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鄭州退出「堵城」行列,下滑34位!原來他們為鄭州交通做了這麼多!

7月24日,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里雲、ofo等權威數據機構,正式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國城市擁堵出現下行拐點,百城中近八成城市擁堵同比得到緩解,鄭州從2016年「堵城」排名13位下滑至42位。

鄭州在2016年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權威機構發布的「堵城」排行榜13名,2017年第一季度位列「堵城」第8位,而到第二季度排名則下滑至42名。

有很多朋友就問了

這是為什麼呢?

別急,我們慢慢分析~

《暢通鄭州白皮書》

交通作為城市的運行骨架,其規劃和建設一直是鄭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2012年鄭州市政府首次頒布了《暢通鄭州白皮書三年行動計劃》,既是市委、市政府向全社會的鄭重承諾,也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徵集社會意見、爭取全民參與的具體舉措。

在暢通鄭州白皮書指導下,按照「域外樞紐、域內暢通」目標,堅持「遠近結合、疏堵結合、工程措施與管理措施相結合」原則,幾年來鄭州市積極推進交通項目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鄭州步入了「快速路時代」「捷運時代」「智能交通時代」。

未來三年是鄭州交通建設、交通需求增長的高峰期,為更好地指導城市建設、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鄭州市委、市政府在認真總結交通建設經驗、分析城市交通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研究編製了《暢通鄭州白皮書(2016—2018)》,以便民、惠民為宗旨,優先實施軌道交通、快速路等項目,制定有利於交通秩序提升和環境改善的措施,指導未來三年鄭州城市交通規劃建設。

《暢通鄭州白皮書》執行後作用逐漸發揮出來了。在域外樞紐、域內暢通的總體規劃;兩環三十一放射生態廊道;城市慢行系統建設;十條市域快速通道;井字加環線快速路;266條支路背銜小巷打通;捷運建設;公交都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章

回顧和展望

一、建設回顧

1.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提升。鄭州是國家確定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近年來省、市兩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樞紐建設成效顯著,初步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目標。國際空港樞紐地位初步確立,至2015年底新鄭國際機場客貨運航線數達到171條,其中客運航線137條,貨運航線34條,客運量由2011年全國第21位提高到17位,貨郵吞吐量由第20位提高到第8位;貨運增速在國內大型機場中保持領先,初步構建了以鄭州為亞太物流中心,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路。國際陸港自2013年開通鄭歐班列后優勢突出,已實現常態化運營,至2015年底鄭歐班列累計開行256班,共承運貨物10.85萬噸,貨值11.98億美元,穩居中歐班列前列。

2.高速鐵路建設持續推進。鄭州東站投入使用,京廣高鐵、鄭西高鐵相繼通車,鄭徐高鐵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高鐵「米」字形骨架及全國鐵路樞紐地位初步形成;城際鐵路建設成效顯著,鄭州—開封、鄭州—焦作、鄭州—機場城際建成通車。

3.都市區高速、快速通道建設初見成效。主城區高速環線形成,規劃新增16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已有10個投入使用;鄭民高速、西南繞城高速北延線、鞏登高速建成通車。「兩環三十一放射」景觀廊道正在加快推進,已完成和在建21條生態廊道工程,總里程突破500公里。

4.「公交都市」建設有序推進。鄭州榮獲建設國家首批「公交都市」試點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標誌鄭州進入了捷運時代,最高日客運量突破36萬人次,累計客運量突破1.6億人次;快速公交建設正在加緊推進,已形成「三主四十支」線網,總長度667.4公里,日均客運量80萬人次,初步形成了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和微型公交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網路。

5.城市道路建設成效顯著。京廣、三環、隴海快速化、金水路准快速化工程相繼通車,中心城區「井+環」快速路骨架基本形成,快速路實現了由無到有的突破,通車快速路里程突破100公里;主幹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次、支路網進一步加密。

6.交通信息化服務水平逐步增強。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初步建立;鄭州對外二級以上客運站網上異地售票,「鄭州行」公交App逐步推廣,實現了公交信息實時查詢,綠城通一期工程實施,市區所有公車、軌道交通1號線完成統一收費系統等,實現刷卡消費,以後應用擴展至過路過橋收費、長途客運、公共停車場繳費、加油、旅遊等領域。

