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牛津大學:夢幻尖塔之城

為什麼說牛津大學是夢幻尖塔之城?兩層意思,一是牛津城處處是優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從建築形態角度上說是名副其實的「尖塔之城」,二是牛津大學作為世界頂級的大學,是培養頂尖人才的「金字塔」。
為什麼說牛津大學是天才與首相的搖籃?歷史上從牛津大學走出了11位國王、4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53位總統和首相,今天在校的20000名學子中,未來還會有新的領導人產生。
解釋了關於題目的兩個含義之後,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英國人心目中的「—張牛津文憑在手,足以笑傲天下」的牛津大學吧。

從科茨沃爾德的水上伯頓小鎮到牛津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路面基本都是兩車寬的鄉村公路,藍天白雲之下,綠色的山坡綿延起伏,散落的鄉村小屋點綴其中,我們一邊欣賞窗外鄉村的如畫風景,一邊和司導小夥子聊天,說到我們下一個目的地牛津大學,小夥子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如果說前兩天我們參觀的劍橋是「大學包著城市」的話,牛津就是「城市包著大學」,這說明什麼?說明牛津之大啊!除了面積大,牛津大學的建校時間也比劍橋大學早了100年。

在北京,我們知道有兩所最頂級的大學,文科的北大和理工科的清華,兩所學校只隔著一條街的距離,一直相互較勁兒,雄霸高校前兩名的位置。無獨有偶,在英國,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同樣是英國最著名的大學,兩所學校也是相距不遠,而且據說較勁兒的程度更傳奇更厲害。傳說很早以前,在牛津上學的學生,被當地村民誤傷,沒有得到及時周到的治療,使得學生和當地村民發生矛盾,加上一些其他事情,這種矛盾越來越激化,後來就有一大批學生跑到了劍橋,這些到了劍橋的牛津學生後來也和牛津的學生之間產生分歧和矛盾,從此牛津和劍橋就成了一對冤家。

在遊覽牛津大學之前,先讓我們看看牛津大學的一串數據:
1、牛津大學現有39個學院,學生總數20000人,教職員共有5000多人
2、從牛津大學走出了7個國家的11位國王,6位英國國王,包括25位英國首相。
3、牛津大學出了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4、牛津大學培養了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
5、從牛津大學走出了12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
數字會說話,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再一次告訴我們,牛津大學是眾多莘莘學子的心中聖地,是舉世聞名的夢幻尖塔之城,是天才與首相的搖籃。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傳說是古代牛津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十二世紀末的時候,牛津鎮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教育中心,很多從歐洲大陸和其他地方前來求學的學者就定居在此,而且早在1096年開始,就已有人在牛津講學了。目前牛津大學是由39所學院及由教會設立的7所永久私人學院合組而成。最古老的學院據說是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建於1264年,最年輕的學院叫沃爾夫森學院(Wolfson College),建於1966年,兩個學院相差了700多年。

在牛津遊覽查找地圖的時候,你會發現也許找不到大學校園的固定地界,倒是散見各區不同學院,在牛津,若要問人:「牛津大學在哪裡?」,想必不會有人能答得出來,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牛津是城市包著大學」的緣故吧。在牛津,除了沒有明顯的校園固定地界以外,你還會發現很多學院的名稱聽起來很奇怪,其實這也是牛津的另一大特點。比如,基督教堂學院 (Christ Church),是因為牛津城最古老的大教堂就在學院之內;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是為了紀念百年戰爭戰死者的英靈;奧列爾學院(Oriel College)則因為剛剛建立的時候,學院買了一所名叫「奧列爾」(意為黃鶯)的房子。

牛津大學的學院也不按專業劃分,但在發展過程中,各個學院漸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基督教堂學院以濃厚的貴族氣氛著稱;默頓學院出了不少詩人;聖埃德穆學院特別喜歡招收運動員;奧列爾學院側重培養牧師;摩德林學院有許多賽艇高手,這些學院彼此平等,學生可以在任何一所學院學習,直到畢業。

