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MIT的新技術可應用於癌症的早診斷、早預防

生物通報道:在世界的許多地區,如南非、東南亞,並非如美國、歐洲等地區有嚴格的食物供應監管,因此這些地區有高達80%的肝癌是由黃曲酶毒素導致。黃曲霉這種真菌經常長在玉米、花生和其他農作物中,這些地區的主要食物較容易容易滋生黃曲霉。

MIT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方法,可以通過肝細胞DNA測序來確定這些細胞是否暴露於黃曲霉毒素中,以此來預測罹患肝癌的風險。這是一種靈敏的檢測方式,也許能夠將肝癌診斷提前若干年。

MIT 生物工程和化學學院教授John Essigmann說,這是一個預防手段,通過減少致癌物質的接觸,減少癌症發生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其他致癌物質。

該文章(3月27日PNAS)的第一作者是MIT的博士后Supawadee Chawanthayatham。其他作者包括技術助理Charles Valentine,科學家Bogdan Fedeles 和 Robert Croy,生物中心主任Stuart Levine,博士后Stephen Slocum,生物工程學院榮譽退休教授Gerald Wogan。以及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Edward Fox and和Lawrence Loeb。

尋找罕見突變

Essigmann實驗室此前報道過,經常暴露於黃曲霉毒素會導致DNA鳥嘌呤改變為胸腺嘧啶(G→C),從而導致肝癌。因此,這項最新研究的焦點是:是否能夠在癌症發展之前識別出黃曲霉毒素產生的突變。

首先,研究人員將出生后4天的小鼠暴露於單一劑量的黃曲霉毒素中。所有小鼠最終發展為肝癌。

隨後,研究人員在腫瘤發生前10周,從這些腫瘤肝細胞中分離DNA。為了監測DNA在10周內的突變,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強大的基因組測序技術,能夠識別1000萬到1億個DNA鹼基對中的突變。

與大多數DNA測序技術的DNA鏈分別測序不同,這篇文章中報道的技術(由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將DNA兩條互補鏈的數據結合了起來。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因DNA單鏈反覆擴增提高丰度帶來的錯配 (PCR錯誤率為500bp左右)。新技術的彼此互補的兩條DNA鏈都被打上了標記,如此一來在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它們的序列信息就會被組合比較,研究人員就能區分真正的突變與複製錯誤。這項技術比常規DNA測序精確了1000到10000倍。從而,研究人員能夠更加確信樣本中的是罕見突變而非簡單的測序誤差。

最終,數據顯示了一種可以曝光黃曲霉毒素的「指紋」突變模式——約25%的突變發生在CGC序列,也就是說黃曲霉毒素更喜歡將左右都是C的鹼基G突變為C(G→C)。

對小鼠來說,提前10周發現這個明顯的突變,已經是我們所知道的較為早發的信號之一。

研究人員將小鼠的突變譜與世界各地的300多名患者的肝癌基因序列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老鼠突變基因指紋圖譜與其中主要來自撒哈拉以南和亞洲的13名患者的基因指紋非常吻合。據資料顯示,它們的飲食中曾接觸過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檢測的應用

MIT的研究團隊現在希望設計一個更簡單的測試手段——比如血液測試。得知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可能會受益於定期檢查肝臟,以確定是否腫瘤已經開始形成,然後就可以通過手術將腫瘤切除。

這個測試也可以用於抗癌藥物研究,如奧替普拉(oltipraz),或者用於預防黃曲霉毒素誘發的DNA突變。

在,科學家們正在測試喝茶(花椰菜芽茶)是否能夠防止這種類型的肝癌。花椰菜中含有一種化合物,能夠阻止導致黃曲霉毒素誘發的突變。

MIT的這個研究小組,還在研究炎症反應對黃曲霉毒素癌的影響,除此之外,它們還致力於其他肝臟致癌物質,如著名的飲用水污染物二甲基硝胺的基因突變譜。Croy說,努力的目標是,找到每一個癌基因的環境改變劑所導致的獨特突變特徵,相信這些研究數據將會為腫瘤的預防和治療做出貢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