二、形勢研判

1.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仍為重點。鄭州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七個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之一、兩大新型樞紐(航空港、陸港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肩負著開闢空中絲路、振興路橋通道和對接雙向開放的歷史重任。以空港、陸港兩大樞紐為龍頭,省市兩級政府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未來幾年將積極推進空港、陸港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拓航線、開口岸等措施打造國際空港、鄭歐班列兩大名片,以此提升鄭州市、河南省及中原經濟區在全國、全球的競爭力。

2.區域交通一體化趨勢進一步增強。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鄭州將構建以中心城區和航空港實驗區為核心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一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鄭州鐵路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完善「米」字形高鐵體系,打造都市區鄭州站、鄭州東站、鄭州南站三大鐵路客運樞紐,構建鄭州與北京、西安、武漢等周邊主要城市的2~3小時出行圈;推進區域城際鐵路建設,構建以鄭州為核心覆蓋中原經濟區半小時城際網路。二是在省交通廳等部門的支持下,完善鄭州對外放射公路網,加快區域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打造圍繞鄭州主城區的高速公路「雙環」系統,加快都市區國省幹線公路建設,打通省際「斷頭路」、改造幹線公路瓶頸擁堵、穿城路段,有序推進跨黃河橋樑建設,形成內聯外通、覆蓋廣泛的對外放射公路網。

3.中心城區處於公共交通、快速路骨幹網路成型的關鍵期。鄭州市中心城區正處於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快速路等骨幹系統建設高峰期,未來三年應繼續加強建設,構建完善的骨幹網路系統,發揮其主導作用,支撐城市未來發展。

4.中心城區面臨多方因素疊加的擁堵陣痛期。第一是需求快速增長期,近幾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大幅增加,目前全市機動車總量已突破300萬輛,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與廣州等一線城市持平,交通需求增長過快;第二是交通基礎設施進入快速建設期,城區已迎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高峰,大範圍、長時間施工進一步加劇了城市交通擁堵;第三是交通管理措施調整期,鄭州市缺乏系統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機動車亂停、機非干擾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

5.停車供需矛盾突出。2013年我市提高了機動車配建標準,新建住宅小區能夠滿足停車需求,但老舊小區配建缺口較大,同時受車位開放經營度不高,資源整合利用低等因素影響,致使全市停車供需矛盾依然很大。

6.城市交通處於工程建設向需求管理轉變的過渡期。從國內外大都市緩解交通擁堵的經驗來看,單純依靠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擁堵;鄭州市工程建設逐步完善,而需求管理剛剛起步,因此未來三年發展重點應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實施更加完善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手段,這是解決未來城市擁堵的必然途徑。

7.交通參與者對出行環境和品質提出更高要求。交通參與者對交通安全、出行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交通出行需求逐漸呈現多樣化、高標準的特點。推動城市交通低碳綠色發展,營造宜居宜業的交通出行環境,將是鄭州城市交通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三、發展重點

鄭州將繼續以國際空港和國際陸港為核心,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立體交通樞紐,構建陸空聯運、國際國內直連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城市區域功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中心城區未來三年交通發展重點為:

一是骨幹成網:大力推進以軌道交通、快速路為主導的骨幹系統成網,提高城市交通系統出行效率和承載力,促進交通發展模式轉變,引領城市社會經濟發展。

二是公交優先:以創建「公交都市」為契機,把公共交通發展放在城市交通發展的首要位置,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強化與各類交通方式的銜接,完善公共交通體系,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各環節充分體現「公交優先」,使公共交通成為城市主導交通方式。

三是精細管理:現代化的交通設施必須配套現代化的交通管理措施。實施智能化、系統化、精細化的交通管理能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目前快速路、快速公交、道路交叉口等關鍵交通資源利用不充分、運行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有效遏制機非干擾、亂停亂放等違章行為、實現「交通有序、引導需求」的目的。

四是綠色發展:以鄭州市「藍天工程」為目標,持續提高運輸工具的排放標準,逐步淘汰「高污、高耗、低效」的運輸工具,大力推廣綠色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強社會動員,引導全社會共同營造文明交通環境。

