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迎來二次「大考」 馬克龍會淪為法國「名義總統」嗎?

一個月多前,法國大選塵埃落定,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但昨天,馬克龍又迎來了他的第二輪「大考」:議會選舉。

議會選舉被稱為法國的「第三輪選舉」,將決定議會中的多數派政黨,對馬克龍而言至關重要。在剛剛結束的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國前進」運動得票率達到32.2%,高居第一,而共和黨將成為法國國民議會的第一大反對黨,獲得了21.5%的得票率。

此前,外界普遍對馬克龍的「共和國前進」運動並不看好,因為它在去年6月剛剛成立,在國民議會當中還沒有席位。

人們擔心,如果「共和國前進」運動無法成為國民議會中的多數派政黨,馬克龍就會被迫接受「左右公治」,組建聯合政府,淪為「名義上的總統」。

那麼,馬克龍最不願看到的「左右共治」究竟是什麼?

「左右共治」是法國特有的政治現象,要理解它就要先說到法國實行的半總統制,這是一種兼具了總統制和議會制特徵的政體。

在法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可以任免總理,這是總統制特徵(如美國);總理對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或者拒絕政府的施政綱領,而迫使總理領導的政府向總統提出集體辭職,這是議會制特徵(如德國)。

1、總統與總理共同享有政治權力,形成二元的權力結構;

2、 二元各自獨立運作,且容許不同安排;

3、總統獨立於議會之外,可以任命總理,但總統之下無執行機關,總統必須通過總理領導下的政府來治理國家。

也就是說,如果新當選的總統所在黨派,能夠贏下議會大多數,他就能任命黨內夥伴為總理,而如果總統過不了這「第三輪大選」的關,那麼總理就會來自他的反對陣營。如此一來,權力相當的兩人分屬不同陣營,將會帶來很多弊端。

法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3次「左右共治」,第一次是1986-1988年,總統密特朗和總理希拉克分別來自左右陣營;第二次是1993-1995年,總統依舊是密特朗,總理換成了右翼陣營的巴拉迪爾;第三次是1997-2002年,總統和總理分別是右翼陣營的希拉克和左翼陣營的若斯潘。

1997年4月,法國舉行議會選舉,但總統希拉克領導的右翼聯盟在選舉中失敗,左翼聯盟成為多數黨,因此,來自左翼的若斯潘出任總理,開始「左右共治」局面。

之後的5年中,希拉克與若斯潘共同治理國家,若斯潘控制著法國政府的權力,如此一來,希拉克在很多情況下成為了「象徵元首」,僅僅負責外交工作。

5年中,在一些國際首腦會議上,經常可以看見法國總統和總理同時出現,兩人分享一個名額,這一局面使法國的國際形象受損。

德國總理施羅德(右)與到訪的希拉克和若斯潘

同時,來自左右兩派的總理和總統在很多問題上存在分歧。例如,1997年10月,若斯潘提出35小時框架法,引起右派和僱主協會與若斯潘政府進行激烈抗爭。35小時工作制在某些人看來是社會的進步,而在其他人眼裡卻是專橫的改革。

總之,「左右共治」使得國家的政策也左右搖擺,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法國的社會問題也因無法及時解決而不斷惡化。

目前看來,馬克龍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他的「共和國前進」運動在第一輪投票中以32.2%的得票率遙遙領先,預計將獲得577個總席位中的390到430個。

外界分析,議會選舉中,對大選結果失望的選民,通常不會在議會選舉中投票,而總統的支持者則會踴躍投票。鑒於馬克龍的「非左非右」政策在眼下的法國頗得民心,年輕的「共和國前進」運動能夠「橫掃」議會也就不奇怪了。

交叉點評

聯想到前幾日英國大選中,首相特雷莎·梅的保守黨在議會中席位不及半數,被迫與北愛爾蘭的民主統一黨組成聯合政府,共同執政,而民主統一黨和特雷莎·梅的保守黨在「硬脫歐」政策上存在分歧,主張「軟脫歐」,這也就意味著,特雷莎·梅也許不得不「軟化」自己的脫歐立場。

而主張「非左非右」的馬克龍,如果不得不與一個來自左派或右派的總理共同執政,也勢必會妨礙他施展拳腳,讓政策的執行「不倫不類」。因此,如果「共和國前進」運動能夠獲得議會大多數席位,對於馬克龍本人和法國來說,都不失為一件好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