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常青藤計劃2017·行走]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行走項目

「常青藤計劃2017·天津青年藝術周」

全新推出的藝術項目

分三組創作團隊

去追回那些

被我們遺忘的文化記憶

常青藤計劃2017·行走項目通過邀請三組藝術家創作團隊參與其中,並由每組領隊組織團隊成員圍繞策劃方案及主題,在京津冀地區製造在地發生的藝術作品

或藝術事件。在青年藝術展覽側重於創作成果和展呈設計的背景下,該項目意在回歸作品創作的生髮過程,並藉由集體「行走」這種人類族群最簡單便捷且充滿力量感和行動力的健康方式來喚醒青年藝術家對所處生態、地域文化的空間感知和創意能動思維,通過三組團隊在行走途中完全自主的創作實踐,凸顯藝術家及創作與地域、環境、城市間產生的時效回應,倡導藝術與當地、普通公眾、社會生態的在地性對話,從而為區域協調發展和都市公共生活的建構提供藝術維度的社會學思考。

1

解放的工具

——探討傳統文化媒介的傳承及當代應用

當代與傳統,青年與歷史,解放的工具……在行走途中洞照古今,悉聽文化,指掌脈絡。用一種儀式化的行走接棒傳統交棒當代,用一種社會性的鏈接感受當地、挖掘文化。旨在挖掘傳統藝術媒介在當代的使用可能——以課程的方式考察河北蔚縣剪紙(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團隊成員每人完成一份調查報告,使用蔚縣剪紙的相關工藝完成一件或多件藝術作品。2

團隊負責人郝青松

————

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兼任北京師範大學基督教文藝研究中心研究員。

致力於藝術社會學、廢墟藝術、當代基督教藝術等研究方向,關注當代藝術的政治哲學與神性價值。曾任多個大型基督教藝術展策展人、「常青藤計劃」藝術推介人、「三為藝術」學術顧問,並為「第二屆圈子藝術青年獎」、「窒息!不止於霾」等藝術活動提供學術支持。

團隊成員:李泊岩、王帥、高岩、天津美院攝影系師生、天津當地攝影家

尋找一個世紀以來的城市變遷遺迹,從2017回看天津的每一個年份所留下的痕迹。有的時間頑強存活下來了,有的時間死去又復活,有的時間又被重新修復,有的時間完全是空白,有的時間覆蓋了大半個城市。時間和空間交疊在一起,變化與不變纏繞在一起,呈現更多的是歷史教訓。團隊成員以年代為索引,尋找相應年代坐標的現有建築,考察統計,形成疏密有致的歷史圖像樹,與社會歷史敘事相比較,以圖片、影像、訪談、繪畫、現場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作品呈現。

3

————

藝術家,設計師,藝術研究院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博士

作為當代的青年藝術家及設計師致力於以國際化的視野來深入探索社會與生活的當代美學, 專註數字媒體藝術與設計的創作和研究,以及跨媒體藝術設計實踐等。

團隊成員:鄭達+林欣,王薇,張新軍,Florian Schmeiser(奧地利),姜大方+楊揚

揮之不去的鄉土記憶與城市化進程中的變革交織在那些從村鎮走出來的藝術家們身上,而這種記憶始終處於一種漂泊遊離於不同文化的狀態。憑藉既有的地域記憶,置身於所構造的新的記憶中,對鮮活的城市文化的當代現象做出回應,團隊成員通過架上繪畫、攝影、裝置、影像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對城市文化、群體心理、個人存在提出各自的思考。「常青藤計劃」自2014年創立至今,作為致力於青年藝術家成長和發展的非盈利長期性青年藝術項目,以舉辦高品質青年藝術家群展為核心載體,並以資源共享、跨界合作的形式逐年推出全新的展覽子項目。2016年成功打造集「青年藝術家年展項目」、「青年策展人項目」、「青年創客廣場」等多個展覽項目為一體的「天津青年藝術周」活動,首次嘗試將展覽的學術維度和關注視野從調研探究青年藝術群體生態及差異化創作拓展至積極探索實踐青年及當代藝術創作與都市文化、公共生活、區域創意產業建設生髮關聯,彼此互融共贏的發展新戰略。2017年,「天津青年藝術周」將在常設展覽項目基礎上,全新策劃推出「行走」項目,該項目的提出一方面體現「常青藤計劃」致力於青年藝術在路上不斷成長的理念,也象徵品牌自身不斷總結經驗重新出發的願景;同時,也期望藝術家及其小組能夠真正將當代青年藝術與當地、公眾、地域發生有效關聯,通過藝術想象力的未知與藝術介入的方式挖掘被公眾視野忽略的真實隱性問題、現實生活本質、潛在文化(遺產)危機等。

接下來我們將

跟隨三組創作團隊的腳步

一起在行走

感知文化傳承、歷史更迭、社會變革

並用藝術的維度

去探尋這些年

被我們忽視的潛在問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