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帶電池入場,看巨頭賓士、寶馬和大眾都是怎麼玩的!

上周,外媒報道,戴姆勒投資 5 億歐元興建電池工廠正式破土動工。

新工廠位於德國德累斯頓行政區的 Kamenz 地區,佔地 50 英畝(約 20.2 萬平方米),產能是目前戴姆勒現有電池產能的 4 倍,預計 2018 年完工。

未來該工廠生產的電池組將為戴姆勒旗下包括商用車和乘用車產品提供電池組。這將包括賓士旗下電動子品牌 EQ 的系列車型,10 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混動產品。

這則小新聞在國內沒引起太大動靜,還不如特斯拉發條路透新聞。

但是機智如我,犀利地覺得,這件事很重要。

賓士把它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高級玩家精神,帶入了電動汽車界。那就是:

The best or nothing 。

用 TVB 台詞大法我翻譯為:我這個人呢,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為什麼要自建電池工廠?

準確來說,賓士這次其實是擴建,計劃把 ACCUmotive 從規模到產能都提升一個檔次。

2014 年賓士就收購了 ACCUmotive ,規模不算大,只有 300 多個工人。隨著賓士逐漸揭幕的新能源規模,這個工廠也不得不增資擴產以適應需求。

表面上看,賓士的這個電池工廠,算是布局電動汽車的一個大動作。誰都知道電動汽車時代,電池是極為關鍵的一環。隨著電動汽車消費和使用的普及,行業的電池需求將不斷上升。誰掌握了電池技術,幾乎算是掌握了電動汽車未來兩把鑰匙中的一把(另一把就是智能鑰匙啦)。

作為老牌車企,傳統汽車裡的豪華玩家,賓士決定自帶電池入場,從根本上解決電池問題,也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選擇,反正有錢。憑藉德系企業在製造行業的深厚功力,感覺賓士的進入對於行業整體來說是個好事兒。

但更為根本的是,賓士為什麼要進入電池能源領域呢?

可以先看看其他傳統車企是怎麼入場的。

德系頭號汽車種子選手大眾,開發了獨立的電動汽車平台 MEB ,在這個全新的平台上打造全新車型。目前發布了幾款概念車,從小型車 ID 到類 MPV 車型 BUDD-e 以及 BUZZ 等,基本概念就是未來智能出行,在智能和共享上大做文章。

在這系列產品上,你看不到速度、激情、個性化等強調汽車原始樂趣的標籤,你能看到一個平穩的,節能的,和諧的未來。

根據大眾發布的 2025 戰略,他們計劃 2025 年時推出 30 款純電動車,實現量產百萬的目標,並佔據整體市場 10% 的份額。

總結來說,大眾的新能源路線,就是一個戰略+一個平台+幾款概念車。

不過,大眾不是沒考慮過自建電池廠。2016 年 5 月份,德國的 Handelsblatt 報曾報道說大眾管理層打算向董事局提交關於建設電池工廠的報告。不過後來大眾 CEO 否認了這一計劃。可是下半年接受媒體採訪時,這位 CEO 又表達出建設電池工廠一事的支持態度。

所以,沒準有一天,大眾也會建電池廠的。

再看寶馬。比起大眾和賓士,寶馬對於電動汽車的投入可謂是最小的了。

究其原因?覺得前景不樂觀唄。

去年早些時候寶馬的副總裁 Stefan Juraschek 跟媒體說,感覺電池性能提升還要好幾年呢,起碼要 7 年時間,才能使得電池能量密度翻倍,這對於電動汽車的發展無疑是很大的障礙。另外,他們對市場的需求也不太樂觀,首席 CFO 就認為電動汽車市場很難在近期實現快速增長。

所以 2016 年各種媒體口徑還顯示出寶馬打算「電動混動兩手抓」的折中態度,後來不知道是因為 i3 的銷售增長太好,還是看著特斯拉以及其他隊友下重注布局純電動汽車,寶馬也越來越緊張了。去年 5 月他們推出了概念車 iNext ,還放話到 2021 年上市時,iNext 一定比 Model 3 好。

