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同時發射 104 顆衛星創了紀錄,印度的航天技術其實很強

原標題:同時發射 104 顆衛星創了紀錄,印度的航天技術其實很強

太空精釀,【啤博士】成員/航天汪一隻

剛看到新聞已經成功了

本問題可以從以下角度來進行分析。

1. 從火箭發射技術難度角度

這次使用的是目前印度的主力火箭之一,PSLV-XL(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極地軌道發射火箭)。

然而即便衛星數量達到了 104 顆(並非 103),但它們大都在一個軌道上,總共的有效載荷重量也就在 1.5 噸。雖然創造了世界單次衛星發射數量紀錄,但這些衛星的入軌並沒有什麼難度,一發火箭上去足以。

PSLV 火箭的極限近地軌道載荷 3.5 噸左右,低於長征四號接近(4 噸左右),但跟的長征三號(不同型號 6-11 噸)差一大截,跟長征二號(~9 噸)和七號(14 噸)沒法比,跟長征五號(25 噸)比就是開玩笑了。

印度火箭起名比較有意思,除了 PSLV 還有 GSLV(地球靜止軌道發射火箭),但後者目前也就在努力趕超長征三號的水平。PSLV 成功率還挺高,超過 90%,算作一個不錯的火箭。但 GSLV 成功率是 5 射 3 敗,不及格。

因此,這次 PSLV 發射的軌道並不複雜、火箭水平一般。對於這 100 多個載荷,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價格的低廉。而對於這枚火箭,只是把它們送到軌道撒出去而已,跟大家想象中的每個衛星分別送入不同軌道完全不同。後者入軌技術複雜很多,美歐中俄掌握的一箭兩星、一箭三星技術要比這顆火箭入軌複雜很多。

但也必須肯定,這 100 多顆衛星分別按照順序布撒出去,至少意味著印度火箭能拿到如此多訂單,最上級擁有容納各國微小衛星的對介面,且有能力做穩定的軌道釋放控制,也是非常厲害了。

然而也是時候提醒大家要關注背後的很多現象了。

2. 印度航天比大家想象中的強很多

我們常年說,發達國家對我們的了解要比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差很多,而咱們之於印度豈不是一樣的節奏?

在知乎,黑印度貌似是一種政治正確,張口閉口都是火車掛人、奇葩機車閱兵和沒救的種姓制度,但不管大家如何冷嘲熱諷,印度在成長是個大家完全無法忽視的現象,航天領域更是如此。

上一次在航天領域刺激大家神經是印度 2013 年 11 月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後來成功入軌,成為世界第三、亞洲首個探測火星的國家。成本極低(7000 萬美元),雖然大量依賴美國的深空探測網才能實現,但不能否認這次成功對印度航天的經驗積累和對發展過程的提振作用。

而這次進行的航天發射最主要是為了完成印度新一代對地觀測衛星 Cartosat-2D 的發射任務,它的重量只有 700 多千克,因此火箭有空間給其他眾多衛星搭便車。

這顆衛星是印度在計劃的 6 顆太陽同步軌道對地觀測衛星編隊中第 5 顆了,可以實現 0.6 米的對地解析度。雖然印度這個對地觀測項目比起高分系列要差一些,但真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要知道,在全世界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印度擁有區域導航系統,僅次於美俄中歐)、全星座對地觀測衛星系統、各類軌道發射火箭、深空探測能力(印度實現火星探測,尚在計劃中)的國家可沒幾個。排除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沒有獨立的導航系統),後面能跟上的只有印度了,印度又甩了金磚另外兩國好幾條街,更別提其他國家。

印度航天的軟實力同樣值得我們關注。舉個小例子,本人在歐洲規模最大的航天學院讀博,2016 年全院入學的碩士生中將近四分之一(超過 60 人)來自印度,而來自的僅僅是個位數(這裡不存在簽證限制問題)。博士里,印度博士和職員數量也是僅次於荷蘭人(本人坐標荷蘭),其他歐洲人都做不到這個地步。我做助教的課程,改的作業和後來監考滿眼看到的都是印度人。