在牛津,學院和學校的關係就像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那樣採用聯邦制形式,每一所學院都由Head of House和幾個Fellows管理,他們都是各種學術領域的專家。就學院本身而言,都各自擁有相當自主的管理權力。這種自主權表現在,每個學院可以訂定自己的院規,獨立籌募所需的財務來源,並招收自己所選擇的學生。不過任何人想要進入牛津大學就讀,都必須同時獲得大學系所及學院入學的同意,方視為正式被許可入學的規定,這也成為英國牛津、劍橋兩校的特殊之處。

在學院服務學生方面,除了要安排照料好學生食宿外,還要安排各類體育、團體社交活動,負責指派導師指導照顧學生。而大學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外代表各學院,統一安排全校課堂講授及討論會,以及統一頒發畢業文憑等工作,因此就實質情況來看,學生和所屬學院的關係,遠超過了大學。

牛津城的街道有清晰區別的道路識別,小型機動車、公車和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這是牛津很有辨識度也很特殊的建築,它是牛津大學總圖書館,也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1602年正式建立於倫敦西北的牛津,但其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典式圓頂的雷德克利夫建築是圖書館的原始建築,早期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之用,現在改為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圖書館周邊是雷德克利夫廣場(Radicliffe Square),是牛津大學舉行慶典及各項文藝活動的中心,也是整個牛津古城的中心。

牛津大學圖書館的館藏數量僅次於大英圖書館,藏書約650萬冊,數量龐大,珍藏無數,是世界上收藏書籍和手稿最多的圖書館之一。圖書館能夠提供多種服務,當然有的服務只限牛津大學的成員才能享受,如牛頓目錄(The.NewtonCatalogue)、電子期刊、在線資料庫等類型的服務等。

午餐我們選擇了一家在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旁邊的古堡式餐廳,據說這裡是牛津最古老的餐廳,第一次在這樣老的地方,吃份飯,有點和我們大學食堂的感覺。

份飯盛在一個多格的盤子里,有米飯、蔬菜和肉食,肉食里包括牛肉、豬肉、魚和雞肉,我點了一份雞肉,還要了一份英式下午茶,說實話,在這個牛津古老的餐廳里就是品嘗一種環境,飯菜質量真的很一般,下午茶就是袋泡茶,完全沒有在倫敦喝的味道。

在老餐廳排隊等餐過程中,我拍攝幾張這個餐廳的部分主食和菜品,是不是很簡單?

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是牛津最大的本堂,位於牛津中心高街北側,北側是拉德克里夫廣場,周圍被牛津大學的建築環繞。該堂的尖頂被一些教會歷史學家稱為英格蘭最美麗的尖頂之一,其13世紀的鐘樓現在向公眾收費開放,遊人可以登塔欣賞牛津中心區景色。

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1525年由紅衣主教沃爾西創建,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學院最引以為傲的是在近200年的時間內培養了16位英國首相,說牛津大學是首相的搖籃,指的就是基督教會學院。基督教會學院的參觀重點包括古色古香的迴廊和大教堂,迴廊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5世紀。在熱播的電影大片《哈利·波特》中,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的大餐廳選址的靈感來自於這裡,牛津大學的學子們每天都可以在這個被波特迷視為聖地的地方用餐,教授們也仍保留著與學生共同進餐的傳統,真的讓人羨慕。

牛津大學區幾乎佔了牛津城的一半,大學與整座城市融為一體,街道就從學院中穿過,各大學不僅沒有校門和圍牆,有的連正式銘牌也沒有。

英國有句諺語:穿過牛津城,宛如進入歷史,因為這所最古老的大學城擁有中世紀時期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建築,一座座活化石一樣的建築再現了英國曾經的輝煌。

牛津基督學院除了是首相的搖籃,還是天才的盛產地,從這裡曾經走出很多名人,英國哲學家洛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愛麗思漫遊仙境》的作者卡洛爾,以及英國多位首相和眾多議員都曾經在這個學院學習生活,當年的他們和現在的學生一樣,在談笑風生中計劃著自己如何可以早日成為那些著名校友中的一員。

