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人工智慧在醫療行業應用的五個觀點

隨著人工智慧首次進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慧概念股又大幅上漲,馬化騰、李彥宏以及多位院士都圍繞人工智慧發聲。

2016年11月25日,在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智慧健康醫療發展高峰論壇上,中興合創董事總經理劉明宇作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淺談》的主題報告,他直言人工智慧對醫療行業「沒有顛覆」。貝殼社將乾貨整理如下,供各位讀者參考:

我原來是在醫療器械行業做超聲儀的,4年前,從產業界轉到了投資界。投資人不太敢做預測,因為預測主要是搞高層設計的人去做。好多人說投資人比較功利,沒辦法,LP給我們的時間最多9年,短的是5年,資金到賬5年之後,就要求看到回報,給LP分錢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錢還鎖在紙面上,就說不過去。

但是,反過來說,我們也還是要做一些突破性的事情。我們這個基金叫中興合創。4個合伙人中,除了我之外,都是從中興出來的,一直在TMT領域。我來中興合創之後,開始做醫療領域投資,這幾年接觸了很多項目,醫療組平均一年看300-400個項目,能去現場的不到50家,一年投的不到10家,大概是這個比例。

我們投什麼樣的項目,不太好說。但是有三大類,我們不太敢碰:

第一類:特別講情懷,情大於法、情大於理的不敢碰

不管什麼行業,你還是先講講到底東西是什麼、有沒有效,不要用感性的東西替代理性,我們這裡不是《好聲音》,我們是投資不是投票。投票沒關係,腦袋一熱投了你了,這是娛樂,投資不一樣,是投錢的。相對而言,醫療是比較理性的行業。

第二類:把勢能當動能不太敢投

勢能這個東西很有前景,但不一定能掙到錢。醫療是比較保守的行業,有時候分不清到底什麼是驅動力。

到了年底,我們自己機構會年度總結一下,看我們這些年追過的技術:2016年比較火的是人工智慧、VR/AR,前兩年滿場都是雲,去年滿場都是無人機。

我們投資的自動駕駛領域,給我很大的啟發,自動駕駛系統替代的不是邁克爾·舒馬赫的國際頂級賽車手,它替代的是女司機,或者剛上路的馬路殺手,或者特別疲勞的乘客。然而,醫療領域本來很高大上,把人工智慧最前沿的技術、頂尖的大學和實驗室往那兒一擺,從投資角度來講,這些都投不了。

第三類:我們比較怕看這種「小李飛刀」一樣的項目,就是誰也看不懂,沒有見過他的刀,見過他的刀的人都死

最好的項目就是降龍十八掌,你擋不住,堂堂正正地打。

上午,我聽了北大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劉帆的演講,這是從醫院出來實際的需求——把數據結構化。這句話聽起來比較學術,翻譯一下,其實是把高等腦力的活變成低等腦力的活,甚至變成體力活。

你會發現人工智慧特別多高深,其實就是一個一個地算,把所有的解決方式擺過來一個一個挑,每一個建模打一個分,挑那個高分的,這就是體力勞動,只是用機器替代人,效率更高了。現階段,不要一提到人工智慧,就把它跟智慧連在一起。

人工智慧是需求驅動,還是技術驅動?簡單的看一下所有的用戶方,醫療比較特殊,好像是2C,實際上是2B的。我們幾個教授做醫療器械,我們的客戶有少數是病人,多數是醫生和醫院。

從病人的角度講,他的需求有那些不一樣,罕見病就是要完整信息,重症要所有的診療記錄,一般慢性病要的是趨勢管理,一般的疾病就是所謂的現代健康管理。

從醫院的角度講,同濟、協和等大型三甲醫院和基層民營醫院的需求是不太一樣的。大型三甲醫院要建立品牌,要提高臨床水平、學術水平、病源質量。而基層民營醫院基本上是要社會認可、臨床資質、醫生團隊、病源數量。

從醫生的角度講,院長需要優質病人;大專家(主任專家)需要罕見病歷;代表性病歷;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要管理病人,提高診療效率;主治醫師要增加病人;基層的住院醫師是提高病床數,增加收入,增加經驗。

