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二維碼大戰NFC:意料之外的一場支付技術戰爭

文章回顧了二維碼與NFC兩大技術間的一場場角逐,而如今兩者在移動支付領域展開競技。來看看二者的表演吧。

90 年代末到 2000 年初,二維碼和 NFC 技術相繼誕生。此後的數年裡兩項技術穩步發展,並沒有產生什麼糾葛。直到 2011 年左右,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二維碼和 NFC 作為新興的支付手段開始在移動支付領域短兵相接。

對於兩項技術來說,NFC 的技術複雜度更高,體驗更具「科技感」。但在移動支付的浪潮中,成本相對低廉的二維碼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迅速搶佔 NFC 支付的市場,很有可能發展為移動支付的絕對的主力。線下的補貼大戰方興未艾,進入到 2017 年二維碼又把戰火引向了公共交通出行領域。

自今年 8 月 20 日起,北京捷運開始試點推廣二維碼乘車。目前機場線已經支持「線上購票,線下取票」服務,即乘客可以像買電影票一樣,提前在 app 端購買然後取票進站乘車。

而根據官方介紹,從 9 月 20 日起,乘客在部分站點可以直接刷二維碼進站乘車,進一步省掉取票的環節。預計到 2018 年一季度,北京捷運全網所有線路和車站都能實現手機刷二維碼進出站。

(配備二維碼掃描功能的閘機,圖片來自微博@北京捷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8 月 14 日,北京捷運、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官微先後發布了「北京捷運全線支持刷手機乘車」的消息,搭載 NFC 模塊的手機(需要支持一卡通服務或使用 NFC-SIM 卡)可以實現和公交卡相同的功能。經過多年的發展,手機一卡通功能終於正式「轉正」。

(刷手機乘車,圖片來自微博@北京捷運)

實際上,在這則消息公布之前,不論是手機廠商力推的各類 Pay 應用、還是運營商主導的 NFC-SIM 卡,早已實現了「刷手機乘車」的功能,而且就是在現有的閘機上實現的。因此這次官方發聲更多是出於推廣手機一卡通的戰略目的,極客公園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解讀。

一邊試點二維碼乘車,一邊又推廣手機一卡通,北京捷運為二維碼和 NFC 技術提供了一個拼殺的戰場。實際上,二維碼和 NFC 在移動支付上的較量還在繼續,公共交通領域的短兵相接已經無法避免。北京捷運只是這場戰爭的一個局部縮影,在這背後,其實也是兩項技術在移動支付領域一次次此消彼長的對抗。

2016 年 2 月 18 日,Apple Pay 正式登陸。那一天,不少 iPhone 用戶來到星巴克或麥當勞,想要去嘗鮮體驗「刷手機購物」。

以此為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 NFC 支付。其他手機廠商也緊隨其後,紛紛推出自己的 Pay 應用,開始涉足支付與清算領域。雖然此前銀聯推行相同支付通道的「閃付」已經多年,但 Apple Pay 引領的風潮迅速成為一股正面力量,讓 NFC 技術終於可以和二維碼在移動支付領域同台競技。

(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在支付技術上,NFC 無疑是先進的,「碰一下」即完成付款的體驗自然、高效,和智能手機可以進行完美的融合。一時間 NFC 支付幾乎成為中高端智能手機的標配功能,大眾關注度也提高了不少。

不過在手機廠商高歌猛進的背後,影響 NFC 支付普及的問題卻一點也沒有減少。首先,NFC 支付依賴於手機硬體實現(NFC 射頻天線、SE 安全模塊等),也需要商戶端設備的支持,這些都為它帶來了較高的部署成本。

另外,雖然目前有數據顯示全國已具備 NFC 支付能力的 POS 受理終端佔比近七成,但由於大量缺少 POS 終端、缺少培訓的中小型商家的存在,讓消費者在使用 NFC 支付時屢屢碰壁,導致使用率下降。

反觀二維碼,它幾乎可以運行在所有手機上,商戶端接入的硬體成本和隱形成本要更低。比 NFC 支付更低的准入、使用門檻,再加上紅包補貼的刺激,二維碼支付很快完成了市場的教育和滲透工作。

(圖片來自視覺

當越來越多的街邊小商販貼上 A4 紙列印的二維碼收款信息時,也意味著在市場佔有率上二維碼正拉開和 NFC 支付的距離。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 2017 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支付寶、微信支付聯手拿下移動支付市場超九成的交易份額。

(圖片來自易觀)

在第一輪線下購物的支付較量中,NFC 雖然佔領了技術的高點,藉助蘋果這樣的「強力隊友」進行推廣,但二維碼憑藉更低的部署成本迅速建立起優勢,橫跨不同的硬體和平台快速滲入到了不同的應用場景中。

線下商超購物不是移動支付的全部,進入到這輪公交支付的較量中,雙方可供調配的資源又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戰事又陷入了膠著狀態。

第二回合較量,二維碼正在滲透到 NFC 的優勢領域

和線下購物場景遇到的種種阻力不同,公交領域可以說是 NFC 支付真正的主場。

手機一卡通本質上是利用手機對實體公交卡進行模擬,只要完成了後台接入工作,接收端(閘機、刷卡機)幾乎不需要任何改造。在保證原有使用習慣的同時(可以不解鎖直接刷手機),手機一卡通還帶來了諸多便利。

例如空中充值功能非常方便,虛擬卡片則解決了不記名卡片丟失的問題,而一部手機還可以承載多個城市的公交卡,對於差旅人士來說也頗具吸引力。目前手機廠商(各類基於 eSE 安全模塊的 Pay 應用)和運營商(移動和聯通推出的 NFC-SIM 卡)已經提供了較為完備方案可供選擇,在支付上也提供了一些優惠措施(例如減免開卡費)。