第二章

兩大骨幹系統引領城市發展

一、軌道交通成網

1.推進軌道交通骨架成網。未來三年鄭州進入軌道交通建設高峰期,涉及軌道交通工程6項,總里程約150公里。續建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全長20.7公里,2015年完成主體部分,2016年實現通車;續建鄭州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城郊鐵路(2號線南延)一期工程,該工程為加強中心城區與機場聯繫的軌道線路,全長31.7公里,力爭2016年實現通車;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全長15.5公里,2017年實現通車試運營;全面推進軌道交通5號線、3號線一期工程、4號線、2號線二期工程;啟動並完成第三階段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製、報批工作,加快推進新建軌道線路的研究建設工作。隨軌道交通建設完善站點接駁工程,結合站點完善區域公交商貿綜合體,促進公交導向發展。

2.建設現代有軌電車示範線。建設有軌電車示範線,目的就是要為鄭州城市交通發展新模式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尤其發展低污染、高效能、清潔能源的公共交通,這是緩解鄭州中心城區交通擁擠、解決市民出行難、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戰略舉措。

二、「井+環」快速路成形

1.完善中心城區「井+環」快速路系統,提高中心城區路網運行速度。鄭州市中心城區布局的「井+環」快速路結構,目前已完成三環快速路、京廣快速路一期、中州大道南北延、隴海快速路等工程。未來三年將著重建設:一是續建農業路(雄鷹東路—金源東街)段快速化工程,線路全長13.2公里,主線高架雙向六車道,力爭2016年8月全線橋樑主體通車,地面層2017年3月通車(涉鐵段除外);二是續建南三環東延線(南台路—東三環)快速化工程,線路全長6.4公里,主線高架雙向六車道,力爭2016年10月高架通車,地面道路2017年5月通車;三是續建京廣快速路(渠南路—西南繞城高速)快速化工程,2016年通車;四是續建金水路准快速化工程,金水路西延部分力爭2016年年底通車;五是新建東三環(107輔道:大河路—南四環)快速化工程,線路全長19.7公里,主線高架雙向八車道,2018年底通車;六是新建科學大道東段(北三環東延:東三環—京港澳高速)快速通道,線路全長5.1公里,2016年開工,2018年6月主線通車。七是新建渠南路(西南繞城高速—鄭港大道)快速路,增加中心城區與港區的快速聯繫通道,計劃2016年開工。八是推進新龍路快速化(連霍高速北移)、西南繞城高速輔道等項目相關工作,構建中心城區完善的快速路體系。

2.優化快速路集散系統,提升疏散能力。快速路集散系統是影響快速路運行效率的重要因素,配合「井+環」快速路實施:一是集散道路改造整治,根據現狀及近期實施快速路匝道系統,新(改)建快速路集散道路47條,其中新建道路26條,改造道路21條。二是實施快速路沿線及集散路口整治,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實施隴海路、農業路、東三環等快速路等地面層交叉口渠化整治103個;三是優化快速路上下橋匝道相關交叉口信號配時,提升快速路網適應能力。

通過三年建設實現中心城區15分鐘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路的出行目標,中心城區快速路網路成形,實現城內外快速銜接。

第三章

四大核心舉措踐行暢通鄭州

一、公交優先,創建「公交都市」

鄭州市已步入城市化與機動化快速發展時期,公共交通發展空間不斷受到小汽車、電動車等個體機動化交通方式的競爭與擠壓,公交分擔率提升緩慢。通過公交網路、步行系統和公共腳踏車的建設,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的競爭力與吸引力,強化公交都市建設。通過三年努力,使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高到60%以上,早晚高峰時段公共汽電車平均運營時速達到18公里/小時。

1.推進快速公交(BRT)網路工程建設。在二環、三環快速公交基礎上,依託快速通道建設,完善快速公交服務網路。實施隴海快速公交、秦嶺路長江路快速公交、農業路和農業路東延快速公交等走廊的建設工作,力爭2017年底建設「兩環兩橫一縱」共169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2018年著重完善快速公交支線的拓展工作,形成覆蓋中心城區主要通道的快速公交網路,在全國起到示範作用。

2.加快公交專用道設置。推進中心城區主幹路公交專用道建設,新建中原路、建設路、金水路、科學大道等道路常規公交專用道,布局網路化的公交專用道,提高常規公交運行效率。2017年底,公交專用道總里程達到500公里,2018年進一步完善常規公交專用道設置,力爭中心城區主幹路設置率超過90%。

