內外在趨勢方面差距不大,但國外有些領域在國家推動下做的很好,比如Palantir。初創公司非常多,很多都來自軍方、安全部門,他們把技術轉民用,這是一個大趨勢。

市場相反,全是商業公司為主來進行創新,幸好出現一些大麥克商業公司,BAT3、小米、樂視,還能有財力、研究實力,規模太小是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去做。所以我覺得資本注入有好處,至少有錢了。

美國NSC(國家安全委員會)、CIA(中央情報局)的早期安全研究,很多都轉成民用。從國家技術對比來看,美國超過我們的時間可能是五年,所以安全有時候是國家問題,而不是一個簡單技術問題。

愛分析:260億規模的市場中,大的安全廠商就那麼幾家,一年10來億營收,從這個角度看市場比較集中,怎麼看待現有格局?未來格局走勢會怎麼樣?

吳雲坤:集中的原因之一,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對客戶選擇帶來了非常大影響,與大公司合作要比小公司好;其二,大的公司上市了,小公司做得不錯就被收購了,這使得市場會趨於集中。這是我們現存領域。

愛分析:從細分市場來看,其實很分散,譬如上市公司需要通過不斷收購來擴大市場份額,這個趨勢會有變化?

吳雲坤:傳統安全廠商有兩類,第一類是網關型,以研究漏洞為主的,攻防類廠商,包括黑洞、防火牆,競爭力在漏洞;第二類廠商是以病毒為主,包括瑞星等。這兩類廠商是擠在一個狹窄領域進行貼身搏殺,市場規模自然會小。

而我們把市場分為另外兩類,第一類是有數據廠商,第二類是沒有數據廠商。數據廠商是有惡意樣本對抗能力的廠商,因為安全主要是在惡意樣本方面,每天都會產生幾百萬新的樣本。我們認為,有競爭力的廠商,表現在有數據、惡意樣本對抗的能力。

從趨勢來看,產品角度,要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核心技術,來武裝傳統產品和新型產品,甚至業務安全產品;市場角度,一定要覆蓋國家安全。

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版圖、有投資併購邏輯,我們關心的是,這些版圖中有沒有核心點。數據驅動安全是我們的核心點,我們是圍繞這個來構造戰略體系和生態體系。

愛分析:最後,哪些細分賽道有機會跑出不錯的公司來?

吳雲坤:我說說具體領域。第一,跟大數據安全分析有關的。這不僅是安全的趨勢,也是各行業的必然趨勢。

第二,是移動安全。之前做移動安全的廠商很多,但是產品用戶體驗不好,用戶沒有感知。防盜門、攝像頭、紅外線都是有溫度的安全,所以移動領域一定會有基於ID、認證、信息保密的安全廠商出現。

第三,跟雲相關。這種也是有感知的,用戶知道放到雲上沒問題,因為有加密的。這些廠商會活在公有雲的生態下。

第四類,做業務安全的,如反欺詐等。

第五類是做人才培養的。

這幾個領域相對來說有不錯的空間,而且不僅是概念。相反,威脅情報就是一個很虛的概念,威脅情報類似黃油,吃麵包需要黃油,但一家公司如果只有黃油,那麵包在哪裡。所以,還是要能解決客戶實際問題。

在市場,做產業鏈中一個環節的公司,挺難存活的。必須是直接接觸客戶,解決問題,要不然就是無感知的。2C領域強調的是不打擾用戶,但2B領域一定要讓用戶感知到,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愛分析是一家專註於創新企業研究和評價的互聯網投研平台。愛分析以企業價值為研究內核,以獨特的產品形態,對創新領域和標杆企業長期跟蹤調研,服務於企業決策者、從業者及投資者用戶群體。關注愛分析公眾號ifenxicom,及時獲取重要信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