(小米 Mi Pay 的公交功能)

根據北京捷運官方公布的數據,在試點的一個月時間內,手機一卡通的新增開卡量就到了 20 萬張,日均交易筆數為 20 萬筆,環比增長了 200%。與此同時,目前手機一卡通每日交易量僅佔北京捷運總日交易量的 2% 左右,說明還有非常可觀的成長空間。

對於二維碼來說,公交出行並不是一個唾手可得的市場,此前二維碼在該領域沒有任何技術積累和布局。但二維碼依然展開了主動進攻——憑藉過去幾年在消費習慣上產生的巨大勢能,憑藉現有已打通的支付體系,二維碼正在向 NFC 的優勢領域滲透。

在二維碼乘車方面,支付寶和微信兩家依然是積極的推動者。

支付寶目前已經支持武漢、杭州和青島三地的公交卡(部分線路),而「支付寶乘車碼」的適用城市包括濟南、湖州和紹興等 11 個城市;微信小程序「騰訊乘車碼」已經支持廣州、駐馬店和青島 3 個城市,小程序「深圳市民通」也提供了二維碼乘車的功能。

(支付寶的二維碼乘車功能)

北京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支付寶和微信的二維碼乘車沒有進入,但是北京捷運官方和易通行 App 進行合作,具體的發展情況上文已經進行過簡單的介紹。

二維碼乘車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和用戶常用的支付賬戶掛靠,省去了公交卡單獨開卡、儲值(圈存)的步驟,「先乘車,后扣款」邏輯符合現有的使用習慣,能夠避免公交卡不記名所帶來的一些問題。

但二維碼乘車最大問題在於效率低下。雖然現在一些系統提供了快捷方式可以快速打開支付頁面(例如 iOS 的 3D Touch,一些 Android 手機的指紋識別),但是普遍來說二維碼的呼出步驟是較為繁瑣的,顯然無法和「靜默工作」的 NFC 相媲美。

另外,二維碼乘車需要對現有的閘機、刷卡機進行改造,而影響其識別成功率的因素也很多,例如掃碼的距離、角度,光線的明暗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高峰期很容易造成閘機口的擁堵。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目前二維碼乘車的試點大多是在人流量較低、改造更加容易的公車上進行的。

(圖片來自微博@支付寶)

上一輪較量中,NFC 技術的普及嚴重受限於整體的部署成本,而在公交出行的領域,二維碼即將面臨同樣的問題。在使用習慣上,NFC 符合傳統公交卡的使用習慣,二維碼符合大眾的「無現金」消費習慣,但前者在效率上更具優勢。在使用成本上,NFC 依然繞不開手機的硬體成本,而二維碼可以繼續保持「零成本」的優勢。

未來二維碼乘車的演進方向將是:捷運方面從「二維碼取票」切入,先解決買票時排隊、找零這些痛點,再向二維碼進出站過渡。公交方面優先選擇人流量較低的線路進行改造,保留刷卡機的同時增加掃碼的功能,逐步培養用戶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背後還有一個助推劑和一個隱患。助推劑是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力推的「無現金日」、「無現金周」甚至「無現金城市」等營銷活動,對於二維碼乘車的普及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隱患是二維碼乘車無法繞開現有的公交集團,全國各地標準規範又不盡相同,因此在清算方式上會面臨一些阻力。

兩個「半路出家」技術的貼身肉搏

雖然當下二維碼和 NFC 在移動支付上貼身肉搏,但有意思的是,兩者在支付領域實屬「半路出家」,起初不會有想到這兩項技術會相交於支付領域。

二維碼的出現是因為一維碼的信息密度已經不能滿足商用需求,所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存儲信息就帶來了「二維」的概念。NFC 技術則脫胎於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在讀寫卡之外增加了更加豐富的交互功能。

從本質上來說,二維碼和 NFC 技術的誕生都是因為信息傳遞的升維需求。電子現金交易本身也是一種信息的傳遞,一種用於連接用戶和服務的介質,因此二者在技術演進中逐漸成為了新的支付手段。

NFC:2009 年,移動在國內 10 省範圍內進行移動支付業務試點。2011 年,央行在全國範圍內啟動 IC 卡晶元的遷移工作。2012 年,銀聯主導的 13.56MHz 方案列入國家標準,統一標準后的 NFC 支付開始進入主流視野。過去的 7、8 年中,運營上和銀聯一直是 NFC 支付背後積極的推手,但整個市場被引爆還是由於各類手機 Pay 服務的出現。

二維碼:2011 年,支付寶手機 app 推出二維碼支付業務。2013 年,微信 5.0 版本也加入了二維碼支付功能。隨著打車類 app 的普及,也帶動了二維碼支付的早期成長。2016 年 8月,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這也是央行在 2014 年叫停二維碼支付以後首次官方承認了二維碼支付地位。

可以看到,NFC 和二維碼在支付領域的較量始於 2011 年前後,這正好也是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大步走進大眾市場的時間。隨著手機開始產生更多的消費行為,廣眾所形成的向心力開始將兩種技術牽引到了同一個賽道上。

關於二維碼支付和 NFC 支付孰優孰略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除了技術上的差異,兩種移動支付方式的背後也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和央行、銀聯之間的博弈,同時摻雜著手機廠商和支付機構的利益糾葛,因此短時間內結束這個戰場的焦灼狀態是不可能的。可見的未來,二維碼和 NFC 在移動支付領域會繼續併線發展,不斷碰撞出火花然後回到自己的軌道上,最終在市場上將形成互補的關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