3.實施公交線網優化。圍繞快速公交建設和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運營,對常規公交線網進行整體規劃和優化,每年新開、優化幹線線路不少於15條,加快構建微型公交網路,每年完成不少於20條,不斷擴大公交覆蓋範圍,提高公交運營效率。

4.實施公交信號優先。完成花園路、紫荊山路、金水路、建設路等公交客流量較大且具有實施條件的主幹道的公交優先信號配置,同時在快速公交主線上實現信號優先全覆蓋。

5.大力推進綜合停車換乘公交樞紐建設。以中心城區三環、四環快速路建設為契機,分析「兩環」區域交通、土地、環境狀況,在三環、四環主要出入市口建設大型公益性綜合停車換乘公交中心樞紐,提升「兩環」區域與中心城區接駁換乘能力,方便市民採用小汽車、電動車抵達「兩環」區域,通過減免停車費、低價位、換乘捷運公交優惠等激勵手段,引導市民換乘公共交通方式進入中心城區,切實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

6.加大公交場站建設力度。結合「兩環三十一放射」廊道建設以及捷運建設,大力推進公交場站建設,新建航海西路BRT公交場站、明理路公交場站、臬村公交場站等29處,使公共汽電車進場率達到80%以上,車均場站面積達到300平方米/標台。

7.促進計程車行業健康發展。計程車汽車運力規模實行動態調整,建立動態監測調整機制,每年評估市場供求情況並及時調整運力規模,計劃每年新增計程車不少於300台,積極推進新能源計程車運營試點工作,計劃三年增加500台新能源計程車指標。優化計程車運營服務方式,鼓勵出租汽車行業加快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引導巡遊出租汽車通過電信、互聯網等方式提供預約運營服務,減少車輛空駛,方便公眾乘車。

8.全方位向市民提供交通信息服務。繼續強化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三屏」戰略,進一步加大交通運行指數的推廣應用,建設公交電子站牌,研究整合捷運和公交線站車輛運行信息,利用「鄭州公交查詢」等途徑向市民提供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完善實體公交電子站牌,提供多種手機電子站牌系統建設;增加公交查詢的停車誘導、機動車違章查詢功能模塊,並開展其他功能模塊研究工作;深化交通資訊內容;研究並建設利用手機數據的路況優化系統。

二、持續疏堵,增容保暢

1.續建「兩環三十一放射」生態廊道系統。按照生態環保的出行理念,在目前建設基礎上,新增西三環北延、紫荊山南路、南三環東延、東三環(107輔道)南北段、科學大道東段(北三環東延)、隴海東路、航海東路、紫辰路、長江西路等快速通道的生態廊道改造提升工程,涉及新建、改造道路里程228公里,在增加中心城區對外放射通道的基礎上形成50米綠色休閑廊道,構建中心城區道路綠廊骨架。

2.四環內主幹路網全覆蓋。按照「與城市發展相配套」為原則,結合近期發展規劃,著重建設跨區域聯絡通道,解決區域交通瓶頸,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狀況。重點推進北三環以北、南三環以南區域跨鐵路通道建設,打通跨區域聯繫通道;加快推進跨南水北調乾渠連接道路建設,配合北部片區、市民文化服務區、二七新城等區域發展,建設片區主幹路工程。至2018年底,鄭州四環內的主幹路網基本構建完畢。

3.逐步完善城市次級網路。結合城市空間拓展,充分利用舊城改造、新區發展的時機,完善中心城區次幹路、支路網系統,提高中心城區路網承載能力。重點推進新區開發建設、老城區更新改造以及安置區配套道路建設工作,建設完成三環內有條件的次幹路和支路,三環—五環之間尚未修建的次幹路及支路隨片區建設統一修建。至2018年底建設次幹路、支路不低於300公里。

4.重點道路節點潛力提升。未來三年通過「短、平、快」的措施,提升交通瓶頸的通行能力,挖掘設施潛力。一是結合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2號線、3號線、5號線建設,完善道路交叉口渠化83個;二是結合鄭州市精細化管理服務先行區、內環區域有機更新的道路工程,同步完善道路交叉口渠化工程45個;三是結合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動,完善三環內中心城區11個擁堵路口的渠化改造工作。