牛津街頭上的紀念碑,紀念在宗教衝突中殉難的人們。

牛津最不缺的就是博物館,而且大部分博物館都跟大學有或多或少的聯繫。讓人欣慰的是英國很多博物館包括我們去過的大英博物館等國家級博物館,都是常年免費供遊人參觀,當然我們今天造訪的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和牛津大學博物館也不例外。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在牛津只參觀了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和牛津大學博物館兩所博物館,阿什莫林博物館的全稱為"阿什莫林博物館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The Ashmolean Museum of Art & Archaeology,它位於牛津市中心的博蒙特街上 ,是牛津大學五個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阿什莫林博物館是英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之一,同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一座大學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現設古器物部、西方藝術部、東方藝術部、赫伯登錢幣室等四個部門,展出歐洲、古埃及、古希臘、美索不達米亞等地的出土文物。還有包括、印度、日本以及伊斯蘭國家在內的各國繪畫、陶器、雕刻、工藝品等。該博物館的版畫與素描室,收藏有三萬多件歐洲版畫與素描,包括大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丟勒,倫勃朗等古典大師的素描,手稿與版畫,值得花點時間好好轉轉。

這裡是牛津大學博物館,一座壯觀的維多利亞哥特式建築,光是建築物本身就值得一游。進入博物館,由細長的鑄鐵柱子和裝飾華麗的柱頭構成的一個瑰麗而奇異的空間,一直通向高聳的玻璃屋頂。這座博物館專門展覽自然科學展品,從異國的昆蟲和化石到高大的暴龍骨架,展品超過了500萬件。要了解牛津大學和牛津這所城市的歷史,這座博物館不可錯過。

這棟位於牛津寬街上的建築,是著名的謝爾登尼安劇院(Sheldonian Theatre),由著名設計師克里斯多佛·雷恩設計,這是雷恩設計的第一棟建築,建於1664年到1668年。謝爾登尼安劇院是牛津大學傳統授予學位典禮的舉行場地,每年夏天,學期結束時,身披黑袍,頭戴方帽的學子們,將列隊經過大街,進入劇院,在此獲得被授予學位的榮譽。

這裡是「牛津城堡」Oxford Castle Unlocked,或許很多人對牛津的認識是因為它著名的學術聖地牛津大學,而牛津城堡的因此被忽略。其實遊覽牛津大學,還是要抽點時間參觀一下這個古老的牛津城堡,對於全面了解牛津歷史還是很有幫助的。牛津稱堡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長達1000年的牛津城堡以及監獄歷史,據說這裡還是牛津第一個正式的教學場所。城堡就在大學城西邊往牛津火車站的方向,外型明顯的碉堡,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城堡是十一世紀羅馬時代的建築,有城牆、塔樓和護城河等完整結構,是一個戰略要塞,後來英國人把羅馬人趕跑之後,就把這個軍事城堡拿來做監獄了。現在牛津郡政府把這城堡列為一級古迹,整修後轉型成觀光點 ,收費開放讓觀光客參觀古堡內部。

聖喬治塔樓St.George's Tower是牛津城堡的標誌建築,兩旁有堅固的中古時期風格的古城牆。

牛津真的是一個「城市包著大學」的地方,面積太大了,我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走馬觀花也只能是冰山一角,儘管如此,我們親身走進了這個傳說中的世界頂級大學,了解了一些被譽為「尖塔之城,天才與領袖的搖籃」的牛津大學的歷史,還是心滿意足,牛津最具標誌性的廣場,鵝卵石鋪就的彎曲小路,斑駁的鐵柵欄,年代久遠的古建築......,都給我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印象。

時光流逝,歲月無痕,牛津老街上的時鐘,卻永不停歇,兢兢業業,精準計時,留下的是歲月的痕迹,也把一個個嶄新鮮活的未來變為現實。漫步牛津街頭,其實就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時光和歲月打磨的歷史在眼前不斷的浮現進化,神奇美妙,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