這幾年在航天熱,印度的航天熱同樣恐怖。要知道,除了美俄兩國,其他所有國家目前都屬於追趕這二者腳步的節奏。相比依然在遭受各種技術封鎖,印度與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都非常不錯,如果有需要各種航天技術轉讓的獲取難度要比我們低很多(比如美國給他們用深空探測網)。對於目前的印度而言就主要是政府投資的問題了,如果印度政府肯像政府一樣下狠心,進步速度不會慢的。目前,印度確實對航天也開始花力氣了。

慶幸的是,我們現在航天領域保有對印度 10-15 年領先優勢妥妥的,這要感謝祖國航天人一代一代篳路藍縷的辛勤工作。

3. 商業航天的新動向

事實上,自從 2011 年美國沃爾夫法案全面禁止了商業火箭發射的國際合作(任何有美國零件的衛星都不得由發射,但幾乎所有的衛星都有美國零件),在世界航天發射市場的空間瞬間被擠干。長征的廉價優勢毫無用處,這才有了烏克蘭 / 俄羅斯第聶伯、印度火箭這類完全不入主流火箭入場分食的機會,更是讓 Space-X 后發制人的獵鷹火箭幾乎壟斷了主流發射市場。

本次火箭發射,是世界各國一大堆微小衛星的集合(美國最多),印度火箭性價比最高,自然分到了這杯羹。

104 顆衛星中,除了主載荷的 Cartosat-2D 衛星和兩顆印度技術驗證小衛星,還帶有 101 顆衛星:

美國 私人航天公司 Planet Labs 的 88 顆微小衛星

美國私人航天公司 Spire Global 的 8 顆微小衛星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的 1 顆微小衛星

以色列 / 瑞士私人航天公司 SpacePharma/ 私人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 / 中科院研製的 1 顆微小衛星

以色列 / 荷蘭 / 德國 / 比利時合作的 1 顆微小衛星

哈薩克國立大學的 1 顆微小衛星

阿聯酋一所大學的 1 顆微小衛星

這 101 顆衛星基本上都是私人航天公司或者高校做出的衛星,這足以說明世界商業航天的火爆程度了。

曾經通過國際空間站布撒過衛星的 Planet Labs 這次直接弄了大手筆,一次性 88 顆微小衛星,這已經是他們第四次大規模發射衛星了。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網路,實現對地球近乎實時(1 小時甚至更多解析度)的全球畫面監控。2015 年我們組曾經組織過一個衛星編隊的國際會議,他們老闆做演講時還展示了半小時前剛拍下來美國一個水壩的衛星圖片,而在他們的 TED 演講中也曾用過類似的方法展示演講之前衛星剛剛下載的畫面。

這些更新率極高的圖片就是通過這些微小衛星實現的。

美國另外一家私人航天公司 Spire Global 發射的 8 顆微小衛星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在這個領域已經出現多家公司競爭的態勢了。

下面我要重點介紹一個公司,叫 ISIS(Innovative Solutions In Space),非常不幸與著名恐怖組織重名了,但這個公司早在 2006 年就已成立。這是一家主要從事微小衛星零件開發和總裝的荷蘭私人航天公司,創始人就是來自我們組的幾位碩士生,公司離我們僅有幾分鐘距離。

如今他們規模有多大?

前段時間我們有次活動需要我跟這個公司的創始人保持聯繫並接待,中間聊起來此次一箭 104 星發射,他跟我是這樣說的:

「這次發射的 104 顆衛星里,我們給 101 顆提供了各類部件,美國那兩家公司的 96 顆衛星,基本相當於我們給造出來的。」

他們目前給世界超過一半的微小衛星提供零部件,自己也總裝了總數的近四分之一。今年年中,要發射的嫦娥五號,也會攜帶一個 ISIS 的儀器。

總結

世界航天發展,可不僅有美俄歐中日競爭,印度也在時刻追趕。

且商業公司的力量已經越來越大。但他們不僅僅是 Space-X、藍色起源、畢格羅宇航、軌道科學公司這些玩大衛星、大火箭、大航天器甚至是空間站的公司。

還有一大堆像 Planet labs、Spire global、ISIS、SpacePharma 這種做微小衛星的公司。

相比而言,的商業航天還剛剛起步,一切都要加油哇!

可喜的是,據我所知,這群商業航天人進步速度非常快!

客官,這篇文章有意思嗎?

好玩!下載 App 接著看 (๑•ㅂ•) ✧

再逛逛吧 ˊ_>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