5.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一是嚴格配建指標管理,確保新(改)建建築停車位配建數量;二是探索和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緩解重點區域停車難,結合鄭州市精細化管理服務先行區、內環區域有機更新的建設,三年建設不低於2.6萬個公共停車位,通過建設立體停車場、停車樓,探索鄭州市停車問題綜合解決方案;三是規劃建設駐車換乘系統,引導小汽車換乘公共交通,結合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建設5處軌道交通接駁停車場,圍繞城際鐵路站點同步建設公共停車換乘系統。

6.完善慢行系統,提高慢行品質。以「健全路網、改善銜接、加強安全、提升環境」為指導,保障步行、腳踏車路權,同步提升出行環境,未來三年推進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公共交通接駁工程,「常規公交站點500米、軌道站點1公里」範圍為慢行接駁重點區域,保證區域內慢行設施完整、通道連續;二是中心城區慢行網路改善工程,結合鄭州市中心城區重點工程改造,同步完善嵩山路、隴海路等步行和腳踏車主通道建設;三是慢行交通安全工程,加密重點地區過街通道,普及慢行信號燈控制,推進便民立體過街通道建設;四是改善重點片區慢行網路工程,建設二七商圈、龍湖區域等慢行單元,結合軌道交通、BRT、常規公交等人流量集散聚集點,完善片區內人行及腳踏車設施網路,凸顯接駁慢行、短距離出行功能;五是濱水休閑路工程,結合中心城區賈魯河、金水河等三條水系治理,推進濱河步行和腳踏車系統建設,提升城市活力。

三、精細管理,智慧出行

1.推進「大數據」智能交通平台建設,整合挖掘交通數據資源,新建和利用既有視頻監控設施,搭建「可采、可傳、可見、能預見、能管控、能服務」城市智能交通管控體系,實現各種數據資源的高度共享和集中管理,建立大數據應用平台,不斷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綜合指揮、快速反應、調度和控制能力。不斷完善「互聯網+」交通管理服務平台建設,為市民提供安全、暢通、快捷、綠色的出行服務。

2.提高快速路、快速公交等重點交通系統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理能力。未來三年,初步形成與現代化、立體化交通體系相適應的智能交通網路。一是完善三環、隴海路、農業路等「井+環」快速路體系的智能交通設施建設,通過車流量綜合檢測等措施動態調整高峰及平峰期信號控制、交通誘導,切實提高快速路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完善快速公交系統信號優先等智能設施建設;三是強化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機制和應急能力,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帶來的道路擁堵;四是通過智能化交通體系,實現對快速路系統(高架、隧道)安全巡查、錯峰清掃、設施維護等。

3.完善電動腳踏車相關法規,引導合理使用。一是結合道路改造改善腳踏車基礎設施,確保腳踏車道連續性和有效寬度,為電動腳踏車出行提供完善的道路交通條件,保證其合理使用的路權;二是完善電動腳踏車相關法規,試行電動腳踏車登記制度,符合國家標準的准予市場准入,加強電動腳踏車安全管理。

4.從嚴整治各類突出交通違法違章行為。一是從嚴整治機動車闖禁行、闖紅燈、違法停車、涉牌涉證、酒駕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特別是嚴厲查處違規駛入城市快速路高架橋區域的各類闖禁行車輛;根據當前道路交通管理的需要,為加強突出交通違法行為的治理,增設370套電子警察設施,提高交通違法治理的效果。二是在全市範圍內繼續開展停車秩序綜合整治工作,完善停車嚴管示範區內及周邊的道路交通設施,減少路面違章停車,提高公共停車場利用率,以改善目前違章停車突出的狀況。重點整治二環內商業繁華區域、「兩環三十一放射」等重要路段違法停放機動車,並加大對道路交通秩序亂點、難點的治理力度;同時不斷完善道路機動車、非機動車硬隔離設施,有效減少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

5.推動實施停車差異化收費政策,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完善停車差異化收費機制,對市區停車區域進行劃分,按照「中心高於外圍,路內高於路外,地上高於地下」等差別化的原則,研究制定不同類型和不同區域公共停車場價格收費。適當選取典型區域試點開展調整停車收費標準,使機動車擁有者合理承擔使用成本,消減中心城區交通流量,改善停車秩序。