從供方來說,不管是賣葯還是賣醫療器械的,你要搞清楚是2B還是2C,誰在這裡面有話語權?是醫生,多數情況就是這樣。我們要滿足醫生的這些訴求,你到底能做哪些事情?人工智慧只是一個技術/平台,跟所有高大上的東西是一樣的,它到底能不能解決具體的問題。

我們自己在投資的時候三個層面去找感知層、決策層、反饋層。人工智慧的核心是大數據,感測器平台、核心演算法在上層應用。在所有先進技術裡面,醫療是最後被應用的領域,因為醫療行業比較保守。

下面介紹我們中興合創投資的案例。

因為中興合創的LP有心血管行業的,也有投資國內最大的家用呼吸機的。家用呼吸機最大的適應症就是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死亡率在全國排第三位,艾滋病還在它後面排第四位。我們為此拜訪了很多醫生,有基層醫生提出,不管是裝支架還是做完肺部手術回到家,在大型三甲醫院做得好好的,一回到家惡化了,又不能24小時盯著患者,要帶個護士回家也帶不起,怎麼辦?醫生需要一些患者管理工具。

我們在日本、台灣、以色列找了一大圈,後來在以色列投資了一個感測器,有九大適應症:缺血性心衰、慢阻肺、哮喘、心律不齊、帕金森、糖尿病、高血壓。而且這個設備不是健康級的,而是醫療級的。肺和心臟是一個系統,肺病會誘發心律不齊和心力衰竭。

我們還投資了一家公司,通過紅外設備植入皮下檢測血糖,通過無線通訊把檢測結果傳給醫生。在醫學影像行業,它就是用圖像輔助醫生診斷。

我自己原來在超聲行業,全國能看懂心電圖的醫生不超過4萬,能看懂超聲圖像的醫生也就是四五萬。不像國外的醫生自己開診所,既能做B超,也能看心電圖,還能上台動手術,的三甲醫院分佈太細,而且基層醫生也看不了。

老主任可能一看CT,就能告訴你腫瘤在哪、腫瘤多大。但是你問現在剛畢業的基層年輕醫生,不管名校還是從美國回來的都不行,後者對工具的依賴度很高。因為這是個實踐活兒,跟開車是一樣的,開過5萬公里自然經驗就上去了。

人工智慧就是能讓你縮短學習時間的一個工具,相當於老司機開了破車,新司機開了個好車,至少走在好一點的路上,新司機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越老司機。

最後我總結一下:

一、硬體平台(GPU等)的進步是AI走向規模應用的基礎。

人工智慧是一個持續多年的老命題。如今,這些很複雜的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在很小的硬體平台上就能實現。

二、數據是人工智慧應用的核心,「安全無效」的不是數據,而是垃圾

我們看到很多可穿戴設備,並不是教育市場教育得不對,也不是用戶太挑剔,而是這些數據是無效數據,把每個人24小時心電圖存下來,給到醫生,醫生是不會去看的。

三、目前階段,人工智慧不是代替醫生,而是作為助手、夥伴乃至導師的角色。

就像自動駕駛,替代的不是老司機,而是女司機!

四、能解決醫療中的實際問題,就是黑科技

很多應用場景不需要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只需要提供常識性指導,提高處理效率、減少出錯概率,就可以解決醫療的實際問題,就是高大上!

五、精準醫療、輔助診療和新葯開發領域,人工智慧大有可為

醫療領域確實是比較保守,這個沒辦法,醫生面對的行業跟其他行業不太一樣,特別是跟現在的消費品、文娛產品不一樣。

然而,醫療行業幾乎把遠程醫療、雲計算、大數據、可穿戴、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所有新的技術都吸納了,只是比較嚴謹,其實它並不是拒絕新技術。這兩年來,對於上述技術,一開始大家覺得是風口,後來覺得泡沫,但實際上不是,你會發現這些東西會慢慢發展成實實在在的產品——這也是我們尋找人工智慧項目的邏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