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是虛構的,司馬遷錯了!

周幽王為求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一直作為古代版「狼來了」的故事而為人所熟知。這段故事來源於《史記·周本紀》: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千百年來,這段故事都被認定為真實的歷史,以至於寫進歷史教科書。然而近幾年「清華簡」的整理和研究成果顯示,這一故事是虛構出來的,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清華簡」的《系年》對此事是這樣記載的:

「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立二十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

翻譯過來就是:周幽王與褒姒生的兒子伯盤驅逐公子宜臼(未來的周平王),宜臼逃到外公的申國(西申)。幽王組織軍隊,在申國圍困了宜臼,申國人與繒國人投靠西戎,聯合起來攻打幽王,結果幽王和伯盤被滅殺。邦君們立了幽王的弟弟余臣為王,後來余臣又被晉文侯殺死。

不得不說,這段記載與《史記》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幽王廢長立幼,引發了宜臼和外公的一場宮廷政變,不同之處就在於到底是申侯聯合犬戎主動進攻幽王,還是幽王追殺公子宜臼最後咎由自取。《史記》認為是申侯主動所為,而「清華簡」《系年》認為是幽王挑釁並輔以「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不過另一個資料《竹書紀年》則支持了「清華簡」的看法:

三年,王嬖褒姒。

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

八年,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於太室。秋九月,桃杏實。王師伐申。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於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於攜。

此段較為通俗,就不翻譯了。

三個階段非常清晰:「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十年春,王及諸侯盟於太室。秋九月,桃杏實。王師伐申」;「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

「清華簡」和《竹書紀年》都是出土文獻,都早於司馬遷所在的時代,所以大體不虛。兩個史料都沒記載「烽火戲諸侯」的事件。而根據專家考證,「烽火」的使用,應該是在漢代,而漢人根據自己所處時代的情況杜撰了「烽火戲諸侯」的事件,後來被司馬遷筆錄下來,便有了流傳千年的極富傳奇性的故事。

更為有趣的是,《呂氏春秋》在對「幽王逗褒姒」進行表述的時候,用的不是「烽火」,而是「大鼓」,權當一樂:

「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當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為天下笑。」——《呂氏春秋·慎行論·疑似》

翻譯過來就是:

周朝的都城建立在豐、鎬,跟戎人相隔得十分近,於是就與各路諸侯作了一個約定,在大路上建築起大土台,放置一面大鼓在上面,無論遠近的地方都可以互相聽見鼓聲。即使戎寇到來,只要擊鼓把鼓聲傳開就可以互相告知,諸侯的兵馬就都會前來解救周天子的危難。有一天,戎寇真的來了,周幽王就擊起鼓,各路諸侯的兵馬都大量地趕來,褒姒就非常開心地笑了起來,她很喜歡這種做法。周幽王想要看到褒姒的笑顏,因此屢次擊鼓,諸侯們的軍隊多次到來解救,但是都沒有看到有戎寇。到了後來,戎寇真的來臨,周幽王擊鼓求救,但是諸侯的兵馬都不來了。周幽王的屍首被發現在驪山下,這件事成為了天下的笑柄。

《史記·周本紀》關於周幽王滅國、周平王東遷的原文: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宮湦立。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

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年,幽王嬖愛襃姒。

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

後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后,並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

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譟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奔於襃。襃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襃,是為襃姒。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后及太子,以襃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看來,「烽火戲諸侯」歷史上並不存在!司馬遷有可能也是錯的。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