6.啟動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研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機動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壓力持續加大,需儘快啟動研究通過核心區功能疏散、調整機動車時空分佈、車輛使用調控等方面的手段調節交通供需關係,通過引導需求,使交通需求和供給達到基本平衡,滿足市民出行需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7.加強佔道施工組織管理。科學合理地控制佔道面積,縮短因施工導致的佔用道路時間,規範施工圍擋,減少佔路施工引起的道路擁堵,保障施工期間公交的暢通。

8.建設停車誘導系統。在既有的56塊停車誘導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鄭州東站等片區的停車誘導系統,減少尋找停車泊位產生的繞行,緩解交通擁堵,並及時完善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

四、綠色出行,優化環境

1.建設公共腳踏車系統。為完善我市公共交通體系,為市民短距離出行提供更健康更環保的出行方式,市政府在借鑒外地經驗基礎上,以「統一規劃、各區實施」為原則,規劃城區公共腳踏車系統,以優先滿足公交換乘需求為目標,結合軌道交通站點、交通樞紐、居住點、旅遊景點等發展公共腳踏車系統。通過公共腳踏車建設開闢通暢的腳踏車道網路,完善腳踏車停放點以及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駁設施,優化腳踏車生存空間,保障腳踏車路權,倡導綠色出行,緩解交通壓力,減少空氣污染。

2.大力發展綠色公車輛。每年新購500台新能源車輛;到2018年底,使綠色公共交通車輛比率超過60%,降低公車尾氣排放。

3.控制道路交通揚塵污染。全面提高城市道路清掃的機械化率,逐步推行濕式機械化清掃和吸塵作業,保證主次幹道的洒水量,降低清掃、保潔過程中的起塵量,優化道路衛生清掃時間,減少不利氣象條件下的起塵量。至2018年機械化清掃率超過90%。

4.加強城區交通雜訊監控管理。隨著城市出行距離增大、快速路的陸續投入使用以及市民對交通環境要求的提升,交通雜訊監控管理及監控機制應儘快建立。一是監測道路(特別是快速路)和軌道沿線雜訊,定期公布雜訊檢測結果。二是嚴格執行機動車喇叭鳴放管理。完善交通雜訊投訴與反饋機制,加強交通基建施工現場和公交場站的雜訊監管和整治。三是推廣應用降噪路面、吸聲塗料、隔音屏(罩)、住宅隔音窗改造等降噪技術和措施。

5.加強「禮讓斑馬線」活動宣傳。培養駕駛員禮讓慢行意識,同時培養市民遵守行人信號等行為。一是增加道路、捷運站、公車、媒體等途徑的禮讓斑馬線公益廣告投放;二是通過「進社區」活動宣傳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三是加強對交通違法者的禮讓慢行教育。

6.推行綠色出行理念。倡導和培養市民採用「公交+腳踏車+步行」的綠色出行模式,為推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創造良好的社會基礎。一是開展「交通服務諮詢周及無車日活動」,以各交通管理服務站為主體,宣傳綠色出行理念;二是增加道路、捷運站、公車、媒體等途徑的綠色出行公益廣告投放;三是通過「進社區」活動宣傳綠色出行、自願停駛;四是舉辦「綠色出行、停用少用」專題推廣活動;五是聯合教育部門開展公開課程、講座或專題活動,加強對青少年綠色出行意識的教育培養。

交通參與者的素質提高

不管是行人、非機動車主還是機動車主等交通參與者,出行素質大有提高。在很多情況下還會選擇以公共交通作為出行工具。這也讓鄭州交通更加順暢。

城市路網建設逐步完善

城市基礎建設竣工、捷運開通、城市快速路開通等都對城市緩堵產生作用。

十個重要擁堵點的專項治理

公交站台距離路口太近,部分路口未設置右轉車道,非機動車佔壓部分道路,道路上的行道樹影響通行效率。為此,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十大交通擁堵路口》。十大路口實施綜合整治,設置人行過街安全島以分離機非車輛,路口渠化以拓寬道路紅線,公交站台後撤以減輕路口壓力。

各種交通治理、道路優化

交通更加順暢

就是他們努力的成果

看了這麼多

對我大鄭州的交通充滿信心呀!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ianhetouzi《》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