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史上的《軍師聯盟》之十二:曹操對司馬懿:你的意見即使是正確的,我也不聽

最近《軍師聯盟》熱播。而陳禹安老師早就完成過一本《心理司馬》(此為《心理三國》系列之一,該系列尚有《心理劉備》,《心理孫權》)運用社會心理學,分析了司馬懿的心理蛻變過程。他是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儒家信徒,最終蛻變為心機深沉似海的亂世贏家。在權力無處不在的世界,司馬懿的心戰之路,給身處逆境的人帶來後來居上的強大力量!

上次說到:曹操晉位魏公,殺了意欲不利於己的伏皇后全家,引起眾多不滿。而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爭,也日益激烈,曹丕暫時處於不利境地。

曹操這一次的出征進展非常順利,他通過收買張魯的寵臣楊松與自己裡應外合,很快就攻下了漢中。曹操獲勝之後,自然喜笑顏開。

司馬懿知道曹操的頭號大敵就是劉備,他這一路上殫精竭慮,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妙策,於是趁著曹操興奮開懷的當兒,上前獻策。

司馬懿對曹操說:「劉備靠奸詐手段矇騙劉璋,得了西川,蜀人並未歸心。現在主公您已經得了漢中,益州震動,現在正是攻打的好時機,可以速速進兵。劉備措手不及,必定土崩瓦解!」

曹操正在興頭上,一看是司馬懿說話,心情立即為之一冷,但好在多少還有一些喜悅殘留,臉色倒也並不太難看。

曹操嘆了一口氣,說:「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又望蜀啊!」

「隴」指隴右或隴西,就是漢中。「蜀」就是益州。曹操說的這句話並非他的原創,而是引用漢光武帝劉秀說的一句話。當初,劉秀用自嘲的口吻說這句話,是為了展示自己想要一統天下的雄心。而曹操卻反其道而行之,用來駁斥司馬懿的建議。

司馬懿聽了,彷彿遭了當頭一棒,愣在了那裡。這怎麼會是曹操說的話呢?這最不該是曹操說的話啊!如果曹操不是擁有著強烈的「苦不知足,得隴望蜀」的壯志雄心,他怎麼可能在天下大亂中,克服種種困難,逐漸掃平割據各地的群雄,而擁有了整個天下的三分之二呢?

司馬懿內心如遭重創,頓時覺得自己苦心孤詣地揣摩分析曹操的心理,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而更關鍵的是,司馬懿的建議是很有道理的,以曹操的卓越眼光,應該能夠看到這一點。一旁的劉曄聽到曹操與司馬懿的對話,以為曹操出現了嚴重的判斷失誤,忍不住站出來支持司馬懿。

劉曄說:「劉備剛剛得了蜀地,人心不穩。主公得了漢中,蜀中驚恐不安,其勢自傾。以主公之英明神武,只要大兵相向,必然攻而克之。如果稍稍延誤時日,等到劉備穩定了蜀中民心,加上文有諸葛亮,武有關張趙馬黃魏等虎將,恐怕就不那麼好攻打了。不抓住這個時機,日後恐成後患。」

劉曄向來深得曹操信任,但曹操卻說:「士卒們長途跋涉,已經十分辛苦,還是要體恤一下他們,先讓他們好好休整吧。」這等於是把劉曄和司馬懿一起否定了。

其實,曹操何嘗不想立即對死對頭劉備發起攻擊,徹底將其殲滅,永絕後患呢?而且,這確實是一個攻打益州的最佳良機。蜀中百姓聽說曹操快速攻克漢中后,料定曹操必然會來攻打,人心大亂,一日數驚。劉備攻取蜀中,本來就在道德上大有虧欠,蜀中官吏百姓反對他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曹操趁亂進兵,確實有可能像司馬懿、劉曄預判的那樣,亂中取利而一舉攻克。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曹操沒有這樣做,以至於錯失良機呢?

這個根子還在於曹操對於司馬懿的第一印象上。

司馬懿因為行事不當且又因判斷失誤而坐失了開解曹操心結的機會,導致曹操對司馬懿產生了極為惡劣的第一印象。從人類的認知規律來看,一旦第一印象成型后,人們就會出現「偏見同化」。即,人們在理解或解釋後續相關信息時,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在認知上讓其與最初的信念或判斷保持一致。

有一個近乎荒謬的案例生動而鮮明地印證了這種「偏見同化」現象。

一位叫做查理·巴隆的美國喜劇演員,曾經受邀在加州醫學協會的會議上表演助興。巴隆靈機一動,與主辦方達成協議,偷偷地將自己假扮成一位虛構出來的阿爾賓·阿維格爾博士。面對由醫生和律師這些專業人士組成的觀眾,巴隆利用各種捏造出來的統計數據,講開了他的「人際交往理論」。觀眾們幾乎完全相信了巴隆是貨真價實的人類基因學博士。當觀眾們發現巴隆的理論中有很多古怪之處時,往往就解釋為自己對這方面知之甚少的緣故。一直到演講結束,都沒有人質疑巴隆所宣揚的謬誤百出的「人際交往理論」。最後,巴隆才笑著自己揭穿了這個純屬搞笑的把戲。

