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是一個尊長敬老的國家,在傳統文化中,但凡老人六十、七十和八十歲生日時一定要隆重辦理,在家裡大宴賓客,讓很多親戚好友,來給「壽星」拜壽。
除了花甲、古稀等整十數的大壽外,還有一些有趣且鮮為人知的壽稱:
喜壽:七十七歲,因「喜」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
米壽:八十八歲,因「米」字拆開來剛好是數字「八十八」;
白壽:九十九歲,因「白」字乃「百」字缺「一」;
茶壽: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
傳統過壽的人方式:設壽堂,掛壽幛,擺壽麵、壽果和「壽桃」。其中「壽桃」成了圖畫的點題標誌。親朋好友來慶壽時,也會送上「壽桃」,甚至在唱祝壽辭時,也要點到「蟠桃獻壽」。
為什麼賀壽時常用壽桃,桃子的地位為何如此重要呢?壽桃到底依據什麼而來的?
根據《神異經》記載:「東方有樹,高五十丈,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三寸,和核美食之,令人益壽。」
《拾遺記》也記載:「螃螗山去扶桑五萬里,日所不及。地寒則桃樹千圍,其花青黑色,萬歲一食。」
有根據徐堅《初學記・卷二十八》引《典術》記載:「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制百鬼,故今人做桃符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
這些記載,無一不認為桃樹是仙木,既然稱「仙」,那當然有了長壽的含義。桃子故稱仙桃,可以益壽。
賀壽向人饋贈「壽桃」的風俗,這大概是人們對西王母的神話傳說有關吧。傳說,漢武帝崇尚仙道,西王母曾向漢武帝贈桃。根據《漢武帝內傳》記載:
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人們根據這類傳說,逐漸有了贈桃就是贈壽的意思。便形成了給老人過生日時擺壽桃、贈壽桃的由來。
現在送壽桃是傳統民俗文化之一,相對應的還有相關的壽聯,都是象徵著晚輩對老前輩的孝敬,以表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心意。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