就是上面這個閃瞎眼的土豪金。

另外,寶馬還聯合 Intel 和 Mobileye 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前不久又宣布與自動駕駛技術企業 Delphi 達成合作。看起來,寶馬的錢都花在「智能鑰匙」上了。不過寶馬也宣布了未來的產品計劃和產量目標,2019 年初純電 MINI ,2020 年出純電 X3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 15%~25% ,這跟大眾賓士相比,算是旗鼓先當。

所以寶馬的新能源策略是「純電混動兩手抓,重金砸向無人車」 。

回頭再看賓士,建立電池工廠背後的商業邏輯就顯得宏大許多。

那是因為,賓士可能打算進入能源領域搞事情了。

戴姆勒集團在 2016 年成立了全資子公司 Mercedes-Benz Energy Americas(梅賽德斯賓士能源美國公司),隨後跟 Vivint Solar 合作,在北美地區推出家庭儲能產品。

就像特斯拉推出的 Power Wall 產品一樣,賓士的儲能產品加上賓士的電動汽車,也可以構成一個家庭能源生態,自己用太陽能發電存儲然後給汽車充電使用。

而通過這個動作來看賓士的電池工廠,也更好理解了。有了儲能產品,那麼汽車,電池,充電設備也能形成完備的用戶端,同時電池工廠也能為儲能產品供貨。

所以賓士的棋局是非常完整的。

但這也不僅僅是完整的問題。畢竟,數一數目前的整車廠,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就沒有誰自己建電池工廠的。而前兩者本質上都算是能源企業了。賓士要成為能源企業么?

把這個問題放到世界背景下看一看可能更清晰。

目前電動汽車市場的高速成長几乎是必然的,而電動汽車中的重要備件電池,幾乎都掌握在日韓和企業手中。大眾的電池供應商是三星,寶馬的供應商是三星 LG ,賓士如果不自己造電池,估計也就只能選擇日韓電池。

作為霸佔世界汽車工業重要一端的德國汽車,想要在即將到來的電動汽車時代重新贏回霸主地位,可能不得不打出重拳。感覺這也比較好理解,默克爾阿姨為什麼也在新工廠亮相站台。

說完賓士的電池,再說說賓士的產品。

賓士 2016 年發布了全新電動汽車品牌 EQ ,同時賓士宣布,截止 2025 年,將投資 100 億,開發 10 款電動汽車。

這是 EQ 概念車。

值得注意的是,賓士的計劃是在旗下各子品牌中引入 EQ 車型而並非打造完全不同的車型。

根據媒體報道,戴姆勒集團已經註冊了一系列商標,分別為 "EQA」 、 「EQC」 、 「EQE」 、 「EQG」 、 「EQS」 以及其他含有 EQ 的名稱,這些名稱似乎都能找到匹配的現有車系,如 EQA 對應賓士 A 級車、EQC 對應賓士 C 級車、EQE 對應賓士 E 級車等等。你可以理解為,計劃打造已有品牌基因的賓士電動汽車。

這意味著,傳統汽車的審美語言和駕駛樂趣,將有可能賓士電動汽車身上得到復現?

至少看 EQ 概念車,跟賓士現有的車型格調還是比較一致的(其實就是外觀差不多)。另外,他們最近又宣布,將 2025 年的時間計劃提前到 2022 年完成,第一款車將在 2019 年上市,到 2022 年將有 15%~25% 的產品是電動汽車。

比起大眾另立爐灶,打造全新的電動車型,賓士的這種行為很有一番未來複古的味道。未來技術加持古典樂趣,感覺也挺妙。

除了在電動乘用車領域全面進入,賓士電動商用車領域也有布局,他們打算打造一個集自動化和電動化於一體的城市物流系統 adVANce,去年 9 月他們發布了概念車 Vision Van 和 Urban Van ,後者已經於今年小規模量產。前不久賓士宣布將為德國的物流公司生產 1500 台 Urban Van 。

除此之外,今年 4 月,賓士宣布與博世合作,聯手開發 4-5 級自動駕駛技術。

賓士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和進入程度都是極高的,作為代表著傳統豪華燃油汽車的德系品牌,賓士有著「追求最好」的調性,又肯定擺不脫大企業在經營戰略上的保守和謹慎。

賓士復現已有車型的審美樂趣,或者大眾著眼於全新的出行願景,都是一種選擇,倒是無分對錯。

令人感嘆的是,傳統企業已經有了長遠的布局和重大的投入,那些新興造車企業,在未來將如何自我定位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