但是,巴隆的把戲卻揭示了人類的一個可怕的秘密。當人們的第一印象將巴隆定位為人類基因學博士后,他們就幾乎失去了理性判斷的能力,而任由巴隆信口雌黃,卻對他深信不疑。

在曹操的第一印象中,將司馬懿視為與自己相對立的、不懷好意的個體,在「偏見同化」的驅動下,曹操自然就不假思索地將司馬懿的建議視為「不懷好意、於己不利」的了。從而,衝口而出的必然是否定與拒絕。

如果是劉曄率先向曹操提出這個建議,曹操一定會加以慎重考慮,絕不會以一句「人心不足,得隴望蜀」直接予以否定。但劉曄跟著司馬懿後面幫腔,等於是幫了司馬懿的倒忙,曹操反而更加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看法了。司馬懿苦思冥想的智慧結晶,反而是助推曹操下定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決心,同時也間接幫了劉備一個大忙。

曹操在堅定拒絕之後,實際上馬上就後悔了,這也造成了他內心的認知失調。為了讓自己的心態歸於均衡,曹操很快就給自己找到了理由。

當初,袁紹敗亡后,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到了遼東。謀士郭嘉建議說不要緊逼,否則佔據遼東的公孫氏擔心會被吞併,就會與二袁聯合,共度難關。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按兵不前。結果,公孫氏主動設計殺了二袁,並將他們的首級送給了曹操,以求自保。

後來,曹操遠征江南,對孫權恐嚇過度,結果導致了孫權與劉備聯合,最終造成了曹操的赤壁慘敗。之前,郭嘉已經去世了。曹操痛定思痛,長嘆說:「要是郭奉孝還活著,我哪裡會遭受如此慘敗啊!」

這正反兩個案例,正好可以供曹操自我解脫之用。但事實上,此刻的情形與前兩次大不一樣。

二袁與公孫氏、劉備與孫權都十分明確地將曹操視為對手,故而佔據極大優勢的曹操一緊逼進攻,就會抱團求生。而劉備以背反仁義的做法佔領蜀中后,原來忠心於劉璋的人,在無奈中屈從於劉備。如果曹操以討伐不義的名義出兵西川,對劉備有意見的益州勢力反而會趁著曹操來攻之際發動叛亂。

總之,曹操還是因為自己的偏見而錯失良機了。這也給了劉備和諸葛亮充足的時間,用強力手段扭轉了劉璋法紀渙散的做法,讓益州成為堅強的堡壘。而曹操的損失還遠不止於未能「得隴望蜀」,後來,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后,反而「得蜀望隴」,將漢中從曹操手中活生生地搶了過去。這真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司馬懿在挨了當頭一棒后,內心非常苦澀。他這才明白曹操對自己的成見竟是如此地頑固。儘管他生性堅忍,但還是有些心灰意冷了。既然曹操如此不待見自己,他不得不顧慮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司馬懿默默收拾心情,告誡自己以後還是少言寡語為妙。

此時,劉備因為擔心曹操的進攻,迫不得已將已經吃在嘴裡的荊州地盤,吐出了三郡給東吳,有效緩和了與孫權的關係。孫劉再度結盟后,孫權親率大軍對曹操的地盤合肥發動了進攻。

曹操不敢在漢中久留,派心腹愛將夏侯淵鎮守漢中,自引大軍趕往合肥支援。曹孫再次交手,互有勝負。雙方相拒月余,於是各自退兵。

曹操回到許都后,侍中王粲上詩頌德,眾臣紛紛諫議曹操進爵為王。唯獨忠心漢室的尚書崔琰大力反對。此前,曹操最得力的謀士荀彧因為諫阻曹操進位為魏公而遭到冷遇,後來又被迫自殺。眾人均以荀彧為前車之鑒而勸崔琰看清形勢,放棄對漢室的愚忠。但崔琰決不妥協。曹操大怒,下令將崔琰杖殺。

漢獻帝在群臣催逼之下,不得不下詔讓曹操進位為魏王。從此,曹操冕十二旒,乘金銀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儀鑾,出警入蹕,和漢獻帝完全沒有兩樣了。

崔琰的死對於曹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因為,崔琰曾經是曹丕的堅定支持者。隨著曹操進位為魏王,曹丕曹植兄弟間早就暗流涌動的奪嫡之爭變得更加激烈複雜了。

在遭到曹操新的冷遇后,司馬懿有著強烈的衝動要幫助曹丕贏得太子之位,但他思前想後,還是強自壓抑住了自己的心性,恪守自己當初定下的原則,冷眼旁觀,默不作聲。

心理感悟:權力往往會麻痹良知的神經。

心理脫敏現象 那些足以引發個體劇烈心理反應的外部刺激在頻頻出現后,會導致個體逐漸失去敏感性而見慣不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